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脂肪干细胞的研究新进展

维普资讯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 0 。(B) 6 —1 1 0 8 2 :17 7
CN 3 —1 4 / 5 O 9 R
J u n lo n ig M e ia ie st o r a fKu m n dc Un v ri l y
骨髓 一 样也 含 有 一 种 多 能 干细 胞 ,国 际上 把这 种
定 扩增 ,不易 衰老 ,免疫 荧光及 流式细胞 仪检 测显 示这 种多能 干细胞大 多数 来源 于中胚层 ,同时混杂
有一些 少量 的表皮细胞 、内皮 细胞及平 滑肌细胞 . 它
们 比骨髓 M C 更具备一些优势 ,成 为 目前研究 Ss 的新热点 ,不论在再生 医学还是基 因治疗方面都 具 有 重大 的应 用潜力 .
[ e od]A i s— e vd t l ;M lpt t f r tt n i u g er g K y rs d oedr e e c l u i e i df e ii ;Ts e ni e n w p i s m es t o n a ie n ao l s e ni
组织工程就是联合应用生物材料 、生 长因子 和干细胞来修复受损 的组织或器 官的一门学科. 其 中种 子 细胞 的选 择是 最 为重 要 的一 个 环 节 ,经 过 前期 大 量 的研 究 ,发 现 骨髓 间充质 细胞 具有 多 向 分化 的能力 ,可 以利用 它建立多种细胞或组织 的 体外分化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组织工程学意义. 最 近研 究证 明 ,来 源 于 胚胎 间质 的 脂肪 组 织 中像
脂肪干细胞

脂肪 Zuk, 2001, 2002;Sen, 2001;Von Heimburg D, 2001
神经 Safford, 2004;Ashjian, 2003;Rchman, 2004;杨立业, 2003, 2004
多向分化潜能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不同细胞分化是在特异性 诱导因子作用下进行的。
下面介绍常用的一些多向诱导分化因子及诱导 后的细胞特性。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汇报提纲
一. 研究背景 二. 脂肪干细胞优点及表面标记 三. 多向分化潜能 四. 猪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其建系 五. 应用前景及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动物体内,脂肪组织不仅是重要的能量贮存库和 赋形组织,还是保持内环境稳定及具有分泌激素和细 胞因子的重要部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失常是导致 肥胖及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脂肪细胞分化 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医学及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 一。
脂肪间充质 干细胞优点
最后,从经济和社会效益看,从脂肪组织中获 取干细胞可将原本认为是废弃物的脂肪,如临床上 脂肪抽吸术后的脂肪组织及动物屠宰后不可实用的 内脏脂肪等变为干细胞库的重要来源,具有极大的 经济与社会效益。
表面标记
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目前尚无统一标 准。一般认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 细胞均表达CD44、CD105、STRO-1、CD166及 CD117。其中CD117是一种干细胞因子受体,在全 能或多能干细胞中表达,包括胚胎干细胞。
成肌诱导后的形态学观察
A
B
C
D
成肌诱导
成肌诱导第7天出现细胞球形变化(A),诱导第14天开始出现接 触、融合。部分出现伪足,形态变长(B),诱导第21天周围梭形细 胞明显减少,形成巨大的球形细胞(C,D)。上图为茜素红染色。
脂肪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iPS细胞,而且所转变的iPS细胞安全性更高,将来有望利用 脂肪干细胞培育人体所需的各种器官。斯坦福大学研究人 员发现,脂肪干细胞内两种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高于皮肤成 纤维细胞,这表明,在初始状态下,脂肪干细胞较皮肤成纤维 细胞更容易被诱导;研究人员在脂肪干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 胞中分别加入能够编码4种转录因子的基因后,约有
1
献
lipolysis:a
5-year experience
Illouz YG.Body
contouring
by
谢th
2
over
3000
cases.Plast
Reconstr
Surg。1983,72(5):591—597 a1.The immunogenicity of
in
McIntosh K,Zvonic
1999,221(1):63—71 Zuk PA,Zhu M,Ashi Jan
source
P,et
al,Human
adipose tissue
is
a
of muhipotent stem cells.Mol Biol Cell.2002,13(12):
4279—4295
Gronthos S,Franklin DM,Leddy HA,et a1.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疗效果。结果显示,虽然大鼠心脏在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上 未见明显改变,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被移入心脏的脂肪干细 胞表达肌球蛋白重链、肌钙蛋白一1及转录因子Nkx2.5,即表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522603);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资助项目(30672176,30730090,30800442) 通讯作者:付小兵(fuxiaobing@rip.sina,corn)
