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现状分析研究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1.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了严重的土地贫瘠化和生态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土地荒漠化日益加重当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荒漠化给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3.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无法满足需求。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4.自然灾害频发水土保持工作不力,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山洪、滑坡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是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政府要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水土保持制度,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完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2.提高水土保持意识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水土保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3.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水平整治率,改善土地的水文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4.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护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固沙、固碱保肥、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效。
因此要加大对防护林建设的投入,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的效益。
5.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6.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水土流失调查报告

水土流失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损失、破坏以及流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调查报告对某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目的1. 了解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影响。
2. 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 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方案,减少水土流失。
三、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当地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了解他们对水土流失的认知情况和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实地考察主要包括对农田和河流等地区的实地观察,并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化验分析。
四、调查结果1.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大部分农田的土壤质量较差,土壤肥力低下,容易发生流失。
河流的水质也较差,富含大量泥沙和农药等有害物质。
2. 主要原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未能科学合理地选择耕作方法,导致土壤容易被冲刷和侵蚀。
过度的农药使用:农民在农田中过度使用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药残留也对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土地的过度开垦:为了增加农田面积,部分地区进行了过度的开垦,破坏了植被覆盖,导致水土流失问题。
3. 解决方案建议:鉴于以上调查结果,本调查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水土保持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技水平。
推广科学耕作:引导农民采用科学耕作方法,减少土壤流失的风险,提高土壤质量。
控制农药使用量: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减少农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保护植被覆盖:加强对土地的保护,控制过度开垦,保持植被的完整性。
五、与建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科学耕作、控制农药使用量和保护植被覆盖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化研究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化研究引言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均造成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
据《2023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显示,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仍达到262.76万平方公里,这表明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和优化现有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期更有效地应对这一环境问题。
一、背景与意义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它导致了土地资源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本课题将深入分析全国水土流失的现状,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并提出创新性的整理措施,旨在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根据最新数据,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仍然庞大,其中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是主要原因。
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等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这不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还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全国水土流失的数据,我们发现水土流失总面积仍然庞大,且存在不同侵蚀强度的区域。
轻度侵蚀区域占比较大,但重度及以上侵蚀区域也不容忽视。
现有治理措施在不同侵蚀强度区域的效果存在差异,植物措施在轻度侵蚀区域效果较好,而工程措施在中度和重度侵蚀区域有一定效果,但成本高昂。
四、现有治理措施分析目前,针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保护天然植被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土流失的速度,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例如,植物措施的实施受到地域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工程措施虽然效果显著,但成本高昂且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农业措施和推广有机农业等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显现效果。
四、创新治理措施的提出与优化1.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水土流失风险并为精准治理提供依据。
水土流失调查报告范文精简处理

水土流失调查报告水土流失调查报告一、引言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水和土壤失去稳定性,引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的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了某县农村地区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
三、调查结果1.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显示,该县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大量农田因为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农作物减产和农民收入的下降。
而且,由于水土流失引发了土壤侵蚀,农田肥力不断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2. 水土保持措施针对水土流失问题,该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建设防护林带、修筑沟渠、推广梯田种植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土流失的速度,恢复了部分农田的肥力。
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和人们对水土保持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这些措施的推广和实施还存在一定困难。
