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以太网与六类布线
六类网线标准

六类网线标准
在网络通讯领域,网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输介质,它承载着我们日常生活中
的网络通讯和数据传输。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通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网线的标准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当前的网络通讯中,六类网线标准是一种常用的网线标准,本文将对六类网线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六类网线标准是指符合TIA/EIA-568-B.2-1标准的网线,它是一种用于
千兆以太网的网线标准。
六类网线采用了双绞线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性能,可以满足现代网络通讯的需求。
其次,六类网线标准的传输性能非常优秀。
它可以支持频率高达250MHz的数
据传输,可以实现千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同时还具有较低的串扰和延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六类网线标准还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它采用了双绞线的结构,可以
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保证了数据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另外,六类网线标准在安装和使用上也比较方便。
它采用了RJ-45接口,可以
与各种网络设备方便地连接,安装简单快捷。
同时,六类网线还具有较好的弯曲半径和耐用性,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布线需求。
最后,六类网线标准在网络通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家庭网络、办公网络,还可以用于数据中心、工业控制等领域,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网络通讯需求。
总的来说,六类网线标准是一种性能优秀、抗干扰能力强、安装方便、应用广
泛的网线标准,可以满足现代网络通讯的需求。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六类网线标准将会在未来的网络通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合布线中千兆网和六类布线介绍

网络综合布线中千兆网和六类布线的介绍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千兆网和六类布线的相关问题,包括介绍用千兆网如何进行合理的布线等方面,相信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会更高,各种布线技术都会发挥的它们的特长。
众所周知,以太网技术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技术紧密相联系,那么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是如何发展以支持新一代电缆,特别是协议中的六类线缆的呢?千兆网需要六类布线吗目前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行业中对是否需要六类布线的争论很多,记得当1992年三类布线盛行、而五类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仅刚提出时,廉价的10Mbps是为运行以太网(10Base-T)和25MbpsATM局域网而在三类布线的基础上研制的。
当以太网的比特率增加到100Mbps,ATM局域网增长为155.5Mbps时,为了在三类布线的基础上支持这些局域网技术,电子设备不得不提高其复杂性与成本。
100Base-T4、100Base-T2和155.5MbpsCAP64ATM局域网要求使用复杂的DSP技术以克服三类布线的局限性。
随着五类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被众多最终用户采用,廉价的100Mbps(100Base-TX)以太网和155.5MbpsNRZATM局域网也得到发展并在五类布线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好的性能。
实际情况表明:使用三类布线运行100BASE-T4时每个用户连接的全部费用(例如从路由器到网卡,包括电缆在内)为246美元,而在五类布线的基础上实现100Base-TX仅需费用1 98美元,相比之下,平均每个用户连接费用节省24%。
