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瘦鹃翻译研究
周瘦鹃的翻译

在近代翻译文学史上,周瘦鹃算得上是后来居上者,比起林纾、周桂笙这些译界前辈,他开始这项事业时已是民国年间。
但他的成就颇为瞩目,一部《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奠定了他著名翻译家的地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位才华横溢、著作等身的大文人,我们对他却我们知之甚少。
今天重拾对周先生的敬慕,是为了全新的认识他为中国翻译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
周瘦鹃,原名祖福,字国贤,号瘦鹃,别署泣红、紫兰主人、紫罗兰庵主人等;原籍吴县,生于上海;六岁丧父,肄业于上海民立中学;学生期间即开始文学创作,经常向《时报》、《小说时报》等报刊投稿,基本上以译作为主,如1912年发表在《小说时报》上的英国达维逊的《鸳鸯血》、、英国窦伦特的《八万九千磅》、法国庞拿姆的《六年中之拿破仑》、美国维克透·法脱丘区的《櫘中人》等,以及刊登在《妇女时报》上的意大利赖莽脱的《卖花女郎》、英国哈斯汀的《无名之女侠》、英国柯南道尔的《军人之恋》等,都是他这一时期的翻译成果;1913年出任《游戏杂志》编辑,1914年《礼拜六》创刊后,成为重要撰稿人,创作《花开花落》、《恨不相逢未嫁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短篇小说,并有大量翻译作品,1917年《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出版,获得好评,鲁迅赞之为“足为近来译事之光”。
1920年主编《申报》副刊《自由谈》,21年任《礼拜六》复刊后的初期主编,先后在该刊发表一百余篇作品,1925年又编《紫罗兰》、《紫葡萄画报》,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
周瘦鹃精通英文,其小说作品中,翻译多过创作,尤其着力于短篇,且偏重哀情风格,据郭延礼先生《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的统计,自1911年至1919年短短的8年里,周瘦鹃共翻译各类作品165种[1]。
最早的一篇译作是发表于1911年8月《小说月报》上的英国爱德门的《孤星怨》,署名泣红;同年还译了英国约翰·麦特菲的《豪侈之我妻》、美国仇·丽痕·托麦司的《飞行日记》、美国诺顿的《将奈何》,刊登在《妇女日报》。
周瘦鹃部分翻译作品作者评介实录

关键词 : 紫罗兰; 侦探 ; 侠盗
中图分类 号 . 1 2 0 6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2 4 — 0 0 0 7 - 0 1
《 紫罗 兰》 ( 前) , 一九二 五年至一 九三零年 , 共 四卷 , 其主 编周瘦 鹃在 中国的翻译 史上 占有很 重要的地位 。本文对杂志
耳 其 现 代 之 名 小 说 家 也 。”
第 2卷第 l 0 号“ 《 感恩多》 英文译名为《 T h e F i r s t L o v e , ) ) , 作
者罗斯罗曼诺夫 氏为俄罗斯 之新作 家。 描写世人 心理 , 无微不 至 ,而今 日苏俄政府治下一般人所受之痛 苦 ,亦可于此观之
也 。”
周瘦鹃译塞尔维亚 曲洛维克著《 死仇 》 发表于《 紫罗 兰》 第 3 卷第 1 3 号: “ 曲洛维克 氏为塞尔维 亚现代之名小说家 , 所作
多描写彼邦沈毅勇敢之故事 , 合 塞国久处 土耳其鞭 策之下 , 非 此不 足以激励 民心也 , 斯作英 译名为 D e a d l y E n e m i e s , 故 径译 之 为《 死仇 》 , 其于 土耳其人 刚强憨直 之 国民性 , 亦 颇致称 许
瘦 鹃对翻译 文学作 品作家 的评介 。 文章 中凡引号所引之处 , 皆 为周瘦 鹃在《 紫罗兰》 上 的评介原文 。 周瘦 鹃译西班牙裴 尚伯 爵夫 人著《 绛珠怨 》 发 表于《 紫罗 兰》杂志第 1 卷第 2号 : “ 伊美 丽裴尚伯爵夫人为西班牙唯一 之女文豪 。 ……其人 才调纵横 突过男子 , 为诗人 为小说家为评 论家为戏 剧家为传记 家为史 学家 , 又为一辩 才无 疑之演说家 。 其生平著述甚 富 , 一 千九百十一年 间 , 曾 以专集 付刊行世 , 都
翻译中的性别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四个中译本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翻译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而译者的性别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则 是一个鲜少被探讨的话题。在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这种影响显得尤为明显。本 次演示以《简爱》的三个中译本为例,探讨了译者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中的女性声音和性别立场。女 性主义译者强调原文中的性别意识形态,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结构与权力关 系。这种理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分析《简爱》三个中译本的性别问题提 供了理论基础。
三、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用了女性主义色彩的元素,强调了女性的地位和作用。
三、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而其他三个版本虽然在女性主义的表达上不及宋海萍版,但也都有所体现。 例如,祝庆英、宋兆霖版在词汇选择上虽然没有大量使用女性主义色彩的词汇, 但在一些关键句子的翻译上,却充分展现了女性主义的立场。例如在翻译简·爱 对罗切斯特的经典
3、李霁野的《简爱自传》
3、李霁野的《简爱自传》
李霁野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翻译家和作家,他的《简爱自传》于19351936年。在性别问题的处理上,李霁野的翻译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他对简的描 述更加细致和准确,也更多地呈现了原文中的女性主义主题。然而,在描绘罗切 斯特的角色时,李霁野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男性形象的束缚。
四、结论
四、结论
总的来说,《简爱》三个中译本的性别问题体现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尽管 如此,这些译本仍然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这部世界文学经典的机会。通过 对比和分析这三个译本,我们可以看到译者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 如何被翻译者所
四、结论
理解和处理。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应当更加注重原文中的性 别问题,尽可能地保留和传达原文中的女性声音和性别立场。
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及其文学史价值_汤哲声

