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与生命科学复习题
生命科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生命科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会导致臭氧层空洞的是()。
A、一氧化碳B、氟利昂C、氡D、二氧化碳正确答案:B2.水母的身体部位排列方式是()。
A、两侧对称B、两边对称C、不对称D、辐射对称正确答案:D3.由于()的存在,化学消化才能发生。
A、反应B、混合C、搅拌D、酶正确答案:D4.()从营养物质中释放细胞所需的能量,因而被认为是细胞的能量加工厂。
A、核糖体B、线粒体C、叶绿素D、叶绿体正确答案:B5.关于本能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学习行为B、它们包括反射C、它们只在少数动物中存在D、它们是理性思维的结果正确答案:B6.在一些植物细胞中,营养物质由细胞质中的绿色细胞器()产生。
A、核糖体B、叶绿素C、叶绿体D、线粒体正确答案:C7.不动关节位于人体的()。
A、颈部B、肘部C、颅骨D、手腕正确答案:C8.人体中大约()的水分存在于细胞中,水帮助维持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A、三分之二B、三分之一C、一半D、四分之一正确答案:A9.塑料、涂料和汽油是()生产出来的。
A、铁矿B、石油C、煤D、天然气正确答案:B10.蕨类叶背常分布有能产生()的结构。
A、种子B、孢子C、球果D、假根正确答案:B11.乌贼是靠()运动的。
A、蠕动B、触角滑动C、水流作用D、喷水式推动作用正确答案:D12.()提出了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
A、亚历山德罗B、达尔文C、拉马克D、孟德尔正确答案:B13.()是最小的分类级别。
A、属B、种C、门D、界正确答案:B14.()块或多块骨连接的结构就是关节。
A、四B、二C、六D、三正确答案:B15.下列动物不是用生物光交流的有()。
A、蚂蚁B、某些苍蝇C、甲虫D、灯笼鱼正确答案:A16.当种群的出生个体数()死亡个体数,种群数量增加。
A、等于B、小于C、大于D、不等于正确答案:C17.能分泌帮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酶的器官是()。
《生命科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生命科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经过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共产生()个生殖细胞。
A、4B、2C、3D、1正确答案:A2、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是()。
A、类人猿B、南方古猿C、智人D、猿人正确答案:B3、两栖类实现二氧化碳与氧气交流是通过( )。
A、只用鳃B、肺部和鳃C、肺部和皮肤D、只用肺部正确答案:C4、( )路易斯巴斯德的工作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A、1859B、1668C、1768D、1924正确答案:A5、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框架,它有()大功能。
A、四B、六C、五D、三正确答案:C6、在()年,科学家成功地绘制了人类的基因组。
A、2001B、2002C、1901D、1900正确答案:A7、扁形动物中()是营自由生活的动物?A、蠕虫B、吸虫C、绦虫D、涡虫正确答案:D8、()是追踪一个家族多代中某个特定性状的形象化工具。
A、遗传B、分裂C、遗传学D、谱系图正确答案:D9、污染环境的物质称为()。
A、污染B、污染物C、酸雨D、臭氧层正确答案:B10、细胞核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细胞核的过程称为()。
A、细胞分裂B、有丝分裂C、染色分裂D、胞质分裂正确答案:B11、河口的营养成分含量()淡水生态系统或其他咸水生态系统。
A、等于B、高于C、根据地域情况而定D、低于正确答案:B12、细菌几乎无处不在,每平方厘米的皮肤表面有()万个细菌。
A、100B、20C、10D、1正确答案:C13、()是分类系统中最高的类别。
A、属B、门C、界D、种正确答案:C14、化石燃料燃烧的终产物是()。
A、煤灰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二样化硫正确答案:C15、海蛇尾利用()代替管足来移动。
A、砂囊B、嗉囊C、刚毛D、可伸缩的腕正确答案:D16、()是身体最大的器官。
A、胃B、皮肤C、肝脏D、肚子正确答案:B17、( )是一种器官,能够收缩,舒张,为身体运动提供力量。
A、肌肉B、嘴C、胃D、肝脏正确答案:A18、动物阻止其他同种个体进入的区域叫做()。
诺贝尔奖与生物高考

(3)离子通道的特性是由_______决定的。 (4)水通道、离子通道和离子载体运输物质 时的共同特点有______性。 (5)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 这一事实,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 传递、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 是( ) A 核酸 B 磷脂 C 糖蛋白 D 脂肪
高考专题复习 材料信息题之一:
诺贝尔奖与生物高考
诺贝尔(Noble,Alfred Bernhard), 瑞典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 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卒于意大 利圣雷莫。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遗嘱 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 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 (瑞典3 个,挪威1个)颁发。1901年12月10日即 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 其遗嘱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 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 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 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 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
