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ppt)
乳腺癌超声检查5PPT课件全文完整版

01乳腺癌概述Chapter乳腺癌定义与发病率定义发病率01020304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如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未生育或晚育等。
生殖因素如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等。
生活方式如长期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环境因素乳腺癌危险因素乳腺癌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诊断方法02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Chapter超声成像原理及技术发展超声成像原理技术发展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作用乳腺癌筛查早期发现超声能够发现乳腺内的微小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提高治愈率。
不同类型乳腺癌超声表现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内原位癌特殊类型乳腺癌03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与评估Chapter良性病变超声特征恶性病变超声特征血流信号差异030201乳腺良恶性病变超声特征比较BI-RADS分类系统简介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即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用于标准化乳腺影像报告的术语和评估分类。
BI-RADS分类系统将乳腺病变分为0~6类,其中0类表示评估不完全,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1类表示阴性;2类表示良性病变;3类表示可能良性病变,建议短期随访;4类表示可疑恶性病变,需要进一步评估;5类表示高度怀疑恶性病变;6类表示已活检证实的恶性病变。
超声医生可根据BI-RADS分类系统对乳腺病变进行评估和分类,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
分类标准BI-RADS在超声中的应用BI-RADS分类系统在评估中应用误诊原因分析及提高准确率策略误诊原因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有时存在重叠,加上超声医生经验不足、设备分辨率低等因素,可能导致误诊。
提高准确率策略加强超声医生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超声特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引进高分辨率超声设备,提高图像质量;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钼靶X线、MRI等,进行综合评估。
04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介绍与操作规范Chapter穿刺活检技术种类选择依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患者状况1. 术前准备2. 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共134张PPT)【134页】

脂肪、结缔组织、韧带、血管、淋巴组织和神经
Cooper’s 韧带,支持作用
乳房由输乳管、腺叶、腺小叶、腺泡以及间质〔脂肪、纤维、血管 及淋巴管等〕
乳腺的构造
1、腺泡→腺小叶→腺叶→乳腺
2、腺泡→小叶内终未导管→小叶间导管→排乳管→输乳窦→
15~20条输乳管→乳头
排乳管 输乳窦 腺泡
乳腺脂肪
节段性
导管强化:
导管的线状或分支状强化,需穿刺〔癌的可能大于纤维囊 性变〕
团簇状强化恶性可能更大 钼靶无异常者阳性预测值较低
肿块强化
均匀强化 不均匀强化 边缘强化 无强化低密度分隔 强化的分隔 中心强化
均匀强化-纤维腺瘤
不均匀强化-浸润性癌
边缘强化-浸润性导管癌
间隔低信号-纤维腺瘤
●皮下脂肪及腺体间脂肪呈磨玻璃样密度
最常见的乳腺病变,常为双侧
MRI敏感性高于超声和钼靶
浸润性导管癌伴DCIS术后1月,局部血肿,血肿周 随访血肿吸收,局部复发DCIS
围散在强化
浸润性导管癌伴DCIS侵犯胸 壁(强化)
浸润性导管癌,侵犯皮肤,与胸肌关 系密切但未累及(未强化)
对侧乳腺
同时发现:在3月到1年时见内钼靶和/或 体检可有2%发现对侧乳腺癌
乳腺癌的MR改变
不规那么性肿物,有毛刺 等/长T1、T2信号〔与胸肌比〕 DWI呈高信号 动态增强表现为II或III型曲线 MRS有Cho峰
乳腺癌增强根底
强化根底
乳腺癌新生肿瘤血管 微血管密度增加
肿瘤血管对大分子比剂通透性的增加 乳腺癌组织内增大的细胞间隙
图像分析
强化形态
左乳:浸润性导管癌伴DCIS
浸润性小叶癌
占浸润性癌的10-14% 常无钙化,钼靶假阴性较多 常易多中心或双侧发病 MRI更有助于评价浸润性小叶癌的程度
乳腺恶性肿瘤PPT

右侧乳腺可见一巨大不规则明显强化肿块,血供丰富,临近
皮肤受累
34/37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多为40岁以下妇女,临床上表现为短期内迅 速增大的乳腺肿物;肿瘤表浅处皮肤呈局限性 斑点状或边界不清的紫红色改变
肿瘤体积较大,直径>4cm,质软 影像学上肿瘤边界较清楚,内部可伴有粗大 钙化;MRI或CT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血供 丰富
2/37
年龄
➢20岁以前少见 ➢20岁后发病率迅速上升 ➢40-50岁发病率较高 ➢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 ➢70岁左右达到高峰
3/37
月经(初潮年龄与绝经年龄)
➢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危险性为大于17岁者的 2.2倍
➢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 加1倍
➢绝经年龄小于35岁的妇女的危险性为绝经年 龄大于50岁的1/3
27/37
鉴别诊断
