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易漏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必修3知识点笔记

高二物理必修3知识点笔记

高二物理必修3知识点笔记一、电流与电路1. 电流基本概念-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移动的数量的物理量。

-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计算- 电流I = 电荷量Q / 时间t。

- 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时间的单位是秒(s)。

3. 电阻和电阻率- 电阻R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 电阻率ρ是描述导体抵抗电流的性质。

- 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

4.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U = I × R。

- 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5.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电流依次通过若干个元件,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之和。

-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分为若干个支路,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二、电势差和电动势1. 电势差- 电势差是指单位正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时,电力做的功与正电荷的比值。

- 电势差的单位是伏特(V)。

2.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电力。

-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为电势差ΔV = E × d。

- 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d表示电荷移动的距离。

3. 电动势- 电动势是指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所获得的能量。

- 电动势的单位是伏特(V)。

4. 电动势和电势差的关系- 电动势E和电势差ΔV之间的关系为E = ΔV + Ir。

- 其中,I表示电流,r表示内电阻。

三、电功和电能1. 电功- 电功是指电力在电流通过时所做的功。

- 电功的数学表达式为W = UI × t。

- 其中,W表示电功,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

2. 电能- 电能是指带电物体具有的能量。

-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

- 电能与电功之间的关系为W = Q × ΔV。

- 其中,Q表示电荷量,ΔV表示电势差。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2、会试,又称“春闱”或“春试”或“礼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在乡试次年三月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

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

3、儿涕而去。

流着泪(名作状)4、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6、若不阙秦(缺)。

5、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6、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置(名作动)7、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8、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9、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10、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11、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12、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

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

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

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唐宋时称“乡贡”、“解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

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wéi)”。

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13、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多音字误读。

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词性。

如“刹”,共有chà和shā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à,作动词时读shā。

二是词义。

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可以以义辨音。

如“纤”有xiān和qià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ān,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àn。

三是语境。

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

如“商店打折(zhé),顾客抢购。

一阵折(zhē)腾,累得住院。

不但没赚,反而折(s hé)本”。

四是语体。

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

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è,口语读音为shǎi。

2、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3、检校:代理官职。

秘书级。

4、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市公安局局长。

5、理解下列词语:《寡人之于国也》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士兵从前线上败下来,-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

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

其实两个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6、为了记住标点符号的用法,我们可以背诵下面的标点符号歌:一句话完了,划个小圆圈〔。

〕中间要停顿,圆点带个尾〔,〕并列词语间,点个瓜子点〔、〕导语前,上下两圆点〔:〕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点〔;疑问与发问,耳朵坠耳环〔?〕命令打招呼,滴水下屋檐〔!〕引文特殊词,蝌蚪上下窜〔〕转折或注释,一横写后边〔——〕意思说不完,六点紧相连〔......〕7、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8、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通假字:1、卒:卒然问曰(通"猝",突然)2、由:由水之就下(通"犹",好象)3、说:王说(通"悦",快乐)4、盖: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5、浡:浡然兴之(通"勃"奋发,振作)3、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4、,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5、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6、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6、若不阙秦(缺)。

7、古今异义:一、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三、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四、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文言虚词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9、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

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10、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1、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12、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13、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弊:bì ①破败,败坏。

苏轼《教战守策》:“数十年间,甲兵顿弊。

”②弊病,害处。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困乏,疲惫。

贾谊《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2、文言虚词:则。

(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文言虚词-于。

(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6、五步一楼,十步一*;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7、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8、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

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9、通假字:1.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弯曲。

2.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动词。

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关,同“贯”,套上。

箠,同“棰”,杖。

4.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撞击。

5.及以至是。

以,通“已”6.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大抵,大都。

8.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表现。

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10.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11.则仆偿前辱之责。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梳理)面对学习,高三的学习大多是对旧知识的复习,而做题往往是对知识的回顾与重温过程。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梳理),欢迎参阅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__、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解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对偶的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1、依据词性辨别读音。

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

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2、通假字:终老不复取(通“娶”)3、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5、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飘流记》等。

6、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XX,动词)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用兵之道(*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高三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三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三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本店铺高三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三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助你一臂之力!1.高三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复习要点:①落实近义词的区别,积累常见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