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浅析变化环境下广东省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变化环境下广东省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本文浅析了影响水资源系统演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要素,指出广东省近年来社会环境要素的变化形成了广东省水资源系统演化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宏观调控。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lement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elements which effect the evolution of water resource system, and point out that some social environment elements have mainly caused the main problems of water resource system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alyze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point out that the countermeasure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water resource is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macro-control to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关键词】:广东省;水资源系统;环境变化;问题;对策【Key words】:Guangdong province; water resource system; environment change; problem; countermeasure1 问题的提出——环境与环境变化环境的定义不是唯一的,相当数量的学者认可的是,环境均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

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众多的地区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作为生态环境问题中的一个大的种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
为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性破坏,防止我国的各地区的水土流失,本文在分析我国水土流失危害的基础上,探索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对水土流失的预防措施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以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标签:水土流失;危害;治理措施引言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自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明确将生态文明列入了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建设中,党中央各级领导人都对环境问题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在新常态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水土流失在治理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误导,以至于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效微小。
为了有效推进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因此,强化对水土流失的原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首先,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危害是影响土壤的质量,降低土壤的肥力。
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土地表层的肥沃土壤会跟随水流走。
在水土流失之后,原本地域位置的肥沃土壤不再,仅留下砂石等不宜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质量低下的土壤。
其次,水土流失会增加水流沿线的河流、湖泊、水库等的淤泥,发生水土流失之后,水流中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在经过地势低缓、水流速度平缓的河流、湖泊以及水库等地带时,水流中的大量泥沙就会沉淀下来,从而增加河流、湖泊、水库等的淤泥,抬高河床,并在某些地方形成悬河即地上河,带来一些其他的安全隐患。
再次,水土流失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重大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极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处于高山峡谷处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矿产基础设施等带来破坏,增添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
最后,水土流失会给生态带来一定的恶化,这种恶化仅凭自然环境的修复能力难以达到自愈的目的,这在无形之中增添了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阻碍了社会、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广袤土地上,水土流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它就像一个悄然侵蚀大地健康的“病魔”,给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那么,究竟什么是水土流失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这一过程不仅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过度开垦荒地用于农业种植,或者在陡坡上进行耕种,这些行为使得土地失去了原本的植被保护,容易受到雨水和风力的侵蚀。
其次,过度放牧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元凶”之一。
大量的牲畜在有限的草地上啃食植被,导致土地裸露,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再者,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森林作为大自然的“守护者”,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旦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一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如修路、开矿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也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从农业方面来看,土地肥力下降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变差,产量减少,质量降低,这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
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湖泊的泥沙淤积,降低水利设施的蓄水和防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同时,它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经济发展方面,水土流失地区往往生态环境脆弱,投资吸引力不足,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对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其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比如采用梯田种植、间作套种等方式,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能减少水土流失。
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

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1. 引言水土流失是一种重要的环境问题,对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准确了解广东省水土流失情况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广东省政府进行了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第五次普查的成果,分析广东省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数据来源和方法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主要依赖于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类,可以准确获得广东省各地区的水土流失信息。
本次普查涵盖了广东省全境,包括山区、平原和沿海地区。