➢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
纤维腺瘤多发生在40岁以下,无明显症状
影像学表现为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锐利, 密度均匀且近似于正常腺体密度,部分可见 粗颗粒状钙化
MRI动态增强扫描,大多数纤维腺瘤表现为
缓慢渐进性的均匀强化或呈离心性强化,
DWI上ADC值较高
28/37
二、 乳腺肉瘤
➢CT 增强扫描,肿瘤常有明显强化, “快进 快出”,强化后CT值常增高50Hu以上
20/37
21/37
22/37
3、MRI表现:
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毛刺;平扫T1WI 低信号,T2WI信号可不均匀,多表现为中等 或高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乳腺癌信号强度趋于快速明 显增高且快速减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 流出型 ;表现为肿块性的乳腺癌的强化方式 为向心性强化;表现为非肿块性的乳腺癌, 可呈导管或段性分布强化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4版PPT课件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未来乳腺 癌治疗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 基因特征,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新药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药研发 的不断投入,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具有 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乳腺癌治疗药物, 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07
随访监测与生活质量改善
随访监测项目安排及频率建议
适应症
适用于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等不 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基 因检测结果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 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前景
作用机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 统,增强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
治疗肿瘤的目的。
应用前景
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有望
考虑患者意愿和耐受性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的 意愿和耐受性,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多学科专家团队讨论
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进行讨论, 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04
手术技巧与术后康复管理
各类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包括早期乳腺癌、局部晚期乳腺 癌、炎性乳腺癌等各类乳腺癌的 手术治疗适应症,以及患者年龄 、身体状况等手术条件评估。
03
疗效评估与调整
在联合放化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疗效和毒副反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毒副反应监测和处理
毒副反应类型
放射治疗和化疗都可能引起一定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这些反 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监测方法
在放射治疗和化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以及观 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扩张伴局限性占位
导管内结构紊乱 后二者往往是肿瘤直接征象
导管均匀扩张则是间接征象
前二者往往是非特异性表现 导管内结构紊乱与导管内癌有相关性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双乳导管扩张
乳腺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皮肤增厚、凹陷、不规则,皮下组织水肿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
乳腺增生症
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症是非炎症非肿瘤的乳腺良
乳腺超声分区
乳腺超声分区
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乳腺腺体均匀回声
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乳腺腺体不均匀回声
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乳腺肿块的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为良性种瘤
不规则状几乎为恶性肿瘤
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乳腺肿块的形状 叶状
大叶状常为良性肿瘤
微小叶状常为恶性种瘤
病变的描述内容和规范用语
可疑病灶
二个垂直的切面或 更多的切面予以显示 使其具有可重复性
检查手法
检查乳头及乳晕后部位
适当加压
增加耦合剂
将探头放于乳头旁,使超声束
以锐角进入乳晕后区,检查者可以使用另一只手在探头的
对面推压 以使图像显示更佳.
