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1《动能势能机械能》ppt课件

• • • • • • • •
判断下列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能 1.悬挂在屋顶的电灯 2.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 3.空中飞行的小鸟 4.被拉开的弹簧门 5.水平冰面上滑行的运动员 6.斜坡上滚下的石头 7.静止在阳台上的花盆
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皮球表面涂 黑,使其分别从不同的高度处自由下落时,能 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球从较高处落下的 是哪一个,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A图:动能最大,弹 性势能为零。 B图:动能为零,弹 性势能最大。 A B:物体动能 转化为弹性势能
B C:物体弹性 势能转化为动能
结论: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
撑 杆 跳 高 中 的 运 动 员
皮球落地后又弹起的闪光照片
a
b: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c: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 b:
三、势能
• • • • • • • • 1、种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 a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具有的能 b、弹性势能与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3、重力势能 a、定义: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 b、与重力势能有关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被举高的高度(同时有关)
四、机械能: 概念: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势能机械能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例1:运动着的锤 子能将钉子钉入木 板中 分析:运动着的锤 子能对钉子做功, 因此,运动着的锤 子具有能量。
例2:拉长的弹弓能将子弹射出
例2:举高的重锤能将木桩打入沙坑
一、功和能
•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做功, 这个物 体具有能量。 • 2、功是能的量度。 • 3、能量的单位:焦耳(J)
3、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

一、动能(dòngnéng) 势能 机械能
2.判断(pànduàn)机械能的变化. 问 题:在教材P36图12-10所示的摆球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摆球 在自由摆动的过程中,每次上升的高度都在降低,最终在最低处静 止.
①每次摆球在最高点处,动能均为___,重0 力势能逐次____,所变小以机械能 逐次____.(后变两小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__质__量___越大、_____高_度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问题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____势_能.
2021/12/12
第十四页,共四十八页。
一、动能(dòngnéng) 势能 机械能
学点3 机械能
问题1:动能和势能(shìnéng)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共包含_______3 _种基本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nèi nénɡ)
2021/12/12
第一页,共四十八页。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nèi nénɡ)
2021/12/12
一、动能 势能 机械能 (dòngnéng) 导学设计 应用示例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第二页,共四十八页。
一、动能(dòngnéng) 势能 机械能
导学设计
问题2:该实验说明:____动__能__和_重__力__势_能__可__以_相__互__转_化_____.
2021/12/12
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
一、动能(dòngnéng) 势能 机械能
问题3:动能和弹性(tánxìng)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或举出一
个事例说明.
[答案] 可以(kěyǐ),拉弯的弓将箭射出的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滚动的球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合理即可)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
在校园中走路,高年级同学不小心撞倒低年级同学;有时跑得快的低年级同学也能撞倒高年级同学。
对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建议?
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弹性势能
①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问:三个物体是否对木块做功?(学生回答:做了功)
归纳:(1)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有能量?看它能否做功。
2.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决定动能大小因素
演示实验:课本图12-5
A.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
弹簧恢复: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演示实验: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地上,又向上弹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
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刚接触地面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到最大形变是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从恢复形变到离开地面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动,从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教学难点
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设计意图、注意点、补救方法等即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从能源,体能方面引入能量复习知识;功和能的关系
下列几种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学生讨论“想想议议”。
利用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相关实验,渗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xiānghù)转
化
摆球从左端最高点向下摆动的过程(guòchéng)
中,它的速度越来越 大,它的动能越来
越 ,重大力势能越来越
,摆球
到达小最低点时,它的动能最
,重力
势能最 大 ,在此过程中,摆球小的
能逐渐转化为
能 重力势
动
接着,摆球从最低点向上摆动,它的速度越来越 ,小它的动能
(dòngnéng)越来越 小 ,重力势能越来越 大 ,在此过程中,摆球
的 动能逐渐转化为
重力能势,摆球到达右侧最高点时,它的
动能最 ,重力势小能最
。
大
第二页,共十一页。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xiānghù)转 化
第三页,共十一页。
动能和势能(shìnéng)的相互转 化
第四页,共十一页。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钩码从高处落下
钩码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弹簧将小球弹开
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
能
第六页,共十一页。
动能(dòngnéng)和势能的相互转 化
第七页,共十一页。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xiānghù)转 化
第八页,共十一页。
动能和势能(shìnéng)的相互转 化
第九页,共十一页。
动能和势能(shìnéng)的相互转 化
No (减小/增大/不变)。物体的高度一定,质量变小,其重力势能。(减小/增大/不变)。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撑杆(chēnɡ ɡǎn)跳高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完整的过程 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持杆助跑、撑杆(chēnɡ ɡǎn)起跳上升、越杆下落
Image
12/12/2021
第十一页,共十一页。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动能、势能、机械能(1)”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能够感知和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小车、斜坡、篮球、跳绳等。
学具:每人一份活动记录表,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和例子。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气球飞上天空的动画,引发幼儿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简要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幼儿初步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活动1:让幼儿用小车在斜坡上滑行,观察小车滑行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
4. 实践活动2:让幼儿用篮球跳跃,观察跳跃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
5. 实践活动3:让幼儿用跳绳进行跳跃,观察跳跃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我发现幼儿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生活实例,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

做功,就表明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注意:
(1)能量反应 做功 本领,物体能做的功 越多,它的能量就越 多 。
(2)有能量的物体 不一定 (一定/不一定) 做功。
二.动能
1、动能定义: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打入木板中 提出问题: 2、那么动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 关呢?
