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序列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腋窝淋巴结肿大
47
0. 8421 0. 2659
皮肤增厚
8
0. 5264 0. 1128
病灶周围水肿
14
1.2635 0. 1051
不均匀性等信号 3
不均匀性高信号 54 DWI 亠E 均匀性低信号 3
1.5211 0. 1526
不均匀性低信号 7
均匀性高信号 33
均匀性等信号 0
不均匀强化 62
病灶强化
—1327 —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年6月第28卷第6期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对 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1.深圳市中医院放射影像科(广东深圳518033) 2.深圳市中医院病理科(广东深圳 518033)
关岚',赵波洋-张春红-邵牧民2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诊断中3. 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 年4月-2018年4月中的110例乳腺癌患者,均实施3. 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100%;乳腺癌病灶边缘不光滑更多, TIC类型以ID型为主,病灶形状以分叶状或不规则为主,DWI信号以不均匀性高信号、均匀性高信号为主,病灶 强化以不均匀强化为主,部分会出现乳头受累、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增厚、病灶周围水肿。结论:3. 0T磁共振 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能够准确的检出乳腺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证据。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学;3. 0T磁共振;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
乳腺癌在女性所有可能出现的恶性肿瘤中所占比重已超 过20%,是女性发生率居于前列的一类恶性肿瘤⑴。从乳 腺良性病变进展为乳腺癌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所以做好乳腺 癌的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疾病进程,减轻对预后的影响有重要 意义⑵。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类影像学技术广泛 应用于临床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都发挥出重 要价值。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110例乳 腺癌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诊断中应用3. 0T磁共振动态增 强、扩散加权成像的价值。
乳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2023年12月第9卷第12期乳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郭彩凤郭彩凤,,宋田君宋田君,,陈小荣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影像中心,江苏徐州221000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就诊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3.0 T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以及二者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结果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显示恶性肿瘤35例(阳性),良性肿瘤32例(阴性)。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96.77%)、灵敏度(97.14%)、特异度(93.75%)、准确度(95.52%)均高于单一鉴别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较单一诊断更高,为临床准确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12.19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GUO Caifeng, SONG Tianjun, CHEN XiaorongDepartment of Image Center, Xuzhou Mining Group General Hospital,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Methods 67 patients with breast lesions who visited Xuzhou Mining Group General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uly 2023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3.0 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ere performed on them, and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their combination in distinguish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was compared using surgical pathology or biopsy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Results Surgical pathology or biopsy results showed malignant tumors in 35 cases (positive) and benign tumors in 32 cases (negative).