检查手法
进行一系列横断面或矢状位的扫查尤其要仔细观察 cooper韧带走行可通过韧带走行的中断来识别微小肿瘤
正常cooper’s韧带
中断的cooper’s韧带
乳腺超声分区
中心区 乳头~30mm,厚16mm左右
外
区
30mm~边缘,厚10mm左右
四个象限,乳晕区 1~12点
象限法 钟点法
乳腺超声分区
“时钟”法描述 以乳头为参考点
病灶大小应记录最大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乳腺超声诊断10833 ppt课件

• 旋转扫查
• 纵切法
• 横切法
• 斜切法:清晰显示乳头及深面结构
肿块定位描述: 象限+钟点+距乳头距离+距体表距 离 如:右乳外上象限10点钟位距乳头 20mm距体表13mm处
乳腺超声诊断10833
正常乳腺
• 乳腺腺体由腺叶、小叶、腺泡、导管及脂肪等组成,腺体 层内可见稍强及稍低回声交替,排列整齐,层次清晰,随 年龄的增长,腺体组织逐渐为脂肪组织替代。乳腺导管在 乳头周围呈辐射状排列,正常内径不大于2mm。
超声乳检腺查增可生见时囊经性常或临实床性扪肿及块肿时块,,临但床超检声查检可查以没为发阴现性肿块,
乳腺超声诊断10833
乳腺囊肿、囊性增生
• 乳腺囊肿多指乳腺单纯性囊肿, 病因多为哺乳期乳腺导管阻塞, 乳汁淤积,呈囊性扩张。
• 但超声所见囊肿,大多为乳腺增 生所形成的囊肿,为导管囊状扩 张,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可多 发。
乳腺超声诊断10833
触诊
钼靶
疾病
活检
诊断
超声
MRI
红外线
二维 CDFI PW 三维 弹性成像 造影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触诊+高频超声和钼靶+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目前国际通行的诊断组合
乳腺超声诊断10833
乳腺结构
乳腺超声诊断10833
超声常用扫查方法
• 放射状扫查
乳腺分区
• 反放射状扫查
超声表现:
v 病变常累及乳腺的某一部分或全乳 v 边界模糊不清 v 内部回声减低并伴有强回声,回声分布不均匀 v 病变周围皮肤水肿增厚,皮下脂肪层回声增强 v 血流信号丰富,血管走行规则、自然
乳腺超声诊断10833
乳腺炎及乳腺脓肿
乳腺超声诊断ppt课件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超声科 李艳宁
精选版课件ppt
1
第一节 乳腺的解剖
乳腺:
• 由腺体,腺管,脂肪组织组成,正常乳 房内,每侧包含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 有许多小叶,小叶由10~15腺泡组成,腺 叶间由脂肪及结缔组织分隔,每个腺叶 有一根单独的腺管,呈放射状,汇合后 开口乳头。
精选版课件ppt
2
第一节 乳腺的解剖
• 乳腺从浅至深层结构: • 1、皮肤; • 2、浅筋膜浅层; • 3、脂肪层:脂肪组织,Cooper韧带; • 4、乳腺腺体层:乳腺小叶、导管、脂肪
纤维组织; • 5、浅筋膜深层、胸大肌、肋骨、肋间肌。
精选版课件ppt
3
精选版课件ppt
4
精选版课件ppt
5
73
精选版课件ppt
74
精选版课件ppt
75
精选版课件ppt
76
精选版课件ppt
77
精选版课件ppt
78
精选版课件ppt
79
精选版课件ppt
80
精选版课件ppt
81
精选版课件ppt
82
精选版课件ppt
83
精选版课件ppt
84
精选版课件ppt
85
精选版课件ppt
86
精选版课件ppt
• 4、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max>20cm/s,阻 力指数RI>0.72或>0.75考虑恶性肿瘤, RI<0.45可排除恶性肿瘤。(谨供参考)。
精选版课件ppt
114
精选版课件ppt
115
精选版课件ppt
116
精选版课件ppt
117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及早发现和鉴别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以下是乳腺癌的鉴别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 乳房肿块:乳腺癌常引起乳房肿块,但肿块也可能是良性的- 乳房异常分泌物:乳腺癌可能导致乳房出现血性、黄色或浑浊的分泌物
- 乳房皮肤异常:乳腺癌可引起皮肤凹陷、皮肤红肿、皮肤糜烂等变化
- 乳房外形改变:乳房的大小、形状和对称性的改变
- 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的恶性肿瘤细胞可能已经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影像学检查
