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战秦琼
相声里的历史人物-秦琼和瓦岗英雄

秦琼是山东好汉。《关公战秦琼》里,韩复渠的老爷子理所当然的把秦琼当成自己的人马。秦琼这一辈子那叫一个不容易,幼年丧父和母亲颠簸流离,后来闹花灯反山东取金堤定瓦岗挡杨林下扬州,直到投唐保了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花木栏杆养鱼池,自己为难自己知。别人看你心欢喜,委屈为难在心里”啊。到老了可算享了点清福,谁知道李世民也不省心,倒霉催的许下泾河老龙一条性命,后来魏征梦斩了泾河老龙,老龙结果闹了个李世民家宅不安,皇宫里是“妯娌们成恨,兄弟们成仇”,最后还得说咱们秦琼,和敬德两个人站岗放哨了好几天,一个在东跨院,一个在西跨院。皇宫的设计也好,东跨院是厨房带茅房,西跨院是茅房带厨房。后来皇上也心疼了,干脆叫画圣吴道子画两幅真容挂起来,结果么,秦琼老了老了,混了个门神爷当当。和关二哥一样,秦琼也是二哥。不过比起关二哥来,秦琼的地位可就差远了。人家是武圣人关帝神君,整天在屋里呆着,秦二哥可倒好,见天的在门上挂着—买的还是挂票。我就纳着这个闷了,都是人世间一样的二哥,这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武坠子》里也有罗成,整个拿罗八爷开涮。也没办法,小白脸子,没有好心眼子。不埋汰你埋汰谁?天津的佟有为马树春二位的《卖挂票》,罗成成了叫街擂砖的了。叫关改了叫街。其实罗成叫关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周西坡乱箭穿身之前。罗成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这两位是上司,小罗还好的了啊?(哒忒!怎么出来哒忒了?废话,不是你要小锣吗?)罗成回来搬兵,建成元吉却在城楼之上故意刁难罗成,非让他对出口令。二位说“羊肉”,罗成一想,羊肉熬萝卜多好啊,“萝卜”。二位又问“胡琴”,罗成说“锣钹”,二位说“绸缎”,罗成说“罗布”,二位说“岳飞”,罗成说“罗布”,建成元吉心里想你怎么跟萝卜干上了?“岳飞是忠臣!”罗成说:“罗布是孝子啊,目连僧救母吗,忠臣配孝子”。建成说:“那么好吧,忠臣孝子都讲究什么?”罗成说讲究“君叫臣死臣得死,父叫子亡子就亡”。建成说好吧,那我是太子我为君你为臣我叫你死你去死吧你,罗成才明白—原来说了这么半天合算你绕搭我呀!
单口相声_关公战秦琼

希望大家不要扔矿泉水瓶子,真要扔就扔100元人民币。
不过,虽然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不会闹什么大笑话。
如果你没有什么文化,却偏要附弄什么风雅,那就真会闹出大笑话了*/那是民国时期,大军阀韩复渠入驻济南,带领幕僚前往视察黄河大堤,看着那滚滚黄水一去不复返,不由得大发感慨“啊!黄河”,他的幕僚都知道他没有什么文化,不过胡乱诌两句打油诗应该不成什么问题,隔了好不长一段时间,他又说道“你还真他妈的黄啊!”。
不过这人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孝顺。
有一年他父亲做寿,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得娱乐活动,也不是摆上一桌好饭就能过去的。
这韩复渠想啊“怎么我也是有身份的人啊!”,便给他的父亲做了个堂会,所谓堂会就是请戏班子到家里唱。
这第一天唱得是《百寿图》,吉祥;第二天唱得《御碑亭》,又名《大团圆》,喜庆!第三天唱得是个“清色戏”——《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是一出文武戏,唱念做打无一不好。
那老太爷还是一如既往地整个大沙发坐在前排。
这戏唱得那叫一个好,台下的叫好声也是不绝于耳,可是这老太爷脸色越来越难看,一把站起来,说“你们唱的这是嘛啊,都给我下去,把你们管事的给我叫来”,这唱戏的不知怎么回事啊,就都下去了。
管事的来啦。
“呵!老太爷,您有什么吩咐?”“你们唱的这是嘛戏呀?”《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那红脸的是谁啊?”关羽关云长。
“那关羽是哪里人啊?”是山西人。
“他一个山西人凭嘛来我们山东杀人啊,有我们的命令吗?你可知道他是谁的人啊?”这个…“他是阎锡山的队伍,我们山东也有很多英雄,像那秦琼秦叔宝,为嘛不唱啊?”老太爷!不知道您喜欢听什么戏。
那好啊,请您点戏吧!“我问问你,是关公的本事大?还是那个秦琼的本事大?”那……他们俩人没比过。
“今天让他们比比!来个关公战秦琼!”,管事的也不敢说你不懂戏,“那什么,老太爷!您点个别的戏吧!这个戏,我们不会。
”“嘛?我点你的戏,你们不会呀?那就全别唱啦!我也不给钱啦!你们也全别走啦!在这里饿你们三天不管饭吃!看你们会不会!”管事的害怕啦!“那……什么,老太爷您别生气,我到后边去问问他们。
玩命猜歇后语

玩命猜歇后语歇后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带有灵活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描述事物的语句,一部分是几个字组成的反义缩略语。
玩命猜歇后语是让人们通过联想和思考的方式来强化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人们需要通过合理的思考、判断和推理来获得正确答案。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人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歇后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以及它们的解释:1. 芝麻开门——关公战秦琼。
