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螺旋扩大器快速扩弓矫治错_牙合_畸形25例

合集下载

快速扩弓和 Damon 技术在牙列拥挤矫治中的效果比较

快速扩弓和 Damon 技术在牙列拥挤矫治中的效果比较

快速扩弓和 Damon 技术在牙列拥挤矫治中的效果比较罗琼【摘要】目的:对比快速扩弓和 Damon 技术非拔牙在牙列拥挤矫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40例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非拔牙矫治处理,将其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A 组给予上颌快速扩弓技术治疗,B 组给予 Damon 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模型及X 线头影测量结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牙弓宽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宽,且 B 组患者牙弓宽度增加效果明显优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牙列拥挤矫治中快速扩弓和 Damon 技术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 Damon 技术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6(025)012【总页数】1页(P120-120)【关键词】快速扩弓;Damon 技术;牙列拥挤;矫治【作者】罗琼【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西崇义 34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笔者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牙列拥挤患者进行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在牙列拥挤矫治中快速扩弓和Damon技术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牙列拥挤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0例。

A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4.13±2.11)岁;B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1~18岁,平均年龄(14.15±2.10)岁。

上述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给予快速扩弓治疗,利用快速螺旋扩弓器于患者口内取印模,进行普通石膏灌模得到工作模,于患者上颌第一双尖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上放置带环,随后将螺旋扩大器放置在上颌第二双尖牙近远中径中点连线和腭中线相交处且与上颌平面平行方向,利用4个带环和1.2mm钢丝连接成一个整体,螺丝部分金额磨牙颌面距离大约10~15cm,随后使用磷酸锌水门汀进行粘连,每天需对螺旋进行2次旋转,每次旋转90°,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

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50例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

参照组患者施行直丝弓矫正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前颅底-上齿槽座角(SNA)(78.76±4.35)°,治疗后(81.94±3.87)°;治疗前颅底-下齿槽座角(SNB)(77.73±4.12)°,治疗后(76.24±3.97)°;治疗前上下齿槽座角(ANB)(2.56±1.74)°,治疗后(5.03±1.39)°;治疗前下颌平面角(MP-SN)(32.28±4.68)°,治疗后(35.77±4.85)°;治疗前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T-MP)(91.12±6.84)°,治疗后(90.35±6.45)°;治疗前覆盖(-2.45±1.32)mm,治疗后(3.76±1.26)mm;治疗前上颌骨位置(71.23±3.45)mm,治疗后(74.34±3.29)mm;治疗前下颌骨位置(80.26±4.16)mm,治療后(88.34±7.25)mm。

参考组治疗前SNA(78.58±4.37)°,治疗后(80.48±3.46)°;治疗前SNB (77.68±4.15)°,治疗后(77.11±3.95)°;治疗前ANB(2.53±1.68)°,治疗后(4.01±1.15)°;治疗前MP-SN (32.36±4.56)°,治疗后(33.74±4.26)°;治疗前T-MP(91.28±6.37)°,治疗后(91.67±6.49)°;治疗前覆盖(-2.51±1.29)mm,治疗后(2.11±1.38)mm;治疗前上颌骨位置(71.24±3.36)mm,治疗后(73.11±3.27)mm;治疗前下颌骨位置(80.42±4.19)mm,治疗后(84.64±2.04)mm;治疗后,两组患者头影测量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效扩弓装置矫治开合偏牙合病例报告

