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合集下载

9第四章·《周易》

9第四章·《周易》

3. 六十四卦
周易》一书主要由六十四卦构成。 《周易》一书主要由六十四卦构成。六十四卦每一 卦都由六爻构成,也就说, 卦都由六爻构成,也就说,可以看作是由两个三爻 的八卦两两重叠而成的。 的八卦两两重叠而成的。前人将三爻的八卦叫做经 六爻的六十四卦叫作别卦或重卦,一般认为, 卦,六爻的六十四卦叫作别卦或重卦,一般认为, 先有了八卦,然后是八卦重叠出六十四卦。 先有了八卦,然后是八卦重叠出六十四卦。 的乘积64卦 的乘积384爻。 “卦象”共有 卦象”共有8X8的乘积 卦,64X6的乘积 的乘积 的乘积 爻
《彖》(上下),解释卦和卦辞,断定卦和卦辞的基本观 上下),解释卦和卦辞, ),解释卦和卦辞 念。 上下),解释卦爻的象征意义,分卦象和爻象。 ),解释卦爻的象征意义 《象》(上下),解释卦爻的象征意义,分卦象和爻象。 系辞》 上下),总论《易经》的基本意义。 ),总论 《系辞》(上下),总论《易经》的基本意义。 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的卦辞和爻辞,将这两卦的《 《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的卦辞和爻辞,将这两卦的《彖》 作进一步的推衍和解说, 和《象》作进一步的推衍和解说,着重阐扬儒家的伦理道 德思想。 德思想。 说卦》 《说卦》总说八卦所象征的物象及其重叠推衍成六十四卦 的原理。 的原理。 序卦》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说明。 《序卦》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说明。 杂卦》杂论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将性格相反、 《杂卦》杂论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将性格相反、性格交错 的两卦并列,论述刚柔相济的道理。 的两卦并列,论述刚柔相济的道理。
第三种说法认为“易”是生生不息的意思,即《易传》中所说的 第三种说法认为“ 生生不息的意思, 易传》 的意思 生生之谓易” 这种观点着眼于变化这个意思, “生生之谓易”。这种观点着眼于变化这个意思,只不过它认为这 种变化是一种生命的代谢与生成 一种生命的代谢与生成。 种变化是一种生命的代谢与生成。 第四种看法认为易就是蜥蜴。这种说法见于东汉许慎的《 第四种看法认为易就是蜥蜴。这种说法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 蜥蜴 蜥蜴、郾蜓、守宫也。象形。 字》:“易,蜥蜴、郾蜓、守宫也。象形。” 在动物中最善于变 化的莫过于蜥蜴,变色龙就是这样的一类动物。南宋洪迈在《 化的莫过于蜥蜴,变色龙就是这样的一类动物。南宋洪迈在《容斋 随笔》中说蜥蜴“身无恒色,日十二变,以易名经,取其变也。 随笔》中说蜥蜴“身无恒色,日十二变,以易名经,取其变也。” 此说影响较大。近来反对者有南怀瑾先生, 南怀瑾先生 此说影响较大。近来反对者有南怀瑾先生,把中国老祖宗发明的伟 大智慧《周易》说成是起源于一种叫“蜥蜴”的爬行动物, 大智慧《周易》说成是起源于一种叫“蜥蜴”的爬行动物,实在是 对老祖宗的一种侮辱和亵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辛介夫先生在 对老祖宗的一种侮辱和亵渎。 考察了甲骨文和金文字之后说,这种说法比“日月为易” 考察了甲骨文和金文字之后说,这种说法比“日月为易”的说法更 缺乏科学的依据,因为在现存的甲骨文和金文中, 缺乏科学的依据,因为在现存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易”这个字还 没有被解释为蜥蜴的,在古汉语中, 没有被解释为蜥蜴的,在古汉语中,蜥蜴都是作为双音词或连绵词 出现的,没有单称“ 并且在《说文解字•虫部 虫部》 出现的,没有单称“易”的,并且在《说文解字 虫部》中也没有 只有“ “蜴”字,只有“蜥”字。