这个歇后语的意思是,用简单的方法打开一扇门,而关门则需要耐心和技能。
这种歇后语传递了一个真理:在处理问题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比盲目尝试更为重要。
2. 风吹稻花香——燕子抱枕头。
这个歇后语传达了一种对自然魅力的赞美,同时也给人们以斗争的启示。
正如燕子在风中保持平衡一样,我们在面对挑战时需要保持稳定和自信。
3.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个歇后语告诉我们种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如果我们希望得到某种结果,我们就必须通过付出努力和时间来实现它。
只有付出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4. 杯弓蛇影——思路狭窄。
这个歇后语描述了一个虚假的恐怖形象,暗示人们在分析问题或处理事件时不应受到干扰和误导。
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来面对问题,才能获得正确的解决方案。
5. 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这个歇后语描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传达了一种自然魅力和爱护生态的信息。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自然资源,并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美好的自然风光。
以上这些歇后语都有深刻的哲理,它们以形式简单、语言深刻的方式,传递了许多现实生活的寓言。
玩命猜歇后语是一种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它能够促进人们的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并且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歇后语。
关公战秦琼_初中初三作文1000字

关公战秦琼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蜀汉五虎上将之首,被人奉为“关圣帝君”,尊称为“关公”。
秦琼,字叔宝,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今儿个云长正与大哥和三弟于帐中饮酒,忽然一阵大风,卷起漫天黄沙,一眨眼云长不见了,待到大风平息,云长来到了隋唐时代,正纳闷间,看见一大汉坐在身前饮酒,此人正是秦叔宝,云长看其人:面如淡金,眉分八彩,目若朗星,有些风度。
关公疑惑,于是问曰:“此为何地,吾怎会在这里?”叔宝抬头望去,只见这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答曰:“此地乃是长安城,尔有何事?”关公环顾四周,回曰:“此地明明乃是长沙,何来得长安,吾从没耳闻,今与你相遇,远无怨近无愁,为何要愚弄吾?”叔宝放下酒杯曰:“吾从没听得过长沙,此地是长安,无需质疑,吾今日难得雅兴,坐于这里饮酒,你这厮偏偏过来扫吾兴致,该当何罪?”云长心急:“吾怎得扫你兴致,吾不知此为何地,问于你,你不答与我也罢,为何愚弄我?”叔宝顿时面色发红,拍案起身道:“你为何许人,竟对吾说得此番奇怪之语?”云长回曰:“吾姓关名羽,子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蜀汉政权前将军。
”叔宝曰:“吾姓秦名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也,什么关羽,乃是无名等闲之辈,岂敢在吾面前出此狂妄之言。
”云长斥曰:“你竟这般看不起吾,吾受得此番侮辱,岂能苟活于世,愿与你一决高低,可否?”叔宝面色大喜,曰:“吾甘愿奉陪,明日愿与你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决战。
”言罢,兴奋而去。
次日,玄武门,叔宝早已在此等候,此时,只见关羽绿袍金甲,长须飘洒,手里一柄青龙偃月刀,坐下千里嘶风赤兔马,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呼啸而来。
于是叔宝持锏上马,飞奔来迎。
云长见得叔宝金色铠甲杏黄战袍,手中一条虎头造金枪,腰悬两条镀金熟铜锏,坐下黄膘马。
于是飞抖擞精神,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战叔宝。
二马八字厮杀,关公看着叔宝面上,虚砍一刀,叔宝急闪,战到五十合,战不倒叔宝,又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二人体力不支,于是下马言和。
关公战秦琼的歇后语

关公战秦琼的歇后语
本文是关于关公战秦琼的歇后语,感谢您的阅读!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公战秦琼的歇后语,一起来看一下吧。
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赵云带兵——不打败战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
