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1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课程作业一一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课程作业一一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概述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

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

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

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

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

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

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

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

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地貌的影响我国现代地貌格局与特点的最终形成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内、外营力做共同做用的结果,燕山运动以前形成的山脉高原在进入第三纪时,已经长期侵蚀夷平。

与现代地貌关系最密切的是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期间隆起的青藏高原,与高原巨大高度,广阔面积屹立在我国西南部构成第一级阶梯,最后奠定了我国现代地貌格局。

高原形成后,它以巨大的高度与帕米尔高原同列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环境和灾害问题

青藏高原的环境和灾害问题

青藏高原的环境和灾害问题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高原总面积的1/2,是我国最大的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

由于地势高亢和山脉阻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

青藏高原是我国著名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些年,由于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原因,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

一、水土流失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此外,在一些地区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也很发育。

水蚀区主要集中于藏东的“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等降水较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80%以上。

由于山高坡陡,表层岩石破碎,土壤熟化程度低,土层砾石含量高,一旦地表植被遭到扰动或破坏,极易造成大面积的侵蚀,甚至诱发滑坡、泥石流,引发严重灾害。

风蚀区主要集中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的中西部及加查山以西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区。

这些地区土质疏松,加之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少,大风作用常造成严重的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分为冰川侵蚀和冻土侵蚀,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高海拔地区。

西藏东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和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分布较多的海洋性冰川。

冰雪经常崩落,冰川活力旺盛,由于其补给量和消融量很大,经常形成爆发性洪水泥石流。

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青藏高原内部山地。

大陆性冰川侵蚀作用较弱,但夏天会突然滑动,造成灾害。

过渡性冰川主要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其侵蚀作用介于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之间。

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主要分布在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以南至雅鲁藏布江北侧及藏南谷地。

雅鲁藏布江南侧海拔4200米~4780米的地带亦为季节性冻土区。

其次是山坡上的草皮和表土在重复的冻融作用下,一旦被水饱和、稀释则形成融冻泥流,顺坡沿冻土层徐徐蠕动。

青藏高原1比25万区调工作部署图

青藏高原1比25万区调工作部署图

泽当镇 H46C003002
林芝县 H46C003003
墨脱县 H46C003004
然乌区 H47C003001
B3类
840
H45C004003
H45C004004
洛扎县 H46C004001
隆子县
扎日区
巴Hale Waihona Puke 卡察隅县H46C004002 H46C004003
H46004004
H47C004001
B4类
日土县
I45C002001
黑虎岭
羌多
斯诺乌山
I44C003002
加措
I46C002002 I45C002003
多格错仁 I45C002004
乌兰乌拉湖
沱沱河
曲柔卡
I44C003003 I44C003004
丁固
玛依岗日
I46C002001 I46C002002 I46C002003
0
32 I44C004001
附录A(规范性附录)
20
青藏高原B类区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区划及工作部署图
0
75
艾提开尔丁萨依
780
380 J43C002002 英吉沙县
0
J43C002003
81
克克吐鲁克 J43C003002 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自治县
0
84
0
87
J43C003003 叶城县
塔吐鲁沟
J43C003004
J43C004003
0
36
麻扎
J43C004004
康西瓦
瓦石峡 J45C002003 且未县一级电站
0
90 0 93
苏吾什杰 J45C002004

揭秘青藏高原的形成

揭秘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的形成 3惊天大揭秘,今天,如果有人说青藏高原形成于5000年左右,你可能认为他是不可理喻疯子,毕竟大陆漂移理论充斥着整个地理文化市场,这里提出了与大陆漂移完全相反的理论,向漫长的地壳运动提出了挑战。

本文奔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探索论证,以事实的证据为依据,揭秘青藏高原形成于约5000年以前。

当然,这是一种大胆的推测,实情有待进一步考证,同时,期待更多的读者参与,早日还原一个真实的地质历史真相。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有“世界屋脊”之称,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是以一系列东西横向的高大山脉为骨干的山地性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其南部地区山坡林立,高耸入云。

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耸立在这里,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大量的数据资料证明,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那么究竟年轻到什么程度?它是怎么形成的?下面就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青藏高原的形成还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对它的形成解释主要是大陆漂移理论;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向北移动、挤压,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运动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使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

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逐渐升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

这个过程持续了6000多万年,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以上这些借用了现代理论有关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以上这些年代数据资料似乎缺乏有力的证据,这些数据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根据是什么?比如;南极洲冰雪覆盖了多少年,一开始一些科学家认为不少于一百万年,但是,经过现代科学考察南极洲冰雪覆盖大约在六千至一万年左右,前后误差一百多倍,青藏高原的形成推测与实际很可能有很大的误差。