《周易》全文及翻译

《周易》全文及翻译

很多人看不懂易经,一是因为《易经》是用古文写的,对于现代人而言,很多语句生涩难懂,二是因为《易经》讲的内容以卦为表现形式,很多没有基础的人,读的雨里雾里。

作为中国伟大的辩证法哲学书,作为中国的群经之首,每个中国人,还是应该去了解下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易经》原本有三本:《连山》《归藏》《周易》,因为《连山》、《归藏》已失传,所以现在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文王姬昌所写的《周易》。

周易分为六十四卦,其中上经三十卦,约2252字;下经三十四卦,约2764字,上下经合计约5016字.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完整版)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

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象辞》说:龙象征阳。

'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周易》是一本怎样的书?

《周易》是一本怎样的书?

《周易》是一本怎样的书?《周易》是一本怎样的书?《周易》的作者是谁?《周易》又有哪些部分组成?这个问题,我们在之前的《<周易>科学吗?》以及《<周易>是否有预测的功能》等文章中已有些许论述,本文就从其内容、评价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

”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易经》真是一本简单而复杂,明朗而晦涩,具体而又抽象,遥远而又亲近的杰作!它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对于它的内容和性质,专家学者们竞相猜测,各有发现,见仁见智,论说不一,可以说五花八门,彼此的看法相距甚远。

有人说它是占卜用的书;有人说它是预测学和决策学;有人说它是宇宙结构学,宇宙生成学;有人说它是气功学;有人说它是历史书;有人说它是风俗志;有人说它是哲学著作;有人说它是行为规范知识手册;还有人说它是以养蚕为主题的著作(易就是蚕的隐语,蚕的一生即为三易);也有人说它是跳到银河系外对地球运动的观察;更有人说它是外星人传授给周文王的,等等等等。

这些看法都有各自的依据和道理,因为《易经》本身的确也包含了诸多的成分和功能,而这也正是它的博大精深之处。

笔者认为,要说明《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还需要从其内容上入手,在之前所写的《<易经>由哪些部分组成》一文中,我们已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其实《周易》蕴涵很多方面的道理,主要看人们怎么看待和运用它,说它是占卜用书,它有其占卜的规律可循;说它是哲学书,它富含的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是哲学思想的重要源起,所以不能说它是什么样的书,只能说你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那它就是什么样的书。

《周易》略说

《周易》略说
• (2) 卦画(卦的符号), 即由六条“—” “--” 奇偶画爻组成。 • (3) 卦名, 顾名思义即前面卦画之名, 如“坤” “复” “既济
” 等。 • (4) 卦辞, 在卦名后, 对六爻的综合总结, 如“元亨利贞”,
“同人于野, 亨。利涉大川, 利君子贞” 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易经》的内涵
• 三、《易经》的内容
• 《易经》由本文的“经” 和解说的“传” 构成。“经” 由六十四个 用象征符号(即卦画) 的卦组成, 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名、卦 辞、爻题、爻辞组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易经》的内涵
• ( 1) 爻, 卦画的基本单位为“爻”, 爻分奇画与偶画, 奇画由 一条长的横线“—” 而成, 俗称“阳爻”; 偶画是以两条断开的横 线“--” 而成, 俗称“阴爻”。每一卦从最底层数起, 总共有六 爻, 六爻以不同的奇画偶画配搭, 形成八八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按易天地人三才观, 初、二爻代表地,奇画为刚, 偶画为柔; 三、 四爻代表人, 奇画为义, 偶画为仁; 五、上爻代表天, 奇画为阳, 偶画为阴。所以用“阳爻” “阴爻” 称谓奇画与偶画, 是泛阴阳论 的表现。
• 西汉以降,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 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 ” 的建议, 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 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 《周易》《易经》 《易》混合使用, 有称《周易》, 有称《易经》, 有称《易》, 其 实含义一致, 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到今天, 仍然没 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 称六十四卦 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 称孔子儒家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 作为《周易大传》。
• (5) 爻题, 即爻位名称, 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 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 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 、五、上(即六)。“—” 为九, “--” 为六。如“初六” “九 三” “六五” “上九” 等。