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干细胞,是指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成多个不同种类细胞的一类细胞。
由于其种种优秀特性,如诱导分化能力,自我更新等, 使得干细胞在许多医学领域如组织再生、疾病治疗、新药研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干细胞按来源划分可以分为两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可以自我更新并分化出所有人体细胞,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由缺陷细胞引起的疾病;而成体干细胞则来自成年人身体内部已分化的组织,它们的分化能力较弱,只能分化成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比如造血干细胞。
目前,干细胞研究领域在全球发展迅速。
干细胞研究主要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两大方向。
在基础研究方面,干细胞被用于探究许多医学领域的秘密,例如生殖发育、疾病发生机制、组织发生和分化调控等。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促进了我们对人类生物学的深入理解,也推进了医学的发展。
干细胞在临床应用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干细胞应用于疾病治疗的研究往往探究其诱导分化能力,即将其转化为特定的细胞类型以达到治疗效果。
例如利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帕金森病和心脏病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此外,干细胞的应用还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例如将成人干细胞应用于形成神经、肌肉和器官的修复和替代。
尽管干细胞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该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胚胎干细胞的使用备受争议。
可分化为所有细胞类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通常来自不正常的胚胎或不再使用的胚胎,这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争议。
其次,使用干细胞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尽管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然而,许多试验仍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确定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干细胞研究需要更多的投资。
虽然干细胞研究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投资者可能因为其长期的、高成本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而未必愿意投入。
总之,干细胞研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对人体健康和医学进步都有深远影响。
我们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和研究的进步,干细胞将成为各种疾病治疗、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的重要工具。
脂肪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中对血管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脂肪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中对血管化影响的研究进展在创面愈合、组织移植的过程中,如何能构建新生血管,建立新的血液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了解并寻求在血管化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各个环节及影响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提高组织的血管化进程及再生修复能力。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血管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mscs最早是由friedenstein[1]在骨髓中发现的,此后研究发现mscs可以广泛分布于体内其他组织中,包括脂肪、肌肉、肝脏、胰腺、肾脏和脐血等处,其中脂肪来源的msc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adscs)因其来源广泛、取材方便等优势逐渐受到重视,adscs对血管化的影响更是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和致力的方向。
本将就近年来adscs对血管化促进作用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1 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adscs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
2001年,zuk等[2]首次从人吸脂术抽取的脂肪组织悬液中分离提取到adscs,此后人们对adscs的研究就一直在不断深入。
