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微生物的种类1原生动物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及答案《水处理生物学》习题及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水中常用的微生物种类存有哪些?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
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2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微生物除了具备个体微小、结构直观、演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备以下特点:(1)种类多。
(2)分布广。
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产卵慢。
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以产卵一代,即为由一个对立为两个。
如果条件适合,经过10h就可以产卵为数亿个。
(4)易变异。
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以形状来分,细菌可分为哪几类?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以分成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种,仅少数为其他形状,例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就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用,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2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简单说明这些结构及及其生理功能。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含细胞壁和原生质两部分。
原生质坐落于细胞壁内,包含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和附带物。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厚实、坚韧的结构,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功能。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①保持细胞形状和提高细胞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的生长、分裂所必需;③作为鞭毛的支点,实现鞭毛的运动;④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如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⑤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着细胞壁而包围着细胞质的薄膜(厚约7~8nm),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ppt课件

(1) 配制培养基
1.多管发酵法
(2) 初步发酵试验 (3) 平板分离 (4) 复发酵试验
(5) 大肠菌群计数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第一节 水中的微生物监测
三、水的细菌学检验
(三)大肠菌群的测定 2.滤膜法 (1) 将滤膜装在滤器上,用抽滤法过滤定量水样。 (2) 将此滤膜没有细菌的一面贴在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或伊红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第四节 生物传感器
一、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第四节 生物传感器
二、 生物传感器的类型
➢ 酶传感器 ➢ 微生物传感器 ➢ 免疫传感器 ➢ DNA传感器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第四节 生物传感器
三、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1.水和废水监测 BOD传感器 硝酸盐微生物传感器 酚类微生物传感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传感器 水体富营养化监测传感器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空气中的微生物大部分是腐生的种类,但是不同的空气环 境中微生物的种类不同。
有些种类是普遍存在的,如某些霉菌、酵母菌、真菌孢子。细菌主要是来自于 土壤的腐生性种类,常见的为各种球菌、芽孢杆菌、产色素细菌等。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随环境条件及微生物的抵抗力不同而 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空气中微生物的数目决定于尘埃的总量。 空气中尘埃含量越高,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越多。
杆菌等病原菌的生理特性较为相似,而且在粪便中数量最多, 检出上技术也较为方便,最合适充当水污染的卫生指标。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第一节 水中的微生物监测
二、大肠菌群及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
(二)大肠菌群的生化特征比较 总大肠菌群是对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培养24h,能分
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的统称。 大肠菌群一般包括四种,即大肠埃希杆菌、产气肠杆菌、枸
水质微生物检测

调味水,不经调色,增加各种香精风味。
三、与水质相关的各类标准和检验方法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8537-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T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 GB17324-2003,《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GB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
8.不同稀释度的选择及报告方法
①首选30~300之间进行计算,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 数符合此范围时,则将该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 1实例1); ②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 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 (见表1实例2),若大于或等于2则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 菌落数(见表1实例3、4);