毫无疑问,同样的发展将再次发生在1000Base-T局域网技术上,由于1000Base-TX设计采用两对线发送、两对接收的工作方式,因此不需要全双工模式下的回波抵消。
为了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将选择100Base-TX使用的MLT-3编码方式,MLT-3的带宽效率为每赫兹4比特,因此频宽为125MHz。
这很好地把六类布线限制在NEXT和PSNEXT范围内,因此串扰抵消就是不必要的。
千兆网与六类布线标准

千兆网与六类布线标准六类布线的正式测试标准已经于2002 年 6 月20 日正式发布,标准号为ANSI/TIA/EIA568B。
而欧洲相应的ISO标准也即将出台。
很多网络用户可能会问六类标准的正式颁布是否意味着六类系统马上就会流行起来,六类系统和网络应用究竟有什么关系,选择六类的实际意义在哪里等。
计算机网络是基于网络的传输介质,目前最流行的局域网就是以太网,其基础(介质)就是光缆或双绞线(无线网除外)。
而网络介质和网络技术的关系与汽车和公路的关系非常类似,随着汽车的增多和汽车速度的提高,需要建造高等级公路,如高速公路,而公路的发展又会促使汽车的发展。
对于网络而言,更快速的网络技术需要更宽的网络介质,而更宽的网络介质带宽又会促进高速网络的发展。
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巧合是几乎在六类标准颁布的同时,万兆以太网(10Gpbs)的网络标准也正式发布。
10G 以太网是只运行于光纤的网络。
主要用于局域网(园区网)的主干和城域网。
由于主干提升了速度,千兆到桌面的可能性就变得越来越大,网络速度的提升就能更好的支持视频以及多媒体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网络介质(双绞线)存在着相互促进却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目前基于铜介质双绞线的千兆以太网有两个标准,即1000Base-T 和1000Base-Tx。
1000Base-T 是基于四对双绞线,全双工运行(每对线双向传输)的网络。
该技术使用的是比较复杂、效率更高的编码技术,且其带宽(不等于传输速率)为100MHz。
这也是该技术的一个出发点,即希望该网络技术可以运行在五类线上。
由于是四对线同时进行双向传输,线对之间的串扰就比较严重,而更高效的编码技术要求更好的信噪比,因此,这种技术就要求网卡以及网络设备的接口,例如交换机或HUB,必须有串扰消除技术才能保证网络可以正常的接收信号。
这样就使得网络的端口接入费用增高(特殊的接收电路设计),而这种1000Based-T 的网络在超五类或者性能较好的五类系统(经过TSB95 标准的认证测试)上就可以运行。
超5类网线和6类区别

超5类网线和6类区别
1、二者性能不同
超五类线和六类线网线虽然都属于千兆网速,但是超五类线只能勉强支撑千兆以太网,而六类线可以保障千兆以太网的运行速度
2、结构的区别
超五类网线内的双绞线和六类网线不同,六类双绞线十字骨架有绝缘性能,将双绞线的四对线分别卡在相对的凹槽内,导体部件拥有较大的直径,扭矩相对来说比较小,外径更粗,可以很好的预防网络线缆间的干扰。
3、传输速度
虽然超五类网线的速度按理可以用千兆网速,实则比较适用于百兆网速,但六类网线不论是千兆网速还是百兆网速都适用,如果采用无氧铜材质的话,大概还能传输120-150米,串扰及回波损耗等性能都有了更大的改善,尤其是全双工的高速网络来说,高品质的回波损耗性是很重要的。
4、价格差异
两者间价格上差异比较大,由于六类网线的抗串扰能力比较强,会广泛地使用在各个区域。
因此六类双绞线的价格比超五类网线更贵很多。
如果对网速要求较高的朋友,建议安装六类网线。
如果普通家庭的话,其实超五类就已经够用了。
六类网线有什么优点?

六类网线有什么优点?如今我们已经走进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网线作为传输的重要载体也是相当重要的,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网线,例如五类线、超五类、六类线、超六类线、七类线等,很多人看网线的时候都挑花了眼,这些网线的区别是什么呢?今天小泽来给大家介绍下六类网线的优点!六类网线,传输带宽1000Mbps,外表皮标注“CAT6”应用在千兆网络当中,性能远远高于超五类双绞线。
:线芯、PVC外被、水晶头、频率传输速。
1、线芯:六类网线是八芯双绞结构,还增加了肉眼可见的用来绝缘的十字骨架,可以隔离四对双绞线,并随长度的变化而旋转角度,保持四对双绞线的相对位置,减少传输过程中的信号串扰及回波损耗,而且六类线的直径也更粗,信号传输速度更快,传输频率更是高达250MHZ!2、外被:耐用的才是好网线,外被采用优质环保PVC材料,具有一定耐磨损、防油污、可以提升线材使用寿命,线身柔软,同时还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绚丽色彩,丰富生活,从山泽开始!圆线可以日常使用,扁线可轻松钻过门缝,再也不用担心在墙上凿洞啦!3、水晶头:山泽六类网线采用优质三叉芯片触点采用镀金处理,耐磨损、抗氧化,保障信号长期高速稳定传输,还搭配了防尘保护套保护水晶头不受外力损害,防尘防潮,防止铜片腐蚀,只为给您更贴心的服务。