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ad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细胞生长增殖方式、多向分化潜能等方面都无显著差异[3],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胰岛细胞、表皮细胞、真皮细胞和牙齿相关细胞等。
在表型上,其阳性表达cd9,cd29,cd49,cd54,cd105,cd106,cd166,cd44,cd71,cd10,cd13.cd73,cd90,cd146,cd55,cd59,ⅰ和ⅲ型胶原,骨桥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组织相容性抗原hla-abc,阴性表达的分子有cd11b,cd18,cd50,cd56,cd62,cd14,cd31,cd45,ⅱ型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4]。
脂肪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1 引 言
组 织 工程 的兴 起 和 迅 猛 发 展 为组 织 或 器 官 缺 损 的 修 复重 建 带来 了新 的治 疗 途 径 ,并 已逐 渐 成 为 目前 最 有 前景 的 生理 性 修 复 技 术 。应 用 组 织 工 程 的 方 法 再 造 组 织 与器 宫所 用 的各 类 细 胞 统 称 为种 子 细 胞 。 种 子 细 胞 研 究 的 目的在 于获 取 足 够 数 量 的接 种 细 胞 ,防 止 细 胞 老 化 并 同 时保 持 细胞 增殖 、合 成 基 质 等 生 物 功 能 。
裂 相 。 5d 细 胞 呈 团簇 状 生长 ,形 成 集 落 。 约7 d 后 后 细 胞 融 合 超 过 9 % 。经 1 次 传 代 后 ,脂 肪 间 充 质 干 0 ~2
细 胞 形 态 均 一 、增 殖 迅 速 ,能 稳 定 传 代 1 代 以 上 , 0 这 说 明脂 肪 间 充 质 干 细 胞 生 物 学 特 征 稳 定 ,能 在 体 外 培 养 的 环 境 下 实 现 数 目扩 增 , 为 组 织 修 复 提 供 了
胶 原 酶 +1 %BS A在 3 o 7 C下 消 化 皮 下 脂 肪 6 n , 0 mi后 也 可 得 到 S 细 胞 ,这 种 SV  ̄ 胞 具 有 于 人 骨 肪 基 质 VF Fm 细 胞 相 似 的 表 面 标 记 。 此 外 ,Co sn _采 用 02 u i等 7 ] _%胶 原 酶 g o2 u %BS A在 3 o 7 C下 消 化 小 鼠 腹 股 沟 皮 下 脂 肪 4 n ,过 2 5mi后 5 um滤 筛 ,得 到 的 细 胞 可 重 建 小 鼠 的 造 血 系统 。 Ra g p a [采 用 胰 酶 、胶 原 酶 和 B A n a p 等 8 ] S 在 3 ℃ 联 合 消 化 新 西 兰 大 白兔 腹 股 沟 皮 下脂 肪 2. 7 5h 后 ,得 到 的ADSCs 目前 一 般 采 用 胶 原 酶 消 化 ,离 。 心 ,用 培 养 基 重 悬 细 胞 后 ,接 种 到 培 养 瓶 中 ,通 过 细 胞 贴 壁 从 而 得 到 ADS [ Cs 。 DMEM。a —ME ,RP 6 0 ADS 的 常 用 M Ml1 4 是 CS 培 养 基 。 培 养 ADS 时 一 般 只 添 加 1 Cs  ̄牛 血 清 , o%/ i f 并且 血 清 无 生 产 批 号 限 制 …,体 外 易 于 培 养 ,营 养 需 求低 ,在 培 养 基 中 生 长 旺 盛 。 在 3 ℃ 、 5 7 %C02 、饱 和 湿 度 条 件 下 ,ADSCs 壁 生 长 ,并 呈 现 成 纤 维 细 贴 胞 样 形 态 。体 外 倍 增 时 间 约 1 6 h, 快 于 同 步 培 养 的 MS ,并且 保 持 稳 定 的倍 增 率 。 Cs
脂肪组织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杨立业;黄天华【摘要】脂肪组织中存在多能的干细胞,在体外可以长期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是一种新的组织工程和细胞移植的干细胞来源.本文综述了脂肪组织干细胞的培养、向多种方向分化和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年(卷),期】2007(019)002【总页数】3页(P162-164)【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分化【作者】杨立业;黄天华【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广东,汕头,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广东,汕头,5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1组织工程的一个研究重点是种子细胞的来源问题,自体的多能干细胞应用到临床能够治疗疾病,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应用到临床的干细胞。
组织工程的一种细胞来源是骨髓基质,骨髓腔中含有几种细胞成分,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l stem cells,MSCs),它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肌细胞,是目前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主要细胞来源[1]。
然而它的自体获得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并且一次骨穿获得的细胞数量有限。
另外一种潜在的自体干细胞来源是脂肪组织,它的获取可在局麻下进行,对病人的损伤较小。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目前可称为脂肪来源的基质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2-6]。
人类、大鼠和小鼠的ADSCs细胞培养方法相同[1,4,6]。
首先,获取的脂肪组织用缓冲液反复冲洗,剪刀剪碎,0.075%的胶原酶37℃消化30~50 min,800 g离心10 min,沉淀成分为基质血管层(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DMEM培养基重悬细胞,筛网过滤离心,弃上清。
