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65%节能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温设计:在墙体、屋顶和地板等围护结构上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如聚氨酯、聚苯乙烯等。
保温层的厚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节能要求进行设计,以减少能量的传递和损失。
2. 密封设计:建筑结构的密封性能要好,可以通过采用双层玻璃窗、门窗边框密封、密封胶等措施来减少空气渗透和能量流失。
3. 采暖系统:选择高效的采暖设备和系统,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等。
还可以考虑安装辅助采暖设备,如壁挂式电暖器、地暖等。
同时,采用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调节,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室内温度。
4. 通风与换气: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通风与换气措施,如设置新风系统、窗户上安装可调节的通风口等,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5. 照明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等;并合理设计室内的采光布局,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
6. 综合能源利用:考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配备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系统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限制节能:考虑减少家庭电器和电子设备的使用,采用高效节能的家电产品,合理布局插座位置,以及适时关闭不使用的设备等。
总之,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具体设计,以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4.2.2 根据建筑物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不同,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2.2-1~表 4.2.2-5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 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4.2.2-1~表4.2.2-5 规定的限值,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 应大于表4.2.2-6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围护结构 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 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 衡判断。
1.50
1.20
0.91
6
完整版课件ppt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表 4.2.2-3 严寒(C)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W/(m2·K)] ≤3层建筑 (4~8)层建筑 ≥9层建筑
屋面
外墙
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强制性条文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50189-2005
表4.2.2-1 严寒地区A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屋面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的隔墙或楼板
窗墙面积比≤0.2
单一朝 向外窗 (包括透 明幕墙)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0.4<窗墙面积比≤0.5
2.8
2.8
2.0
2.5
2.5
0.4<窗墙面积比≤0.45
1.8
2.0
2.3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是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能效以应对极端气候条件。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节能设计标准:
1. 绝热和隔热:建筑外墙、屋顶和地板应采用隔热材料,如保温板、岩棉、玻璃棉等,以减少室内热量流失。
窗户应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如双层或三层玻璃,以阻挡热量传导。
2. 空气密封:建筑应具备良好的空气密封性,以防止室内热量泄露和外部寒冷空气侵入。
这可以通过密封门窗缝隙、增强建筑接缝的密封性、使用持久性材料等方式实现。
3. 热回收:在暖气、通风和空调系统中引入热回收技术,将排出的热量重新利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回收可以通过换热器或热泵来实现。
4. 冬季采暖系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暖气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建筑可以采用地热系统、太阳能热水器或高效燃气锅炉等方式来供暖。
5. 通风和排气系统:通风系统是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
可以采用能够调节新风和排气比例的新风系统,以在保持室内温暖的同时保持空气新鲜。
6. 采光设计:在节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光来减少室内照明的能耗。
通过合理布局窗户、天窗和采光井,使室内充满阳
光,减少照明负荷。
7. 高效暖气和冷气设备:选择高效的暖气和冷气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
能源星级认证的设备通常更加节能,选择合适的容量和效能可以节省能源开支。
8. 电气设备和照明:选择能耗低、高效的电器设备和照明系统,如LED灯泡,以减少用电量。
以上是可能应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具体的标准可以因地区气候情况和建筑类型而有所不同。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一、建筑 of 外墙及其绝热表皮
1. 根据建筑物的节能需求,采用有效厚度的外墙隔热表皮结构,使建筑物在最大限
度地减轻能耗。
2. 采用节能材料,产品选择应力求节能,使其符合保温、保湿、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
3. 在设计时考虑到面积的关系,确定建筑表皮外墙的有效厚度,以实现最佳的热网
节能效果。
二、建筑外饰材料
1. 采用严寒特性的绝缘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保湿能力。
2. 采用增热型节能材料,缩短建筑外墙的降温时间,节省能源。
3. 采用低反射镜面玻璃或高反射玻璃,减少建筑外墙平均太阳辐射传热吸收量。
三、室内建筑节能设计
1. 选用更多的隔断和暖气机,使室内的热量损失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降低能耗。
2. 加强通风设计,采取空气交流设计要求,提高室内室外空气温差,减少室内热量
传播,减少能耗。
3. 将节能建材应用到建筑结构,以减少室内热量流失,节约能源。
四、建筑节能工程实施及管理
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时,要确保节能施工质量,及时处理施工现场问题。
2. 严格检查建筑节能材料和构件,保证施工质量。
3. 开展实时的采暖系统监控和管理,加强热源供应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高节能率。
五、可持续性
1. 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提高节能系统的效能,减少
能源的浪费。
2. 统筹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热系统,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系统,实现环境友好
建筑节能设计。
3. 注重室内节能管理,以提高建筑热管理有效性,增强节能效果。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文档资料

窗墙面积比≤0.20
外窗 0.2<窗墙面积比≤0.3 0.3<窗墙面积比≤0.4 0.4<窗墙面积比≤0.45
2.8
2.5 2.0 1.8 0.83 0.91
3.1
2.8 2.5 2.0
3.1
2.8 2.5 2.3 -
围护结构部位