《周易》读书笔记

《周易》读书笔记

《周易》读书笔记《周易》读书笔记(精选5篇)关于对《周易》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周易》读书笔记篇1《周易》是中国古代卜筮之书,也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它蕴含了深奥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于现代人的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以下是我对《周易》的读书笔记。

一、书籍概述《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

经部主要讲述了64个卦象,每个卦象都有六个爻,代表了六个时间单位。

传部则是对经部的解释和说明,包括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和序卦传。

整本书以“阳变阴合”为基础,强调了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思想分析1.阴阳调和《周易》强调了阴阳调和的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只有阴阳调和,才能达到平衡。

这种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饮食上要注意酸甜苦辣咸的平衡,在人际关系中要学会包容和妥协。

2.天人合一《周易》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三、个人观点我认为,《周易》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参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更加明白了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思想。

四、对比与参照与其他经典相比,《周易》更具有哲学性和思辨性。

与其他经典一样,它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它的方式更为深刻和复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周易》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五、创作风格《周易》的创作风格独特,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哲学智慧。

它用最简单的词语和图形描述了深奥的哲学思想,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

六、深入分析《周易》中的每一个卦象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如“泰”代表亨通,“否”代表困难,“观”代表观察,“噬嗑”代表刑罚等等。

这些卦象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乾为天第一【原文】乾①。

元亨、利贞②。

【译文】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注释】①乾,卦名。

《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

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

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

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

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

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

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

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

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

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

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

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

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

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

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

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

《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

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

元,大。

亨,通。

利贞,《说文》:“贞,卜问也。

”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原文】《彖》曰①: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

态呀终笔⑥,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⑦。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大和,乃利贞⑧。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⑨。

【译文】《彖辞》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

周易全文及译文及解说

周易全文及译文及解说

周易全文及译文及解说第一卦乾卦(乾为天)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乾卦:大吉大利,吉祥之象。

初九:龙星秋分时潜隐不见,不吉利。

九二:龙星出现在天田星旁,对王公贵族有利。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夜里也要提防危险,但最终不会有灾难。

九四:有些大人君子跳进深潭自杀,并不是他们本身的过失。

九五: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对王公贵族有利。

上九: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征兆。

用九:卷曲的龙见不到头,是吉利的兆头。

第二卦坤卦(坤为地)坤上坤下《坤》:元亨。

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译文坤卦:大吉大利。

初六:脚下踩到了薄霜,结成坚实冰层的时令就快要到了。

六二:大地的形貌平直、方正、辽阔;虽然去到不熟悉的陌生地方,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六三:周武王战胜殷商,是很好的占卜。

有人参与战争,虽然没有战绩,但结局却很好。

六四:把收成装进口袋捆好,收成不好不坏。

六五:黄色裙裤是大吉大利的象征。

上六:龙在旷野上争斗,血流遍地。

用六:这是永久吉利的最好征兆。

第三卦屯卦(水雷屯)坎上震下《屯》:元亨,利贞。

勿用有攸往。

利建侯。

初九,磐桓,利居贞。

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

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译文屯卦:大吉大利,吉祥的占卜。

出门不利。

有利于建国封侯。

初九:徘徊难行。

占问安居而得到吉利的征兆。

《周易》乾卦原文及翻译

《周易》乾卦原文及翻译

《周易》乾卦原文及翻译《周易》乾卦原文及翻译《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易》乾卦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原文】(乾下乾上)乾(1):元亨,利贞(2)。

