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水土流失原因及对策
城市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措施探讨

城市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措施探讨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水土流失;影响因素;防治措施1 前言城市水土流失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城市水土流失包括土的流失和水的流失。
其中以水资源流失为主体,重点应为水保持,即强化入渗减少硬化。
其特殊性表现在人们意识中还未觉察到的一种水土流失。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城市水资源的流失与土壤资源的流失一样,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土流失不仅发生在地表,也发生在地表以下,共同构成城市水土流失的立体系统。
同时,城市水土流失在区域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特征。
2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一般水土流失是在自然力(水力、重力、风力、冻融)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城市水土流失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具有3个突出特点:①水土流失强度大、历时短、具有突发性和季节性的特点;②危害严重,损失巨大。
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财富集中,基础设施较好,环境比价高。
因此,一旦发生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也就更为严重:③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
城市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各类项目,水土流失策源地点多面广,水土流失防治投入多,难度大,责任难以落实。
3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3.1 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市容市貌在各类开发建设过程中,尤以道路建设破坏最大。
如今,各大城市都在发展大公交,而慢车道却越建越宽,其危害是提高了道路硬化程度,增加了径流减小了入渗;居民小区都把路面硬化至每个单元口,很少有居民小区建有雨水拦留处理系统。
如此硬化地表,破坏地形、地貌、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使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
地表的硬化或覆盖,使降雨不能下渗,土壤渗流系数减小,地表径流系数增大,使得地下水源的涵养和补给受到阻碍,地表径流汇流时间缩短,强度增大。
在产生强地表径流的同时,加剧对裸露地表土壤的侵蚀。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水土流失概述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例如:黄河流域。
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
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
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 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5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
城市水土流失形成_特点与防治对策

城市环境城市水土流失形成、特点与防治对策姜爱林(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后,湖北武汉,430079)祝国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博士,陕西宝鸡,721000) 摘 要 文本针对城市的特殊环境背景,首先将城市作为一个特别的生态系统分析了城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然后对城市水土流失的一般性特点作了扼要阐述并分析其严重的危害性,最后提出了治理建议。
关键词 城市 水土流失 生态系统 危害 防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势头迅猛,大都市急剧膨胀,小城镇也日益扩大。
在这个进程中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城市水土流失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一、城市水土流失的形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形成不是陆地表面土壤受到侵蚀,而是由于建筑、修路弃土,工矿企业的弃碴、固体废物以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在外营力的作用下发生搬运、传输。
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几乎完全失去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这里,我们可以对城市生态系统作这样的概括:凡拥有10万以上的人口,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线网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居的区域就是城市生态系统。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在种类、数量及生物特性上总是存在一种适宜的比例,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对稳定,各生物群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即使因某种因素打破平衡,生态系统也能自动调节,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这种自动调节功能,使生物群落能够抵御一般自然因素的变化,在较长时段相对稳定地存在。
而且物种种类越丰富自我调节功能越强。
各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生生不息。
但是,由人类组建的城市生活系统则失去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修正功能,具有着特殊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物种是人,人类作为消费者(人类的工业生产等也被认为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消费)存在,而作为消费者的人类不仅需要提供食物的生产者亦需要满足其生产生活需求的各种消费物资。
浅谈城市水土流失问题

浅谈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以后,国家将水土保持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启动了《水土保持法》修订工作,为了配合做好这项工作,我以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取得的数据为基础,从我国水土流失基本状况、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措施和建议三个方面,做一简要汇报。
本文阐述了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危害。
标签:水土流失;原因;现状特点一、水土流失基本状况先简单介绍一下土壤的形成和水土流失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分解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气候、生物等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下形成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壤。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根据成土母质和环境的不同,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有的地区,如我国西南岩溶区则需要上千年的时间。
土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力、风力、重力等营力导致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一)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状况表现为三个特点:1、面积大,范围广。
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2%。
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9.1万km2,占全国的2.6%;中部地区51.15万km2,占全国的14.3%;西部地区296.65万km2,占全国的83.1%。
2、强度大,侵蚀重。
许昌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1.水土流失现状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位于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72.8m,总面积499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08km2。
历史上,这里山清水秀,林丰草茂,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部分山丘区土层变薄,肥力下降,耕地沙化,农业减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针对上述状况,许昌市坚持生态效益优先,人为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宜治则治,宜封则封,在突出水保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对水土流失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2011年全市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30km2,截止去年年底,许昌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87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2%。
2.水土流失成因2.1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因素:全市西部与北部山区峰峦交错,地势崎岖,由西部和北部的山丘、岗地向中东部平原呈阶梯式变化,西部山地山丘区地形复杂,遇暴雨后,径流沿地面汇集很快,流速极大,水势凶猛,为土壤侵蚀提供了客观条件。
