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基础研究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思路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思路科学研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而诺贝尔奖则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以其杰出的贡献和创新性研究方法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成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坚持创新思维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研究方法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坚持创新思维。
无论是在医学、物理还是化学领域,他们都试图找到以往未被发现或未被充分研究的问题,并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冒险尝试新的理论和实验,从而推动了学科的进步。
二、跨领域合作诺贝尔奖获得者们通常倾向于与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合作,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
他们深刻理解到,只有与不同专业的科学家合作,才能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攻克更为复杂的问题。
通过跨领域合作,他们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三、注重基础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在科学研究中注重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他们深刻理解到,只有对基础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具有创造性的发现。
他们从最基础的原理出发,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观察,逐渐解开了自然界的奥秘。
四、长期坚持诺贝尔奖获得者们通常是长期坚持在某个领域进行研究的。
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着深厚的兴趣和执着的热爱,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才能有所突破。
他们的研究耗时费力,但正是这份坚持使他们能够创造出震撼世界的发现。
五、强调实验验证诺贝尔奖获得者们非常重视实验验证的结果。
他们通过实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理论,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
他们严谨而细致的实验态度,使得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加可靠和有说服力。
六、认真分析数据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非常认真。
他们深入研究和理解实验结果的背后含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推断出新的科学规律和信息。
他们的严谨态度使得他们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七、不畏失败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在科学研究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
然而,他们并不因此而气馁,反而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
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前景分析

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前景分析李趁201211012910 教育技术学【摘要】本文通过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现状进行概述,并阐明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意见及看法。
【关键字】中国科学家;自然科学;诺贝尔奖1.诺贝尔奖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概述1.1 诺贝尔奖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概念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物学奖,自从1901年设立以来,已届百年,各国共有380多位在以上学科有重要发现和发明,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荣获此项举世瞩目的权威性国际大奖。
1.2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现状从1901年至2014年这114年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家共授予575人次、572名科学家;亮度获奖的科学家有3人,分别是法国的M·S·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和1911年化学奖得住)、英国的F·桑格(1958年和1980年化学奖得住)、美国的J·巴丁(1956年和1972年物理学奖);其中,物理学奖项颁发111次,获奖人数199人(次);化学奖颁发110次,获奖人数169人(次);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109次,获奖人数207人。
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人数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科技政策、科学精神和科学传统的综合反映。
与细胞相关的诺贝尔奖项的内容及意义

与细胞相关的诺贝尔奖项的内容及意义与细胞相关的诺贝尔奖项的内容及意义1. 介绍与诺贝尔奖项相关的背景和意义诺贝尔奖项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科学奖项之一,每年颁发给对人类知识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创立于1901年的诺贝尔奖项共有六个类别,其中最与细胞相关的包括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
这两个奖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致力于探索和解释细胞的组织和功能,对细胞生物学领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 诺贝尔奖项与细胞生物学的关系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最基本单位——细胞的学科,它涉及到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活动等方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发现,为细胞生物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其中一些突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的高度认可。
3.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细胞相关的突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常授予那些对生物学和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该奖项经常颁发给开创性的发现和突破。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安德鲁·茨恩贝格和罗杰·科恩,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凋亡的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它对于维持健康和发育的平衡至关重要。
4. 诺贝尔化学奖与细胞相关的突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那些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一些突破与细胞有密切关联。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马丁·卡普纳、迈克尔·莱维特和阿里·沙普雷,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和生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自噬的研究。
自噬是细胞通过降解和再利用细胞组分来维持自身稳态的过程,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5. 细胞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意义细胞科学的发展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深远影响。
对细胞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基本过程和疾病的发生机制。
世界上许多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和细胞的异常功能和损伤密切相关。
科研奖励 -

科研奖励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奖励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科研奖励既是对科学家的认可,也是对科研成果的肯定,更是对科研事业发展的推动和激励。
科研奖励可以分为学术奖励和实践奖励两种,学术奖励主要是针对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实践奖励则是针对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学术奖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诺贝尔奖:这是科研领域最高的奖项,分别有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奖。