孔朋张嘴——尽是阴谋
孔朋借箭——满载而归
曹操杀华佗——以怨报怨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曹操杀蔡瑁——上当受骗,操之过急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遇关公——喜不自喜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做事——干干净净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归
张飞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吊丧——装模作样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开口——尽是阴谋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关云长走麦城——死到临头
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战秦琼——挨不上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关公战秦琼典故出处

关公战秦琼典故出处
关公战秦琼典故出处是:山东的地方戏《唐汉斗》。
这出戏主要叙说一位书生自幼与一位小姐订婚,但书生家道中落后,小姐之父起意退婚。
小姐遂与书生相约于关帝庙互诉心曲,并将饰佩赠与书生,并私定终身,两人分手后,书生觉得这样不妥,有辱关帝,于是想了个办法,在自己家里的门上贴上了门神。
果不其然,庙里的关帝、周仓大为不满,认为两人玷污圣庙,关羽遂派周仓去捉拿书生。
但行至书生家门时,却遇到门神秦琼、尉迟恭阻挡。
周仓于是请来关羽,引起“关公战秦琼”,直到惊动玉皇大帝出面调解,最后书生高中衣锦还乡,形成洞房花烛大团圆的结局。
比喻代人受过的三字歇后语

比喻代人受过的三字歇后语
歇后语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带有浓重的口语性和泥土气息,那么比喻代人受过的三字歇后语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比喻代人受过的三字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比喻代人受过的三字歇后语
1、补锅匠的脊梁——背黑锅
2、代人受过的人----替罪羊
比喻代人受过的三字歇后语拓展【经典篇】
关公战秦琼 - 乱了朝代;挨不上
骒马嫁叫驴 - 只传一代
口袋里装人 - 代(袋)理(里)人
老鹰变成夜猫子 - 一辈不如一辈;一代不如一代
老子入团儿入党 - 一代比一代强;一辈强似一辈
龙王爷的后代 - 龙子龙孙
鲁班的儿子学木匠 - 一代传一代;门里出身
麻油炒豆腐 - 不惜代价
三代人出门 - 扶老携幼
宋太祖陈桥兵变 - 取而代之
比喻代人受过的三字歇后语拓展【热门篇】
乌狗吃食,白狗当灾 - 代人受过
乌龟的后代 - 龟儿子
用了三代的钉耙 - 无耻(齿)
又做媳妇又做娘 - 三代同堂
赵匡胤穿龙袍 - 改朝换代
祖宗三代的家务事 - 一言难尽
比喻代人受过的三字歇后语拓展【最新篇】
一炮换双士 - 一代价不算低
黄鼠狼下崽 - 一窝不如一窝(比喻一代不如一代)
小孩子摆神 - 代哄我,我哄你
麻袋片上绣花 - 一代(袋)不如一代(袋)
癞蛤蟆生蝎子 - 一窝更比一窝毒(比喻一代比一代阴险、歹毒) 肉包子打狗 - 白扔东西(比喻徒然付出代价,没有效果)
麻袋片上绣花 - 一代(袋)不如一代(袋
八十岁生儿子 - 代代落后
代别人写情书 - 不是真心
凤凰下鸡 - 一辈不如一辈;一代不如一代。
关公战秦琼歇后语

关公战秦琼歇后语
1、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挨不上;七错八搭;胡扯八诌
解释:多指抽象、不可能的事情,或滑稽可笑的行为。
也讽刺那些不切时间、实际来做比较的人。
更多关于关公的歇后语
1、关公不杀曹操——思念旧情
2、关公卖石料——人货两硬
3、关公门前使大刀——献丑;不自量力;显丑
4、关公卖凉粉——人硬货不硬
5、孙权杀关公——嫁祸于人
6、关公亮相——大红脸
7、关公细佬——翼德;亦德
8、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9、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10、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11、关公捋胡——谦虚;牵须
12、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13、关公的赤兔马——一日千里
14、关公卖大刀——人强货硬
15、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16、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17、关公失荆州——大意
18、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19、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拿得起,放得下
20、关公脖子里长肉瘤——脸红脖子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学韩父)“为么不唱我们山东的英雄?我们山东有好汉秦琼。”
乙 关公也是英雄好汉。
甲 (学韩父)“他们俩谁本事大?”