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94.44%),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96.77%), sensitivity (97.14%), specificity (93.75%) and accu⁃racy (95.52%) of combined dynamic enhanced MRI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ingl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Conclusion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by 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bined with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diagnosis, which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accurat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 Breast tumor; Breast canc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Combined diagnosis*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23-10-09;修回日期:2023-10-29作者简介:郭彩凤(1976-),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CT及MRI 影像诊断。
3.0TMR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对乳腺小肿块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ADC值 和 动力 学 曲线类 型之 间 进 行相 关 性讨 论
传统 乳腺MRI 的评估 依赖于 病变 的形态 学和增 强动 力学 的研 究 。这种研 究方式 揭示 了肿瘤物 理学 特性 、血 管分布 以及血 管通透 性 。传 统 的MRI 查 检 方法对 于乳腺 病灶 具有 高度 敏感 性 ,但特 异性 却一 般 ,一个Me 分析报告称考虑 ̄ MR t a J I 增强模式和病变 的形态 学变化 ,乳 腺MR 在乳 腺病变 检测 方面具 有 I 9 %的敏感性和7 %的特异性【。笔者对D EMR 和 0 2 J C . I
DWI 行 联 合 运 用 , 目 的在 于 评 估 对 乳 腺 肿 块 性 良 进
本 研 究 对 6 例 目标 病 变 的ADC值 分 别 进 行 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 。 2 了 定 位 和 测 量 。3 例 恶 性 病 变 的ADC值 平 均 为 3 鉴 于 MRI 出 的 多 数 恶 性 肿 瘤 直 径 小 于 1 检 0 m m 【】 4 (.4 09 ±02 ) 0 .5 ×1 mm 范 围( .0 1 3 ×1 /f s 02 ~ . ) 0 4 所 以, 笔者 把研 究 重 点放 到对 小 肿块 性 病 m m s , 29例 良 性 病 变 的 A D C值 平 均 为 变 的观 察 。病 变太 小,对 于确定 强化病灶 ,测 量动 / ) (.0 . ) 0 m 范 围 (. 0 1 8 ) 0 力 学 曲线 ,并利用信 噪 比较 低 的DwI 1 +03 X1 。m / 4 5 s[ 05 ~ . 0 ×1 。 9 9 测量AD 值 来 C mm 1 / 。如 图4 s 所示 ,恶性病变AD 值 明显低 于 良性 说 ,均 有一定 难度 。因此 ,笔者特 别强调 方法 。在 C 病 变 的A 值 = .12 ) DC 0 35。 0 分析 D 成 像之前 ,每 个病灶都在DC . I WI E MR 上利用 R 分析是 为 了得 到 良恶性病 变 的A 值 的诊 软件(u co 1 OC DC F n to) 在给定 的时间空间 点将信 号强度变化 断界 限点 。乳腺 病变 的ADC 值等 于或 小于给定 的界 高 亮标 出,选 择感 兴趣 区 域( OI, 以生成 一 个 时 R ) 限值 考虑 为恶性 ,A 值大 于界 限值考虑 为 良性病 间信 号强度 曲线 。然 后对 比分析DWI 列和动 态增 DC 序 变 。 曲线 下面 积表 示将病 灶正确 归类 为 良性 或恶 性 强序 列上可观 察到 的每 个高信 号区 ,进 行ADC 值测 的可能性 。图5 DC 的R C曲线 。 为A 值 O 量。 R C 析显示( ) O 分 图6 ,曲线下面积为0 9 ,A C .1 D 7 DWI 映 了如灌 注和扩 散等 组织特性 ,这 种特 反 值临床 界 限值 是 11 ×1 mm 。此AD 界 值下 , 性 受细胞 结构 、水 肿 、纤维 化和组 织坏死等喁 】 .1 0 / s C 的影 DWI 断 的敏感 性为7 . 诊 88 %,特 异性为7 .%,阳性 响。 已有研 究证 明 ,DWI 良恶性 乳腺肿瘤 的鉴别 59 在 预测 值 为7 .%, 阴性 预测 值 为7 .%,准 确性 为 方 面具有重 要意义 [。 ] 88 59 8 ’ 。笔者 的研究 同样也证 实恶 “ 7. 。 74% 性病 变 的AD 值 比良性病 变显著 降低 。研 究得 出 良 C 23 力学分析 .动 恶性病变 之间的AD ]界值 为11 ×1。mm /,敏 CI  ̄ .1 0 s 分 析动力 学 曲线( 时间信 号强度 曲线) 发现 :I 型 感性为7 . 8 %,特 异性为7 . 8 59 %。 曲线 中1 . 85 %的病 灶 为恶性 ,I 曲线 中8 . I 型 1 %为恶 8 有些病变 并不符合 这种AD 值 的规律 。观察发 C 性 ,I 型曲线 中8 . I I 33 %为恶性 。 现2 例浸 润性 导管癌 中的3 以及3 浸润性 小叶癌 1 例 例 结果表 明,恶性病变常表现 为I I 型和I 型 曲线 。 I I 的A 值表 现为 高扩 散性 。这可能是 由于这 些肿瘤 DC 因此 ,DC . I E MR 检查 的敏感 性 、特 异 性 、 阳性预 中可 导致浸 润性 导管癌扩 散增 强的细胞 数或肿 瘤坏 测值 、阴性预 测值和准 确性分别 为8 .%、7 .%、 死 较 少[m。其它 需要 考虑 的可 以影 响A 48 59 8] , DC值 的因 8 %、8 %和 8 %。 0 2 1 素是肿 瘤微环 境 的空间异质 性和特 殊肿瘤 的各种 亚 依 据DWI 获得 的ADC  ̄ D . I 得 的 时 型 。 值 N CE MR 获 间信号 强度 曲线类 型联 合诊 断乳 腺恶性病 变 的敏感 良性 病 变 中 ,2 纤 维囊性 改变及 慢 性脓 肿病 例 性 、特 异性 、 阳性预测 值 、阴性预 测值和 准确 性 , 灶表 现为扩 散受限 。以往研 究报告称DC . I EMR 较难 分 别为 1 00 0 .%、7 .%、8 .%、 100 59 25 0 .%和 8 .%。 87 诊 断纤维囊 性改变 是 由于A 值较 低 ,这些研 究认 DC DC . I wI 合诊断 的结果为真 阳性3 例及真 为病 变 的致密纤 维化和硬 化 的性质 ,再加上 高细胞 E MR 和D 联 3 密度和炎症 可能会导致扩散受 限,因而A 值较 DC 川 阴性2 例 。 2 ADC值 和 动 力 学 曲 线 类 型 之 间 的 比 较 运 用 低 。慢性脓 肿可 能是 由于脓肿 的炎症 反应导致 较低 Ma nWhte 检验 ,P OO 1 n. i y n < .0 ,差异具 有统 计学 意 的AD 值 。 C 义。 乳 腺病 变的强 化程度 可 以通过 评估增 强动 力学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
