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技术领域的诺贝尔奖
历届化学诺贝尔奖

历届化学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一项设立于1895的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和文化奖项,在该奖项里,化学奖也是其中最著名的奖项之一,它被认为是奠定于奢华、有野心和富有冒险精神对于此领域之学者的最高荣耀。
在历年来,化学诺贝尔奖还会囊括各种知识领域的学术成果,其中包括了催化剂、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许多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都是因为其令人惊叹的发现而备受表扬的。
1901,诺贝尔化学奖首次被授予给了俄国科学家叶夫根尼洛佩兹,他因为发现了氧化还原反应而被提名获奖。
他的发现有助于理解生物体如何使用氧气生存,也开启了有关现代生物学的大门。
1906,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科学家卡尔埃里希贝哈特,他的发现使得有机化学领域得以发展,使其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同时,他还是分子模型的创始人,以及开发了一种新的生物素合成的方法。
1911,爱尔兰科学家爱德华勒梅特霍尔斯特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发现被用于探讨数种气体的分子结构,包括氢气和碳气体。
这一发现促进了其他有关化学领域的发展,也为研究催化剂打开了新的方向。
1919,德国科学家阿道夫聚碳酸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发现揭示了碳酸酯的结构以及与其他有机物的交互作用,这一发现对于化学和药学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1932,犹太裔美国科学家敖德萨拉菲尔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发明出了一种用于发现有机物中分子结构的新方法,这一方法革新了有机物分子结构研究方法,并开创了有机化学发展的新篇章。
1937,瑞典科学家康斯坦丁恩斯特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发现在化学催化剂和酶类反应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生物分子水平上的反应。
此外,他还研究了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物化学问题上给了化学界新的思路。
1946,美国科学家威廉皮亚杰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发现揭示了有机物的合成反应机理,以及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特征,这些发现对于人类对有机物的认识和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帮助。
1950,英国科学家让米勒和英国科学家李霍金斯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了许多关于DNA秘密,加深了我们对于DNA研究,也为我们对疾病和其他基因有关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诺贝尔奖与分析仪器

诺贝尔奖与分析仪器2012年10月10日,随着诺贝尔化学奖的宣布,2012年诺贝尔奖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奖项已经全部揭晓。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有数百位科学家因数百项研究成果获奖,那么在这么多研究成果中哪些与科学仪器相关?又有哪些研究成果最终使得某种仪器诞生?从1901-2012年历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以下为与仪器有关的诺贝尔奖。
1、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阿斯顿(FrancisWillianAston,英国),研究质谱法,发现整数规划。
1925年,阿斯顿凭借自己发明的质谱仪,发现“质量亏损”现象。
2、1926年诺贝尔化学奖斯维德伯格((TheodorSvedberg,瑞典),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系的研究。
3、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马丁(ArcgerMartin,英国)、辛格(RichardSynge,英国),发明分配色谱法,成为色谱法其中一大类别。
4、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泽尔尼克(FritsZernike,荷兰),发明相衬显微镜。
5、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穆尔(StanfordMoore,美国)、斯坦(WilliamH.Stein,美国)、安芬林(ChristianBorhmerAnfinsen,美国),研制发明了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利用该仪器解决了有关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
6、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马克(AllanM.Cormack,美国)、蒙斯菲尔德(英国),发明X射线断层扫描仪(CT扫描)。
7、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西格巴恩(NicolaasBloembergen,瑞典),开发高分辨率测量仪器以及对光电子和轻元素的定量分析;肖洛(ArthurL.Schawlow,美国),发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仪。
8、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鲁斯卡(ErnstRuska,德国),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比尼格(德国)、罗雷尔(HeinrichRohrer,瑞士),设计第一台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与科技技术奖相当的奖项

与科技技术奖相当的奖项引言科技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鼓励和表彰在科技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各国纷纷设立了科技技术奖项。
这些奖项不仅是对科技创新的认可,也是激励更多人投入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动力。
本文将介绍与科技技术奖相当的奖项,并探讨其在鼓励科技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1. 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
设立诺贝尔奖的目的是为了表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诺贝尔奖的设立激励了全球科研人员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的成果往往在科学界产生广泛的影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图灵奖图灵奖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荣誉之一,由国际计算机科学协会(ACM)颁发。
设立图灵奖的目的是为了表彰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图灵奖的获得者往往是对计算机科学产生深远影响的先驱,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艾伦·纳图尔奖艾伦·纳图尔奖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奖项,由艾伦·纳图尔研究所颁发。
设立艾伦·纳图尔奖的目的是为了表彰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已经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获得艾伦·纳图尔奖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4. 美国国家技术奖美国国家技术奖是美国政府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旨在表彰在技术创新和工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该奖项的设立激励了美国科技人员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美国科技实力的提升。
获得美国国家技术奖的个人和团体的成果往往在科技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为美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欧洲发明奖欧洲发明奖是欧洲专利局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在技术创新和发明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诺贝尔奖得主科学成就解析

