土壤胡敏酸提取方法研究
通过分级萃取胡敏酸测定土壤年龄

通过分级萃取胡敏酸测定土壤年龄Kigos.,K;彭贵【期刊名称】《地震地质译丛》【年(卷),期】1994(16)4【摘要】对于埋藏较深的样品,由于有来自上覆土壤层的有机物质的加入,使得其^(14)C 年龄比沉积物的沉积时代偏年轻。
为了确定土壤样品中被年轻碳混染的标准,我们从同一样品中得到了二个胡敏酸组分和胡敏素(humin)中的^(14)C 浓度。
把土壤样品中提取的胡敏酸分成两个组分,即 HA1和 HA2。
HA1是用2%NaOH 溶液加热30分钟提取的第一组分,HA2是提取 HA1之后再用2%NaOH 溶液加热2小时提取的第二组分。
假定剩余物是胡敏素(HM)。
由于已经检验的实例有限,通过提取 HA1或 HA2可以有选择地分离掉混染物。
当土壤样品受到混染时,HA1和HA2组分的年龄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差别的。
HA1、HA2和 HM 年龄一致性可作为判断土壤年龄测定可靠性的标准。
【总页数】4页(P42-45)【作者】Kigos.,K;彭贵【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相关文献】1.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Ⅱ)--固相萃取浓缩分离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 [J], 孙福生2.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土壤中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 [J], 杨静3.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可萃取石油烃 [J], 杜明月;林勇;葛璇;张厚勇;公华林4.加压流体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土壤中苯胺 [J], 顾桔;龚文超5.加压流体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土壤中苯胺 [J], 顾桔;龚文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腐殖质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综述

土壤腐殖质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综述大车神[摘要]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 HS)是一类呈棕黑色或棕褐色、无定形、酸性、亲水性、多分散的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以及沉积物中,根据溶解性,腐殖质可分为3类:腐殖酸(HA,又称胡敏酸,只溶于碱不溶于酸),富里酸(FA,又称黄腐酸,既溶于酸又溶于碱)和胡敏素(Humin,又称腐殖素、腐黑物,酸碱都不溶) 殖酸、富里酸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以及沉积物中,对有金属离子、机污染物、及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目前学者对于腐殖酸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的相关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腐殖酸、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分离提纯一、概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1,2]。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有机质及其他有机物,其中腐殖质类物质占有机质总量的85%~95%。
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 HS)是一类呈棕黑色或棕褐色、无定形、酸性、亲水性、多分散的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以及沉积物中[3]。
根据溶解性,腐殖质可分为3类:腐殖酸(HA,又称胡敏酸,只溶于碱不溶于酸),富里酸(FA,又称黄腐酸,既溶于酸又溶于碱)和胡敏素(Humin,又称腐殖素、腐黑物,酸碱都不溶)[4,5],其中可提取腐殖质(HA+ FA)组成复杂,存在氨基、羟基、醌基、羰基和甲氧基等多种基团,能够对水体中各种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进行影响和控制[6-8]。
富里酸( Fulvicacid,简称 FA)属于腐植酸的一种,别名为黄腐殖酸,是土壤腐植质的组成成分之一。
颜色较浅,多呈黄色。
主要由碳、氢、氧和氮等元素构成,碳氢比值较低,分子式为C14H12O8[9,10]。
胡敏酸的制备

胡敏酸的制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胡敏酸,也称为苯乙烯-3-羧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常用于制备药物、染料和聚合物等化学品。
下面将介绍胡敏酸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实验步骤。
一、辛醛氢磺酸酯法制备胡敏酸辛醛氢磺酸酯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胡敏酸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乙烯基化合物与醛发生氫合反應合成胡敏酸。
下面是具体的合成步骤:1.将辛醛和氢磺酸酯在乙醚中反应,在0℃下缓慢加入过氧化氢,继续搅拌反应。
反应结束后,回流蒸馏除去溶剂,得到胡敏酸。
2.将制得的胡敏酸通过结晶、结晶干燥或再结晶等方法进行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胡敏酸。
二、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试剂和仪器:辛醛、氢磺酸酯、乙醚、过氧化氢、蒸馏设备等。
2.称取适量的辛醛和氢磺酸酯加入到乙醚中,将溶液冷却至0℃。
3.缓慢加入过氧化氢,控制反应温度,避免反应过猛。
4.反应结束后,回流蒸馏除去乙醚,得到淡黄色的胡敏酸。
6.最后进行产物的理化性质分析,确认产物的结构和纯度。
三、实验注意事项1.反应中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避免产生副反应或过度反应。
2.实验操作要小心谨慎,避免接触有毒或刺激性试剂。
通过辛醛氢磺酸酯法制备胡敏酸的实验步骤简单,操作性高,可得到高纯度的产物,适用于实验室中小规模的制备。
胡敏酸的制备方法还有其他多种,如氨基磺酸的还原反应、肉桂醛的氧化反应等,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和条件来确定。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实验成功!第二篇示例:胡敏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医药和化学工业中的原料。
胡敏酸的制备方法繁多,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两种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胡敏酸的制备方法。