3. 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直接的影响,还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由于水土流失引发了河流淤积、洪灾等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由于水土流失导致了农田肥力下降和农作物减产,农民的收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四、对策和建议1. 加大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水土流失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建设政府应加大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投入,增加经费和人力资源,推广和实施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植被覆盖、修建沟渠等,以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
3.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五、结论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水土流失调查报告

水土流失调查报告水土流失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水土流失在国内乡村地区的情况,探讨其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水土流失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调查方法:实地考察:选择了五个不同地域的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山区、丘陵地和平原地带。
问卷调查:向当地农民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了解他们的种植方式、施肥情况以及对水土流失的认识。
数据分析:收集了农田水土流失的相关数据,包括土壤侵蚀率、农田面积和产量等数据。
3.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3.1 水土流失情况普遍存在根据我们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发现水土流失在国内乡村地区普遍存在,且程度有所不同。
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坡地种植和施肥不当所导致的。
而平原地带的农田水土流失情况相对较轻,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3.2 种植方式是主要问题所在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在种植方式上存在较大的问题。
部分农民依然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未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农作物的轮作和休耕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侵蚀加剧。
3.3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调查发现,农民普遍缺乏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他们对水土流失的知识和防治方法了解不多,也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这导致了他们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无法有效预防水土流失的发生。
4. 对策与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4.1 加强教育宣传应加强对农民的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示范农田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合理的种植方式和水土保持知识。
4.2 推广科学种植方式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如合理施肥、轮作休耕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以减少农田水土流失的发生。
4.3 建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农田水土流失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4.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他们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与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土保持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和改良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水分利用、改善土壤环境等综合性技术体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土保持工作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报告旨在对水土保持的现状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1、水土资源严重受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土地被过度开发,造成了水土资源严重受损。
水土流失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土地沙漠化和土地贫瘠化现象普遍存在。
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水土保持措施缺乏虽然我国对水土保持工作有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实际落实情况仍然不够理想。
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土壤流失问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相对较弱,导致水土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同时,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也对水土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三、可行性分析1、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水土保持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2、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水土保持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对水土资源的破坏。
应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培养农民的绿色生产意识,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循环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3、加强土地整治和恢复土地整治和恢复是解决水土保持问题的关键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应制定土地整治和恢复的具体方案,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土地进行修复和改造,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四、水土保持方案基于以上分析和可行性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水土保持方案:1、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
2、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概述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表层的水分和土壤被迅速流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当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严重危害了地表水资源和土地的可持续开发。
以下是水土流失的一些常见现状: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逐渐退化,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
这使得土地不再适合农业生产,并最终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泥沙淤积因为水土流失,泥沙会被带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被淤积。
随着时间的推移,淤积物会导致水深变浅,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会影响水源的供应。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会破坏植被覆盖,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
植被的减少会加速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这对于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资源丧失水土流失导致水源的流失和水体污染。
水资源的短缺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成因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雨、风力、地质构造等,并且这些因素在某些地区特别突出。
例如,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降雨过程中暴雨和洪水易导致土壤的冲刷和侵蚀。
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土地开垦、过度放牧、疏伐森林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等活动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保水能力,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解决方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植被的恢复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暴露,进而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土地规划和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壤保育的因素,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区域,并确保合理的轮作制度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水土流失调查报告