中的价值
王宇翔;刘金芝;刘欢;马斯;焦次来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7(021)001
【摘要】以往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多采用乳腺钼靶X线、B超等,但易导致误诊、漏诊的发生。
磁共振(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更为敏感。
MR动态增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等MRI 新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但二者联合应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
【总页数】3页(P136-138)
【作者】王宇翔;刘金芝;刘欢;马斯;焦次来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湖北鄂州,436000;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湖北鄂州,436000;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湖北鄂州,436000;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湖北鄂州,436000;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湖北鄂州,4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8
【相关文献】
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值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4.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5.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峰度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目前,MRI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影像检查中。
美国放射学会推荐乳腺MRI应用于筛选病例、评价疾病程度以及临床治疗评估。
常规乳腺MRI主要通过T2加权序列病灶信号强度以及其形态学特点进行诊断。
近年,乳腺动态增强扫描(DCE)、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进展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DCE技术主要通过对比剂摄取的药代动力学分析,对血管与血管间隙之间对比剂的交换进行量化评估,而DWI技术通过对水分子扩散特性的量化分析,评估细胞结构及细胞膜的完整性。
虽然乳腺MRI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容易产生假阳性,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标签:磁共振;加权成像;应用1乳腺癌常规MRI-T2WI表现典型乳腺癌通常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整,常见分叶状及毛刺征,内部信号不均匀,T2WI像大多表现为稍低信号,或许是因为其富含胶原蛋白的纤维组织中含有的水及脂肪较少。
乳腺癌坏死部分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与乳腺良性病变信号不易区分。
对于641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研究中,发现74%的恶性病灶在T2WI为低信号,仅有37%的良性病灶为低信号。
然而,有些良性病变如出血性囊肿,因为受到血液磁敏感伪影的影响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
由此可见,单纯依靠常规MRI-T2WI检查尚不能达到理想的临床诊断效果。
2 DCE-MRI在乳腺癌中的应用2.1 DCE-MR乳腺癌及乳腺良性占位的强化形态乳腺病灶的强化形态大致可分为肿块样强化与非肿块样强化。
良性肿块多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内部均匀强化,良性纤维腺瘤也可以表现为强化肿块内部间有不强化的间隔。
而乳腺恶性肿块强化方式多样。
乳腺疾病的非肿块样强化方式见不到明确的肿块影,通常根据强化部位分以下几种:①沿导管走行的强化以及节段性强化,沿导管强化信号走行指向乳头,节段性强化为圆锥形表现,与导管内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非典型导管增生、乳头状瘤或者硬化性腺病相关。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效果。
结果:联合检查的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显著高于DCE-MRI和DWI,联合检查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显著低于DCE-MRI和DWI(P<0.05);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DCE-MRI和DWI(P<0.05)。
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诊断乳腺癌中均具有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使用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乳腺癌,能够使检查诊断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适宜广泛应用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中。
关键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乳腺癌;诊断效果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在乳腺癌治疗中,及早发现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检查方式与技术的不断完善,提升乳腺癌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疾病的检查诊断中[1]。