第二节饮用水种类及卫生微生物指标
一、饮用水分类 1、生活饮用水: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 2、包装饮用水: • 饮用天然矿泉水 • 饮用天然泉水 • 其他天然饮用水 • 饮用纯净水 • 饮用矿物质水 • 其他包装饮用水
二、饮用水介绍
(一)、生活饮用水
• 新发布的产品标准 GB5749-2006
• 标准检验方法为 GB/T5750-2006
⑧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 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 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 数来表示。
表1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
实例
10-1 1 2 3 4 5 6 7 8 1365 2760 2890 150 多不可计 27 多不可计 0
收藏水里常见微生物合集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浮游植物1.蓝藻:介绍蓝藻的形态、分类以及生态功能,包括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
2.绿藻:详细介绍绿藻的多样性、生态特征,以及对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3.硅藻:介绍硅藻的种类、分布和生态学意义,包括它们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作用。
4.甲藻:详细介绍甲藻的形态特征、功能和生态环境,包括它们的毒素产生和藻华现象。
5.水华:探讨水华的成因、影响和对水环境的威胁,以及水华的监测和治理方法。
二、细菌1.核糖体RNA:介绍核糖体RNA在细菌分类和进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嗜热菌:详细介绍嗜热菌的生态特征、分类以及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3.好氧菌与厌氧菌:探讨好氧菌和厌氧菌的生理特征和生态功能,以及它们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4.腐生菌:介绍腐生菌的分类、代谢方式和对水体有机物分解的重要性。
5.病原菌:详细阐述水中病原菌的种类、传播途径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肠道病菌和呼吸道感染菌等。
三、浮游动物1.海洋浮游动物:介绍海洋浮游动物的分类、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包括浮游动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2.淡水浮游动物:详细介绍淡水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生活习性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拟水蚤:探讨拟水蚤的特征、分类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作用。
4.浮游幼虫:介绍浮游幼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5.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详细阐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水环境质量评估的意义,以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四、真菌1.水生真菌:介绍水生真菌的特征、分类和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包括分解有机物、寄生和共生等。
2.毛霉菌:详细介绍毛霉菌的分类、形态特征和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3.毛霉菌生物膜:探讨毛霉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生物学意义和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4.黄色真菌:介绍黄色真菌的分类、生态环境和对水环境的影响。
5.青霉菌:详细阐述青霉菌的分布、生态功能和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五、病毒1.水中病毒:介绍水中病毒的种类、传播方式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水产微生物—水域微生物生态学

水产微生物—水域微生物生态学第八章水域微生物生态学第一节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一、内陆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内陆水体的自然环境多靠近陆地。
内陆水体大多是淡水,淡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空气、污水、人和动植物排泄物以及动植物尸体等。
特别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常随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
因此,土壤中所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大部分,在水体中几乎都能找到。
然而,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要比土壤中的少得多。
水域微生物的区系可分以下几类:(1)清水型水域微生物3在洁净的湖泊和水库蓄水中,因有机物含量低,故微生物数量很少(10,10/ml)。
典型的清水型微生物以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自养微生物为主,如硫细菌、铁细菌和衣细菌等,以及含有光合色素的蓝细菌、绿硫细菌和紫细菌等。
(2)腐败型水域微生物上述清水型的微生物可认为是水体环境中“土生土长”的土居微生物。
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留的池水以及下水道的沟水中,由于流入了大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物和工业废水等,因此有机物的含量大增,同时也夹入了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使腐败78型水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每毫升污水的微生物含量达到10,10个。
还有一类是随着人畜排泄物或病体污物而进入水体的动植物致病菌,通常因水体环境中的营养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繁殖的要求,加上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关系,一般难以长期生存,但由于水体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甚至疾病的流行。
二、海洋中微生物的分布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海水与淡水最大的差别在于其中的含盐量。
含盐量越高,则渗透压越大,反之则越小。