3. 水土流失情况根据第五次水土流失普查的结果,广东省的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水土流失类型根据遥感图像的分类,广东省的水土流失主要包括水体侵蚀、风蚀和地表流失等。
其中,水体侵蚀是导致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因素之一,尤其在山区地区。
3.2 水土流失程度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广东省各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
结果显示,水土流失程度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沿海地区,而平原地区相对较轻。
3.3 水土流失分布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山区和水域附近。
山区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坡地的严重侵蚀,而沿海地区则受到了海水侵蚀的影响。
4. 水土流失趋势分析根据对第五次水土流失普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水土流失的趋势:4.1 水土流失趋势广东省的水土流失问题未来可能会继续恶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压力不断加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4.2 影响因素水土流失问题的恶化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
人类活动包括过度的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而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和地质条件等。
5. 对策建议为了有效防治广东省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5.1 加强土壤保护措施加强土壤保护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应采取措施遏制土地过度开垦和滥伐森林等不合理利用行为。
5.2 推广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破坏,并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
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

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素有“山川秀美”之称。
然而,在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的人类活动中,广东省也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了了解和有效解决该问题,广东省展开了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是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
经过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和协调,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于20XX年正式启动。
此次普查主要采用遥感技术手段,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对广东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勘测。
一、勘测总体情况:此次普查采用了多光谱遥感图像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广东省全境,在全省范围内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全面勘测。
二、水土流失情况:根据普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农田和山地地区。
其中,农田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土壤质量恶化等问题。
山地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土地抛荒、地表侵蚀、河流水系破坏等问题。
三、水土流失原因:普查结果显示,人类活动是导致广东省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乱砍滥伐、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可持续的经济生产方式,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此外,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山地地形等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四、建议和措施:根据普查结果,在解决广东省水土流失问题方面1.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更加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法规,确保土地科学合理利用。
2.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提倡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科学种植模式,减少农田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各种措施来改善山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4.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素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水土资源。
总之,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为我们全面了解广东省的水土流失问题提供了客观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措施。
浅谈广东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及成果分析

浅谈广东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及成果分析孙小磊;宫鹏杰;林美兰;李虎成;顾立忠;黄卫蓝【摘要】The first National Census for Wat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from 2010 to 2012, and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urvey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The existing total area of soil erosion in Guangdong is 213.1 thousand km2 , of which the mild moderate strong, strong and intense erosion area are 8 886.03km2 , 6 925.49km2 , 3 534.90km2 , 1 628.94km2 and 330.07km2 respectively.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is made among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erosion, area and inten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It is shown that, after years of governance, Guangdong, s soil ero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ork in progress is good on the whole, the area of soil and water loss was reduced, but there are still serious soil erosion area, oil ero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is still arduous, which can be made full use of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ensus results,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the provinci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广东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为21.31万km2,水力侵蚀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的面积分别为8886.03 km2、6925.49 km2、3534.90 km2、1628.94 km2、330.07 km2。
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在当前各类自然灾害中,水土流失是影响最为广泛,人为因素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水土流失会使土壤的肥力降低,土壤水层变薄,极大的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土地开发。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为追求经济发展,对自然的破坏程度不断加深,地区水土流失现象变得更为普遍和常见。
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是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
