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
2018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2018年中考模拟试卷历史(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说明: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清朝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下列符合清朝与西藏关系史实的是A.设伊犁将军B.设驻藏大臣C.设乌里雅苏台将军D.多伦会盟2.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洋务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C.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新文化运动——开启国思想解放的闸门,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事变B.西安事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5.“新形势下,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1955年,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了A.“求同存异”的方针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6.“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A.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B.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D.是近代以后欧洲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根源7.《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时间大约是16世纪初,从那时起,“世界各地区……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包头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第11题.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清嘉庆皇帝的上谕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
经济特区迅速崛起,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形成,中国在追赶世界发展的潮流中,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迎接着世界的挑战。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四:2018年4月,海南的改革开放又有了新举措:国家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这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1)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
(2)嘉庆皇帝的上谕是清朝哪种对外政策的表现?这种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经济特区的创办有什么重要作用?21世纪初,迎接着世界的挑战中国做出的重大举措是什么?(4)根据材料,你认为国家支持海南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答案】(1)市舶司。
原因: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③指南针用于航海等。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①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②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③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3)作用:①有利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②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举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4)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解答】(1)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据材料一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用于航海等。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台题意。
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l5分)1.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毛泽东2.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C.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3.右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B.基本解放华北全境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D.解放南京,使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A.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周恩来总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下列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②领导秋收起义③参加重庆谈判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7.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8.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 ( )①法国大革命②俄国1861年改革③中国辛亥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以下对应关系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B.毕加索---《向日葵》C.达·芬奇一《最后的晚餐》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0.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消除D.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11.美国内战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消除了国内种族歧视12.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太平洋战争爆发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13.下列对“冷战”政策含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B.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C.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D.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14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 )①火车②汽车③电子计算机④克隆技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下列对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成功避免了战争B.社会主义运动有曲折,有发展C.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取得巨大进步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内蒙古包头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内蒙古包头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威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
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2.右图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A.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B.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C.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3.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 D.湖北织布局4.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
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5.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这说明了()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6.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最的担忧。
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
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7.马克思说,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A.满足了人们对黄金的需求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巩固了西葡在欧洲的地位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8.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有2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讨论战后安排。
2018年包头市中考预测历史试卷(三)

2018年中考预测卷(三)姓名: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今有“一带一路”,古有丝绸之路,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设置西域都护后开通丝绸之路B.起点在洛阳,经今新疆地区远达西亚、欧洲C.唐代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D.西方的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2.“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此观点旨在说明这项发明()A.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B.被郑和用于明代远洋航行C.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D.推动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B.瓦解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有利于西学向中国的传播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4.1972年2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长征’”。
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将封面分割为四个区域,中美关系主题凸显的相当明确。
该主题反映的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开始迈向国际舞台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下列有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管理外,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B.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C.香港区旗是中间配有四颗星的动态紫金花图案的红旗D.香港通过《南京条约》被英国割占,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6.华盛顿和拿破仑都为其各自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相同之处是()A.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B.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通过对外战争打击欧洲封建势力D.领导国家走上民族独立道路7.“……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B.发生在塞尔维亚C.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D.是一次正义的爱国行为8.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卷

11.
【答案】
西汉中期统治的现实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的新解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确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积极作用: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带动了研习儒学的风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考点】
西汉的建立
文景之治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2.
【答案】
C
【考点】
北京城和明长城
【解析】
本题以图片为依托,考查明朝都城。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题干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6.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A.由苏美英三国操纵
B.力图遏制日本扩张
C.允许德国扩充军备
D.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9.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
纪 年代戈尔巴夫政治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年苏联解体
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历史部分(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 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C.佛教传人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2. 右图中的动物是某次远航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朝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引发了朝野轰动,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此后又有多国来华进贡此兽,“麒麟外交”一时成为美谈。
这表明该“远航”()A.改变了明朝君臣天朝上国的观念B.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往D.推动了亚欧的经济文化交流3.“在国家政治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在经济上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这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它表达了先进中国人要求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强烈愿望。
”符合这一评价的文献是()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4.1938年,历时四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平型关大捷5.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6.从1954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北京同仁堂的经理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A.严重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B.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C.改变了我国的主要矛盾D. 实现了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7.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2018包头中考卷