将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乳腺癌检查诊断中,能够使检查的准确性与灵敏性得到显著的提升,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式,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效果,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对比评价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对比评价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MRI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59例,对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将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评价二者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
结果MRI 分析有恶性23例,良性36例,TIC分析有恶性24例,良性35例,MRI组符合率为92.0%(23/25),TIC组符合率为96.0%(24/25)。
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MRI均可有效判断乳腺肿瘤的性质,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比较来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准确性更高。
标签: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乳腺病变;应用价值女性乳腺易发生各种类型的肿瘤,其中包括良性的上皮肿瘤、导管内肿瘤、纤维组织瘤和恶性的乳腺癌[1]。
乳腺肿瘤多为良性,但近年来,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乳腺癌,改善预后的关键。
动态增强MRI(DCE-MRI)可实现多分平面、多个参数的成像,并定量计算动态增强参数,客观估计病变性质[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具有成像时间短,敏感性高,无需使用对比剂的优点。
本文将对比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MRI在診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希望对临床乳腺疾病的鉴别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59例,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21~56岁,中位年龄48.7岁。
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共25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1例,小叶癌3例,粘液癌6例,导管内癌5例;良性病变34例,其中,纤维组织瘤18例,囊性乳腺疾病2例,乳头状瘤5例,乳腺增生3例,炎症6例。
病理检查前对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将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评价二者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诊的乳腺癌患者35例作为恶性病变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正常乳腺者30例作为正常组,均进行3.0T DWI检查,对比三组的检查结果。
结果:三组的不同b值的平均ADC 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同一b值的平均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恶性病变组ADC值≤0.97 mm2/s 29例,>0.9 7mm2/s 6例,良性病变组ADC值≤0.97 mm2/s 3例,>0.97 mm2/s 27例,恶性病变组ADC值整体低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值为1200 s/mm2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200 s/mm2时更具有应用价值。
结论: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度与敏感性,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鉴别诊断方法。
标签: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
DWI技术目前正在不断成熟,其在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也十分有意义[2],本研究对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诊乳腺癌患者35例作为恶性病变组,年龄21~66岁,平均(43.3±7.4)岁;未婚患者1例,已婚患者30例,离异、分居及丧偶患者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年龄20~66岁,平均(43.1±7.6)岁;未婚患者1例,已婚患者26例,离异、分居及丧偶患者3例;正常乳腺者30例作为正常组,年龄20~65岁,平均(43.0±7.5)岁;未婚患者1例,已婚患者26例,离异、分居及丧偶患者3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因 为地 塞 米 松 在 体 外 实 验 中证 明能 抑 制 内 源 性致 热 源 的
释 放 , 但 能 防 止 过 敏 , 且 有 助 于 防止 其 他 严 重 的并 发 症 。 不 而
5 0例 临 床 分 析[J 用 口腔 医学 杂 志 ,0 1 1 ( )3 2 3 4 2 J.实 2 0 ,7 4 : 1- 1. [】 勤 田 , 恭 才 , 建 章 , .血 管 瘤 的组 织 学 及 超 微 结 构 研 究 [. 2郑 李 顾 等 J 】
morut[ . n rlMaioa ug 04 35:4 3 4 6 rh a J ItJO a e] xl fcS r,2 0 ,3 () 6 — 6 . l []a a i ,Noai 5Y m k T zk M,F j aa ,e a D pe -udd om ui r O t 1 u lx g ie fa w .
瘤 、 管 畸形 的 系统 评 价[] 国 1 颌 面 外 科 杂 志 ,0 3 12 : 血 J.中 3腔 20 ,()
1 2 0 .