青藏高原课件1

青藏高原课件1

分析歌曲结构:歌曲是以4/4拍为主的E调歌曲,
曲式结构是一个有引子的二段体。引子:以一个 明朗高亢、山歌风格的衬腔把人们仿佛带入到辽 阔的青藏高原意境之中。
〈1〉请你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
AB ( )
ABA ( )
A段节奏平稳。 B段节奏舒展。 〈2〉讨论:指出乐段的划分处。
学生活动
(1)欣赏藏族舞蹈。 (2)情感表达: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3) -----锦绣山川
河南省舞钢市第三初级中学 授课人 :王月玲
天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来演 唱《青藏高原》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祖国 锦绣山川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品德。
青藏高原
连绵起伏的雪山
高原景观
高原的羊群
彩虹美景
碧水蓝天
菜花飘香
雪山
高原夏景
高原秋景
美丽的藏族姑娘
Hale Waihona Puke 藏族服装神奇的布达拉宫壮丽的布达拉宫
藏传佛塔
藏传佛塔
蜿蜒的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张千一:著名作曲 家。朝鲜族。沈阳人。 1976年毕业于沈阳音 乐学院管弦系。主要 作品有交响乐《北方 森林》、《大提琴四 重奏》,流行音乐有 《青藏高原》。他的歌 曲风格抒情优美。
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表达出祖国山河 的壮美。
再见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1青藏高原地区经济落后,民众环境意识欠缺,2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3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4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

5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对环境问题的考虑6生态建设保护投入严重不足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草场退化已日趋严重,湖泊委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重要动植物资源的严重破坏等。

主要措施:1提高该地区人口环境保护意识,2加强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3加强各种生态问题的治理4制定法律法规,5合理开发此地区,将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青藏高原旅游发展的优势:1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与人文资源众多2资源的独特性强,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景观都具有非凡性3青藏铁路的修建为本地区旅游快速发展提供可能4国家政策的倾斜青藏铁路的区位因素:社会:巩固国防安全,利于民族团结,促进交流。

经济:开发该地区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自然: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生态脆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环保:按环保要求进行线路选择和设计施工或加强环境保护。

以上是从四个方面分析青藏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可以看出高寒,缺氧,冻土等自然条件是区位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区位的概念一定要清楚:位置指某事物在什么地方,而区位不仅指某事物在什么地方,更重要的是回答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强调为什么。

所以象交通,工农业,企业,城市等区位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因素2人口与城市发展状况3工农业生产,经济发达程度4资源状况5交通状况6人口素质科技水平7历史的悠久与否8国家政策9市场条件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1修建青藏铁路,将极大地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两省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2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并一举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3建设青藏铁路,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4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
藏医药文化学习资料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
一、青藏高原地理位置
二、青藏高原气候特征
三、藏药材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 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 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 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 “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地理概况
北缘: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西 至 : 喀 喇 昆 仑 山 南缘:喜玛拉雅山脉 东 至 : 横 断 山 脉
青藏高原行政区划上包括中国的西藏、青海、甘肃甘 南州、四川阿坝与甘孜、云南迪庆州,总面积约250万 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青藏高原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纬度低、地势 高、空气密度小、太阳 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 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 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 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 风气候,降雨量比较少
* 耐缺氧、光合作用强,有
效物质积累高,药效持久;
* 矿物类药物是经地壳运动
变化形成的,活性成分较高
显著自然特征 显著自然特征
高 寒
藏 药 材
药物资源得天独厚
天然藏药材2300种(植物类2085种,动物类159种,矿物类50余种)。
藏药材
由于这些植物所处的生境条件 严酷,如低温、生长期长,太 阳辐射强,生境基质不稳定 等因素* 耐寒、抗旱、生命力顽强

《青藏高原》歌词 音乐欣赏03

《青藏高原》歌词 音乐欣赏03

青藏高原
列车奔驰在青藏高原
作曲:赵海远
编曲:引子
演唱:尼玛长青
作词:李会泉&韩俊明
列车奔驰在青藏高原
窗前掠过你那壮美的容颜那连绵的群山可是你高耸的肩那茫茫的草原可是你绿的衣衫列车奔驰在青藏高原
好像游龙舞动着蓝天
离天最近的地方谁圆了梦幻
让那青藏高原不再遥远
列车奔驰在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我由衷由衷地感叹那蔚蓝的湖泊可是你清澈的眼那不老的传说可是你心的呼唤列车奔驰在青藏高原
好像游龙舞动着蓝天
离天最近的地方谁圆了梦幻
让那青藏高原不再遥远
列车奔驰在青藏高原
好像巨龙腾飞在云端
离天最近的地方谁能不眷恋
让那青藏高原走进了心间
呀啦哩嗦走进了心间
歌词千寻
以上就是关于青藏高原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说课稿
老城中学王澄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青藏高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青藏高原》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里的教学内容,是由作曲家张千一独自创作的一首明朗高亢而又富有藏族山歌风格的歌曲,歌曲热情歌颂了雄伟壮美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引子由人声唱出一个明朗高亢的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到辽阔美丽的青藏高原之中,接着由乐器演奏深化了这一主题。

A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承这一特征,再加上切分节奏的使用显得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以较为低回婉转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深挚;第四句开头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句的旋律与第二句的结尾相呼应。