运动着的子弹射穿木板
活动:探究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大小还与材料有关。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 具有的能叫重力势 能
举高的重锤可以 把桩打进地里
四、重力势能
【活动】 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物体质量与被举高度 猜想
方案
(控制变量法) A.实验应采取什么研究方法? B.实验如何反映重力势能大小?(转换法) (让高处物体下落撞击地面物体,比下陷深度)
实验中如何反映动能大小?
(让小车推动木块运动,观察木块移 动的距离)
(转换法)
练一练
1、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坪上滚动时 动能 _____。 2、飞机做匀速飞行,并不断向灾区空 投救灾物资,则飞机在这个过程中, 动能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三、弹性势能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具 有的能
【活动】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猜想 方案
物体质量与运动速度
(控制变量法) A.实验应采取什么研究方法?
B.为了探究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你 质量相同,速度不同 是如何控制变量的: , C.如何控制小车的速度不同?
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释放。
结论
当小车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 越大。
【进一步思考】:
2、实验题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实验2、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操作:换用质量不同的小车,让他们从同一 高度滚下,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观察哪次木 块被推得远。 现象:同一位置释放小车,小车质量越大, 木块被推得越远。 结论:运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 物体的动能就 越大。
2、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 速度有关。一个物体质量越大、 速度越大,其动能就会越大。
1、拦河坝,提高 上游水位,增加 水的重力势能。
2、水流流过导管, 水的重力势能转化 成水的动能。 3、流水冲击水轮 4、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 机转动,流水动 水轮机动能转化成电能, 能转化成水轮机 被输送到运方。 的动能。 重力势能——水的动能——水轮机动能——电能
5、潮汐发电站
涨潮时,海水冲击水 轮,水轮带动发电机 转动。(海水动能— 水轮机动能—电能) 退潮时,海水冲击水 轮机转动,水轮机再 带动发电机转动。 (海水动能—水轮机 动能—电能)
机械能总和卫星绕地运行时,同时具 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2、运行轨道是椭圆,存在近 地点和远地点 3、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机械 能守恒。 4、在远地点时,重力势能最 大,动能最小;在近地点时, 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4、水电站
古代木制的水轮:流水冲击水轮,用来 磨粉、碾谷等。 流水的动能转化 成水轮的动能。
通过学习,你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 哪些地方利用了动能?