因此海洋微生物与淡水中的微生物在耐渗透压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海水中常见的细菌主要有假单胞菌属、枝动菌属(Mycoplana)、弧菌属、螺菌属、梭菌属、变形菌属、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细菌的一些种类。
常见的酵母菌有色串孢属(Torula)和酵母菌属。
此外,还有噬菌体、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水处理微生物

水处理生物学1、微生物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定义: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类型:即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第一节细菌一、定义:单细胞、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细胞核的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二、形态和大小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细菌细胞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细胞膜、细胞质及内含物、核质)1.2 革兰氏染色机理经初染、媒染后,在细菌细胞的细胞壁及膜上结合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和碘液形成大分子的紫-碘复合物。
革兰氏阳性细菌(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用酒精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发生明显收缩,再加上它不含脂类,酒精处理也不能在胞壁上溶出大的空洞或缝隙,紫-碘复合物不能溢出细胞,仍阻留在细胞壁内,菌体显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G-)菌的细胞壁较薄、细胞壁含有脂多糖,肽聚糖位于内层、含量较底且交联松散,用酒精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脂类含量高且位于外层,所以酒精处理后,类脂溶解,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空洞或缝隙,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脱去了原来初染的颜色,当藩红或沙黄复染时,细胞就会呈现红色。
1.3 核区道尔顿:质量单位,1个道尔顿为氧原子量的1/161.4 内含物是细菌新陈代谢的产物,或是贮备的营养物质。
其种类与数量与细菌种类和培养条件有关,当某些物质过剩时,细菌就将其转化成贮藏物质,当营养缺乏时,他们又被分解利用(1)异染颗粒用蓝色染料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色。
故称异染颗粒。
是无机偏磷酸盐的聚合物,是磷源和能源贮藏物,可降低细胞渗透压。
(2)聚-β-羟基丁酸盐(PHB)是细菌特有的一种碳源和能源贮藏物。
实质上是有机物在厌氧过程中形成的代谢产物。
(3)肝糖和淀粉粒⏹都是碳源和能源的贮藏物。
第7章 水微生物

(一)水中微生物的特点
水中细菌个体较小,多有鞭毛,能运
动
、片状、带状及球状聚合物
许多水中细菌具有粘附在固体表面或
碎屑上的特性
水中细菌能耐受低浓度的营养物质,
变形杆菌周身鞭毛
并利用其进行生长繁殖
垂直方向的细菌种类的分布差别较大
外来微生物易受攻击
营养物质-决定微生物数量的多少
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检验学系
Department of hygienic analysis and detection
第二节 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水微生物的来源
自然存在的微生物群落
外部带入
– 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
– 厕所粪缸设置不合理
– 粪船装卸溢漏 – 地表径流和雨水冲刷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Standard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1ml水中的菌落总数不超过100个
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检验学系
Department of hygienic analysis and detection
倾注平板计数法
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检验学系
Department of hygienic analysis and detection
埃希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肠杆菌属
克雷伯杆菌属
意义:作为粪便指示菌,大肠杆菌检出意义>粪大肠菌
群>总大肠菌群
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检验学系 Department of hygienic analysis and detection
2、大肠菌群
检测方法: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 报告方式:水样大肠菌群数是以100ml中大肠菌
微生物与水环境—水体微生物生态

数量少; ➢ 表层水溶解氧含量高,好氧微生物比较多,而
深水层中厌氧微生物较多。
3 淡水中的微生物
➢ 清洁的湖泊、池塘和水库中,由于水质较好,有机物 含量少,故微生物汲取的营养少,微生物的数量也就 少,清洁淡水水体中细菌总数一般为每毫升几十至几 百个,微生物的种类大部分为自养型。
➢ 在人口聚集地区的湖泊、河流及排水管道中,有机物 的含量较高,故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
3 淡水中的微生物
➢ 丝状藻类、丝状细菌和真菌常生长在水流缓慢的湖泊 或池塘等潜水区域。藻类等大量繁殖,使环境中有机 质含量增高,腐生细菌和原生动物则在充足的营养供 应下大量繁殖。
➢ 在流动的水体中,藻类和细菌出现在水的上层,水的 底层淤泥中主要生长着厌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在水 底进行着厌氧消化。
霍乱弧菌 粪肠菌
2.4 空气的微生物
来自空气的微生物:空气中微生物种类很 多,如球菌、芽孢杆菌、霉菌等。雨雪降 落时,会把空气中的微生物带入水体。初 雨尘埃多,微生物含量也多,而初雨之后 的降水微生物较少。另外,空气中尘埃的 沉降,也会直接把空气中的微生物带入水 体。
青霉 肺炎链球菌
3 淡水中的微生物
3 淡水中的微生物
➢ 地下水、山泉、温泉等所含的微生物种类和数 量都很少;
➢ 在深层地下水中几乎无微生物生存; ➢ 被污染的地下水中由于有机物含量高,常含有
大量微生物。
4 海水中的微生物
➢ 海水具有盐分高、温度低、有机物含量少、静水压 力大等特点。
➢ 海水中常见的细菌主要有假单胞菌属、枝动菌属、 弧菌属、梭菌属等。
4 海水中的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微生物一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水的生境特征 第二节 水微生物的来源、分类、分布及其
卫生学意义 第三节 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第四节 水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与控制 第五节 水微生物研究的前景