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及其文学史价值※汤哲声 朱全定内容提要:清末民初小说中的改译、删译与当时中国精英分子要利用小说启蒙国民有着很大关系,虽然清末民初的翻译小说是以言情小说和侦探小说为主,却对当时的中国政治思想和小说的美学思想、艺术结构产生了重要作用。
本文对清末民初翻译家的史学地位以及他们的“为我所需”、意译的观念和方式作了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清末民初 小说翻译 价值和意义这是一批被遗忘或者受到不公评价的外国小说翻译群体,他们是(按照翻译外国小说出现的先后为排列顺序):包天笑、周桂笙、陈景韩(冷血)、徐卓呆、许指严、王蕴章(西神)、李涵秋、张春帆、恽铁樵、周瘦鹃、贡少芹、张毅汉、徐枕亚、严独鹤、胡寄尘、程瞻庐、陈蝶仙、李定夷、程小青、叶小凤、李常觉、陈小蝶、朱瘦菊、陆澹安、姚民哀、许瘦蝶、吴绮缘、王钝根、顾明道、闻野鹤等等。
他们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翻译作家,并且主要活动于清末民初时期。
根据既有的文学史描述,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的翻译作家素质不高,被认为翻译的随意性很强;清末民初小说的译作改译、删译之风严重,被认为不忠于原著;清末民初小说译作的原著品味也不高,被认为鲜有一流作品。
从这样的观念出发,清末民初的那些小说翻译作品就成为了一堆文字垃圾,关注的人不多,更别说研究了。
问题是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作品真如文学史所描述的那样吗?如果放入历史语境和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思考,也许我们会有另一番解读。
一清末民初小说的翻译确实改译、删译之风严重,包天笑、杨紫驎合译的《迦※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价值评估体系建构与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批准号:12 BZW10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2期茵小传》只是原著的上半部分,也就这么改译、删译了一下作为全本推了出来;苏曼殊、陈独秀译雨果的《悲惨世界》,也就连添带删地译成了一本十几回的故事,叫《惨世界》(报纸上连载时叫《惨社会》),改译、删译之风蔓延到当时几乎每一部译作。
规范伦理与周瘦鹃翻译管窥

美的历程2015.3.BChesterman 分五个模式阐述了翻译伦理问题,即再现的伦理、服务的伦理、交际的伦理、居于规范的伦理和承诺的伦理。
规范的伦理模式强调了描述型翻译研究和规范理论,即对译作的产生和接受起决定或影响作用的规范的研究。
译语文化中的规范代表了当时译语文化对于译作的期待,这些规范又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译者的道德伦理。
伦理道德因素是构成译者主体品格的重要内容。
在规范的伦理中,Chesterman 强调译者道德即是符合规范的,不能超出人们的期待。
这些规范伦理制约着译者译作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制定。
本文试着探讨影响周瘦鹃的道德伦理因素,以及制约他早期译作和翻译策略选择的规范伦理。
[1]儒家伦理下的孝道突显中国的国家起源方式是以氏族的血缘家族关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家族是国家生存的根基,国家对家族的强化,形成宗法家长制。
宗法家长制的维护和加强,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非常重视调节家族成员关系的家庭伦理,在一定意义上,家庭道德规范成为社会伦理的首要原则。
孟子指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滕文公》上)这样在“人伦”中把调节家族内部的核心关系—— 父子关系的道德规范列为首位,因此,中国传统伦理中“孝”这一德目被抬高到“天经地义”的高度。
而西方自古以来以城邦作为国家的统治基础,相对来说家庭关系则比较松散。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使得西方人很少有家庭、宗族观念,形成了一个以个人主义为本位的社会。
故西方传统伦理的根本原则,就是体现个人主义的平等自由。
[2]中国近代很多从事译介活动的知识分子源于当时时代伦理特征,在他们的翻译作品中,往往把正常的亲子之爱和人类情感附会成“忠”“孝”,并和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联系起来。
[2]这点在周瘦鹃的翻译作品中也有体现。
他翻译了许多伦理小说,如《歌场喋血记》《慈母》《孝女奸仇记》《慈母之心》等,在翻译策略上,他通过增译的手法,扩展了文章内容,将“孝道”的思想融入到文本中。
被历史遮蔽的一种:周瘦鹃及其翻译小说