诺贝尔奖得主科学成就解析诺贝尔奖是全球最高学术荣誉之一,每年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表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经济学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诺贝尔奖的设立旨在鼓励科学、文学和经济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的成就无疑是举世公认的杰出贡献。
一、物理学领域的科学成就解析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在物理学领域做出创新性研究和重大发现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就对我们理解自然界以及发展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位物理学奖得主的科学成就解析: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改变了我们对时空观念的理解。
他在1915年进一步发展出广义相对论,阐明了引力与时空弯曲之间的关系。
爱因斯坦的理论对于现代宇宙学、引力波研究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玛丽·居里(Marie Curie)玛丽·居里是第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研究了放射现象并发现了镭和钋元素。
她的研究功绩为核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也为现代医学的放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3.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理查德·费曼在量子电动力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费曼图的概念,解释了粒子与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学领域的科学成就解析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通常因对化学领域做出的重要发现、发明新的实验方法或者理论基础的创新有着杰出贡献。
以下是一些化学领域的科学成就解析:1. 斯特凡·温伯格(Stefan W. Hell)斯特凡·温伯格在超分辨显微镜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与同僚共同发展了一种名为荧光衰减显微镜的技术,使得显微镜的分辨率大幅提高,为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
2. 亚伦·克列奥瑟(Aaron Ciechanover)亚伦·克列奥瑟等人在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机制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波谱分析与诺贝尔化学奖

波谱分析与诺贝尔化学奖核磁共振波谱学是指通过核磁共振研究物质的性态、结构和运动的学科。
在恒定外加磁场中具有自旋的原子核受射频辐射照射,当射频频率等于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的进动频率时产生的共振吸收谱的现象称核磁共振(NMR)。
宏观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于1946年被E.珀塞耳和F.布洛赫等人发现,这两人因此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原理在强度为B的外加恒定磁场作用下,核一方面自旋,另一方面绕磁场进动,进动频率ν=γ|B|/2π。
如果在与B垂直的方向上再加一个频率为ν的交变磁场H,当ν和ν相等时即发生核磁共振。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核自旋为I的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动量p,其绝对值为|p|=[I(I+1)]h,相应的核磁矩为μ=γp,式中γ为核的旋磁比。
在外加恒定磁场作用下,核磁矩有2I+1个取向,称为塞曼分裂,代表2I+1个能级。
当频率为ν的射频辐射能量hν等于核自旋磁矩在恒磁场中相邻两个能级之差ΔE时,原子核吸收辐射,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
类型编辑固定外磁场连续改变射频辐射频率,或固定外射频辐射频率连续改变磁场记录核磁共振谱的方法,称为连续波方法,所用仪器叫作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FT–NMR)是指用一定宽度的强而短的射频脉冲辐射样品,使样品中所有被观察的核同时被激发,产生一个时间域的响应函数,称为自由感应衰减(FID)信号。
用计算机对它进行傅里叶变换,仍可得到普通的频率域核磁共振谱。
据此原理制造的仪器叫作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
该谱仪适合于对同位素丰度低的核(如C核)进行累加实验,测量时间可大大缩短。
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使多维核磁共振试验成为可能。
通常说的核磁共振谱仪是指高分辨谱仪,亦是使用最普遍的仪器。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超导磁铁强磁场核磁共振谱仪,大大提高了仪器灵敏度,在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溶液中分子有许多运动自由度,因此观测的NMR谱通常是分子运动平均了的高分辨的各向同性高分辨谱。
诺贝尔奖表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诺贝尔奖表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高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对人类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
自其创立以来,诺贝尔奖已经成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被广泛认可和尊重。
本文将探讨诺贝尔奖表彰的研究领域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物理学领域物理学是诺贝尔奖中最古老的领域之一,表彰对于物质世界的探索和理解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过去几十年,物理学领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量子力学、相对论和粒子物理学等方面。
然而,随着对黑洞和宇宙学等前沿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诺贝尔奖也趋向于表彰那些针对宏大物理问题的新理论或实验发现。
二、化学领域化学领域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等。
诺贝尔奖对于化学的表彰主要侧重于在基本科学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以及那些在化学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的人士。
化学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三、生理学或医学领域生理学或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主要表彰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过去几十年,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基因疗法、免疫治疗和细胞再生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关注个性化医疗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努力解决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四、文学领域诺贝尔文学奖是唯一一个表彰文化艺术领域的奖项,旨在鼓励和认可对文学作品的杰出贡献。
获奖者通常是那些在小说、诗歌、戏剧或散文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作家。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和语言的多样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强调跨文化的交流和文学作品的多元性。
五、和平奖诺贝尔和平奖是表彰为促进世界和平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或组织的荣誉。
过去的表彰主要集中在领导国际冲突解决和维护人权的个人或组织上。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和平奖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关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人道主义危机等。
这些问题对于维护全球和平至关重要。
六、经济学领域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的,旨在表彰对经济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图灵奖简介

吉姆·格雷 “ 之父” 吉姆 格雷—“SQL之父” 格雷 之父
SQL是一种用来从关系数据库中获取信息 的语言,它使人们在使用数据库的过程 中可以更便捷地组织、恢复和调用信息。 同样它在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中也发挥 着广泛的作用。它为Oracle 、Sybase、 Informix等美国著名的数据库公司提供 了核心技术,帮助他们在上个世纪80年 代跟上了网络的发展步伐。有了SQL,它 们没有被淘汰出局!