高效扩弓装置矫治开合偏牙合病例报告
金作林 , 周 慧霞 , 等. 扩 弓辅 弓颊 向扩 大牙 弓的临床应用. 实用 口腔 医学
杂志, 2 0 0 4 , 2 8 ( 4): 1 2 2—1 2 4. [ 2 ] 贵林 , 曲虹. 快速螺旋扩 弓矫 治错合畸 形的 临床观 察. 大连 医科大学 学报, 2 0 0 5 , 2 7( 3 ): 2 4 3—2 4 5 . [ 3 ] 段银 钟, 陈华 , 林珠 , 等. 扩弓疗 效 的保 持与 复发.华西 口腔 医学杂 志,1 9 8 8 , 4
P D患者除了有运动障碍 , 往往合并有 N M S , 如 自主神经和认知 功能障碍 ( A S ) 。已 有研究 证实 , 使用多 巴胺类药物会增加 A S的发 生 , 也有人认为 A s可能与药物不 良反应 有关 , 而不一定是疾病本身的症状 。为 了排除药物的影响 , 研 究疾病 t l 然 进程。故本研 究制定了相应排除标 准 , 可排除药物等干预 因素 的影响 , 从而研究疾病 自然进程 。 1 . 2临床资料的选取 本次研究发现 , 三组 A E ¥ 评分 由高到低分别为 : P D组 ( 4 8 . 5 2± 3 . 2 1 ) 分, 肌张力 障 选择整理 2 0 1 3年 o 7月 3 0 3 1 至2 0 1 4年 0 7月 3 1 3 1 我 院住 院部神 经内科 收治的 P D 碍组 ( 4 4 . 6 7± 2 . 8 9 ) 分, 对 照组 ( 1 7 . 8 9 ± 0 . 6 8 ) 分 。P D组情感淡漠发生率较 肌张力障碍 患者 6 0例 , 其 中男 2 8例 , 女3 2例 ; 年龄 5 4— 9 1 岁, 平 均( 6 8 . 3± 5 . 2 ) 岁; 受教育 年 限 1 组升高。提示 P D与同为运动障碍疾病的肌张力障碍及对 照组 相 比情 感淡漠 的发生率 9 年, 病程 7个月 一l 1 年, 平均 ( 6 . 8± 4 . 1 ) 年 。肌张力障碍患 者 5 9 例, 其 中男 3 0例 , 及严重程度均最高。P D组患者 H A MA 、 H A MD评分 均高于 N A S 组, 提示患者 自主神经 女2 9 例; 年龄 5 2— 8 9 岁, 平均( 7 1 . 4± 4 . 7 ) 岁; 受教 育年 限 2一I 1 年, 病 程 6个月 一9 功能障碍比肌张力 障碍更能影响帕金森病 患者 的情绪 。 国外相关研 究对 比不 同的对照组 , 采用不 同 的评估 量表 , 但结果 均支持 本研究结 年, 平 均( 6 . 2 ± 5 . 3 ) 年; 扭 转痉挛 1 8例 , Me i g e 综合 征 1 4 例, 痉挛性斜颈 1 1 例, 书写痉 挛 l 6例。将其分别 P D组与肌张力障碍组 , 另选择同期 6 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 论。L o u i s 等对特发性震颤 、 肌张力障碍及 P D进行对照研 究 。 发现 3 组 的情 感淡漠评分 其 中男 3 1 例, 女2 9例; 年龄 5 O一 8 7岁, 平均 ( 6 g . 9± 5 . 3 ) 岁, 受教育年限 3 — 9年。 均高于正常组, P D组情感淡 漠评分最 高, 并认为情感淡漠可 独立于抑郁存 在。同样 , 一 1 . 3研究方法 项美 国学 者的研究结果 显示, P D患者 与肌张力 障碍患者 相 比, 情感淡 漠的发 生率及严 P D组均接受 统一“ 帕金森评定量表 ” 测评, 从 精神 、 行为 和情绪 , 日常生活活 动 。 运 重程 度更 高[ 4 , 5 l 。 动检测 . 治疗并发症 4个方面来评估 , 分值越高 , P D的症状越严 重。肌张力 障碍组均 接 综上所述 , 本研究发现 P 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相对肌张力障碍患者和健康患者 受修订版统一 “ 肌 张力 障碍评 定量表” 来评估 其疾病严重 程度 。受试者 均接受 “ 简易精 对运动 能力 、 生活质量及精神状况影响及严重程度更高。 神状态评价量表” 来测评其认 知功能 , 接受 “ 汉密 尔顿抑 郁量表 ” 1 7项 版来评定 其抑郁 参考文献 情绪 , 评 定标 准为 : H A M D一 1 7 评分 < 8 分, 无 抑郁 ; 1 7分 >H A MD~1 7评分 >1 8分 , 为 1 ] 中华 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 帕金 森病学 组. 帕金 森病 的诊 断[ J ] . 中华 轻度抑郁 ; 2 4分 > H A M D一 1 7评分 ≥1 7 分, 为 中度抑郁 ; H A M D一1 7 评 分 92 4分 , 为重 [ 神经科 杂志, 2 0 0 6 , 3 9 : 4 0 8 — 4 0 9 . 度抑郁。H A MD一1 7 评分 ≥8分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 与诊断标 准第 3版 ( C C M D一 [ 2 ] B u o n g i o r n o M, C o m p t a Y , M a r t i M J . A my l o i d— b e t a a n d t a u b i o m a r k e r s i n P a r k i n s o n ’ s 3 ) 中关 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诊断为抑郁 。 d i s e a s e — d e m e n i t a I J ] . N e u el r S c i . 2 0 1 1 , 3 1 0 ( 1 / 2 ) : 2 5 — 3 O . 1 . 4统计学处理 3 ] 中华 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 帕金森 病学组. 帕金森 病 的诊 断[ J ] . 中华 所有数据均采用 ¥ P S S I 8 . 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 计数资料 比较采用 检验 , 对 比采 [ 神经科 杂志, 2 0 0 6 , 3 9 : 4 0 8 — 4 0 9 . 用 检验 。 [ 4 ] L o u i s E D, H u e y E D, G e r b i n M, e t a 1 . A p a t h y i n e s s e n f l a t e r m o r 。 d y s t o n i a , nd a P a r k l n - 2结果 s o n s d i s e a s e : a 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n o r m a l c o n t r o l s [ J ] . M o v D i s o r d , 2 0 1 2 , 2 7( 3 ) : 4 3 2 P D组 U P R D S 精神 、 行为 和情绪,日常生 活活动 , 运动检测 , 治疗并发症评分分别为 4 3 4. ( 1 1 . 0 1 ± 0 . 1 5 ) 、 ( 1 8 . 0 l ±0 . O 1 ) 、 ( 1 1 . 9 5±1 . 0 1 ) 、 ( 4 . 2 1± 0 . 0 5 ) 分 。肌张 力 障碍组 5 ] K i m e h—D a r e r w L , F e r n nd a e z H H, M a r s i s k e M, e t a 1 . D i s s o c i a t i n g a p a h t y a n d d e p r e s ・ U D R S— r e v i s e d 评分 为( 1 6 . 0 3± 3 . 1 0 ) 分 。如表 1 所示 , 三组 MM S E评 分 比较 。 差异无统 [ s i o n i n P a r k i n s o n s d i s e a s e [ J ] . N e u o r l o g y , 2 0 0 6 , 6 7( 1 ) : 3 3 —3 8 . 计学意义 ( X± s ) 。三组 H A M D一 1 7 评 分和 A E S 评 分比较 , 差异 均有统计 学意 义() ;