第一节 水的生境特征
稳定,水体积庞大,有流动性,能起缓冲、稀释和混合 作用,有利于保持水体的平衡自净能力。
利用
硫酸盐,碳酸盐可作为无机化能营养菌的无氧呼 吸电子受体等。
汞、铜等金属离子可抑制一些微生物的生长,但 某些假单胞菌因带有抗性质粒,不仅有抗性还能 浓集这类金属被用于废水处理。
水中CO2的浓度对藻类的生长繁殖影响比较大, 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引起pH值发生变化。
七、营养物质
水中微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是能在低营养物浓度 的条件下生长繁殖,但水中微生物数量与营养物 质浓度的水平仍有较大关系。
6.人和家畜的粪便和尿液直接污染水体;
7.生物实验室特别是微生物实验室,实验 操作过程不严格,废弃物处理不当等均可 污染室外水体。
水微生物的种类
1.原生动物、藻类、真菌、细菌和病毒, 其数量和种类主要取决于水体生境特征的 不同以及微生物能够进入水体的条件。
2.水中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异养微生物,少 数种类为为自养微生物。
本节主要内容
水微生物的来源 水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自然水体中外来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1.日常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 2.厕所、粪缸不合理设置,在水源水中清洗马桶
和衣物; 3.水中养殖水生动植物时用粪便施肥,粪船装卸
和行驶过程中的溢漏,船民等的粪便; 4.地表径流和雨水冲刷;
5.水边建造猪、鸭、鸡等动物的养殖场, 或直接在水中养殖畜禽,使动物的粪、尿 等污染物流入水体;
某 些
天然热泉
嗜
极
微
海底火山
二、静水压
水深每增加10 m,静水压就增加101 kPa。 海底的平均压力约为38 503 kPa,太平洋
海底可达117 537 kPa。 不同微生物对静水压的耐受能力差别很大,
所以静水压也能影响微生物的分布。 耐压微生物 嗜压微生物
理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新的传播途径。
当饮用被污染的水、皮肤暴露于污染的水中(洗浴中心 或娱乐场所)都会感染病原体。这些被感染的个体将排 泄物排入环境中,成为了新的传染源,构成了整个循环 途径。
通常环境中病毒和原生生物的存活时间长。 温度是影响病毒存活的最重要的因素。潮湿条件下会导
致存活率上升,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水表面的细 菌。
自然界水体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类群,各种水体中 物理及化学性状的不同都能影响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分 布。
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温度、静水压、光照、溶解氧、氢 离子浓度、化学物质、营养物质等。
一、温度
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均可能有微生物存 活
嗜冷微生物 水生栖热菌 气温高的季节易繁殖,数量大 水温低有利于微生物的存活
水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前 提和必要条件。
水不仅是维持人类、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也是许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好场所,从而水成 为导致或传播某些疾病的媒介之一。
地球上水生境的分类
水生境
海水生境
海湾与河口生境
淡水生境
湖水
江河水
水库水
池塘
沼泽
井水
泉水
水微生物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三、光照
光强度在纯水中第1米处降低53%,以后深 度每往下深1米,光强度降低50%
除了紫外线的杀灭作用,日光照射还能使水 体表层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水体的温度。
具有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和藻类主要分布在水 的表层。
四、溶解氧
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影响着微生物生长的种 类和分布。
一般在水体的表层主要为需氧和兼性需氧 微生物,深层和水底则以厌氧性微生物为 主。
水环境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 同一种水体,物理和化学条件差别很大,微生物种类、
数量、分布也有很大差异。 水体污染:理化污染和微生物污染。 对水微生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社会发
展与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水微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水微生物学是研究水环境中微生物和微生 物群落的一门科学。水微生物学主要研究 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规 律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用以控制水源的污 染、净化水体,以利于供应居民水量充足、 水质达标的水。
水微生物的分布
从水体表面到海洋底层,但分布是不均匀 的。
在水体表面和底泥中微生物含量高, 其分布与水量、水体类型、层次、污染状况和季节等有
关。 影响因素包括营养状况、温度、静水压、溶解氧、pH值、
光强度、光照时间、化学物质、季节等因素。
生活污水及可供微生物利用的有机废水中微生物 数量大;
江河入海口的微生物数量也大于其他海岸线。 在水中,特别是营养贫乏时,微生物倾向于附着
于颗粒上。
研究发现,葡萄糖主要在游离状态下被摄取,而 氨基酸的摄取多与黏附有关。
第二节 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水中微生物的来源基本上可分为自然存在 的微生物群落和由外部带入的微生物群落。 自然水中存在的许多微生物,大多是水中 固有的适应在水中生活;外部带入的微生 物一般不能在水中长期存活,但在生存期 限内通过各种方式可给人类带来疾病危害。
3.水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一般无致病 作用,少数为病原微生物。
水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特点
肠道病原体的传播有很多潜在的途径 对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环境因素可以控制病原体的传
播。
可由水进行传播,是许多水生疾病传播的自然途径, 废水的地下回流、大范围的水产养殖或土壤废弃物的处
五、氢离子浓度
一般来说适宜微生物pH值范围是 6.5~8.5。 这与一般自然水的pH值范围相适应。
海水的pH值为7.5~8.5,海水中多数微生 物生长的最适pH值为7.2~7.6。少数种类 的细菌能在pH值3.0以下生长。
六、化学物质
水中有机物可成为异养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无机物中的氨、硝酸盐、磷酸盐可直接被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