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与引子相同的藏族山歌音调,贯穿B段的
各个乐句,最后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的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和感受藏族山歌那明朗、高亢的音乐风格,感受音乐与雄伟壮美的青藏高原相互衬托、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迷人的艺术魅力,进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和我校学生的素质,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演唱和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增强学生对祖国锦绣山川和少数民族以及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以唱歌为主,音乐实践活动为中心。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协调合作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3、知识与技能:感受雪域高原音乐作品的魅力,了解《青藏高原》的音乐风格及其曲式结构,学会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蕴含的音乐情绪和艺术形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会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蕴含的音乐情绪和艺术形象。

2、难点:切分音、连音符。

二、说学生
(一)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心理已日趋成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和音乐感受能力,但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于许多学生有害羞心理而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学法指导
学生:初步感知——试唱表演——知识拓展——感情升华为主线完成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我校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学生主要通过完整聆听、讨论交流、模唱、试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参与课堂学习。

在老师启发引导和带动下通过多听、多唱、多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音乐学习。

结合地理等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到有感情地歌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说教法
教师:情景创设——启发引导——师生互动——协调合作为主线完成教学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本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交流法、创设情景法、示范法等。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实现师
生互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协调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光盘、磁带、录音机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学生在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的歌声中走进教室。

【设计意图: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导入:问学生都去过哪个地方旅游?哪个地方最使人流连忘返?
学生回答后,老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我们伟大的祖国到处都有锦绣的山川和美丽的风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饱览雄伟壮美的青藏高原。

(板书:青藏高原。

)【设计意图:音乐教学以兴趣为先提,从学生实际生活导入,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愉快地融入到本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三)、提问:青藏高原在什么地方?请结合地理等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说一说你们对青藏高原的认识。

学生自己思考、相互讨论、交流后回答。

老师总结: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那里的天空、湖泊、雪山、草原明净而美丽,藏族人民纯朴善良,热情好客。

(多媒体播放: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藏族服饰等。

)【设计意图:把音乐教学与地理等相关文化联系起来,不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审美力,而且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开阔
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播放歌曲第一次完整欣赏著名歌手李娜演唱的歌曲《青藏高原》。

听后请学生思考:歌曲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听完后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这是一首曲调明朗高亢而又充满激情的具有藏族山歌风格的歌曲;歌曲热情地歌颂了雄伟、壮美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提问:这首歌哪些音较高?
学生谈论交流后。

老师总结:这首歌由于引子和结尾的音区较高,学唱时可以只唱反复记号中的部分。

(五)、第二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在歌声中想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

老师总结:(多媒体播放):雄伟壮美的青藏高原、连绵起伏的雪山、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美丽的哈达、蓝天上翱翔的雄鹰、神秘的湖泊、草原上牛羊在徜徉。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或影像,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带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六)、老师用电子琴伴奏,同时引导学生用“la”音轻声哼唱旋律。

老师伴奏并范唱歌曲,学生跟着轻声唱歌词。

唱完后学生说出难点,师生一起分析解决:
切分音:3 7 7 6
连音符:—2 1 1 2
引导学生击拍练习和用连贯圆润的声音练唱连音,直到熟练掌握切分节奏和连音等,解决难点。

【设计意图:用手势等身体语言练习有利于难点的解决,提高学生的素养。


(七)、学生随老师的伴奏齐唱一遍歌词后,老师教唱较难之处,包括引子“呀”的切分音和“哎”的八度大跳。

并带领学生多次学唱较难之处。

(八)、原唱者李娜简介:著名歌手。

代表曲目有《青藏高原》、《好人一生平安》。

她的演唱很有个性,被誉为“用心在歌唱”的歌手。

(九)、启发指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歌曲要有独特的感悟,在模仿别人的演唱时,最好保持自己独具个性的声音。

(十)、问学生歌曲共有几种拍号?(4∕4 2/4 3∕4 三种)老师讲解:象这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拍号先后出现叫变拍子。

演唱时要依拍子的强弱规律来进行。

【设计意图:融入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依变拍子的强弱规律的转换及唱法指导,老师引领全班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齐唱《青藏高原》。

(十一)、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
引子和结尾音区较高的部分由老师和声乐较好的学生演唱,每段第一部分由女生演唱,第二部分由全班学生演唱,请会舞蹈的学生即兴表演藏族舞蹈,其他同学用手拍打节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还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音乐表现力。


(十二)、课堂小结:综合概括歌曲《青藏高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及其蕴含的艺术形象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用优美的歌声赞美伟大祖国的锦绣山川,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十三)、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与青藏高原有关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带来继续交流。

2、背唱《青藏高原》。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也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板书设计〕
青藏高原
切分音符:3 7 7 6
连音符:2 —2 1 1 2
附点音符:6·7 5 2
前休止符:0 2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唱歌教学为主线,音乐教学实践为中心,在导入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把音乐与地理等相关文化联系起来,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创设情景,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音乐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