正畸扩弓矫治的研究现状

正畸扩弓矫治的研究现状

正畸扩弓矫治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扩弓矫治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从扩弓器的种类、扩弓矫治的原理、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正畸;扩弓器;扩弓矫治【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1扩弓器的种类正畸临床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扩大牙弓的问题。

随着临床应用技术的不断革新,扩弓器的种类也发生着改变,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1.1可摘式扩弓器:常见的有Schwarz矫治装置及水平作用板、Jackson扩弓装置、Crozat 矫治装置。

可摘式Quad-Helix矫治器具有两个舌侧鞘管,弯制舌侧扩弓装置的舌臂后部可以插入鞘管。

Wilson系列中常见的是3D-腭弓矫治器和3D-Quad-Helix矫治器,特点是在第一磨牙舌侧焊接一个垂直向3D-管,腭弓或者Quad-Helix扩弓簧垂直向插入3D-管内。

陈华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带翼扩弓活动矫治器,此外,功能调节器也可以开展牙弓的宽度。

1.2固定式扩弓器:支架式扩弓螺旋矫正器常见的有Hass型和Hyrax型。

Quad-Helix矫治器是在Crozat理论原则基础上衍生的全金属丝固定扩弓装置。

其次,双股直钛镍丝结扎扩弓、主弓丝配合辅弓扩弓、改良的多用弓技术、用预成的略大于牙弓的弓丝扩弓等都曾被用于临床。

目前已有学者发明了双轴扩弓器。

1.3手术类扩弓装置:一些学者采用外科辅助快速扩弓、腭牵张成骨术等手术方式来扩弓,包括牙-牙周支持式外科辅助快速腭扩展和骨支持式外科辅助快速腭扩展。

常用的牙支持式装置为Haas 型和Hyrax 型矫治器。

横向腭牵张术(TPD):Mommarts医师于1999年首先提出将腭牵张器直接固定于腭部骨骼,使矫形力直接作用于齿槽基骨,从而提出了骨支持式快速扩弓的概念[1]。