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前途

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前途干细胞研究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科学家们的追捧和探索。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被认为具有巨大的医学应用前景,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甚至实现组织器官再生。
本文将就干细胞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探讨。
一、干细胞研究的现状1. 干细胞的分类根据其来源和潜能,干细胞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具有最广泛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人体的各种细胞类型;而成体干细胞则存在于成体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
2. 干细胞在医学上的应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目前,干细胞在治疗白血病、再生医学、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尤其是在再生医学领域,干细胞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为一些无法治愈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3. 干细胞研究的挑战尽管干细胞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研究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包括伦理道德问题、安全性问题、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挑战。
此外,干细胞的来源、分化途径、植入后的生存和功能等问题也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干细胞研究的前景1.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变得更加广阔。
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如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等。
通过干细胞的植入和分化,可以实现组织器官的再生,为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
2. 干细胞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除了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干细胞还可以在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干细胞可以建立疾病模型,用于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加速新药的研发过程。
同时,干细胞还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干细胞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个性化医疗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
利用干细胞可以建立患者特异性的细胞模型,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干细胞的研究现状近年研究结果显示,在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自我复制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称为脂肪干细胞(ADSCs),他们来源广泛、取材容易,具有向脂肪、骨、软骨、肌肉、内皮、造血、肝、胰岛和神经等多种细胞方向分化的多分化潜能,有希望成为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1]。
因脂肪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脂肪的潜能,且其具有易获得性、可迅速扩增、不衰老等特点,目前脂肪干细胞已经成为脂肪组织工程中组织细胞的研究热点。
一.ADSCs的一般生物学特性1.培养的ADSCs大部分于24 h内即贴壁。
细胞呈圆形,有小的胞质突起,72h后大多数细胞有胞质突起,成梭形,1周后以梭形细胞为主,胞质丰富、核大、核染色质细、核仁明显。
传代后,细胞呈平行或旋涡状生长,形态上与骨髓来源的间质干细胞没有区别[2]。
2.Dominici等[3]提出根据3个标准来限定间充质干细胞:能黏附到塑料制品上;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及特殊的表面抗原表达。
二.ADSCs的分离与培养1.吸脂术产生的脂肪吸取物是自体ADSCs的理想来源,从脂肪吸取物原代培养得到的细胞称为脂肪基质微管碎片细胞(SVF),这种细胞不仅含有脂肪干细胞,还包括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周细胞、成纤维细胞、白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等[4]。
常用的方法是将剪碎的脂肪组织消化离心,倾去上层脂肪及上清,获得基质血管层,将其收集到培养瓶中培养,除去未贴壁的红细胞和残渣,剩余的细胞群体称为加工过的脂肪吸取物。
原代培养的细胞中贴壁的细胞较少,细胞生长至融合后传代,传代后的细胞称为脂肪干细胞。