水土流失调查报告水土流失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流、风力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表层的流失现象。
它不仅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解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在此报告中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县的农田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信息。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对不同地块的土壤质量、坡度、植被覆盖情况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同时,我们还与当地农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问卷调查则针对农民的种植习惯、农业技术和土壤保护意识等进行了调查。
最后,我们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
三、调查结果1. 土壤侵蚀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该县农田土壤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侵蚀现象。
其中,沟壑侵蚀和水流侵蚀是最为严重的两种类型。
由于地势起伏和降雨量较大,沟壑侵蚀在该县的山区地区尤为突出。
而水流侵蚀则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带,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农田的土壤被大量冲刷走,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2. 农民种植习惯调查发现,部分农民存在不合理的种植习惯,这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部分农民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结构松散,容易发生流失。
另一方面,农民普遍存在连作连种的问题,未能合理轮作和休耕,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土壤质量逐渐恶化。
3. 土壤保护意识调查显示,农民对土壤保护意识的认识存在差异。
一些农民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防治,如修建沟渠、植树造林等。
然而,仍有一部分农民对土壤保护意识较弱,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
四、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然因素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形地貌的特点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得该县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现状分析研究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水土流失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山区和平原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水土流失现象,文章对山区和平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让人们意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从而加以预防。
关键词: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土壤流失;山区;平原;危害;淤积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204-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耕地面积的减少将给子孙带来极大隐患。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危害山区,还危害平原地区,给山区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也严重威胁着江河下游地区的安全。
1 水土流失对山区的危害
在坡耕地进行耕作时,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跑水、跑土、跑肥,即所谓“三跑田”。
坡地农田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的水分状况。
这种情况不仅在干旱的黄土地区是这样,即使在雨量充沛的地区,如长江流域和华南等地,坡地也易发生干旱,主要原因是坡地保水力差,而使水分大量流失。
就土壤养分看,在多雨地区如南方的山区稻田,即使尚未形成土壤流失,但由于渗透水分的淋洗,就足以使土壤酸化,华南地亚热带和热带分布的ph值降低的砖红壤多属于此类情况。
根据在海
南岛的测定,在未受侵蚀或侵蚀轻微的耕作层,其ph为6~6.5;而遭受侵蚀的耕作层,其ph值一般为5左右,土壤的ph值降低,也就是恶化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严重的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
另外,在坡耕地上,随着水分和土壤的流失,表土层的养分也随之流失。
由于坡耕地养分大量流失,使地力大大减退,是流失的坡耕地上农作物产量年年降低的主要原因。
尤其在开垦陡坡耕地时,其减产的速度更为惊人,如在河南省内乡县的调查,在垦种陡坡后的第一年原粮亩产100公斤,当年即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第二年亩产为75~80公斤;第三年亩产只有50公斤。
如果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山区坡耕地往往可耕种4~5年即需要落荒,不仅减低产量,而且彻底破坏了土地的生产力。
沟浊对土地的破坏更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在黄土地区被沟浊破坏的土地更为惊人,在黄河中游不少地区,沟壑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40%~60%或更多。
东北辽河流域沟壑面积也占总土地面积的6%~13%。
水土流失的危害对山区农业的影响,除了侵蚀作用外,还表现在其冲击作用。
黄土地区的淤积将使土壤板结龟裂,阻碍土壤的渗水性和通气性,影响作物生长。
而在土石山区和石质山区淤积鑫为砂砾,“水冲压沙”严重地破坏着土地。
如我省集安县1979年连续降雨170mm,让农田受到严重损失。
山区的泥石流对当地的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南方有些省市在发生洪灾时,多数耕地面积地被毁,房屋倒
塌,给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所以说水土流失对山区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也是多方面的。
2 水土流失对平原地区的危害
水土流失不仅危害山区,而且也给平原地区带来极大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结果,使大量的泥沙淤积池塘水库,减少了工程效益,缩短了工程寿命。
黄河干流上有七个大型水库,水库流程量愈来愈重,其中临潼、青铜峡、新桥、风翔等四个水库已淤积四分之三。
我省辽源市平岗乡身安水库建成于1970年,库容为59万立方米,十年间淤积泥沙44万立方米,现已变成沙库而报废。
据统计,我省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296座,塘坝4821座,总库容为213亿立方米。
据水文测验资料和典型调查推算,由于水土流失的影响,全省各类水库、塘坝每年泥沙淤积量约4000立方米。
每立方米库容造价如按0.1元计算,则每年大约损失人民币400万元。
大量的泥沙流入河川,导致河床抬高,从而引起河道淤浅和加宽,这是发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黄河河床抬高10cm。
辽宁省柳河流域每年输入下游泥沙1000万t,河床每年抬高10cm 以上。
我省松花江,近些年来由于上游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日趋发展,下游的淤积也比较严重,河床也在逐年抬高。
特别是哈尔滨段,江中的沙滩不断出现,并继续淤高连片,不仅使河道发生不利的演变,而且严重影响桥梁安全以及防洪、供水和航运。
如滨州线换桥附近,淤积的沙滩长3400米,淤积量达490万立方米,每年平均淤积6.4万立方米,原计划八孔桥洞通航,现只剩下两孔通航。
滨北线铁桥,沙洲长3800米,平均每年淤积8.6万立方米,通航孔因淤积而封闭,现在只能在非通航孔中通航。
此外,哈尔滨市供水感到困难,因排沙每年需投近千万元。
60年代千吨轮可直接达黑河镇,航程约1500公里,现在航运线缩短为580公里,1979年吨位下降为600t。
华北平原上有些河流已成为“地上河”,这是由于泥沙的淤积而使河床抬高的结果,缩小了原来的行洪断面,一遇到洪水河道不能及时排泄,势必造成决口泛滥成灾。
黄河、淮河等河流过去每年决口就是这个原因。
河流泛滥成灾,大片庄稼被冲毁,良好的农田被水冲沙压,人畜也遭受很大伤亡,人民和国家的财产遭受很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大量的泥沙随水流入河川,增加了河水的含沙量。
我国的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一般情况下河水含沙量为30
公斤每立方米,汛期高达70公斤每立方米,历史上最大的含沙量是575公斤每立方米。
松花江的含沙量也在增加,根据桦甸红石水文站观测,1966年降水量为890mm,年输沙量为133万t,1975年降水量为831mm,年降雨量比1966年少,但年输沙量却为277万t,比1966年增加72%。
如果用含沙量很高的河水灌溉农田,会使渠道很快被泥沙淤积,降低渠道的输水能力,为了清淤就必须花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同时,用含沙量很高的河水灌溉会造成土壤板结,恶化土壤的理化性质。
由上所述,水土流失对平原地区来讲,淤寒水库、渠道、抬高
河床,恶化河川水文、造成洪水灾害和次生盐碛化等,其根源在山区。
这也说明,防止山区各种形式的水土流失是根治我国水旱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措施。
作者简介:钟振波(1968-),男,汉族,吉林通榆人,就职于吉林省通榆县向海乡水利工作站,研究方向: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