图灵奖简介
“图灵奖”最早设立于1966年, 是美国计算机协会在计算机技 术方面所授予的最高奖项,被 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主要授予那些在计算机技术领 域做出突出贡献、对计算机产 业发展有长远和重要影响的个 人。迄今为止(2003)已有36位 科学家获此殊荣。
图灵(1912~1954)Turing,Alan Mathiso 图灵
查尔斯·巴赫曼 “ 查尔斯 巴赫曼—“网状数据库 巴赫曼 之父” 之父”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数据库技术的 形成、发展和日趋成熟,使计算机数据 处理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从而极 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因此, 1973年的图灵奖首次授予在这方面作出 杰出贡献的数据库先驱查尔斯·巴赫曼 (Chares W.Bachman)。
在计算机科学中,关系的概念也十分普遍, 在计算机科学中,关系的概念也十分普遍,计算 机的逻辑设计,编译程序设计,算法分析和程序 机的逻辑设计,编译程序设计, 结构,信息检索等,都应用了关系的概念。 结构,信息检索等,都应用了关系的概念。而用 关系的概念来建立数据模型,用以描述、 关系的概念来建立数据模型,用以描述、设计与 操纵数据库,则是科德这篇论文的创举。 操纵数据库,则是科德这篇论文的创举。由于关 系模型简单明了,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一经提出, 系模型简单明了,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一经提出, 立即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重视和响应,从 立即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重视和响应, 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对数据库技术产生了强烈 的冲击。 的冲击。基于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数据库产品 很快走向衰败, 很快走向衰败,一大批关系数据库系统很快被开 发出来并迅速商品化,占领了市场, 发出来并迅速商品化,占领了市场,其交替速度 之快是软件历史上所罕见的。基于这一十分引人 之快是软件历史上所罕见的。 注目的现象,1981年的图灵奖很自然地授予了埃德 注目的现象,1981年的图灵奖很自然地授予了埃德 科德—这一 加·科德 这一“关系数据库之父”。 科德 这一“关系数据库之父”
如何看待诺贝尔奖的学术价值

如何看待诺贝尔奖的学术价值诺贝尔奖,这个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声誉和影响力的奖项,自设立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对于它的学术价值,人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有人将其视为学术领域的巅峰荣耀,是对卓越研究成果的最高认可;而也有人认为,诺贝尔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代表学术的全貌。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诺贝尔奖的学术价值呢?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诺贝尔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它为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提供了巨大的激励和支持。
获奖的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能够为相关领域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物理学为例,爱因斯坦因提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对论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量子力学的发展、超导现象的研究等,这些获奖成果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也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化学领域,诺贝尔奖也表彰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
例如,人工合成氨的方法,这一成果极大地改变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进程,解决了全球粮食供应和化工生产的关键问题。
还有对 DNA 结构的研究,为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生理学或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更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发现抗生素到对免疫系统的研究,从攻克传染病到对癌症治疗的探索,这些获奖成果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
文学奖则鼓励了世界各地的作家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和平奖虽然在评选上有时存在争议,但它的初衷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正义,鼓励人们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努力。
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夸大诺贝尔奖的学术价值。
诺贝尔奖的评选并非完美无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诺贝尔奖的评选往往具有滞后性。
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验证,才能被广泛认可。
这就导致一些当时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可能在多年后才获得诺贝尔奖,而在这期间,相关领域可能已经取得了更多的新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尔霍夫