乙 他们俩呀,没比过。
甲 (学韩父)“叫他们俩比比!”
乙 没法儿比。
甲 (学韩父)“来一出《关公战秦琼》。”
乙 啊,一个唐朝的,一个汉朝的,那能到一块儿吗?
甲 是呀,那管事的不敢这么说呀。“是,老太爷,这出戏我们不会。”乙 Nhomakorabea也不会。
甲 (学韩父)“不会?那全别唱了!全不让走,饿你们三天,看你们会不会?”
乙 这叫什么行为!
甲 管事的一听害怕啦。“是,老太爷您别生气,我到后台问问。”
乙 问谁也不会呀。
甲 管事的到了后台跟大伙儿一说:“诸位老板,刚才这戏唱出娄子来啦!说咱们唱山西英雄,为什么不唱山东英雄?现在点下戏来啦:《关公战秦琼》。”
乙 什么人办的?
甲 大军阀韩复榘给他爸爸办生日,找了很多有名的艺人,一共唱三天,头天戏码儿就好。
乙 都是什么戏?
甲 开场《百寿图》,二出《御碑亭》。
乙 三出?
甲 红净戏,《千里走单骑》。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一直到古城训弟……
乙 好戏!
甲 《关公战秦琼》。
乙 《关公战秦琼》?
甲 关公就是关羽关云长。
乙 战哪个秦琼啊?
甲 就是那个山东好汉秦琼秦叔宝。
乙 您别说了,这俩人见不着。秦琼是唐朝的,关公是汉朝的。
甲 我听了。
乙 听了?
甲 啊。
乙 这是怎么回事呀?
甲 是这么回事。《千里走单骑》唱得好,做得也好,武打也好,台下不断喝彩。唱着唱着韩复架他爸爸站起来了:(用山东话)“别唱啦,把他们管事的叫来!”
乙 什么事呀?
甲 谁也不知道哇!一会儿管事的来了:“哈哈(苦笑地),老太爷您有什么事?”(学韩父,用山东话)“你们唱的这是么戏?”
乙 好嘛!听半天还不知道是什么戏呢?
甲 “是关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学韩父)“关公是哪的人?”
乙 (学管事的)“山西蒲州人。”
甲 (学韩父)“山西人为么到我们山东来杀人?有我们的命令吗?”
乙 啊?
甲 (学韩父)“这是我们的地盘儿。你知道关公是谁的人吗?”
乙 不知道。
甲 (学韩父)“他是阎锡山的队伍!”
乙 不是青衣罗帽吗?
甲 不锏卖马,被困天堂县,那是秦琼倒霉的时候,您得照瓦岗寨那么扮,秦琼露脸的时候,天下都如讨兵马大元帅。
乙 关云长呢?
甲 还是软靠扎巾。
乙 怎么唱呢?
甲 (学老板)“秦琼头场[点绛],唱一句,想一想。前边唱,后边给想。”
乙 这叫什么艺术呢?
甲 (学老板)“告诉‘场面’,[点绛]。”(学打锣鼓,学出场动作)呛,呛且呛且呛!动作特别多,走得特别慢。
乙 “有!”
甲 “迎敌者!”(学打锣鼓)秦琼上来,俩人见面儿啦。秦琼拿着双锏:“来将通名!”“汉将关羽。”“你是何人?”“唐将秦琼。”
甲 想词儿哪。
乙 对呀。
甲 演员心里火儿大啦:这叫什么玩意儿啦!走到台前唱[点绛唇]:将士英豪,儿郎虎豹、军威浩,地动山摇,要把狼烟扫。
乙 行啦,[点绛]完啦。
甲 还得想定场诗呢!
乙 什么词儿?