降雨因素:由于地理气候的影响,全市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均匀,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最大暴雨强度可达90mm/h以上,集中的强降雨过程,山区在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作用下,大量土壤被冲走,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植被因素: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恶劣等种种原因,山区植被覆盖率低,现有的水保林多为幼林、疏林。
植被稀疏,导致降雨直接打击地面,迅速汇流,引起土壤冲刷。
2.2人为因素耕作方式:顺坡耕种、撂荒、轮垦、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基本建设因素: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开矿修路、厂区建设、基本建设规模加大,人们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增加,但保护生态环境和预防水土流失的意识淡薄,掠夺性开发较为普遍,人为破坏地表植被的现象严重,大量弃土矿渣和废料任意堆放,每到雨季,大量废弃物顺水而下,占压良田,淤塞河道,造成水土流失。
浅谈唐山市水土流失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谈唐山市水土流失存在问题与对策唐山地区地层古老,岩层破碎,海拔较低,土壤瘠薄,且多数土壤质地较粗。
多含砾石、粗砂,蓄水保土能力差,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唐山市水土流失面积2902.5km2,侵蚀模数为200~6500t/km2,年侵蚀总量为800万t左右。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遵化东南部、迁西南部、丰润北部、迁安及滦县等地。
1、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全市积极开展水土保持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扭转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势头,使全市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004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8.7km2,治理措施包括开发梯田2.4万亩,建设水保林3.5万亩,建设经济林4.2万亩,种草0.5万亩,封山治理2.6万亩,修建淤地坝255座,修建塘坝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23903座。
经多年治理,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减少土壤侵蚀2590万t,减少氮、磷、钾损失分别为3.67万t、2.77万t、4.48万t。
使8.6mm的土层免于侵蚀,相当于保护耕地825万亩。
同时每年可多拦蓄降水45mm,蓄水量9972万t,减少地面径流36%,达到小雨中雨不下山,大雨暴雨缓出川的效果。
目前已完成治理并验收的小流域有迁西县的房宫营、自庙子、横河、深阳、喜峰口和洒河,遵化市的曹家堡子、侯家寨和党峪西山沟,迁安市的滦河、大石河,丰润的版依寨,滦县的小龙潭小流域。
水土流失治理还大大提高了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0年来,全市水土保持工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3.6亿元,减去水保投入、投工折款,共产生净效益达9亿元。
2、水土流失存在问题2.1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加大全市山区经过多年治理己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山丘区侵蚀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侵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沟道,而沟道发育又使坡面稳定性降低,坡度加大,侵蚀加剧。
迁西县山高坡陡,水土流失较重,每年水冲沙压面积都在万亩以上。
论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

论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摘要:结合当前城市水土流失的情况,从自身的水土流失管理经验出发,在分析了导致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的多种措施,希望对今后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重大矛盾问题,从而引发了诸如城市水土流失等问题。
在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背景下,一方面造成城市地理环境以及格局形象遭到破坏,造成了城市防洪压力大大增加。
一直以来,城市水土流失问题不被大家所重视,但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居住与生活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满足城市经济建设的和谐稳定发展,城市水土流失也是今后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点。
1 导致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1.1 城市基础建设过度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中的土地开垦项目日趋增加,在此过程中,并没有从各方面充分重视原有水土体系的保护问题,造成城市发展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另外,在过于重视城市进程中的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更加重视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造成城市原有地形、布局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更加突出。
1.2 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不够重视在开展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以及范围比较广,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从整体上充分重视如何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应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
在经济社会的影响下,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较为淡薄,片面化追求经济效益,则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也引发了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
另外,在具体的水土保持工作环节,并没有从实际出发有效落实具体的法律法规体系,难以有序、有效、规范化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1.3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城市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建设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公共设施用地的情况中,并没有加强合理化管理城市绿地的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是城市用地硬化程度高,相应的降水过程中,容易出现硬化土地的侵蚀问题,从而出现地面塌陷的情况。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施工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这就使城市的水土流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水土保持问题已经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和重要性1.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r /> 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景观的破坏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城市水土保持要根据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采取与该区功能相配套的综合措施,来治理城市的水土流失的现状。
一般来说,城市水土保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有效的管理和防治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源的保护林建设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1.2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城市水土保持可以使城市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且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有效的水土保持对策不仅可以起到蓄水保土、防洪减灾的效果,还能大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来说,如果城市的水土流失严重,就会给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补给带来困难,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另一方面,城市中原有的土地植被被破坏,遇到有风的天气,就会漫天黄沙,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治理带来的负面效应。
据相关数据调查,广东省的广州、珠海、佛山等12个城市在1986-1995年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475km?,土壤流失量达到了5.28亿m?;而在山东省的济南、潍坊等七个城市中,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30%。
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已经十分的严重,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措施,促进城市的水土保持。
2.1城市土地过度开发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飞速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水土流失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新形势下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介绍了新形势下城市水土保持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作;探讨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地方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忽视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导致了水土流失情况日益加剧、地表植被面积不断缩减、生物种族灭绝日益增多、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状况。