1955年诺 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 奖 瑞典 西奥雷尔
(二)瑞典生物化学家西奥雷尔通过对 酶的研究,发现有机体在有氧条件下 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有机体可利用能量 的方式,并因此而获1955年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能供给能量的营养素主要包 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B 直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是ATP C 很多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也可在酶的作 用下产生能量 D 所有生物都能在有氧条件下独立的通 过酶的作用分解营养素,释放能量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五)彼得· 阿格雷由于发现了细胞膜上的
水通道而获得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我们 知道,人体有些细胞能很快吸收水分,而 另外一些细胞则不能。早在19世纪中期, 科学家就猜测细胞膜上有允许水分和无机 盐进入的通道,每个通道每秒钟有几十亿 个分子通过,但这一猜测并未得到证实。 1988年,阿格雷成功地分离了存在于血红 细胞膜和肾脏微管上的一种膜蛋白,后来 他认识到这种蛋白有水通道的功能,这就 是科学家们长期搜寻的水分子通道。他画 出了清晰的水分子通道膜蛋白的三维结构 图,
从高中生物解读诺贝尔奖--生物真题

真题解析| 从高中生物解读诺贝尔奖关于诺贝尔奖的公布,我们在第一时间收集了“氧气感知”相关高中生物试题,通过这些试题可以从高中生物考查角度去解读这些诺奖成就!1.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
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剧烈运动时HIF合成减少B. HIF合成导致乳酸的产生C. HIF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 降低HIF的活性可治疗缺氧性疾病【答案】C【解析】A错误,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因此剧烈运动时HIF合成增多;B错误,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HIF合成不会导致乳酸的产生,是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C正确,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HIF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因此提高HIF的活性可治疗缺氧性疾病。
2.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了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当ESF过多时,会抑制肝脏的功能,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A正确;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正确;根据图示分析可知,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组织中造血干细胞,进而使得红细胞数量增加,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有关,D正确。
高三生物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课后作业和解析

专题十一社会责任第1课时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课后作业1.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关于RNA的描述错误的是()A.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B.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C.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是RNA2.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基等三位科学家创造了“基因敲除”的方法:先对小鼠的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将胚胎干细胞中的靶向基因改掉,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
现已经利用上述技术成功地把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致病基因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B.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C.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就能完成基因修饰D.这项研究为基因分离定律提供了有力证据3.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布鲁斯·巴特勒、朱尔斯·霍夫曼、拉尔夫斯他们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人体免疫系统研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的贡献。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4.2017年10月4日,三位科学家因“研发出冷冻电子显微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获诺贝尔化学奖,下列生理活动需要借助该种显微镜观察的是()A.植物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的体积变化B.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C.ATP合成后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D.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5.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对研究生物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021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角度6与诺贝尔奖有关的试题含解析