骨支持式腭牵张装置有:横向腭牵张器、Magdenburg 腭牵张器、MDO-R装置、Rotterdam腭牵张器。

不同腭部形态MSE放置不同位置对颅面复合体和扩弓效果的影响

不同腭部形态MSE放置不同位置对颅面复合体和扩弓效果的影响

上颌牙弓狭窄是一种常见横向骨性不调,常表现为牙弓狭窄呈“v”字型、牙列不齐、单侧或双侧后牙反 、腭盖高拱等,导致下颌发育不足、偏 、反 等错颌畸形[1]。

对于腭中缝未闭合的儿童或青少年,临床通常采用快速腭部扩弓装置(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以改善上颌骨横向不调,但对于腭中缝接近闭合或已经闭合的青少年及成人患者RPE更多是牙性扩展,常导致牙齿颊向倾斜。

因此对于成人上颌骨严重狭窄,腭中缝骨性扩开具有重要意义。

外科手术辅助扩弓(surgically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SARPE)是成人腭中缝骨性扩开的传统方法,但外科手术由于创伤大以及手术费用高,较难被患者接受[2]。

Hartono等[3]研究微种植体辅助上颌扩弓(mini-implant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der,MARPE)可使腭中缝骨性扩展,与RPE相比可以防止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上颌骨性扩弓器(maxillary skeletal ex-pander,MSE)是一种新型扩弓装置,能够以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作为固位牙与预成扩弓器支架相连,并促使四颗BMK微螺钉穿透腭穹窿和鼻底双层骨皮质作为绝对支抗,但国内对于不同腭部形态下MSE扩弓效果的影响鲜有研究。

三维有限元在正畸生物力学被广泛应用,有限元分析成为了解牙齿及周围组织在生物力学水平上对应力反应的重要方法[4]。

本实验通过建立不同腭部形态的MSE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不同腭部形态下扩弓器植入不同位点,对颅颌面及牙齿位移和应力分布差异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选取一例20岁上颌发育不足的女性患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KY-1535-002),腭部形态正常,腭指数为36%,上颌牙弓狭窄,无颅面部发育异常,腭部形态正常,恒牙列,牙列完整,牙周健康,无颞下颌关节相关疾病,无正畸治疗史,无颌面部外伤及手术史。

螺旋簧前方扩弓器矫治前段牙弓发育不足的效果评价

螺旋簧前方扩弓器矫治前段牙弓发育不足的效果评价

• 430 •口腔医学202丨年5月第41卷第5期螺旋簧前方扩弓器矫治前段牙弓发育不足的效果评价王华[摘要]目的评估螺旋簧前方扩弓器矫治前段牙弓发育不足的前牙反耠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乳牙期或替牙期早期上颌前段牙弓发育不足前牙反骀患者20例,采用带螺旋扩大器的上颌聆垫矫治器进行上颁前方扩弓矫治。

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经过约5个月的矫治,所有患者的前牙反耠均得到纠正:治疗后SNA、SNPr、Ul-NA、Ul-PNS、Wits值及上颌牙弓长度均有显著增加(/><0.05)。