平均每300mL脂肪组织可获得2×10~6×10个这样的细胞。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ADSCs通过与塑料培养皿粘附而与其它细胞分离[5],但是成纤维细胞也会和塑料培养皿壁粘附,所以,一些批评意见指出,如果存在造血干细胞污染,那么细胞分化的来源就不是单一的。
2.体外培养条件下,ASC的培养不像BMSC对培养基中胎牛血清的来源和质量有严格要求,DMEM、aMEN、RPMI1640是ASC的常用培养基。
一般只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并且血清无生产批号限制。
在传代培养中,平均倍增时间为60h。
并表现低水平衰老,1代时细胞没有出现衰老现象,10代时少于5%细胞出现衰老,15代时衰老细胞比例仍低于15%,这表明脂肪ASC体外扩增能力很强,传代培养易于获得大量有分化能力的细胞。
3.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提取液是一种天然的促细胞增殖物质,为细胞生长的体外扩增提供营养成分和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ADSCs体外增殖,较胎牛血清的作用更佳,可作为良好的胎牛血清替代品用于快速扩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6]。
三.ADSCs的保存1.常规的细胞低温保存技术对hADSCs的影响:据有关文献,采用常规的细胞低温保存技术对hADSCs的体外增殖及成骨能力无明显影响。
但组织工程骨组织的最终形成过程是在体内完成的,尚不能说明低温保存的hADSCS在体内成骨能力是否会发生改变[7]。
2.-70℃一步法冻存:张付伟等[8]通过简化冻存过程,将冻存管用脱脂棉包裹后放人泡沫板凹槽,以另一块板覆盖,直接置入-70℃冰箱保存,做相关的随机分组对照试验。
结果显示-70℃一步法冻存与常规-70℃冻存无明显不同,细胞冻存后仍保持较高成活率,达91%左右。
可见-70℃一步法冻存是一种保存hADSCs的有效方法,简便快捷、易于操作,没有改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活力、增殖力未受影响,为hADSCs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保障。
3.综合上述两点,可使用-70℃一步法冻存,但是低温保存技术对hADSCs的影响有待通过实验研究论证。
四.ADSCs的鉴定1.Zuk等认为,ASC可能由多种异源性细胞构成,其中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前体脂肪细胞等。
但部分学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分别以因子Ⅷ、平滑肌蛋白、ASC的特异单克隆抗体鉴定ASC中是否存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结果发现前两种单克隆抗体抗阳性染色的细胞比例较少,绝大多数ASC单克隆抗体阳性染色的细胞,提示ASC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以及来自间叶组织的细胞构成,仅伴有少量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
虽然Zuk等认为上述细胞在ASC中的含量甚低,不可能定向培养分化为其他组织细胞,但进一步确认和识别真正的ASC的表面蛋白及其基因仍是必要的。
2.Gronthos 等已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并发现了在缺少分化刺激因此的条件下,表面标志蛋白有HLA ABC、CD9、CDIO、CD13、CD29、CD34、CIM4、CD54、CD55、CD59、CD105、CD146、CD166;经过14天的诱导培养后,ASC虽然发生了形态变化,表现出成脂肪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等分化特征,但表面蛋白的表达却大致与未分化前一致,这些表面蛋白与BMSC的表面蛋白很相似。
ASC和BMSC均表达CD13、CD29、CIM4、CD105,均不表达CD31、CD34、CIN5、HLA-DR。
虽然从分子标识上看ASC和BMSC具有相同的表面黏附分子和受体分子,但两者仍有区别。
ASC表达CD49d,而不表达CD106,BMSC则相反,造成这种区别的机制可能与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及具体功能有关。
3.间充质干细胞没有特异的表面标志已得到公认。
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等免疫表型结果对确认脂肪干细胞有辅助作用,但鉴定脂肪干细胞的最好方法是进行多系定向诱导,并进行相应检测以确定诱导成功。
五.ADSCs的分化1.现有的研究表明,ADSCs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具有分化为同胚层来源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且跨越胚层分化为外胚层来源的神经细胞、表皮细胞;内胚层来源的肝细胞、内皮细胞、分泌胰岛素的β样细胞等不同胚层来源细胞的潜能。
六.ADSCs的治疗研究现状1.治疗面部老化。
Ali[9]发现在皮下注射脂肪组织会使皮肤年轻化,植入的脂肪组织存活后,不但有体积膨胀效果,而且合成了新胶原质,使植入部位皮肤变得紧实,并且植入的脂肪组织在植入部位生成了新的血管,并形成了新的生理平衡。
后期认为脂肪组织中含有的ADSCs发挥了作用,其分化刺激大量Ⅰ型胶原蛋白及少量V型和VI型胶原蛋白的生成、成纤维细胞的重组、分泌大量新的细胞基质成分,从而修复原有的真皮断裂,重建、修复皮肤结构,达到消除皱纹的目的。
2.ADSCs分化为表皮细胞对临床上解决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皮肤来源紧张问题和促进难愈创面的修复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但是在广泛用于临床之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免疫排斥反应、向其他组织诱导分化研究等。