CaCO3+2HCl == CaCl2+H2O+CO2↑
100 73
3 x
= ,解得x=2.19g,故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2.19g÷30g×100%=7.3%
(3)12g的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设10g的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发生装置A或G,G与A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如果要证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废液呈酸性,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液d.硝酸银溶液e.铜
2018包头中考卷
一、单选题
1.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氧(支持燃烧)
B.金属铜(制电线)
C.活性炭(做防毒面具的吸附剂)
D.不锈钢(做水壶)
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是
A.生铁、黄金、金刚石——合金
B.纯碱、烧碱、熟石灰——碱
C.氮气、红磷、铝——单质
D.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
(3)向歩驟(2)的武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貭量的変化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的溶质有_____(填化学式),b~c之间的沉淀是___________。
②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由以上实验总结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
(1)该祥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下对应的数字涂黑。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19个小题,满分75分。
考试时间思品、历史共计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所选答案填至答题卡上。
(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以下改革没有涉及“土地私有”问题的是()A.商鞅变法 B.1861年改革 C.新中国土地改革 D.戊戌变法2. “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如凝膏,燃极明”。
这一记载出自()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3.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4. 右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其中“御史大夫”的职权是()A.监察朝廷百官 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C.掌管国家军事 D.任免各级官吏5.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l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6.“1937年 8 月 22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该事件的背景是()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D.国共达成和平建国协定7.“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材料描绘的现象存在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8. 小华收集了一份叫《捷报》的图片,上面有徐州宣告解放的消息,它报道的消息与某一战役有关,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9.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是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科技强军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50年前我国取得的国防成就是()A.我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B.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0. 《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
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1. 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B.抵抗外族入侵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12.“世界近代史上风云人物的他,在革命暴风雨中崛起,他为法兰西的新生产下了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
”文中的“他”是()A.克伦威尔B.华盛顿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13.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D.导致了垄断组织的最终形成14.1960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该宣言通过时,仍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或地区是()A.印度B.埃及 C.民主德国 D.纳米比亚15.《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件。
其中,《人权宣言》与其他两部文件相比,突出特点是()A.在法律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利B.宣布脱离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C.强调了人人生而平等和自由的权利D.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两题,16题10分,17题13分,共23分)16.(10分)思想解放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1)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
请再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关于和谐的一种观点。
(3分)材料二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
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2)材料二中的“改良”和“革命”这两次历史事件在思想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材料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材料三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它确立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什么?(2分)材料四 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4)材料四中“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该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2分)(5)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分)17.(13分)大欧洲一直是欧洲人的梦想,近现代以来,曾有无数欧洲人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探索。
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拿破仑的欧洲梦】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2)曾有思想家称赞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请结合材料一的两段论述说说拿破仑为统一欧洲所做的努力。
(2分)【希特勒的欧洲梦】材料二 1933年5月10日夜,德国柏林国家剧院门前,成千上万的图书被人们投入熊熊的烈火之中,……戈培尔在一旁狂叫:“一个革命者应该无所不能的,在毁坏和重建中,他应该是同样伟大的。
假如你们有权利把一大堆知识分子的垃圾扔到火堆里去的话,那么你们也有责任为真正的德国精神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3)材料中所谓“德国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为践行这种“精神”,完成统一欧洲之梦,希特勒是如何做的?(3分)【走向联合的欧洲梦】材料三(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Ⅱ》(4)据材料三指出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在此思想意识引领下,战后欧洲人是如何推进欧洲统一进程的?(4分)(5)当前欧洲的联合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写出一点即可)(2分)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两题,18题10分,19题12分,共22分)18. (10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中华民族对外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依据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和平友好(1)自古以来,我国外交就十分频繁。
请举出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友好往来的典型事件一例。
(1分)(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举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两例。
(3分)探究二:屈辱抗争(3)近代中国备受欺凌,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请写出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及影响。
(3分)(4)近代中国不懈抗争,终于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请说出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是什么?(1分)探究三:大国风采(5)改革开放以来,前进中的中国,正以崭新的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是那次会议?你认为今天的中国应如何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分)19.(12分)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探究任务。
(一)感知历史(1)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分)(二)感受历史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 )请举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上述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2分)(三)感悟历史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3) 以上四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不利因素?(4分)(4) 结合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地球大家庭的健康作贡献。
(3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所选答案填至答题卡上。
(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D2.B3.C4.A5.C6.C7.D8.C9.C 10.A 11.A 12.D 13.C14.D 15.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两题,16题10分,17题13分,共23分)16.(1)人与人的和谐(1分)人与自然的和谐(1分)兼爱非攻(1分)(2)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1分)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分)(4)思想启蒙运动(1分)自由、平等(1分)(5)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1分)17. (1)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分)(2)发动多次对外战争,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颁布《法典》,成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2分)(3)实质: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
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并与意大利、日本两个法西斯结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分)(4)因素:欧洲国家遭受战争重创,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下降;二战后美苏争霸,欧洲国家需要寻求自身的安全。
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洲共同体或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
(4分)(5)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是历史的主流等。
(2分)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两题,18题10分,19题12分,共22分)18.(共10分)(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
(任意一个即可)(1分)(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回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任意一件即可)(3分)(3)《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