周边地面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保温材料层热阻R[(m2· K)]
0.56 0.6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9
表 4.2.2-5 寒冷(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屋 面 外 墙 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传热系数K[W/(m2· K)]
(CDD26)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确定。
强制性条文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9
4.2.2 根据建筑物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不同,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2.2-1~表 4.2.2-5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 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4.2.2-1~表4.2.2-5 规定的限值,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 应大于表4.2.2-6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围护结构 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 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 衡判断。 强制性条文
1.40 1.5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9
表 4.2.2-2 严寒(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围护结构部位
屋 面 传热系数K[W/(m2· K)] ≤3层建筑 0.25 (4~8)层建筑 0.30 ≥9层建筑 0.3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节能设计标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节能设计标准的研究和探讨日益重要。
在这些地区,如北极圈内的捷克和加拿大,居民面临着极端低温、严寒和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条件。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节能成为保证居民舒适和减少能源浪费的关键所在。
一、建筑外墙的保温性能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外墙的保温性能至关重要。
有效的保温设计可以减少冷空气的渗透,防止室内热量的流失,并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常见的保温材料有岩棉、聚苯板和聚氨酯材料等。
通过在外墙上安装合适的保温材料,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室内供暖和空调的需求。
二、窗户和门的密封性窗户和门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中常见的能量损失点。
密封性能良好的窗户和门可以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并阻止冷空气的渗入。
采用多层玻璃、双层门或釆用密封胶条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窗户和门的保温性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地热和太阳能利用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地热和太阳能利用是一种可行的节能设计标准。
通过利用地热能源,可以提供建筑物的供暖需求,降低对传统燃料的依赖。
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利用阳光能源为居民提供热水,减少电力或天然气的消耗。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也是节能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朝向南方的建筑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提供额外的供暖能源。
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减少冷气流的流动,防止寒冷空气进入室内。
通过有效的朝向和布局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效果。
个人观点与理解:世界正处于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节能设计对于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节能设计标准是建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居民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
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严寒和寒冷地区居民的需求,致力于打造更加节能、环保和舒适的建筑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
以确保居住环境合理而且节能有效。
以下是实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的主要要点:
(一)对外观设计有要求。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一般应
采用隔热材料,并设置阳台、摇篮檐、半檐及挑高等结构措施,使辐
射和对流的热损失降低。
(二)对夏季的制冷设计有要求。
选择有效的外部采光遮阳系统,有效防止室外热量进入居住环境。
设计采用装有自然通风、空调系统
的夏季制冷室。
利用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的夜晚空气,实现制冷效果。
(三)对冬季的取暖设计也有要求。
主要可通过提高壁体的外墙
保温性能、设置岩棉保温等方式实现,同时也可采用向顶排气、减压
抽湿、低温裹芯管等方式,达到提供安全取暖的目的。
(四)居住建筑需安装节能装置。
如热水器可采用节能型,如熔断器、流量计及节水检测仪等,以提高热水器的热效率。
此外,居住建筑还可以采用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及太阳能蓄热系统等电器节能装置来实现节省能源。
除了以上几项内容之外,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造居住建筑时,还应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
例如,要注意地温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和墙体外保温材料,减少地表反射的热量损失,以及合理设计屋顶隔热性能等等。
总之,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点执行,在技术装备、施工技术、安装实施及管理操作方面做到切实有效,这样建筑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耗能,实现真正的节能改造。
xjj001-202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xjj001-202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XJJ001-2021是我国2021年发布的一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包括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中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原则和要求。
2.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墙体、屋顶、门窗等。
3.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等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求。
4.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节能技术应用的要求。
5. 建筑节能设计评价方法和标准。
该标准旨在提高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性能,降低建筑能耗,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参照该标准进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