甲 甭听,词儿都不像话呀:“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乙 嘿,明朝的词儿。
甲 “我本唐朝一名将,不知为何打汉朝。”哒哒哒台呛来且来呛!“本帅,姓秦名琼字叔宝。”
乙 问问谁会?
甲 大伙儿就火儿啦:“你撑胡涂啦!一个汉朝的。一个唐朝的,能唱到一块儿吗?”
乙 谁也不会这出。
甲 (学管事的)“不会也得唱,他说啦,如果不唱,全不让走,饿三天不管饭。”
乙 这真是仗势欺人。
甲 老板一想:来了二百多人,三天不管饭,真饿死几个怎么办?给他唱!
乙 唱?没词儿呀!
甲 (学老板)“上台现编!刘备,把衣服脱了扮秦琼,扎硬靠,褶蟒,戴帅字盔。”
乙 好嘛,真危险!
甲 还有乱的呢:茶房带座儿的,沏茶灌水儿的,卖报的,卖戏单儿的,卖瓜子儿的,卖糖的,卖瓜果梨儿的,卖饽饽点心的,让人的,找座儿的,最突出的是打手巾把儿的。
乙 对,那阵儿有“手巾把儿”。
甲 其实热天擦擦汗是好事。
乙 就是影响看戏。
甲 最讨厌的是来回扔。
乙 嗯。
甲 十多条毛巾用开水一浇,拧干了,上边洒点花露水儿、,从这个角扔到那个角儿,还得有技术,讲究房梁房柱什么也碰不着。
乙 大台呛,且来呛。
甲 “混世魔王驾前为臣,官拜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职,奉了魔王谕旨,带领一支人马,大战汉将关羽。众将官!”
乙 “有!”
甲 “起兵前往!”
乙 “啊——”
甲 呛且且且……这场戏完啦。
乙 关公怎么办呢?
甲 从下场门儿上,一手托着靠牌子,一手拿刀,(学场面打[水底鱼])“俺,关云长。不知为了何事,秦琼犯我疆土,军士们!”
乙 (讽刺地)这还有技术!
甲 (学扔的动作)
乙 跟掷标枪一样。
甲 有时候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还来个花招儿。
乙 什么花招儿。
甲 扔的这位来个“张飞骗马”(动作)。
乙 嘿!
甲 接着那位来个“苏秦背剑”(动作)。
乙 啊。
甲 有时候扔散了还来个“天女散花”。
乙 这戏还怎么看呢?
甲 还有乱的(学各种声音):“看座儿,里边儿请。”“当天的戏单儿。”“薄荷凉糖烟卷儿瓜子儿,水果糖饽饽点心。”“头儿,前边儿哟嗨!”(学女人喊声)“二婶儿,我在这儿哪!”
乙 这叫什么玩意儿?
甲 这就是他们的艺术广告。
乙 就这么乱?
甲 这是戏园子外边。
乙 里边好点儿?
甲 比外边还乱。
乙 比……都有什么呢?
甲 有打架的。
乙 有时候楼上楼下就打起来。
乙 那为什么?
甲 楼上没有护楼饭,一棵一棵的楼栏杆,“什么都往下掉,,掉个戏单儿、手绢儿不要紧,掉了茶碗,给那位开(打破头)啦!那还不打起来!
乙 这是多乱啦!
甲 “您怎么刚来呀!”“可不是嘛!”“啊,听半天了也不知道他唱的什么!”
乙 那还听得见!
甲 “您看今儿这天儿还不错,一点云彩都没有。哟,挺好的天儿怎么下雨啦?(往楼上看)喂,你们孩子撒尿啦!”
乙 这就快打架啦。
甲 您说那年头儿戏园子里够多乱?
乙 有人说堂会戏还好点儿。
甲 啊,堂会戏呀?更乱了。有一回我在山东济南看了一回堂会戏。
甲 现在您到剧场看我,是艺术享受,是一种娱乐。
乙 是呀,文化生活嘛。
甲 您看剧场里多好,座位舒适,空气流通,设备完善,秩序良好。
乙 现在剧场都这样儿。
甲 过去可不是这样。我小时候,天桥有几个戏园子:共舞台、燕舞台、乐舞台,我都常去,看一天戏能把你乱死。
乙 玩儿命啦?
甲 “两毛一位,两毛一位。花两毛钱看玩儿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