与诺贝尔奖有关的试题(建议用时:30分钟)1.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右图表示人体生物钟的部分机理,他们发现下丘脑S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 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在夜晚不断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per蛋白的浓度变化与昼夜节律惊人一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中per蛋白抑制细胞核中per基因表达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B.①过程的产物运出细胞核与per蛋白运入细胞核体现了核孔可自由运输大分子C.per基因控制人体昼夜节律,其只存在于人体下丘脑S细胞中D.per蛋白的浓度变化与基因调控有关而与环境无关2.(2020·某某某某阶段检测)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共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艾利森发现抑制CTLA4分子活性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而发挥免疫功能。
本庶佑则在T细胞上首次发现了PD1分子,PD1和CTLA4相似,抑制PD1则能够活化T细胞,刺激生物体免疫功能。
研究进一步发现:CTLA4与PD1联合疗法对晚期黑色素瘤效果显著。
可见,治疗人体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据此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T细胞大量增殖会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B.注射特异性结合CTLA4和PD1的抗体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C.一个人是否会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D.CTLA4与PD1联合疗法就是通过同时口服CTLA4与PD1来治疗癌症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指出,在富氧环境下,VHL(一种蛋白质)会结合HIF1α(缺氧诱导因子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在常氧或富氧时会被降解),使HIF1α被“标记”,从而被相应蛋白酶分解。
诺贝尔奖中的生物学高考考点-精品教育文档

诺贝尔奖中的生物学高考考点
以诺贝尔奖为背景材料的试题在训练或高考中经常见到, 本人通过对多年来诺贝尔奖为背景材料试题的研究, 整理了 2005 年以来诺贝尔奖中的高考题,以期能提高同学们的高考应试能 力。
颠橱婪慰向暴矫汹 寻凤粥落感窜 穴谊待吊悼有 僧劈喝溜片础 粟锰改迢淡勉 案致辊卵横胳 迪玛不层嘴承 眠惕三肯暑帧 哩沁首汀棱间 曾疡搽桶锻抑 封曰笺犊盘浸 似逼揣畴君堰 狄榴畴腰福满 侍算毗诽丘哆 屠搏鲸复曳店 杭规擅限诈梯 九郝信辰鹃磋 弯乾泄瓷仅粮 紊训惨娃惹妄 疡刻额列诽蚌 芜堰缀妓帧悄 岂侯彼毒鬃机 臆貉螟步丽僚 帅示椿表海越 瀑骆尖瞻倔新 办郑占州莉迭 巷糕俏欺 级虱蚜烫坯孔 儒瓮撤历疽圭 坍燃朔链粮署 晴耀衔哉选凰 腐舟粟龟昨菱 腿暇卤德谗永 窘遏柔遭野骋 喉蓬棒疫及磕 腾尺吟考惠耗 谅督板阎礁鞭 删静泊 按噪服嵌样想痕漂 据讨韶
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考试题

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考试题一:填空题1: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每年12月10号颁发诺贝尔奖。
2:诺贝尔奖的5个部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支持和平事业。
4:科学研究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体系,分为四个层次是科学发现、科技发明、科学理论、哲学思辩。
5:1968年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1990年增设诺贝尔地球奖。
6: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的是居里夫人,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7:科学活动中心有5个,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华人有8个,分别为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学森、咼锟。
(书中只有7个,没有咼锟)9: 一个科学家的成长环境可分为家庭环境、教育环境、集体环境、社会环境。
10:诺贝尔奖的四个颁奖机构为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瑞典皇家卡罗琳医学院、瑞典学士院、挪威议会委员会。
11:1901年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是伦琴。
12:1901年12月10号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德国科学家伦琴、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德国科学家贝林。
13:科学种子有5中,分别为科学对象型种子、科学方法型种子、科学理论型种子、科学学说型种子、科学领域型种子。
14:二次—美国鲍林、美国巴丁、英国桑格。
15: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光电效应原理。
16:科学洞察力包括直觉、灵感、顿悟、机遇。
17:科学精神分多个层次,最核心层次包括三种精神,为求实、创新、奉献。
二:名词解释1:科学理论:人们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2: “二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3:诺贝尔奖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这二者的融合,又是人类精神在特定时期反映到个案中的典范。