每个领域每年最多只有一个获奖者,通常是对对当年做出最为杰出的贡献的人颁发奖项。
2.图灵奖:这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对计算机科学贡献丰功伟绩的科学家。
其水平相当于诺贝尔奖。
3.埃默里奖:是针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列出一项特别具有影响力的工作,而设立的奖项,奖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
4.国际数学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数学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和贡献,通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5.达尔文奖:是一项为表彰自然界生存中最为愚蠢、最为荒诞的行为和残忍分类科学的奖项。
实践奖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最高科技奖项之一,旨在奖励在国家科技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该奖项分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基础研究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共四个奖项。
2.中国创新人物:这是由《科技日报》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共同评选的全国性奖项,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中国人物。
3.江苏省科技奖:是江苏省政府颁发的科技领域内最高的奖项。
奖项设置分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三个奖项。
4.上海市科技奖:是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科技领域内最高的奖项,共设立重大科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共3个奖项。
总体来说,科研奖励不仅仅是荣誉,更承载着科学发展的方向和希望,对于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激励和肯定。
同时,这些奖励也为科学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使得人类的未来更具潜力和更美好。
实用类文本阅读“诺贝尔奖”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从免疫系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用光镊移动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材料二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材料三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
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
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
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
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
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科学知识的科学奖项

科学知识的科学奖项科学知识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领域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研究者,他们通过不懈努力与创新,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表彰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各国纷纷设立了科学奖项,以激励科学家们进一步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奖项,并探讨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影响。
一、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奖项之一。
设立于1895年,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其遗嘱中设立。
诺贝尔奖共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五个领域。
其中,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或医学三个领域与科学研究密切相关。
诺贝尔奖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学家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经济上的支持。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通常在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研究成果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
同时,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公开、严谨,赋予了科学研究以权威性,影响了整个科研领域。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设立于1979年。
该奖项由中国政府设立,旨在表彰在自然科学领域作出重要科研成果的个人和团队。
自国家自然科学奖设立以来,已经有众多科学家获得了这一殊荣。
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设立既激励了科学家们进行创新性研究,也促进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该奖项的评选过程严谨,广泛吸纳评委和专家的意见,从而确保了获奖成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获奖者通常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图灵奖图灵奖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荣誉之一,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每年颁发。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图灵奖的设立不仅推动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为计算机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获得图灵奖的科学家通常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指导。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诺贝尔奖是全球科学界最高荣誉,每年颁发给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者。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通常具备卓越的科研能力和独特的创新意识。
本文将就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展开讨论。
一、卓越的科研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科研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
首先,他们具备广博的学识和深入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项顶级的科学奖项,诺贝尔奖往往颁发给对特定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因此,获奖者必须在自己的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并能在学科中把握住前沿发展趋势。
其次,他们善于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科学界的发展离不开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和思考新的科研问题。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往往在某个关键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思维解决了该问题,从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他们勇于挑战科学的边界,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工作。
此外,诺贝尔奖获得者们还注重合作与交流。
现代科学已呈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研究问题需要集思广益,吸纳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意见。
因此,获奖者常常与其他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攻克难题,实现科学的跨学科融合。
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使整个团队能够协同工作,共同追求科学的进步。
二、独特的创新意识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仅具备卓越的科研能力,还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意识。
首先,他们勇于质疑现有理论和观念。
科学的进步需要不断挑战和突破既有的学术思想和传统观念。