一、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最常见的制备胡敏酸的方法之一。
化学合成胡敏酸的主要步骤包括精炼、酯化、水解等。
1. 精炼:首先需要从原料中提取得到甲基丙烯酸。
通常可以选择乙醛和丙烯腈为原料,经过醇解、醇化和酯化等反应制备得到甲基丙烯酸。
胡敏酸的制备

胡敏酸的制备
胡敏酸(Humic Acid),又称腐殖酸,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质,其制备过程涉及到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和转化过程。
胡敏酸在土壤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
为了制备胡敏酸,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原料。
一般来说,胡敏酸的原料主要来自于腐殖质丰富的有机物,如腐烂的植物残渣、动物粪便等。
这些原料被放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和微生物的作用,逐渐分解为胡敏酸。
制备胡敏酸的关键在于控制好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有助于胡敏酸的生成。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胡敏酸的形成。
同时,要保持适当的通气,防止过度厌氧条件下有机物的发酵。
制备胡敏酸的过程中,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各种有机酸,其中包括胡敏酸。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微生物菌剂,以提高胡敏酸的生成效率。
制备胡敏酸的时间因原料和环境条件而异。
一般来说,制备过程需要经历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因此需要耐心等待。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土壤中的胡敏酸含量来判断制备的进展情况。
胡敏酸的制备是一个复杂而又耗时的过程。
通过控制好环境条件和
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胡敏酸的生成。
胡敏酸在农业生产和土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提取方法及结构研究[文献综述]
![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提取方法及结构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30ada98fad6195f302ba684.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环境工程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提取方法及结构研究一、前言部分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许多属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有机质的存在有关。
同时,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土壤的发生、分类和农业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研究中,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性质和有机碳、氮的转化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1]。
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土壤中的一类黑色物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对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研究的深入,最后被定名为土壤腐殖质,指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并再合成的一类深色、难分解、大分子有机化台物,动植物残体及根系分泌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土壤有机质的过程被称作腐殖化过程[2]。
腐殖物质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包括煤、石油、泥炭、土壤、水域等)中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无论在工业、农业还是医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5]。
土壤腐殖质可分为2类,一类是与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相同结构的单一物质,被称作非腐殖质类物质,另一类是腐殖质类物质。
腐殖质类物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5],包括胡敏酸(humic acid HA)、富里酸(fulvic acid FA)和胡敏素(humin HM)3个组分[6]。
其中胡敏酸又称褐腐酸。
土壤中只溶于稀碱而不溶于稀酸的棕至暗褐色的腐殖酸。
含碳和氮的数量稍高于富啡酸,而氢、氧则相对较低。
分子量较大,芳化度高而离解度较小。
其稳定性很强,平均停留时间可达80~3000年。
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呈褐色,分子量在400~100000之间,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构成,碳、氢比值高。
其分子结构中的核有芳香环、杂环和多环化合物,它们由碳链或键桥连接成疏松的网状。
胡敏酸分子的边缘有官能团如羧基、酚羟基、甲氧基、酰氨基等。
这些官能团决定胡敏酸的酸度、吸收容量及与无机物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物的能力,溶于碱,不溶于酸和酒精,具有胶体特性。
芳香核是胡敏酸的结构基础,使其分子核具疏水性。
从土壤中连续提取三种不同保存形式胡敏酸的方法[发明专利]
![从土壤中连续提取三种不同保存形式胡敏酸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0fb7ca9bf242336c1fb95e82.png)
专利名称:从土壤中连续提取三种不同保存形式胡敏酸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邸欣月,肖保华,安显金,董慧,汤海明,夏雪敏,苏献伟
申请号:CN201510976084.7
申请日:20151223
公开号:CN105606429A
公开日:
201605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土壤中连续提取三种不同保存形式胡敏酸的方法,包括三个步骤:a.游离胡敏酸HAf的提取:将研磨后的土样反复用NaOH溶液进行提取至提取液接近无色;合并提取液,用HCl溶液调pH约至1.0,静置分层,该沉淀即为HAf;b.包裹胡敏酸HAe的提取:取上述步骤a中NaOH溶液无法提取的烘干残余物,磨样并过2mm的筛;再次用NaOH溶液进行提取,提取方法与上述游离胡敏酸HAf提取相似;得到HAe;c.结合胡敏酸HAi的提取:取上述步骤b中NaOH溶液无法提取的烘干残余物,磨样并过2mm的筛,加入HCl溶液除盐;然后再次用NaOH溶液进行提取,得到HAi。