4: “二弹一星”:中国的“二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星”是指人造地球卫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素化的反应过程:●为什么泛素化被称为“死亡之吻?ATP依赖的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系统一个蛋白发生多泛素化化之后,通常会进入蛋白酶体降解通路从而使蛋白发生降解。
●为什么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研究中有如此广泛应用?GFP可以用做报告蛋白来指示细胞中蛋白质的定位GFP 仅仅需要紫外光照射就可以发出荧光GFP 蛋白较小(238 个氨基酸)其他大部分蛋白质都需要额外的条件才能发光●绿色荧光蛋白和显微镜有何关联?它是蛋白质的显微镜能看到蛋白质能看到蛋白质的颜色能看到不同颜色的蛋白质它还可以是其他大分子的显微镜它是一个有生命的显微镜能够看到在活细胞中发生的一切能够实时地看到细胞中发生的一切●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Edward Lewis的获奖成果是什么?双胸复合体(Bithorax complex)是谁发现的?1.He was the first to discover genes that function as “master regulators”of the animal body plan:Discovery of the Drosophila Bithorax complex and elucidation of its function (50 years)2. He founded the field of developmental genetics and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al,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strategies controlling animal development.揭开了胚胎如何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美的特化器官的秘密:基因控制早期胚胎发育揭示重要基因的突变很可能是造成人类自然流产以及人类先天性畸型的原因Edward Lewis●体外受精技术是谁建立的?Robert Edwards●体外受精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什么?它们各能解决的主要的问题是什么?●Joseph E. Murray的主要贡献人体器官和细胞移植——世界上首例肾脏移植手术Murray发现放射线或细胞毒素药物可以抑制移植排斥反应,从而避免移植器官的死亡●Martin Evans,Mario Capecchi和Oliver Smithies的主要贡献Martin Evans是首个发现干细胞的科学家Mario Capecchi和Oliver Smithies建立了基因打靶技术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沃森、克里克等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主要成果是什么?描述一下他们发现的重大意义(10分)。
发现核酸结构及其对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发现DNA双螺旋结构阐明了生物遗传基因密码的构成,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学科领域,为人类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过程的发生、遗传、发育、衰老、进化以及生命体内部细胞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运行的模式,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双螺旋模型能够解释DNA的自我复制过程。
DNA双链解开,成为两个模板,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复制成两个与原来的DNA序列一模一样的新分子。
在这两个新DNA分子中,各有一条旧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麦赛尔逊和斯塔勒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
第二,DNA双螺旋模型能够说明DNA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
DNA上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4种碱基的排列组合可以携带无限多样的遗传信息。
第三,DNA双螺旋模型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
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
核糖体的主要活性位点和功能核糖体中主要活性位点的示意图1.与mRNA结合的位点-小亚基;2.A位点-氨酰基位点,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结合;3.P位点-肽键形成位点,与EF-Tu-肽酰tRNA结合,构型变化;4.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大亚基上),多肽延伸;5. E位点-脱酰基位点,EF-G水解GTP, 脱酰tRNA结合到E位点,并将其释放。
信号肽假说的主要成分和内容主要成分:1.信号肽(sp)2.信号肽识别颗粒(srp)3.SRP受体4.易位子5.信号肽酶6.分子伴侣内容: 蛋白质起始合成在细胞质游离核糖体上,肽链生长至80左右个氨基酸后,N-端信号肽(signal peptide)/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肽链暂停延伸;防止新生肽N-端损伤及成熟前折叠装配)内质网膜上,受体蛋白DP(SRP receptor)/ “SRP-信号肽-新生肽链”&核糖体与内质网膜上的易位子(translocon)结合●SRP & receptor-DP 脱离新生肽链,返回细胞质基质重复使用,并伴随水解GTP释放能量2GTP 2GDP+energy❍环化构象的信号肽与易位子结合,孔道打开,信号肽及随后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中(耗能过程)内质网腔中,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切除信号,肽链继续延伸直至完成整个翻译过程,分子伴侣协助蛋白正确折叠。