Zhou Shou-juan and His Translation Novel Saturday 作者: 肖爱云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出版物刊名: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78-81页
主题词: 历史遮蔽 周瘦鹃 《礼拜六》 翻译小说
摘要:以五四新文学为标准所构建的文学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这一历史框架中,民初文学被历史所遮蔽,其审美价值被忽略。
周瘦鹃作为民国初期著名的翻译家、小说家、编辑家、
园艺家的历史价值一直没有受到肯定。
以周瘦鹃发表于民国初期著名期刊《礼拜六》的翻译小
说为例,意在做一点历史除蔽的探索。
后实证主义视域下周瘦鹃翻译作品研析

后实证主义视域下周瘦鹃翻译作品研析摘要:近代翻译文学史上对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周瘦鹃译作研究较多,但大都从实证主义视域下西方规定翻译理论视角研究周瘦鹃译作文学价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文章从后实证主义视域下创造性叛逆理论出发,结合周瘦鹃译作特定的时代、文化、政治背景,重新审视周瘦鹃译作的翻译文学价值。
周瘦鹃翻译风格随着时代潮流和主流意识形态发展不断调整改变,早期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以本土语言表达习惯对原文进行“再创造”,缩短了本土读者与外国文学知识的距离,为推广西方文学知识、启蒙民族思想和新旧文化过渡起到重要作用;中后期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并采用直译翻译手法客观表达原著内容,翻译风格忠实于原文,尊重中外文化差异,充分借鉴国外词汇和语法结构,为推动中国白话文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后实证主义;周瘦鹃;翻译作品;文学价值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3-0090-03(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广东汕尾516600)成熟于民国初期的鸳鸯蝴蝶派在我国翻译文学史上影响较大,早期鸳鸯派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多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翻译文化等方面出发对原文进行归化和改写,采用通俗易懂的传统表达方式得到广大读者的接受,这与五四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的新文学、现代进步文学对原著作品忠实的规范范式相冲突,在早期文学史研究中被批评为“卑鄙的文妖”“反动派的象征”“叛逆的行为”,并长期处于翻译文学史的边缘位置。
直到20世纪90年代“文化回归”概念的提出,传统实证主义规范范式的翻译文学价值评价标准被打破,并逐渐被新的描述范式所取代,翻译作品价值研究从语言取向转向为文化取向,翻译研究更多开始考虑语境、历史和文化等对翻译立场影响更广泛的问题,文学界才逐渐重新认识鸳鸯派在中国文学和翻译现代化进程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一、周瘦鹃翻译作品的思想意蕴周瘦鹃以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结合,通过翻译大量外国短篇小说,以直译和意译翻译手法以及平易近人的表现方式,将晦涩难懂的外国文学转化为明白流畅的本国文字,增加西方文学知识可读性,便于传播和唤起人民觉醒,启蒙民族思想和推动后期中国小说以及白话文改革。
文坛巨匠周瘦鹃及其他