另外,针对ADSCs的研究大多是在体外或者动物体内进行,在人体内复杂的各种体液因子调控下的状况尚不清楚。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促生长分化的各种生物因子以及模拟体内微环境的细胞外基质等均将成为研究热点,这将为ADSCs成为现代表皮细胞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理想种子细胞并将其最终用于以细胞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提供前提和保障[10]。
3.脂肪干细胞在骨组织中的应用:骨外伤、骨肿瘤和先天性畸形患者中常存在大面积的骨缺损。
而修复材料的匮乏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
传统骨修复的材料,如肋骨和髂嵴等自体骨,可获取的组织量有限。
且对取材部位造成损伤:磷灰石和去矿化异体骨等异体材料,存在免疫排斥、疾病传染及骨溶解等问题。
近年来,干细胞和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人,为临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脂肪干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由于来源丰富且容易获取,体内、外实验均证实其能分化形成骨样组织,已成为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
4.脂肪干细胞上皮分化在喉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声带瘢痕是一个较难解决的临床问题,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向声带中注射填充物或细胞,试图恢复声带浅层的振动性。
脂肪源干细胞与骨髓源间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遗传特征,可以分化成外胚层和内胚层细胞。
研究构建了声带黏膜的组织工程替代物,三维的纤维蛋白和脂肪源干细胞的凝胶与声带的固有层和黏膜层有着相似的显微结构和特性。
在研究中,成人脂肪源干细胞可以双向分化成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系,并且具有组织结构,表皮生长因子和气体界面是上皮分化的必备条件。
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利用组织工程制作声带替代物是可行的[11]。
综上,ADSCs在面部老化修复、表皮移植、骨修复、喉组织工程等之中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这项研究刚刚起步,对其在体内复杂环境诱导分化的控制、异体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提取纯化以及具体运用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完善。
参考资料[1]ZUK PA,Zhu M,Mizuno H,et al.Multilineage cells from human adipose tissue:implications for cell-based therapies.Tissue Eng,2001,7:211-228.[2]赵宝成,王振军,马华崇等.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5):823-824.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1.05.069.[3]Dominici M,Le Blanc K,Mueller E,et al.Minimal criteria for defining multipotent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 position statement.Cytotherapy,2006,8;315-317.[4]Tholpady SS,Llull R,Ogle RC,et al.Adipose tissue:stem cells and beyond[J].Clin Plast Surg,2006,33(1):55-62.[5]Ogawa R,The importance of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nd vascularized tissueregeneration in the field of tissue transplantation [J].Curr Stem Cell Res Ther,2006,1(1):13-20.[6]韩超.不同浓度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提取液对脂肪干细胞体外生长状况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2.[7] 刘广鹏, 李宇琳, 孙剑, 周恒, 崔磊. 低温冻存对人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1(10): 1224-1227[8]张付伟,韩培立,周朝元等.-70℃一步法冻存人脂肪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29(10):1963.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2.10.029.[9] Ali M,Charlotte L.Improvement of skin quality after fat grafting: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an animal study[J].Plast Reconstr Surg,2009.124:765-774.[10] 刘宁华, 杨欣荣, 顾建英. 脂肪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医学, 2012, 1(5): 566-569[11] 孙希才摘译葛荣明审校.脂肪源干细胞上皮分化在喉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上海200065)DOI:10.3969/j.issn.1006—7299.2011.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