结论螺旋簧前方扩弓器可以快速纠正乳牙期或替牙期前牙反耠,显著增加上颌基骨长度及牙弓长度。

[关键词]螺旋簧前方扩弓器;扩大牙弓;牙弓长度;前牙反骀[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72(2021)05-0430-05[doi] 10.13591/ki.kqyx.2021.05.009Clinical evaluation of maxillary bite plate combined with screw expander appliance correcting anterior crossbiteWANG Hud. (Jiangsu Kry Ixiboratory o f Oral Diseases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Alfiliate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axillary bite plate comhined with screw expander aj)|)liance correc ting anterior cross- hite. Method Twenty cases of anterior crosshite caused l>y maxillaiy anterior arch hypoplasia in deciduous or mixed dentition were treatetl with maxillary bite plate with screw expander appliance. Computerized c ephalometr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 was performed. Result Anterior crossbite was corrected in all patients after 5 months *treatment. SNA, SNPr, U l-N A, U l- PNS, the arch length and the Wits valu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Maxillary bite plate with sc rew expander ap- pliance could correct anterior crossbite, promote maxillary base bone and increase dental arch effectively.Key words:maxillary bite plate with screw expander appliance;arch expansion;arch length; anterior crossbiteStomatology,2021,41( 5) :430-434前牙反聆是我国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聆畸 形,研究报道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的患病率分别 为8.10%、4.09%、4.90%:|_2]。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效果的临床分析 口腔医学专业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效果的临床分析  口腔医学专业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效果的临床分析Clinical analysis of microimplant assisted maxillary rapidexpansion combined with fixation目录一、摘要 (1)(一)中文摘要 (1)(二)英文摘要 (3)二、正文 (6)(一)前言 (6)(二)材料与方法 (7)1. 病例来源及纳入标准 (7)1.1 病例来源 (7)1.2 纳入标准 (7)2. 研究方法 (8)3. 测量指标 (9)4. 统计方法 (12)(三)结果 (12)1.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并结合固定矫治的疗效及稳定性 (12)2.种植钉辅助扩弓器结合固定矫治与传统螺旋扩弓器结合固定矫治疗效及稳定性的对比 (14)(四)讨论 (15)(五)结论 (21)(六)参考文献 (22)三、综述 (26)(一)综述 (26)(二)参考文献 (31)四、附录 (36)五、致谢 (39)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固定矫治效果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本研究分析并评估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固定矫治临床效果及其稳定性,并与传统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弓结合固定矫治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进行对比,为临床医师治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实验组(MARPE组)共选取了10例进行种植钉辅助快速扩弓的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为18.3岁。

通过CBCT分别测量扩弓前、扩弓后及扩弓器拆除后第6个月,牙性指标及骨性指标共21项,进行组内对照。

采用 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对照组(RPE组)共选取了10例患者进行传统螺旋扩弓器扩弓,5例男性,5例女性,平均年龄为17.5岁。

通过记存模型和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性及骨性指标共17项,分析扩弓前、扩弓后、扩弓器拆除后第6个月时MARPE组、RPE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组间对照。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固定矫治阶段均使用金属自锁托槽进行矫治,扩弓器拆除后第六个月时上颌均已达到稳定弓型。

四眼扩弓簧与螺旋扩大器扩弓作用的比较研究

四眼扩弓簧与螺旋扩大器扩弓作用的比较研究

四眼扩弓簧与螺旋扩大器扩弓作用的比较研究【关键词】四眼扩弓簧螺旋扩大器口腔正畸口腔正畸对牙列拥挤、牙弓狭窄等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病例,都需要通过扩弓来调整牙弓的宽度,改善牙弓的形态,达到排齐牙列,调整牙合曲线的目的。

四眼扩弓簧和螺旋扩大器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两种固定矫治扩大牙弓的方法。

近年来,对四眼扩弓簧和螺旋扩大器的单一研究较多,但二者在临床上如何选择的比较研究却较少,本文通过对两种扩弓装置的比较研究,探讨两者的适用范围。

本研究通过对轻、中度拥挤,而上颌基骨发育基本正常的恒牙早期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应用螺旋扩大器和四眼扩弓簧的方法进行扩弓,增加牙弓宽度。

螺旋扩大器经2-4周扩弓治疗并保持3个月后,四眼扩弓簧经过平均18.7周扩弓治疗并保持3个月后,对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牙齿颊倾度、腭中缝测量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同样生理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扩弓方法增加牙弓宽度,对牙齿和骨骼作用效果的差异,说明不同扩弓方法对牙齿和骨骼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扩弓原理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年龄段患者由于其骨骼发育阶段的特点不同,当需要改变牙弓宽度时由于其骨骼的生理反应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扩弓方法。

由于四眼扩弓簧和螺旋扩大器的扩弓速度、力量等不同,引起的生理学反应也不同,两者装置在临床上针对不同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扩弓矫治方法。

因此,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使用螺旋扩大器和四眼扩弓簧两种扩弓方法,便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本文通过对两种扩弓方法的比较,找出临床选择的依据,以便在临床上正确选择使用。

1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取材于我院口腔正畸科门诊治疗患者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为10-14岁,平均12.3岁,均为恒牙列早期错牙合畸形患者:上牙弓狭窄,后牙反牙合,牙列拥挤,所有病例临床检查及模型测量分析,上颌基骨发育基本正常,每个牙弓内缺少间隙5-6mm,所有病例常规收集扩弓前后资料:包括研究模型,牙牙合及面部照片,X线全景片,上颌咬合片,左手腕骨正位X线片等必要的病历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