获奖者们勇于怀疑,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从而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其次,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
创新意识意味着能够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联系,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获奖者在科研工作中常常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并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难题。
他们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思维方式为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诺贝尔奖获得者们还具备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品质。
在科学研究中,成功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才之路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才之路一、诺贝尔奖简介以920万美元为基金,从1901年起,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和平五种奖。
1968年加设经济学奖。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发明家和实业家,主要从事炸药的研究和制作工作,发明炸药是他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
他在逝世前决定将他的大部分财产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奖给在科学上、文学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以及对人类的和平事业有重要贡献的人,以造福人类。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分析、归纳、总结诺奖获得者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特色和成才规律。
以诺奖获得者的成才特色为载体,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介绍和阐发。
第一讲诺贝尔奖获得者成长的外部条件思考:人才成长需要一个怎样的外部环境?一、社会的需要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现实基础。
时势需要杰出人才,也造就杰出人才。
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端于物理学领域,造就了一大批物理学大师。
阿伦尼乌斯为解决科学难题,挺身而出。
摩尔根适应社会需要,继承和发展了遗传学理论。
二、学校应具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思考:什么是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鲍林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主张:(1)科学研究应打破旧的学科界限,学科之间应互相取长补短。
(2)在教学中引进研讨会的形式。
(3)、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非死记硬背,通过练习应获得答案的工具而不是答案的本身。
(4)教师首先是科学研究的先行者,优秀的教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
(5)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莱那斯.卡尔.鲍林(1901-1994)美国化学家。
1954年因研究化学分子结构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又因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和发起反对核试验运动,获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
瓦拉赫所在的德国哥廷根大学主张:(1)培养学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用人用长处。
(2)德国基础教育注重各科知识的全面、扎实。
摩尔根所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主张:(1)重视相关学科在教师队伍、研究所、实验室、机关杂志的全面建设。
(2)强调基础研究,反对办学只是为了实际上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 纯基础研 究” 和“ 定向基础研 究” 两种 类型的 结论 , 结合诺 贝 尔 自然科 学 奖获得 者从 事
基 础 研 究的 实 际案 例 , 对 这 两 种 不 同 类型 的基 础 研 究 范畴做 出 了新 的 阐释 。二 是 诺 贝 尔 自然
科 学奖获得者从事基础研 究的比重究竞有多大。通 过对诺 贝 尔 自然科 学奖获得者从 事基础
学院科学除 了是一种独特的进化 中的概
念体系 , 同时也 是一种 具有独 特规 范 的社会 体制 。按照 R ・ K・ 默 顿 的科 学 社 会 学 思
想, 它遵循下述 的制度规范 , 这些制度上 的规 范构成 了科 学 的 精 神 气 质 。( 1 ) 公 有 主义 ( C o m m u n a l i s m) , “ 科 学是 公共 的知 识 ” , “ 只 有 当科学家把他 的思想 和发现 公之 于世 , 他
的或 目 标是应用 , 是为了谋求 个人 、 团体或社 会 的利益与功利 , 其根本 特点是 以任 务为取 向, 将基础研究 的成果 转化 为实 际应用 。按
照这 样 的流行 观点 , 基 础研 究被 定义 为 “ 实
基础研究 的 目的或 目标是认 知 , 是追求 对宇
宙、 自然界和其 中 的生命 现象 的更深 刻 的理
像” 。 3 于是 , “ 学 院科学 ” 或“ 纯科学 ” 可以被
则是为 了确定基 础研 究成 果可 能 的用途 , 或 是为达到某一具体 的实用 目的或 目标而探索 应采取 的新方法或新途径所进行 的独创性研 究 。因而 , 尽管科学研究 的学科类别不 个 极端类型之 中。也 就是说 , 一个具 体 的科
解与认识 , 其 根本 特 点 是 以 “ 好奇心” 为取
一
、
基 础 研 究 范 畴新 释
向, 增 进 科 学 领 域 的基 本 知识 ; 应 用研 究 的 目
人们通 常基 于研究 目的或 目标 的不 同,
将科 学研 究 范 畴划 分 为基 础研 究 ( B a s i c r e s e a r c h ) 与应用研 究 (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 。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NO V.20l 3 V0 1 . 3 0 No. 6
第3 0卷 第 6期
研 究( 分为“ 纯基础研究” 与“ 定 向基 础 研 究”) 与 应 用研 究 获 奖 . Y - 作 的人 数 与 比 例 的 统 计 分
析, 发现 高达 9 0 %左右的科 学家是 由于在 基础科 学领域取得 重大原 始性创新 成果 而被 授 予 诺 贝尔 自然科 学奖的 , 彰显 了权威 的诺 贝 尔自然科 学奖对基础研 究 的“ 偏爱 ” , 从 而显 示出基 础研 究的重要意 义。三是诺 贝尔 自然科 学奖获得者是如何从事基础研 究的。依据真 实、 丰富 而鲜活的思想资料 , 运用案例 分析 法 , 深入分析和揭 示 了他们作 为科 学精 英在基础 科 学领域
研究范畴 当中的一种 , 而不能 同时 属于这 两 种 研究范畴 。然而 , 我们绝不能 以孤立 、 静止
研 项 目只 能 属 于 基 础 研 究 与 应 用 研 究 这 两 种
定义为 这样 的科 学 : “ 它 主 要并 直接 致 力 于 发展概念体系 , 包括对概念体系作 出扩充 、 修
订和检验 ; 这 种 发 展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建 立 临 时 ‘ 真理 ’ 的无 尽 的 过 程 。 ” 【 4
取 得 重 大原 始 性 创 新 成 果 的 “ 奥秘” 。
关键词 : 诺 贝 尔自然科 学奖; 基础研 究 ; 纯基础研 究 ; 定向基础研 究 ; 应 用研 究; 诺 贝尔 自 然科 学奖获得者 ; 统计分析 ; 案例分析 法
中 图分 类号 : N 0 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6 5 2 2 ( 2 0 1 3 ) 0 6 - 0 0 8 0 - 2 5
第 6期
陈其荣 : 诺贝尔 自然科学奖与基础研究
和可观察事实 的根本 基础 的新 知识 , 而事先 没有特 定 的应 用 目的” 。 L l 1 2 3 所 谓应 用 研究 ,
同发现真理 和观照真 理有关 ; 它 的功 能在 于
建 立 一 幅 同 经 验 事 实 相 吻 合 的 世 界 图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5 2 2 . 2 0 1 3 . 0 6 . 0 0 8
诺 贝 尔 自然科 学奖 与基础 研 究
陈 其 荣
( 复旦 大学 哲 学学院 , 上海 2 0 0 4 3 3 )
摘要 : 文章主要提 出并探讨 了三个具有 内在 关联的 问题 : 一是基础研 究的类型问题。基 础研 究是一个随着科 学研 究实践 的发展 而演进的范畴 , 通过对现代科 学从“ 学院科 学” 向“ 后 学院科 学” 转 变的历史考析 , 得 出基础研 究的 范畴 已从只是 “ 纯基础研 究” 的一种 类型拓展 为
础研究是一个随着科学研究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范畴通过对现代科学从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的历史考析得出基础研究的范畴已从只是纯基础研究的一种类型拓展为包括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两种类型的结论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基础研究的实际案例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基础研究范畴做出了新的阐释
2 0 1 3年 1 1 月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 5 — 2 7
验性或理论性 的工作 , 目的是 为 了获取现 象
作者简介 :陈其 荣( 1 9 3 9 一 ) , 男, 上 海市人 。复旦 大学哲 学学院教 授 、 博 士生导师 , 主要研 究 自然哲 学 与 自然史、 科 学哲 学与科学 史、 科 学技 术与社会 、 自然科 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