动能武器是利用弹丸、碎片或其他兵器的动能来达到毁伤目的的
武器。我国古代冷兵器如刀、枪、剑、戟等,就是动能武器中的
一类。随着火(炸)药的发明,利用炸药驱动的枪、炮的弹丸或 手榴弹的碎片,成为毁伤效果更为巨大的另一类动能武器。
二、重力势能
例子:高山上滑雪运动员, 树上的苹果, 从高楼扔下的物体…… 共同特征:物体被举高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及其守恒定律: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4.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3.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能量。
2. 概念讲解:介绍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 互动提问:让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概念: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转化规律: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分析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答案: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知识点】能量、动能、势能、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重点、难点】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难点: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典型例题】例1:2008年4月19日,俄“联盟”号飞船返回舱着陆时出现严重错误,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朝地面飞行的前端不是隔热罩,而是舱门和天线,导致舱门被烧焦,天线遭焚毁,宇航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这一过程中,返回舱能量转化的方式是 ( )A .重力势能→动能→内能 B.动能→重力势能→内能C .内能→重力势能→动能 D.内能→动能→重力势能例2: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 .投篮时,篮球上升的过程B. 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C .跳伞员从空中下落的过程D .小球从斜面上向下滚动的过程例3: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由空中A 处释放的小球经过B 、C 两位置时具有相同的 ( )A .速度B .动能C .机械能D .重力势能例4:如图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打到同一个木块上。
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
请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所受 的关系。
(2)甲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 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实验是通过钢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 ,将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
(4)两个实验都涉及到同一种物理方法,叫 。
【巩固训练】1.一个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滑下来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减小C .动能不变,重力势力减小,机械能减小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2.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滑动的木块,水平方向只受2个力作用,这2个力的三要素相同(木块可视为一个点),木块在滑动过程中 ( )A .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 .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 .机械能一定增加D .机械能一定减小3.某块砖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运动,则该砖 ( )A.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一定不变B.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一定不变C.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可能改变D.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可能改变4.如图所示,让钢珠从斜面上自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相同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 ;(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________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_ .物体质量m/kg 速度 v/ms -1 动能 E/J 牛 约600 约0.5约75 中学生 约50约6 约900【课后练习】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B.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变C.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2.骑自行车上坡前,一般要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 ( )A. 增大惯性B. 增大动能C. 增大势能D. 增大冲力3.下列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 .秋千从低处荡向高处B .钟表里的发条带动指针转动C .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D .冰雹从天下降4.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离开手后会继续向上运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在上升的过程中,篮球的 ( )A .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少C . 动能保持不变,重力势能保持不变D .机械能保持不变5.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O 点的正下方固定有一根钉子P 。
位置1在O 点的正下方,位置3与A 点等高,位置5是A 与l 之间的某点,位置2是l 与3之间的某点,位置4是高于3的某点。
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从A 点静止释放A .第一次过位置l 后最高能到达位置2B .第一次过位置l 后最高能到达位置4C .第二次过位置1后最高能到达位置5D .第二次过位置l 后最高能到达位置A6.如图,小明从滑梯上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D.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7.乒乓球由高处静止下落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的转化情况是()A.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8.动能和势能统称为,空中飞行的球重力势能为5J,动能为4J,此时球具有的机械是9. 一架农用飞机正在给农田进行空中播种,为了播种均匀,飞机的高度、速度必须保持不变,那么在播种过程中,飞机的动能,重力势能;种子从空中落下,动能,重力势能,从能量的转化角度来看是能转化为能。
10.如图所示,单摆从A1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当摆球从A1向下摆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动能逐渐__,势能逐渐__;当摆球到最低点O1时,它的动能最__、势能最__。
此过程中,摆球的势能转化为__能。
此后,摆球又向B1的位置运动,随着摆球的上升,它的速度越来越__,动能逐渐转变成能;当摆球到最高处B1点时,它的动能为__,势能最__。
小球摆动起来后,它在O1处的机械能比在O2处的机械能__(大/小)。
11.下列物体: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溜冰声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其中具有动能的是:,只具有势能的是:,既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填写序号)12.运动员射箭是用力将弓拉开,在放开箭的瞬间,弓的能转化箭的能,箭在空中向上飞行的过程,箭的能增大。
皮球从高空自由落下时,是能转化为能;接触地面后到弹起前,是能转化为能;反弹时到离开地面之前,是能转化为能;离开地面后向上运动,是能转化为能。
13.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判断动能的大小(2)实验甲和乙选择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铜球、钢球(3)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使得铜球和钢球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使铜球、铁球从斜面同一高度处滑落的目的是?)(4)图甲和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该选择那两个图?)(5)实验得到结论:动能的大小与、有关《12.2 内能热传递》练习题【知识点】分子热运动、扩散、分子间相互作用、内能、热传递【重点、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扩散、内能的概念、热传递难点:内能、热传递1.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最后清水变红,这个现象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2.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所以水在0o C时,它的()A.分子运动的速度为零B.分子的运动速度不为零,但内能为零C.内能为零D.分子运动的速度不为零,内能也不为零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越大,因此内能越大B.内能跟温度有关,所以0O C的冰没有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D.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具有内能4.以下关于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甲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内能多D.热水的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的总和越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分子动能的总和也越大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D.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是具有内能6.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内能少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热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7.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 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神五”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8.如图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B.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大C.牛奶温度变化比水慢D.甲是牛奶温度变化图像9.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__________;但气体也不能无限制地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的缘故。
10.两滴水银互相接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