4、传输速度:我们亲测后发现,六类网线的最大接入速度为91.2MB/秒,相当于500M-1000M 的宽带,信号无衰减,下载更快,游戏不卡,看剧更流畅!山泽六类网线通过美国FLUKE仪器测试,RJ网线接口全兼容,具有传输距离长、传输损耗小、耐磨、抗压强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高速局域网络布线领域,非常好地支持千兆以太网,并实现100m的传输距离。
因此,六类布线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子服务器机房的布线,以及保留升级至千兆以太网能力的水平布线。
六类屏蔽布线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1.概述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信息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信息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切促使通信网络由传统的电话网络向高速多媒体信息网发展。
综合布线系统是园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建立通讯网络的基础物理平台。
2.需求分析●阿尔及利亚项目网络骨干采用千兆位以太网,千兆光纤到楼,100M双绞线到桌面。
●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只包括数据和语音两部分,采用六类屏蔽系统。
●水平子系统汇集于相应单体建筑物的配线间网络机柜内,配线间内设交换设备及24口RJ45配线架。
●所设计的所有线缆及布线装置在安装使用后的电气寿命及使用寿命均达到25年以上。
●线缆及布线装置运行安全可靠且维护操作方便。
3.设计依据和原则3.1标准及规范本设计主要参照如下标准和规范:➢《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ANSI/EIA/TIA-568-A➢《商用建筑布线系统管道及空间位置标准》EIA/TIA-569➢《电信通路和空间商用建筑标准》EIA/TIA-569➢《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六类测试标准》ANSI/TIA/EIA3727,TIA3.2设计原则综合布线系统是为适应计算机与通信结合而提出的。
它的出现打破了数据传输和语音传输的界限,使各种不同的信号在一套线路中传输。
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需贯彻以下几条原则,以体现综合布线的优越性。
兼容性过去,为大楼内语音和数据线路布线使,往往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电缆线、配线插座及接头等,一旦需要改变终端机或电话机位置时,必须敷设新的线缆和插座。
因此,现在的综合布线系统将语音信号、数据信号和监控设备的图像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应传输介质、信息插座和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只需在管理间和设备间做相应的跳线操纵,就可以把终端设备连入相应的系统。
兆网综合(六类线)布线 六大要注意事项

兆网综合(六类线)布线六大要注意事项今年,TIA/EIA委员会正式发布综合布线六类标准(标准号:ANSI/TIA/EIA-568-B.2-1),TIA568B从此真正成为一个能够全面满足目前的网络发展状况,解决网络建设的基础标准集。
尽管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就网络建设来说,千兆网络即将成为网络建设的普遍需求时,作为网络的骨架,六类标准的推出可以说成为千兆网络的及时雨,为建设基于千兆以太网的企业新一代网络在物理层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类布线系统在传输速率上可提供高于超五类2.5倍的高速带宽,在100MHz时高于超五类300%的ACR值。
在施工安装方面,六类比超五类难度也要大很多。
六类布线系统的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要求的规范去执行。
因为"越是高级的铜缆对外界的异常就越敏感。
随着传输速率的上升,安装施工的正确与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就越大"。
不合理的管线设计,不规范的安装步骤,不到位的管理体制,都会对六类布线的测试结果(包括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带来影响,而且有些会成为难以修复的故障,甚至只能重新敷设一条链路来更替。
从推出六类布线系统至今,强者网络积累了大量的现场施工经验,强者网络公司指出,企业在施工时应该注意以下六大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之一由于六类线缆的外径要比一般的五类线粗,为了避免线缆的缠绕(特别是在弯头处),在管线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管径的填充度,一般内径20mm的线管以放2根六类线为宜。