本生
光谱分析法的发明
拉曼光谱( spectra),是一种散射光谱。 ),是一种散射光谱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是一种散射光谱。 拉曼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学家C.V.拉曼(Raman) C.V.拉曼 拉曼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学家C.V.拉曼(Raman) 所发现的拉曼散射效应, 所发现的拉曼散射效应,对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 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动、转动方面信息, 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动、转动方面信息, 并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 并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
发展高分辨率电子光谱学并应用于化学分析
★ A.Klug (英) 化学奖 1982 英
射线衍射技术应用到电子显微镜中, 将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到电子显微镜中,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做出开创 射线衍射技术应用到电子显微镜中 性贡献
★ H.A.Hauptman & J.Karle(美) 化学奖 1985 美
合作改进了晶体学X射线衍射研究方法, 合作改进了晶体学 射线衍射研究方法,运用广博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 射线衍射研究方法 解决了直接法分析晶体结构的问题,极大地推进了晶体研究, 解决了直接法分析晶体结构的问题,极大地推进了晶体研究,特别是对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色谱法的发明
• 100多年前,德国化学家Runge对古罗马人的利用纸来分离染料 的方法进行改进——纸上色谱技术 •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et 首先将这种层析现象用于分离植物 色素红萝卜素、叶黄素和叶绿素A、B,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 谱法(Chromatography:Chromat色彩,graphos图谱) ——液-固色谱(是最先创立的色谱方法) • 20年后Kuhn 与Lederer为了证实蛋黄中的叶黄素是植物叶黄素 与玉米黄质的混合物,参考了Tsweet 的论文并采用色谱法进行 研究工作 • 从此,色谱法才迅速引起各国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并得以应用 • 早期的色谱法只是一种分离方法 ,用于不能或很难用萃取或蒸 馏方法分离的混合物及性质极为相似的化合物 ,应用最广泛的 领域是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第一个使用发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过程
★ A.W.K.Tiselius (瑞典 化学奖 1948 瑞典) 瑞典
发明了电泳分离法,成功地分离了化学结构相似的蛋白质, 发明了电泳分离法,成功地分离了化学结构相似的蛋白质,还研究了吸 附层析法
★ F.Bloch & E.M.Purcell (美) 物理奖 1952 美
质谱法的发明
当今质谱仪已成为分离、 当今质谱仪已成为分离、分析和研究各种化合物及 其反应机理的现代科学仪器。 其反应机理的现代科学仪器。
色谱法的发明
•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其研究对象是复杂的混合物质。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其研究对象是复杂的混合物质。 • 色谱法早在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使用CaCO3分作 色谱法早在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使用CaCO 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使用 为固定相, 为固定相,石油醚为流动相分离植物中色素时发现并命名 色谱法” 的“色谱法”
★ W.F.Libby (美) 化学奖 1960 美
年代测定技术, 发明了发射性14C年代测定技术,为考古、 年代测定技术 为考古、 人类学、 人类学、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 O.Hassel(挪威) & D.H.R.Barton (英) 化学奖 1969 (挪威) 英
应用X射线和电子衍射技术测定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三维结构, 应用 射线和电子衍射技术测定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三维结构,提出 射线和电子衍射技术测定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三维结构 和阐明了构象分析的原理,建立了构象分析的法则, 和阐明了构象分析的原理,建立了构象分析的法则,使之成为化学研究 中一个重要手段, 中一个重要手段,推动立体化学和有机合成的发展
★ F.Pregl (奥地利 化学奖 1923 奥地利) 奥地利
发明了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技术, 发明了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技术,并用这一 技术对碳、 硫进行了测定, 技术对碳、氢、氮、硫进行了测定,推动了 天然有机物的研究
★ R.Zsigniondy (奥地利 化学奖 1925 奥地利) 奥地利
发明了超显微镜,并利用它对胶体进行较全面的研究, 发明了超显微镜,并利用它对胶体进行较全面的研究, 胶体研究成绩显著
质谱法的发明