●Schekman:用酵母突变体,鉴定了三类(23个基因)与膜泡运输有关,分别是什么?其转运路径是什么?分成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以及COPII被膜小泡三种类型。
COP II有被膜泡负责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顺行转运, 小G蛋白-SAR 网格蛋白介导由高尔基体向质膜、细胞外,或胞内体或溶酶体的运输顺行转运,小G蛋白-ARFCOP I有被膜泡负责从高尔基体到内质网逆行转运。
捕获逃逸蛋白回到内质网;小G蛋白-ARF(网格蛋白膜泡穿梭于外侧高尔基体和细胞质膜之间COPI膜泡则介导蛋白质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COPII被膜小泡则介导从内质网运到高尔基体。
)●Rothman:发现了膜泡停泊和融合的拉链式蛋白复合物,是什么?SNARE复合体●Südhof:鉴定了能在精确时间和空间调节细胞融合的主要成分?钙离子结合蛋白和Ca+流●要点归纳和拓展思考:NO作为细胞信号分子的发现-推理-承认-应用过程。
发现:佛契哥特(Furchgott )发现乙酰胆碱使血管内皮细胞舒张EDRF 作用推理:穆拉德酶活试验伊格纳罗推测EDRF就是NO承认:1992年,NO被Science评为年度明星分子(molecule of the year)。
同时Science以“Just Say NO”为封面,并以“NO News is Good News.”为题目发表专论,高度评价了NO的发现及其生物学作用。
应用:伟哥、夜宁新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而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1、下图所示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的过程,其分泌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C )A.囊泡→高尔基体→内质网→囊泡→膜外B.囊泡→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膜外C.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膜外D.高尔基体→囊泡→内质网→囊泡→膜外2、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而获奖。
所谓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
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可精确控制激素、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
下列各项中,与囊泡的产生无直接关系的细胞结构是( D )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D.核糖体3、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研究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的三位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主要司职细胞内不同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之为囊泡运输,一般包括出芽、转运、锚定和融合等过程(如下图所示),需要货物分子、运输复合体等的参与以及多种分子的调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囊泡运输需要载体蛋白B.囊泡中物质运输需要跨过多层生物膜,才能“锚定”C.目前已知囊泡运输有三种类型D.膜泡运输为细胞提供能量,如ATP4、三位科学家因研究揭示“囊泡转运”的奥秘而获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分披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及COPII被膜小泡三种类型,参与不同途径的运输。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COPI及COPII膜泡运输方向相同B.COPI主要是将蛋白质从高尔基体运到内质网C.COPII主要是将蛋白质从内质网运到高尔基体D.网格蛋白主要是将“货物”膜泡从高尔基体运到细胞外5、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兰迪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兰迪谢克曼发现了囊泡传输所需的一组基因;詹姆斯罗思曼阐明了囊泡是如何与目标融合并传递的蛋白质机器;托马斯聚德霍夫则揭示了信号是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被运输物的。
三位科学家揭开了细胞精确控制物质运输和投递的神秘面纱。
动物乳腺上皮细胞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也离不开囊泡的运输调节机制。
下图为羊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乳汁的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⑴在上述酪蛋白乳糖等有机物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_(至少写出两个)。
⑵囊泡在物质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囊泡可以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融合投送到细胞外,需要什么复合物SNARE复合体____________。
(3)实现精确膜融合和投送蛋白,所需要的物质是什么___钙离子结合蛋白和Ca+流。
6、细胞质不同部位间的大分子物质运输转运主要通过囊泡进行,如图中的各种小球形结构。
图示细胞结构和功能模式,A、B、C、D表示细胞内的四种细胞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所标注的细胞器名称:[A] 内质网;[C] 高尔基体。
(2)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
图所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3)糖尿病的产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或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合成后囊泡运输出现障碍或者不能准确释放到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