?注意事项之二桥架设计合理,保证合适的线缆弯曲半径。
上下左右绕过其他线槽时,转弯坡度要平缓,重点注意两端线缆下垂受力后是否还能在不压损线缆的前提下盖上盖板。
?注意事项之三放线过程中主要是注意对拉力的控制,对于带卷轴包装的线缆,建议两头至少各安排一名工人,把卷轴套在自制的拉线杆上,放线端的工人先从卷轴箱内预拉出一部分线缆,供合作者在管线另一端抽取,预拉出的线不能过多,避免多根线在场地上缠结环绕。
?注意事项之四拉线工序结束后,两端留出的冗余线缆要整理和保护好,盘线时要顺着原来的旋转方向,线圈直径不要太小,有可能的话用废线头固定在桥架、吊顶上或纸箱内,做好标注,提醒其他人员勿动勿踩。
网络布线施工方案(1)

某医院网络布线施工方案我院根据现有办公环境和办公楼整体建筑布局状况,向装修公司提出如下网络布线施工方案:一、网络采用100M/1000M快速以太网。
网络结构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布线方式,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可独立而又互为补充的模块化子系统的结构。
支持楼层的语音、数据、图像及视像等数字及模拟传输应用,这样做易于扩容,当哪个子系统内部改动时,并不影响其它部分,而且利于移动、增加、改变而几乎没有系统停机时间,可充分执行管理支持。
二、医院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地方,所以线缆我们要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千兆以太网布线、六类布线。
根据大楼的信息点点位分布以及管理的方便性来确定,确保设备配线间所管理的任一信息点的水平线缆长度不会超过90米的国家/国际标准。
楼层间交换机一般的原则是就近弱电井附近。
三、中心机房设置在二层房内。
机房布线采用电子配线架、低烟无卤阻燃型千兆以太网布线。
可分为4区;分配线区、服务器区、配电区、监控区等。
四、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元器件(包括面板、模块、线缆、光纤、配线架、跳线等)应全部采用国际一流进口品牌的产品,其标准模块化设计使得增、减、替换都很容易实现,方便日常维护。
(如西蒙、安普、绿联、康普系列)五、本次综合布线设计中设置五个子系统,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配线间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和管理区子系统。
(一)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包括信息插座、连接软线、适配器等。
信息插座均采用标准RJ45出口。
每个信息地板插座采用六类双模块,可以非常容易的进行不少于十次的重复端接,有多种颜色可以供选择,兼容各种规格的5五类电缆。
其安装非常简便,无需昂贵的打线工具,同时也便于维修和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新型的线缆与模块刀口的接触方式,使端接后可靠性和稳定性极高。
(二)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为从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间的水平线缆。
本工程水平子系统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线缆采用低烟无卤等级,内带十字骨架六类双绞线,可支持千兆以太网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兆以太网与六类布线
1997年9月, ISO/IEC JTC1 SC25 WG3 标准委员会决定为ISO 11801的下一版本开发两种新型电缆,这两种新型电缆按性能分为六类/E级和七类/F级。
该决定引起了布线工业及一些标准委员会 (特别是美国
TIA/EIA组织及欧洲CENELEC)的极大兴趣。
除了布线标准委员会开展的这些工作之外,局域网标准委员会也在开发在现有结构化电缆系统上实现千兆位传输的技术。
1996年开始研究的IEEE802.3千兆位以太网作为一种特殊的局域网技术引起了网络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IEEE802.3委员会所面对的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开发出一种能够在现有五类/D级系统上运行的可靠而且鲁棒的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众所周知,以太网技术与布线技术紧密相联系,那么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是如何发展以支持新一代电缆,特别是建议中的六类线/E类电缆的呢?