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恢复速度,当下,生态环境因素中限制地域生态平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水土流失问题首当其冲。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从长远眼光来看,加强城市水保持,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同时也能够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下面我们就具体阐述依稀当前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城市水土保持。
1 新形势下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1.1 缺乏水土保持意识
加强水土保持并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一项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事业。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对国家建设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并派专门的组织人员积极地投身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
其次,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积极地宣传水土保持的好处,使人民群众广泛的参与进来,为水土保持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但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开发商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为了自身利益牺牲城市环境和资源,导致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一些城市居民自身环保意识薄弱,对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采取纵容态度。
1.2 法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正处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阶段,但是针对城市水土保持问题却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关的规定,而且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人们水土保持意识淡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
1.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等建设项目。
伴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不仅改变原有的地形,而且导致土壤受到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施工建设都会导致水土流失,例如,修路、铺设地下管线等等,这都会导致原有的水土格局发生变化,建筑物地基的挖掘等建设也会造成城市地貌的变化。
1.4 城市绿地面积小地下水抽取严重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越来越快,很多建筑设施拔地而起,相比而言,城市绿地面积却实在是微乎其微。
正因为这些建筑导致土地出现硬化现象,大气降水会在地表形成径流,直接通过裂缝渗入到地下形成潜蚀,容易导致地面出现塌陷。
此外,随着城市居民的不断增多,地下水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地上升,这就导致地下水循环系统受到破坏,导致地面沉降。
1.5 垃圾、废物和取土采石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也随之越来越多,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很淡薄,随意堆放垃圾废弃物,工厂随意向河流中排放污水,建筑工程采石等活动,不仅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作用,而且这些产生大量废弃的工程残渣会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污染作用,进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建议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资本的具体体现,城市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水土保持生
态环境建设是城市外延与内涵质素统一的第一感观,是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机的象征。
因此,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对于绿化美化城市,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资本,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水土保持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必须综合防治。
1.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
水土流失是中国环境的头号问题,水土保持是中国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水土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搞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有全社会和全民的理解和共同参与。
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和国策意识,是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开发建设单位宣传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氛围。
2.完善立法,强化执法,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队伍体系,强化监督管理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现行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倡导性的内容多,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责任约束少,操作性不强,贯彻实施难度很大。
应尽快修订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同时,要建立健全城市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搞好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坚决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三同时”制度。
水土保持设施不合格的开发建设项目禁止投产使用。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给以补偿,造成水土流失无力治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交纳水土流失治理费。
推动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3.加强领导,搞好部门协调。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搞好部门协调,各司其职,落实责任。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权,立足本职,强化监督,科学规划,搞好协调,为政府当好参谋。
计划、环保、土地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把好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关,对没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立项,环保部门不批环评报告书,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切实从源头遏制城市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
4.增加投入,加快城市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水土保持设施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一样,属社会公共产品的范畴,具有广泛的外部性,所需投入大,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做好。
在坚决贯彻“谁破坏,谁赔偿;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原则的同时,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加快城市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城市优美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2/view-1650981.htm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的不断增多,给我们居住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特别是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十分快速,导致大量的土地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城市水土保持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锐亮,何丙辉,罗雷.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3).
[2] 刘子沛,黄艳霞.浅谈水土保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广西水利水电,2011,(2).
[3] 蔡建勤,张长印,陈法扬.全国水土保护生态修复分区研究[J].中国水利,2008,(11).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2/view-4191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