鉴于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当前水土流失问题现状进行探究,分析其问题原因并针对原因突出合理化建议。
标签:水土流失;现状;危害;防治对策水土流失不同于其他自然灾害,其形成的过程是缓慢的,其灾害结果也是逐渐显现的。
水土流失的具体影响相信每位读者都有所耳闻,土壤质量下降,水层变薄,最终导致土壤的沙化。
水土流失对农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我国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取得这一经济成果的代价就是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破坏,水土流失灾害在近年来发生频率和发生次数的显著增加就是典型之一。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是每一位水利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水土流失灾害现状和发生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合建议是极其有必要的。
1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我国是受水土流失灾害影响较重的大国之一,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灾害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受水土流失影响的国土面积较大,灾害规模较大。
水土流失灾害已不单单是存在于我国的矿区和农村,近年来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发生频率直线上升,基本每一个行政区都会有水土流失灾害的存在。
受水土流失灾害影响的土地面积已达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约300万平方公里。
第二,我国当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众多,土壤受侵蚀的程度较深。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且水土流失问题在不断加重。
北方的水土流失多发生于山坡地形,地区的顺坡耕作加重了水土流失;南方地区红壤的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雨季降水集中且降水量较大的时期;四川山区等地区的水土流失多发生于山区,而且会因为水土流失引发诸多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土地过度利用等原因,导致水源和土壤无法保持稳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的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要限制地下水开采的总量和单井产量,并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鼓励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另外,要注重水资源的复养和水环境的治理,通过水环境监测和水体污染治理,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其次,加强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各类土地的功能区域,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
对于农田和林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修建护坡、植树造林等。
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行节约用地政策,并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的破坏。
第三,加强农田经营管理。
要鼓励农民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如轮作制度、种植多种作物轮番耕种等,减少耕地的连作障碍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要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另外,要加强农田的防护工作,修建沟壑、果园和茶园等,形成阻止水土流失的天然防线。
第四,推进综合治理。
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发生和程度。
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土流失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和风险。
另外,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提升。
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问题的管理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作和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 的雨 量来 说, 每年 高达 7 以上 , 次 涝沱大 雨幕 雨急 流, 使表 土大 量冲 刷, 加 上气 温 高, 雨水 冲淋 时 易于将 土壤 胶 结质溶 解, 导致 土壤 疏松 , 于为 水流 冲 易
城 乡与环 境
啊
I
浅 谈 广 东 省 水 土 流 失 现 状 及 对 策
刘庆才
( 东省水 利 电力勘 测 设计研 究 院) 广
[ 摘 要 ] 水土 流 失是 目前我 国比较严 重 的灾害 , 引起 生态 恶性 循环 。要 保护环 境 , 维护 生态 平衡 , 最 终 目的 是保持 经济 社 会 的可持 续发 展, 须加 强水 土 必 保持 工作 。本 文 以广 东 省为例 , 探讨 了,东 省水 土流 失的现 状 , 出 几 点水土 保 持 的策 略, 、 提 以促 进 社会 经济 的 可持 续 发展 。 [ 键词 ] 土流 失 水土 保持 广 东省 对 策 关 水 中图分 类号 :2 5 0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 9 4 (0 0 l 1 7 0 10 1X2 1 )8 O7 1
1广东 省水 土流 失的 现 状 广 东 处于 亚热 带和 热 带季风 区, ‘ 气温 高降雨 多, 径流 大, 且常 为狂 风暴 雨, 造成严 重 的水 土 流失 。全 省每年 人为 造成 水土 流失 约 占当年 治理 的 2 % ; 5 治 理的面 积 多年后 才 能够见 效 , 破坏 的水 土 当年遭 殃 。 目前 的森 林覆 盖面 积 而 仅8 1 万亩, 盖率 只有2 . % 1 7 年 资料) 不 到宜 林地 1 2 加上 广东 省气 88 覆 8 4 (9 9 , /, 温 高, 暴雨 多, 土壤 被雨 水冲 淋 , 水土 流 失更 为严 重 。 使
蚀 。
水 土流 失分 布 在肇庆 、云浮 、茂 名、 阳江和 佛 山等 5个 市 1 5个县 ( 、 市 区) 。据土 壤侵蚀 遥 感调 查, 现有 水土 流失 面积 1 4 . 6平方 公里 , 中 自然 24 9 其 侵蚀 面积 1 3 . 4 方公里 , 为水土 流失 面积 3 6 3 平 方公 里, 6 6 1平 人 0 .2 例如 梅县 植 被被 乱砍 滥伐, 县 6 全 0万人 要 7 5 公斤柴 草, 有 2 0万亩 的 山地, .亿 应 0 占全县
多方 面 的 、全 局 性 的 和深 远 的 , 至 是不 可 逆 的 。 甚
专 业治 理大 户 、联户 , 水土 流 失治 理 由以前 的政 府行 为, 转变 为政 府 引导, 农 户 、专 业 户 、专 业 队积 极 参 与 的 多元 化 治理 新 格 局 。 2 3 因地 制宜开 展工 作 水土保 持 工作应 针对广 东 省水土 流 失主要特 征, 遵循 因地 制宜 的原则, 有
鱼鳞 坑和 小平沟 , 建梯 田, 筑排 洪道, 并与种植 林木 等相辅 对面蚀 和沟蚀进 行治
理 。加强 植被措 施 , 以种马 尾松 和湿地 松 为主 并将 单针 叶林渐 改为 混交林 心 的话 题之一 , 逐渐成 为 了大家 的关注 的焦 点
之一 。 国水土保 持 生态 建设 面临 的形 势依 然严 峻, 任务 仍 十分艰 巨。历 时近 三年 的中 国水土 流 失与生态 安全综合 科学考 察组近 日公布 的调 查结果显 示, 我 国现有 水土 流失 面积 3 6 9 万 平方 公里 , 5. 2 其中水 力侵 蚀面 积 1 1 2 万 平方 公 6.2 里, 风力侵 蚀面 积1 5 7 万平方 公里, 9 .0 水土流 失对 我 国经济 社会发 展 的影响 是
( 0 . 8 方公里 ) 6 03 平 龙川 县也 在6 0 8 0 方公 里之 间, 0 0 平 以五 华县 来说 , 0 10 5 — 0
方 法 , 一个 很好 的方 法, 以试行 , 是 可 但应制 订对 承包 户经 济发展 有利 的措 施 。 制 定完善 的 治理措 施, 利用 工程措 施和 生物措 施相 结合 的方法 , 点治理 重 崩 岗。 工程 措 施 是沟 头 防 护 工程 、沟床 工 程 ( 括 谷坊 、削坡 升 级 工程 和 包
计划 、有 目的 地采 取 相应 的 防 治措 施 。省 内有 的地方 项 目不 惜 以破坏 生 态 为代 价, 镇 、工矿 等 建设 中乱 挖滥采 破坏 植被 , 城 人为造 成水 土流 失现 象还 很
普遍 , 为此 全 省划 定 “ 大块 ”分 类 指导 : 江 和东 江上 游地 区 为 重点预 防 三 北 保护 区 : 江三 角洲及 南部 沿海 地 区为重 点监 督 区 : 东 、粤 西尤 其是 西江流 珠 粤 域 8 0 平 方公 里严 重 水土 流失 面积 为重 点 治理 区 。并实行 预 防 、监 督 、治 92 理相 结合 , 从根本 上遏 制生 态环 境恶 化蔓 延 的趋 势 。同时, 强对 治理 区群众 加 的培训 , 好水土 保持 科学普及 和技 术推广 工作, 搞 积极 开展水 土流失监 测预报 ,
大力 应用 高新技 术, 立水土 保 持监测 网络 和信 息系 统, 建 努力提 高科技 在水 土
保 持 中 的贡献 率 。落实 各 项政 策 。严格执 行 利 民为本 的措 施, 以户承 包 的 如
广 东共有 7 多个县 市水土 流 失 比较 严重 , 中有 个 3 个县 市流 失面 积超 O 其 8 过 1 0 方公里 , 0平 最严 重 的是韩 江上游 的 五华县 ( 7 . 3平方 公里) 85 8 和兴 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