初九(3):潜龙勿用(4)。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5)。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6),夕惕若厉,无咎(7)。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8)。

九五:飞龙(9)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10)。

用九(11)::见群龙无首(12),吉。

【注释】(1)乾是本卦标题。

乾指北斗星,用来代表天。

本卦的内容主要与天有关(2)元亨、利贞是两个表示吉祥的贞兆辞,表明是两个吉占。

元亨的意思约等于大吉。

利贞的意思是吉利的贞卜。

(3)初九是本卦第一爻名称,以下“九二”、“九三”等也是。

“九”代表阳性“——”,“六”代表阴性“——”。

一个卦画由六爻组成,从下向上排列,依次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如“六三”、“上六”、“九二”、“上九”等。

它们都是表示爻的阴阳性和排列顺序的名称。

(4)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

性和排列顺序的名称。

④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

勿用:不利。

(5)见(xian):出现。

龙:龙星。

田:天田。

大人:指王公贵族。

(6)君子:指有才德的贵族。

乾乾:勤勉努力。

(7)夕:夜晚。

惕:敬惧。

厉:危险。

咎:过失,灾难。

(8)或:有人,指贵族。

跃在渊:跳进深潭。

(9)飞龙;龙星。

(10)亢:龙升腾到极高处的龙星。

有梅:不吉利的占筮。

(11)用九:乾卦特有的`爻名。

《易经》的乾卦和坤卦都多一爻(坤卦为‘用六),专门表示这两卦是全阳、全阴。

“用九”表示乾卦的全阳爻将尽变为全阴爻。

(12)群龙:等于说卷龙。

龙卷曲起来就见不到头。

(1)乾是本卦标题。

乾指北斗星,用来代表天。

本卦的内容主要与天有关(2)元亨、利贞是两个表示吉祥的贞兆辞,表明是两个吉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国学经典导读讲座第二讲《周易》——中国智慧在《周易》《周易》智慧在和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余敦康(2006年11月12日)▲余敦康1930年5月生,祖籍湖北。

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何燕王弼玄学新探》、《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中国哲学发展史》(合著)、《中国哲学史论集》、《魏晋玄学史》、《宗教·哲学·伦理》等。

《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周易》这部书,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发生、成长、定型的整个历史。

《周易》是儒家、道家发生学的源头,而儒家、道家虽然改变了《周易》,但是《周易》提供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儒家和道家。

这样的哲学自战国末年形成之后,2500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全世界独一无二,真是一个奇迹,文化的奇迹。

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做这个讲座,其实心里很紧张、很有压力,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周易》的智慧。

讲到智慧,人们不免会想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西方的智慧》一书。

就像它的书名一样,这部书是讲西方智慧的。

那么,东方有没有智慧?中国有没有智慧?对于这一点,持欧洲中心主义的学者似乎是抱怀疑态度的。

在座的都是中国人,我们对于本民族的智慧当然是不怀疑的。

那么,中国的智慧是什么?哪部经典能作为我们民族智慧的代表?《论语》吗?有智慧,但不能代表全部的智慧。

《老子》五千言吗?确实有智慧,但也不能代表全部的智慧。

《孙子兵法》吗?国内外都很重视,但中国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所以它同样也不能代表全部的智慧。

想来想去,我觉得只有《周易》能够代表中国的智慧,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他的智慧都可以用《周易》这本书来代表。

各种与《周易》有关的书籍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冯友兰先生说,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

这是认为《周易》这部书,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发生、成长、定型的整个历史。

一个民族要有精神,没有精神的凝聚力,没有文化的认同,这个民族就不能称为是统一的民族。

而民族的精神不是静态的东西,也不是谁规定下来的,它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在中国,《周易》这本书恰恰完整地表现了这个过程。

刚才说《论语》、《老子》和《孙子兵法》都不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智慧,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离现在不过2500多年左右时间。