• 189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J.J.Thomson 对阴极射线做 1897年 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J.J.Thomson 了定性和定量研究,证实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荷的离子组成。 了定性和定量研究,证实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荷的离子组成。 • 189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W.Wien又发现,不仅阴极射线在磁场 1898年 奥地利物理学家W.Wien又发现, W.Wien又发现 和静电场中发生偏移现象, 和静电场中发生偏移现象,某些正离子流也同样受磁场和静电 场的影响。这种从气体放电管中引出的正离子流称为阳射线 场的影响。 又叫极隧射线)。 (又叫极隧射线)。 • 1905年起,Thomson开始进行阳射线研究。他把氖充入放电管做 1905年起 Thomson开始进行阳射线研究 年起, 开始进行阳射线研究。 实验时,在磁场或静电场作用下, 实验时,在磁场或静电场作用下,出现两条阳射线的抛物线轨 迹。他进一步测出这两条抛物线所表征的粒子各带有20和22个原 他进一步测出这两条抛物线所表征的粒子各带有20和22个原 20 子质量单位。 子质量单位。 • F.W.Aston 1910年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改进当时Thomson做阳 1910年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 改进当时Thomson 年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 Thomson做阳 射线研究时所用的气体放电实验装置, 射线研究时所用的气体放电实验装置,以更准确地测定阳射线 在电磁场中的偏转度,从而决定其组成和质量。 在电磁场中的偏转度,从而决定其组成和质量。 Ne和 • 1913年,F.W.Aston认为同位素假说是可以成立的,证实了20Ne和 1913年 F.W.Aston认为同位素假说是可以成立的 认为同位素假说是可以成立的, 22Ne的存在,获得了麦克斯韦奖。 Ne的存在 获得了麦克斯韦奖。 的存在,
质谱法的发明
• Aston根据他原先改进的测定阳射线的气体放电装置,又 Aston根据他原先改进的测定阳射线的气体放电装置, 根据他原先改进的测定阳射线的气体放电装置 参照了当时光谱分析的原理,改进了磁分析器,设计制造 参照了当时光谱分析的原理,改进了磁分析器, 出一个包括有离子源、分析器和收集器三个部分组成的, 出一个包括有离子源、分析器和收集器三个部分组成的, 可以分析同位素并测量其质量及丰度( 可以分析同位素并测量其质量及丰度(同位素在自然界该 元素中所占的比例)的新仪器。这就是质谱仪。 元素中所占的比例)的新仪器。这就是质谱仪。
建立核子感应理论, 建立核子感应理论,发明核磁的测定方法
★ A.J.P.Martin & R.L.M.Syngc (英) 化学奖 1952 英
发明了分配层析分析技术, 发明了分配层析分析技术,即分配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分析技术领域的诺贝尔奖
★ J.Hegrovsky (捷) 化学奖 1959 捷
设计了第一台极谱分析仪, 设计了第一台极谱分析仪,创立了极谱学 开创了极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的发明
利用光电转换或其它电子器件测定“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 法。即
能源 响应
分析系统
历史上,这种相互作用只是局限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 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现在,光谱方法已扩展到其 它各种形式的能量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声波、粒子束(离子 和电子)等与物质的作用。
光谱分析法的发明
1858~1859年间,德国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 1858~1859年间,德国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 58 年间 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 奠定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法的基础。 奠定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法的基础。他2 人被公认为光谱分析法的创始人。 人被公认为光谱分析法的创始人。
分析技术领域的诺贝尔奖
★ W.H.Bragg & W.L.Bragg (英) 物理奖 1915 英
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 射线研究晶体结构
★ W.Aston (英) 化学奖 1922 英
研究成功第一台质谱仪, 研究成功第一台质谱仪,并用它准确测定了 一些原子核分子的质量, 一些原子核分子的质量,发现了大量核素
分析技术领域的诺贝尔奖
★ T.Svedberg (瑞典 化学奖 1926 瑞典) 瑞典
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超离心机,用它准确测定了复杂的蛋白质分子量, 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超离心机,用它准确测定了复杂的蛋白质分子量,并 用于胶体化学的研究
★ G.C. de Hevesy (匈牙利 化学奖 1943 匈牙利) 匈牙利
分析技术领域的诺贝尔奖
★ R.R.Ernest (瑞士 化学奖 1991 瑞士) 瑞士
研制出高分辨核磁共振分光法, 研制出高分辨核磁共振分光法,成为有机物鉴定和 结构测定的重要手段
★ A.Zewail(美籍埃及人 化学奖 1999 美籍埃及人) 美籍埃及人
利用激光闪烁研究化学反应
★ Kurt Wiithrich (瑞士 &John Fenn(美) 瑞士) 瑞士 ( ★ &Koichi Tanaka (日) 化学奖 2002
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以及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技 术
质谱法的发明
质谱分析法是一种物理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 使待测物的分子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变成气态离子 并在电场中被加速,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检测器,通 过它在磁场中的运行曲线和到达检测器所需要的时间 来测定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