比其 它 方 法 及 一 般 穿 刺 注 射 治 疗 有 以下 优 点 : 在 超 声 实 时 ①
动 态监 测 引 导 下 完 成 操 作 , 全 准 确 , 保 药 物 注 射 在 瘤 体 安 确
中国 临 床 医学 影 像 杂 志 2 1 0 0年第 2 卷 第 7期 J hnCi dI aig 2 1, o.1 N . l i l Me gn, 00 V 1 , o C n m 2 7
・0 5 5・
例 , 9 .3 , 以 前 常规 治疗 的结 果 相 比有 明 显 提高 。 占 73 % 与
9 . %) 者 报 告 注 射 后 12 46 7 患 ~ d出现 治 疗 区域 局 部 肿 胀 , 行 未
特 殊 处 理 , ~ d后 逐 渐 消 退 。2例 ( 26 %) 术 后 出 现 一 35 占 . 7 在
之 , 超 声 定 位 引 导 下 , 刺 注 射 平 阳 霉 素 治疗 面 颈 部 静 脉 在 穿
内 。 可 以清 楚 的 检测 到 位 置 深 在 的 瘤 腔 , 合 C F 血 流 可 ② 结 DI
及 时发 现 治 疗 后 缩 小 的残 余 瘤 体 , 指导 二 次 治疗 。 同 时 对 有
些 多囊 腔 型 病 变 , 针 对 性 分 别 进 行 多 点 注 射 , 药 物 作 用 可 使 均 匀 分 布 。⑧ 不 受 瘤 体 生 长 部 位 的 限 制 , 声 引 导 下 穿 刺 可 超 以避 开 大 血 管 , 效 的 防止 因刺 破 大 血 管 引 起 严 重 的 血 肿 和 有 药 物 直 接 注 入 动 脉 后 引起 的 意 ̄ v 扩 大 了 常 规 治疗 的 领 域 。 ,7 b, ④ 超 声 引 导 下 穿 刺 注 射 , 少 了注 射 药 物 误 入 瘤 体 周 围组 织 减 的 可 能 , 而 减 少 了 治 疗 副 反应 , 药 物 注 射 入 周 围 组 织 可 从 如
s lr t e a y o t e te t n o h s mp o t v n u maf r c e o h r p f r h r ame t f t e y t ma i e o s c l - o
畸形 更 准 确 安 全 , 效 显 著 。 疗
【 考 文献 】 参
[】 卫 东 , 柄 飞 , 伯 泉 , .平 阳 霉 素 治 疗 口 腔 颌 面 部 等 血 管 瘤 1寿 叶 寿 等
过 性 头 晕 的患 者 可 能 与 患 者 在 治 疗 中过 分 紧 张 及 个 体 体 质 有关 。此 外 无 其 它 不 良反应 及 并 发 症 。这 主 要 与 采用 超声 引 导 技术 能够 将 药 液精 确 注 入 目标 区有 关 ,此 外 还 与 P M 药 Y
眼静 脉 或 深部 翼 静 脉 丛 有 交 通 , 注 意 药 物 用 量 及减 慢 注 射 应 速度 , 止 引起 海 绵 窦 血 栓 等 严 重 并 发 症目 对 高 回流 型 静 脉 防 。
畸形 , 提 示 常 规 注 射 P M 效 果 可能 不理 想 , 选 择 其 它 方 则 Y 应 法 。⑥ 集 诊 断 治 疗 复 查 于 一 体 , 便 了 病 人 , 少 了 治疗 次 方 减 数 , 仅 减 轻 了 患 者 的 痛 苦 , 的 治 疗 费 用 也 得 以 降 低 。 总 不 总
【]h o J 4Z a H,Z ag WF ho YF eeo ea y o rla d fca hn ,Z a .Slrt rp foa n ai h l
v n u maf r t n wi u e f i g a g e n n / r o i m eo s lo ma i s o t h s o p n y n my i a d o s d u
中华 & J  ̄ 科 杂 志 , 9 0 1 ( ) 7 Lb 19 , 1 1 :.
利 多卡 因的 麻 醉 效 果可 避 免 注 射 后 局 部疼 痛 。
本 组 结 果 提 示 : 声 定 位 引 导穿 刺 注 射 治疗 静 脉 畸 形 相 超
[】 家伟 , 3郑 陈传 俊 , 志 愿 .平 阳 霉 素 瘤 内注 射 治 疗 口腔 颔 面部 血 管 张
脉 管疾 病 硬 化 剂 注射 可 引发 许 多并 发 症 。 寿 伯 泉 等 [ 6 1 报 道P YM 硬 化治 疗 脉 管 疾 病 副 反应 发生 率 为 l.3 ,但 本 组 1 % 6
病 例药 物 局 部 和 全 身 副 作用 发生 率 较 低 ,5 中 有 7 例 ( 7 1 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