中国五千年文明,还有2500年的空档,谁来代表呢?有哪一部经典能够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呢?《周易》!全世界没有一本经典能够有五千年的历史,《圣经》只有两千年的历史,《古兰经》也只有1300年的历史。

印度的《奥义书》稍微古老些,也不过3000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周易》有五千年的历史呢?因为《周易》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所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他是由三个圣人——伏羲、文王、孔子,历经三个时代——上古、中古、近古而完成的。

秦汉之后,历代学者又不断对它进行解释和发展,构成了蔚为大观的易学史。

你看,这不是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史同步吗?《周易》本属蓍占之书,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算命”之书,“数字卦”的破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古人的算命也可以看作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所以这部“算命”的书中,又包含着“古之遗言”,包含着古人的生存智慧。

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老子这些大思想家不断用哲学的思想来解释《周易》,《周易》也就由宗教书变成了哲学的书。

这就是哲学的突破。

所以说,《周易》是儒家、道家发生学的源头,而儒家、道家虽然改变了《周易》,但是《周易》提供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儒家和道家。

这样的哲学自战国末年形成之后,两千五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全世界独一无二,真是一个奇迹,文化的奇迹!《周易》的智慧在于“和谐”《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个智慧就是“和”。

近些年来,人们终于又发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谐”,这是很大的收获,也是很值得阐发的。

前面论道,《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个智慧是什么呢?就是“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像是一个大海绵体,能够把各种不同的东西整合为一个整体,早在尧的时代就开始这种整合了,经过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华夏就正式形成了。

春秋战国,虽然是百家争鸣,互相之间也斗得不可开交,可是到了汉代又整合了。

这就是《周易》说的:“一致百虑,殊途同归。

”我曾说,《周易》的智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种精神,其核心价值,可以用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名字来表示。

什么意思?就是和谐,“太和”是最高的和谐;“中和”是阴阳相互协调产生的和谐;“保和”就是当它不和谐的时候,进行一种管理调节使它和谐。

这些完全是《周易》的思想。

孔子写《十翼》,把宗教书改造为哲学书时,就已经反复说到和谐的道理了,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作为一种核心的价值观,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几千年来赓续不断,生生不息。

这里我们不妨以八卦为例,看看《周易》的和谐思想。

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的物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天和地相对,雷和风相对,水和火相对,山和泽相对。

所有自然界的八种物质都是两两相对,相互依存,你也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共同来构建互动的关系。

比如,天和地,如果天在上地在下,即乾在上坤在下,两卦相重组成一个否卦,否就是不通。

倒过来,地在上天在下,即坤在上乾在下,两卦相重组成一个泰卦,这叫天地交泰。

《周易》反对否,因为它的结果是背道而驰,不相交,天阳上升,地阴下降,不搭界,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反过来说,如果天在下,地在上,地气下降,天气上升,天地交,这是很好的一件事。

所以阴和阳,排列组合,有的是优化组合,有的则不是。

整个八卦都是讲这个道理的。

所以,不懂八卦就是不懂得和谐,不懂《周易》也就很难深入理解和谐的奥义。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人们对此不认识,把这个给忘掉了,想的不是和谐,而是斗争。

和谐与斗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当然,20世纪中国人把斗争放在第一位,与天斗,与地斗,也并非没有原因,原因就在于那时民族面临危机,面对帝国主义,面对阶级问题,中国人要发挥作用,不斗是不行的。

但要知道斗之外,还有一个和,这两者是二位一体的,而且“和”比“斗”还重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应该是由“斗”转变到“和”才对的,可是当时没有做,还是继续斗。

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

近些年来,经过不断反思,人们终于又发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谐”,这是很大的收获,也是很值得阐发的。