本发明采用的试剂和实验仪器较少,易操作,提取效率和纯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土壤抗扰动能力的强弱。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址: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李伊飏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提取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提取方法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288b92b14e852459fb5744.png)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环境工程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提取方法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对化学品依赖程度的提高,同时化肥及农药的大量施用、污水灌溉、大气沉降、有毒有害危险废物的事故性泄露等多种途径进人土壤系统,因此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土壤污染呈全球化的趋势,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据UNEP(联合国环境署)1990年的报告(IRRTC),每年约有3~4亿吨有机物进入环境,其中大部分进入了土壤环境。
更为严重的是将进一步导致地表水、地下水次生污染以及通过土壤——作物——人这条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防治和修复土壤有机污染,保护土壤环境安全,以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1]。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由一系列存在于土壤中、组成和结构不均一,主要成分为C和N的有机化合物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成分中既有化学结构单一、存在时问只有几分钟的单糖或多糖,也有结构复杂、存在时问可达几百到几千年的腐殖质类物质(Humic Substance).既包括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正在腐解的植物残体,也包括与土壤矿质颗粒和团聚体结合的植物残体降解产物、根系分泌物和菌丝体。
土壤有机质与养分供给、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及防止土壤侵蚀有重要关系。
土壤有机质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速效养分的来源,作物吸收的大部分N、P、S和一些微量元素来源,作物吸收的大部分N、P、S和一些微量元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的矿化,有机质也对团聚体的构成有作用,从而可改善土壤的耕性、透气性和透水性。
土壤有机质的吸水能力可达自身重量的几十倍,因此,它对保持土壤水分有积极作用。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质量的构成因索中占首要位置,而且一般认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易受环境条件和农业措施的影响气候和地貌在较大范围内影响着土壤有机质宙量,可以说起主导作用。
土壤不同有机质组分的提取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土壤不同有机质组分的提取方法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a95c1a3b3567ec112d8a2f.png)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环境工程土壤不同有机质组分的提取方法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在土壤上进行, 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均直接或间接从土壤中生产, 土壤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措施的效果, 所以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
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当今我国土壤的基本状况: (1)人均数量偏少。
(2)整体质量偏低。
(3)土壤退化现象仍较严重。
其中整体质量偏低主要原因为土壤肥力低下。
土壤肥力现尚无直接度量的指标, 但一般认为土壤有机质能大体反映土壤的肥力水平, 人们还常常辅以土壤养分含量和障碍因素状况来进行综合判断。
根据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2%和低于1%的面积分别占38.125%和25.195%。
土壤有机质由一系列存在于土壤中、组成和结构不均一、主要成分为C和N的有机化合物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成分中既有化学结构单一,也有结构复杂、存在时问可达几百到几千年的腐殖质类物质,既包括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正在腐解的植物残体,也包括与土壤矿质颗粒和团聚体结合的植物残体降解产物、根系分泌物和菌丝体。
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土壤中的一类黑色物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对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研究的深入,最后被定名为土壤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并再合成的一类深色、难分解、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可分为2类.一类是与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相同结构的单一物质,被称作非腐殖质类物质。
另一类是腐殖质类物质。
腐殖质类物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根据颜色和溶解性一般被分为:(1)富里酸。
(2)胡敏酸。
(3)胡敏素。
腐殖质类物质占腐殖质总量的85%一95%。
由于土壤有机质在C、N、P、S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土过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过程以及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腐殖质的一些环境行为优势和对环境修复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胡敏酸提取方法研究