王敏玲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她研究周瘦鹃的外国文学翻译。
被统称”鸳鸯蝴蝶派”的那批江南文人,早在1920年代就被新文化人批得声名狼藉,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成为需改造的”旧社会过来的旧文人”。
周瘦鹃、范烟桥、程小青退居苏州,封箱搁笔。
1950年代苏州的环境是宽松的,隐居紫兰小筑的周瘦鹃经周恩来、陈毅、管文蔚(江苏省副省长)一再鼓励,毛泽东接见,写了很多花木盆景苏州风景散文,在香港《大公报》以“姑苏书简”专栏发表。
这位当年沪上文坛“哀情巨子”笔下赞颂新中国、毛泽东,完全出自真心感激之情。
随后风暴刮来,三个70多岁老人最先被揪上市中心察院场高台,与苏州反革命“三家村”周良、钱璎、顾笃璜一起被批斗。
先前,我在街头、园林也偶见周范二老,他们都戴墨镜,显得很神秘。
他们从1940年代就戴墨镜,据说可以护眼,称养目镜(周瘦鹃的女婿是眼科医师,应有一定道理)。
随即看到周范程三人成为苏州头号“牛鬼蛇神”被挂牌批斗。
1968年,周瘦鹃再次遭到冲击打压抄家,皆因他熟知1930年代上海文坛,被“四人帮”点名,派爪牙到苏州搜查逼供。
周瘦鹃不愿再受辱,投下爱莲堂前水井自尽,了其清洁。
四十多年前,我也曾多次走过甫桥西街(今名凤凰街)东的王长河头,紫兰小筑就藏在这条小巷里,乱砖砌成的矮矮的土胚墙就是周家花园的围墙。
当初我以为这家修不起白粉墙,现在明白园主人要营造陶渊明归田园居的风格。
他名其园“紫兰小筑”,书房“紫罗兰盦”,这是他一生心系所爱,额其厅“爱莲堂”。
园中植古木名花,藏古今书画。
他培植奇花奇草,爬远山登枯岭,挖掘枯树桩。
他自称“一年无事为花忙”,晨耕晚灌,剪叶裁枝,施肥除病,二十多年伺候那数百盆景,其毅力与劳累可想而知。
他妆点花木山水盆景有五六百盆,煞费苦心,奇思妙想构成异景妙境。
“自出心裁的创作”成功之秘,在于周瘦鹃本人的文人心文坛巨匠周瘦鹃及其他◎朱栋霖028趣。
他仿范宽、倪云林、张大千、齐白石画意,取吴门画派沈石田、文征明、唐伯虎绘画理趣,将那野山老树桩与曲曲娇花相配合,配以古瓶,点缀各类文创小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瘦鹃翻译研究
【摘要】:“鸳鸯蝴蝶派”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早期文学流派之一,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因而对于该派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尤其是翻译发展中的贡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周瘦鹃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作家、编辑及翻译家,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翻译了大量的外国小说,不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产量极高的优秀翻译家。
目前有很多研究者已经对周瘦鹃的文学贡献做了研究,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对他的翻译思想和翻译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所以就周瘦鹃的翻译思想、风格、策略、作品等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以“周瘦鹃翻译研究”为题,尝试把周瘦鹃翻译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并对他的翻译策略、翻译风格和语言特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此外,根据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以周瘦鹃的翻译作品《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为例,研究了意识形态和诗学对周瘦鹃翻译文本的操控,从而对周瘦鹃翻译作品的价值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了评价,为中国翻译史研究增添新的研究资料。
最后本研究总结了周瘦鹃对翻译所做的贡献:首先,他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翻译观向现代翻译观的转化;其次,他的翻译主题和语言风格贴近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最后,他很好地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相结合。
【关键词】:周瘦鹃翻译活动翻译作品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ABSTRACT4-6摘要6-7ACKNOWLEDGEMENTS7-12CHAPTERONEINTRODUCTION12 -151.1PurposeandSignificanceoftheStudy12-131.2OrganizationoftheThes is13-15CHAPTERTWOLITERATUREREVIEW15-272.1StudiesofContri butionofMandarinDuckandButterflySchooltoTranslation15-202.2Studieso fZhouShoujuan’sLiteraryTranslation20-252.2.1StudiesofZhouShoujuan’st ranslationstrategies20-222.2.2StudiesofZhouShoujuan’stranslatingprocess 22-252.2.3StudiesofZhonShoujuan’stranslationactivitiess252.3Summmar y25-27CHAPTERTHREETWOPERIODSOFZHOUSHOUJUAN’STRA NSLATIONACIVITIES27-353.1PeriodofBeginningandDevelopmentbefo reNewLiteratureMovement(1911-1919)27-333.1.1Backgroundinformatio nbeforeNewLiteratureMovement27-293.1.2ZhouShoujuan’stranslationact ivitiesbeforeNewLiteratureMovement29-333.2PeriodofMaturityduringNe wLiteratureMovement(1920-1930)33-35CHAPTERFOURANALYSISO FZHOUSHOUJUAN’STRANSLATIONSTRATEGIESANDTRANSLAT IONSTYLES35-754.1ZhouShoujuan’sTranslationStrateg ies35-584.1.1Fi delitytotheoriginal35-384.1.2Properfreetranslation38-404.1.3TheInfluenc
eofIdeologyonZhouShoujuan’sTranslationStrategies40-534.1.4TheInfluen ceofPoeticsonZhouShoujuan’sTranslationStrategies53-584.2ZhonShoujua n’sTranslationStyles58-754.2.1Changesofnarrativenorms59-624.2.2Langu agetransformation62-664.2.3Adoptionofproverbsandmodifiers66-674.2.4 Additionofexaggeratedspeeches67-694.2.5Psychologicalandscenicdescrip tion69-724.2.6ApplicationofthepatternsofclassicalChinesepoems72-75CH APTERFIVEZHOUSHOUJUAN’SCONTRIBUTIONTOTRANSLATIO N75-78CHAPTERSIXCONCLUSION78-81APPENDIX81-98WORKSC ITED98-10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1-103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103-106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