- 乳腺超声:可以帮助鉴别肿块的性质,是否为囊实性肿块
- 乳腺X射线摄影:可发现肿块的位置和形态特征
-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复杂病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乳腺钼靶:可帮助判断与乳腺癌相关的钙化程度和类型
组织学检查
- 细针穿刺活检:通过针头取得乳房肿块细胞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
- 病理活检:通过手术取得肿瘤组织或肿瘤周围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
-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检测:帮助指导药物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乳腺癌的过程中,需采用多种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的结果,从而确诊乳腺癌,并针对具体病情制定治疗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晰的淋巴结
的淋巴结
不丰富,低速低阻 丰富,高速高阻血
血流
流
良性肿瘤的类型: 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性叶状肿瘤,脂肪瘤。
与乳腺腺病的鉴别诊断:
乳腺腺病是以乳腺腺体成份增生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局限性时容易误诊为乳腺癌。病变区内可见穿支血流, 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有的可见后方回声增强。
乳腺良恶性超声诊断标准 BI-RADS分级
髓样癌 纤维成份含量少,癌细胞较多,肿瘤的体
积一般较大,边界不清,质地较硬癌软。
粘液癌 大小不等,大小约2~5cm,边界交清,质地
较软。
浸润性小叶癌: 形态多样,可形成局限性肿块,也可累及全乳,
似乳腺腺病。质地中等偏硬。
湿疹样乳腺癌 该病发生在乳头、乳晕区,几乎都伴有导管原位
癌,临床分为3种类型,1.只有乳头糜烂;2.乳头糜烂 和乳房肿块同时存在;3.只有乳房肿块。
良性
恶性பைடு நூலகம்
形状
边界
内部回声 钙化灶
后方回声 侧方声影 纵横比 淋巴结
CDFI
形态规则或呈大分 不规则或呈小分叶
叶状
状
清晰,部分有包膜 不清,无包膜,有 “恶晕征”
弱回声,均匀
弱回声,不均匀
少数有片状钙化
多数伴有沙砾样钙 化
后方有回声增强 后方回声衰减明显
有
无或不明显
<1
>1
可有皮髓质分界清 有髓质消失的肿大
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1.早期可无症状,常在体检 (做超声或钼靶检查)时发现;2.中期可自行们及乳腺 包块或出现乳头溢液(血性液体),皮肤可呈“橘皮 样”改变,腋窝内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3.晚期出现乳 房肿大、疼痛,皮肤溃烂、坏死,锁骨下可扪及肿大 的淋巴结;其他检查可发现肝内或其他部位转移。
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肿块局限于腺体层时,乳房各层次清晰;肿块向上可
侵犯皮下脂肪层和皮肤,致皮下脂肪层增厚、水肿,皮肤 增厚、回声增强;向下可致乳房后间隙消失;再向下可破 坏肌层。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肿块内血流多较丰富。其分级标准为:0级,病
灶内未探及血流;1级,探及少量血流,可见1~2点血 流;11级,探及中量血流,可见一条主要的血管,其 长度超过肿块半径;111级,探及4条以上血管,或血 管呈网状。
炎性乳腺癌 多见于青年女性,特别是在哺乳期,肿瘤生长迅
速,出现患侧乳腺肿大,皮肤红肿,腋窝淋巴结肿大。
多中心癌 指同侧乳腺内可见2个或以上互不相连的肿瘤,
相距>2cm。 双侧乳腺癌
乳腺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恶性叶状肿瘤:是由结缔组织和上皮成份所构成的肿瘤。 乳腺淋巴瘤: 以非霍杰金病为主。
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妊娠期和哺乳期 腺泡和导管显著增生。
绝经期 腺体逐渐萎缩,脂肪延伸至腺体内。
乳腺的解剖 每侧乳腺有15~20个腺叶,每个腺叶有20~40个小叶。超声解 剖分为:皮肤层 皮下脂肪层 腺体层 乳腺后间隙 胸大肌层。