摘要:采集20个表层土壤实验样品,优化了实验方法,提取了土壤胡敏酸、胡敏酸,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值之间没有线性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取出的胡敏酸量成正比。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胡敏酸结构表征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1~2]。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颜色和溶解性一般被分为: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3]。
腐殖质类物质占腐殖质总量的85%~95%。
胡敏酸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构成,碳、氢比值高,胡敏酸分子的边缘有官能团如羧基、酚羟基、甲氧基、酰氨基等。
这些官能团决定胡敏酸的酸度、吸收容量及与无机物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物的能力[4]。
1 材料和方法
1.1 土壤样品采集
以嘉兴市中环路为采样地点,每隔1公里采集马路沿线花坛的表层土壤样品。
采集土壤样品时,首先铲除地表草根落叶,五点法采集表层土壤样品(0~20cm),置于塑料盆中,混匀,收集500g左右土壤样品,
装入采样瓶中并贴上标签,带回实验室后风干,碾细过60目筛,装瓶备用。
1.2 样品理化性质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测定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SOM)。
用pH计测量其中的pH值,测定土壤有机质时,准确称取5.0g样品置于250mL烧瓶中,取30%浓度的H2O2溶液40mL和蒸馏水10mL,混合均匀,再将其加入装有土样的烧瓶中,摇动,使溶液均匀,混合均匀后,将其静置2h,待冷却后,将溶液倒入100mL的离心管中,用3900r/min的速度,运行30min,离心完后,再将上清液倒掉,取剩余土样,将其转移至小烧杯中,放入烘箱,待烘干后,测其剩余土壤重量,记录,计算。
1.3 胡敏酸提取原理及实验步骤
本实验采用碱溶酸析法对土壤样品中胡敏酸进行提取,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 准确称取50g过60目筛的土样于4个容量为1000mL的玻璃瓶中,加入0.05M盐酸500mL,充分搅拌后,浸提16h。
(2)吸去上层溶液,在玻璃瓶中加入500mL水,用离心机对悬浮液进行离心分离。
离心管中的溶液应为50mL~55mL。
(3)将离心沉淀物收集,加入0.1MNaOH溶液500mL,间隙搅拌后,浸提16h,加入结晶硫酸钠,搅拌至硫酸钠完全溶解,静置过夜。
(4)提取上层清液。
重新加入0.1MNaOH溶液处理土壤,离心分离。
在3900r·min-1离心25min。
同等条件下离心多次。
得到上层清液。
(5)将碱提取液加盐酸调至pH至1.0~1.2之间,使其产生褐色絮状沉淀,静置24h后,然后离心分离,得到粗胡敏酸,60℃下烘干,然后提取。
实验现象表明,由于胡敏酸是溶于碱的有机质,NaOH溶液处理土壤时间越长,溶液颜色会逐渐加深。
随提取次数增加,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即土壤中胡敏酸数量逐渐变少,提取出的胡敏酸的绝对数量均下降。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次研究了土壤的pH和有机质含量还有土壤中胡敏酸的提取方法,并对两者与胡敏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整合。
2.1 pH、土壤有机质与胡敏酸量的关系
五个土样中,有机质含量与pH值之间几乎不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土壤中胡敏酸的提取量与其有机质含量呈正比,即在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胡敏酸的含量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图2、3)。
2.2 土壤有机质来源分析(图4)
4#土样有机质含量最低,提取出胡敏酸的量也最少。
这主要是因
为采样地区周围有较大面积施工地,土壤中含有较多水泥,沙石等杂质对土壤产生影响,此外,土样采集点植被较稀疏,其生物群落种类较少,凋落物的质和量,加上温度、雨量等外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了相应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8#土样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提取出胡敏酸的量也最多。
原因在于附近植被密集,其凋落物的质和量较多,有机质的含量也高。
2.3 相关实验问题分析
整个实验过程,虽方法容易,简单入手,但整个实验过程花费时间较长,产率相对较低,容易造成损失,造成误差的地方太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验室湿度较高,室温风干后在磨碎过筛称重与磨碎后放入烘箱后称重,两者之间实验提取量有一定的出入。
(2)在提取碱提取液过程中有一定的溶液流失,造成一定的误差。
(3)实验中,浸提时,时间较长,有时浸提时间达到要求时还是会出现一直浑浊现象。
(4)试验中,多次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然后烘干提取出来的时,不容易提取干净,在这过程中提取量的误差甚大。
3 结语
本次实验采集了嘉兴交通干线周边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中胡敏
酸进行提取。
从试验中,我们得出结论:根据土壤有机质在酸碱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别,采用碱溶酸析法对土壤样品中胡敏酸进行提取。
有机质含量与pH值之间几乎不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提取出的胡敏酸含量和土壤有机质量成正比。
参考文献
[1]张晋京,窦森,李翠兰.土壤腐殖质分组研究[J].土壤通报,2004,12(6):706~709.
[2]Qualls RG,Haines BL.1991.Geochemistry of dissolved organic nutrients in water percolating through a forest ecosystem.Soil Sci Soc Am J,55:1112~1123.
[3]赵劲松,张旭东,袁星,等.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特性与环境意义[J].应用生态学报,2003,1(1):126~130.
[4]武天云,Jeff J.Schoenau,李凤民,等.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4(15):71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