“和谐”与阴阳中国人的智慧就体现在“仇必和而解”中。

这就是用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使事物向一个更新的方面来发展。

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和,不能让矛盾冲突扩大。

只有“和”才有永恒的爱,才有生机和活力。

这个道理很深刻,但并不简单。

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的物质,既是两两相对的,也是相互依存的,用和谐来解决矛盾。

《周易》还有个原理,即世界是分阴阳的,所有的事物——宇宙、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分阴阳的,都是由阴阳两方面共同组成的。

阴阳就是《周易》里的符号,画一个直线就是阳,画两个短线就是阴,整个《周易》64卦都是由阴阳两个符号构成,八卦分阴阳,64卦也分阴阳,所以说“《易》以道阴阳”。

它代表了宇宙的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互不分离,这叫独阴不生,孤阳不长。

那么,阴和阳在一起是和谐?还是冲突?二者都有。

这就好比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尽管感情很好,有时候还是会磕磕碰碰的。

问题在于,磕磕碰碰之后如何解决,最后的解决,非得和不可,只有和才有永恒的爱,才有生机和活力。

这个道理很深刻,但并不简单。

各种与《周易》有关的书籍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人与人相合,人与社会相合,人和自然相合,虽然有矛盾,但和谐是第一位的,这是中国人的价值取向。

不过“和谐”的取得是需要过程的,它不是既成的东西,而是通过不断的调节变易得来的。

宋朝哲学家张载说了四句话,非常值得玩味,一句是“有象斯有对”,即只要有象,必定有一个东西和它相对;一句是“对必反其为”,即相对的事物,它的行为方式必然是相反的;一句话是“有反似有仇”,即免不了有矛盾、有挫折、有斗争;最后一句最重要,是“仇必和而解”,即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和,不能让矛盾冲突扩大。

中国人的智慧就体现在最后一句话“仇必和而解”中。

这就是用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使事物向一个更新的方面来发展。

这个道理是很深刻的,可惜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它给忘掉了。

韩国人则比我们聪明,大家知道,韩国的国旗叫太极旗,中间是一个太极图,太极是由阴阳鱼组成的,上面是一条白鱼,下面是一条黑鱼。

黑白鱼头尾相抱,即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也就是阴阳结合为一体。

而且,更重要的是白鱼有一个黑眼睛,黑鱼有一个白眼睛,前者是阳中有阴,后者是阴中有阳,谁也离不开谁了。

此外,韩国国旗上还有四个卦,即乾坤坎离。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两卦相对,天不能没有地,地不能离开天,天地组合就是一个宇宙。

坎代表水,离代表火,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不相容,也一定要把它组合起来,这就是“仇必和而解”。

可见,韩国的国旗是很能反映张载那四句话的深意的。

经过多年反思,我们对这个问题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一再强调“和谐”的重要性,现在又提出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把联合国改造成一个和谐大家庭的目标,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它与西方的单边主义、美国的先发制人、新保守主义等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可以说,这些年中国在运用这个智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易》为群经之首历史上,的确有人借助《周易》搞迷信。

但那是末流,不登大雅之堂。

那不叫易学,而是数术,也就是所谓的算命。

真正的学者,始终是把《周易》视为中国文化的主干。

懂了《周易》才可以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周易》,其智慧,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和谐,就是阳刚阴柔的辩证统一,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前面谈了《周易》的智慧,现在再从学术史的角度谈一谈《周易》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在经学时代,《周易》居于群经之首的地位。

它为什么能居于这样的地位呢?简单回顾一下易学史,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原因。

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包含三部分内容,一个是《易经》,一个是《易传》,一个是易学。

《易经》形成于伏羲到文王的这个时期,这时的《易》还是一部巫术的书,宗教的书,神话的书,算命的书。

《易传》形成于孔子及其门弟子之手,这个时期的《易》已被诠释成为哲学书了。

汉朝以后,《周易》经传被奉为经典,直到清代,被称为经学时代,解释《周易》的成果有三四千种之多。

那《周易》为什么居于群经之首呢?这与司马迁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