乳腺的淋巴引流途径 1.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 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 巴结。2.一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 向胸骨旁淋巴结,再回流至锁骨下淋巴结;3.一侧乳 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另一侧乳房;4.乳房深部淋巴网可 通向肝脏。
形态大小: 肿块形态多不规则,表面呈小分叶状(≥3个分
叶),多数呈蟹足状;肿块的纵径>横径。
内部回声: 呈弱回声,有的后方衰减明显;有的肿块内可见
沙砾样钙化;有的肿块内伴有坏死、出血,其内可见 不规则暗区。
边界: 肿块边界不清,没有包膜回声,多可见“恶晕征”。
“恶晕征”是乳腺癌的特征性边界。“恶晕征”是肿块 直接向周围组织浸润形成的,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常见; 没有“恶晕征”的恶性肿块边缘是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 组织包绕而成。
淋巴结转移: 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超
声表现为:淋巴结明显增大,皮质明显增厚,髓 质消失,表现为一类圆形低回声,其内血流较丰 富。
远处转移
乳腺癌的类型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占乳腺癌的75~80%,发病年龄40~60岁。肿瘤的大小、形态、硬度和
边界等变化大,主要取决于癌细胞主质和纤维性介质成份的多少和比例。
乳腺的超声检查方法:仰卧位,双手举过头,充分暴露双 侧乳房及腋窝。1.可以以乳头为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辐射 状扫查。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扫查。 探头频率:7.5MHz以上的高频线阵探头。建议使用中高 档彩超机。
乳腺恶性肿瘤以乳腺癌多见,其发病年龄:45~50 岁,65岁前后。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以 2.4%和3%的速度增长。在发达国家,乳腺癌已成为女 性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乳 腺癌的认识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
1级: 无临床体征; 超声未见异常。 每年定期复查超声。
2级: 1.单纯性囊肿 2.假体或植入物 3.术后稳定性病灶(疤痕) 4.<25岁的纤维腺瘤图像;<40岁连续数次超声无变化的纤维腺瘤图像 5.乳腺内淋巴结 6.脂肪小叶 根据年龄、临床表现可以6~12个月后复查
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与鉴 别诊断(ppt)
(优选)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新生儿期 受母体激素水平的影响,新生儿乳头 下可扪及结节,约1~2cm左右,可自行消退。
青春期 乳房8~9岁开始发育,至16~18岁发育完全。 青春期是治疗乳房不发育的最佳时期。
性成熟期 在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影响下,腺体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呈周期性改变。 增生期,月经后的7~8天到18~19天止。此期腺体淋巴浸润,血管增多,组织 充血。分泌期,月经前5~7天到月经来潮为止,此期小叶内腺泡上皮肥大增生, 有少许分泌物聚集在导管及腺泡内,乳腺导管周围组织水肿,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上可见乳房体积增大,有结节感,可有轻度胀痛和压痛。月经期。
0级:如果是首诊,以下4种情况为0级 1.临床有体征,超声无征象。建议随访或其他影像检查。 2.临床有体征,超声未确定肿块但可疑。建议其他影响检查。 3.已切除或放疗后超声不能确定疤痕或复发。建议MRI检查。 4.需要结合既往的其他资料,当时不宜做出超声意见的图像。 (有体征是指:可扪及包块;未扪及包块,但有乳头溢液;乳房不 对称增厚;皮肤和乳头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