IEEE 802.3 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项目开始于1996年,目前已完成了大量工作。
千兆位以太网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骨干网络提供1Gbps的带宽,并为现有快速以太网提供自然升级的办法,同时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网络管理工具和相应的培训。
在局域网中为了维持直径为200米的最大碰撞区域,最小CSMA/CD载波时间,以太网时间片已从目前的512比特扩展到512字节(4096比特),最小信息包大小仍为64字节。
载波扩展特性在不修改最小包尺寸的条件下解决了CSMA/CD固有的时序问题。
虽然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小信息包的性能,然而这种影响已经被CSM/CD算法中称作信息包突发传送的特性所抵消。
为了缩小千兆以太网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标准中1000BASE-SX,-LX 和-CX版本都能适应目前经过时间考验的 Fiber Channel技术。
即采用8B10 NRZ (不归零制) 编码方式,提供1.25Gbaud的有效波特率,因此能提供全速1Gbps的数据速率。
1000BASE-SX 系列采用低成本短波的CD(compact disc,光盘激光器) 或者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体表面发光激光器)发送器,而1000BASE-LX系列则使用相对昂贵的长波激光器。
1000BASE-CX系列则打算在配线间使用短跳线电缆把高性能服务器和高速外围设备连接起来。
1000BASE-T系列是支持大量已安装的五类布线系统的新设计。
为了克服5类线的缺陷而运用了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 (DSP) 技术。
1000BASE-T在传输中使用了全部4对双绞线并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因此新增加的参数例如回波损耗以及远端串扰功率和(FEXT)等就显得重要起来。
这种设计采用 PAM-5 (5级脉冲放大调制) 编码在每个线对上传输 250 Mbps。
双向传输要求所有的四个线对收发器端口必须使用混合磁场线路,因为无法提供完美的混合磁场线路,所以无法完全隔离发送和接收电路。
任何发送与接受线路都会对设备发生回波。
因此,要达到要求的10-10的错误率(BER)就必须抵消回波。
1000BASE-T无法对频率集中在125MHz 之上的频段进行过滤,但是使用扰频技术和网格编码能对80MHz之后的频段进行过滤。
为了解决五类线在如此之高的频率范围内因近端串扰 (在PSNEXT的情况下)而受到的限制,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案来抵消串扰。
使用网格编码可以增强抗干扰能力,这一结论对上面的所有情况都适用。
最终用户可能会为使用什么样的电缆来支持1000BASE-T而感到困惑。
尽管这种技术支持已安装5类线系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增加的布线传输参数也必须要令人满意。
这些参数包括回波损耗,等级远端串扰(ELFEXT),传播延迟和延时畸变。
因此,如果电缆满足5类线(1998)或者超5类线的要求,那么它将支持
1000BASE-T。
如果已安装的电缆仅满足5类线标准(1995),那么,在连接1000BASE-T设备之前,应对布线系统按照新增加的布线参数进行测量和认证。
需要6类布线吗 ?
目前布线行业中对是否需要六类布线的争论很多 (即使在当前的草案阶段)为了正确分析,让我们回头看看1992年3类布线盛行、而5类布线仅刚提出时的情形。
廉价的10Mbps是为运行以太网(10 BASE-T) 和25 Mbps ATM 局域网而在三类布线的基础之上研制的。
当以太网的比特率增加到100 Mbps , ATM 局域网增长为155.5 Mbps时,为了在三类布线的基础上支持这些局域网技术,电子设备不得不提高其复杂性与成本。
100BASE-T4, 100BASE-T2和 155.5 Mbps CAP64 ATM 局域网要求使用复杂的DSP技术以克服三类布线的局限性。
随着5类布线被众多最终用户采用,廉价的100Mbps(100BASE-TX)以太网和155.5Mbps NRZ ATM局域网也得以发展并在五类布线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好的性能。
实际情况表明: 使用三类布线运行100BASE-T4时每个用户连接的全部费用(例如从路由器到网卡,包括电缆在内)为164英镑,而在五类布线的基础上实现100BASE-TX仅需费用132英镑,相比之下,平均每个用户连接费用节省24%。
毫无疑问,同样的发展将再次发生在1000BASE-T局域网技术上,由于1000BASE-TX设计采用两对线对发送、两对接收的工作方式,因此不需要全双工模式下的回波抵消。
为了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将选择100BASE -TX使用的MLT- 3编码方式, MLT-3的带宽效率为每赫兹4 比特,因此频宽为125MHz。
这很好地限制在六类布线的NEXT和PSNEXT范围内,因此串扰抵消就是不必要的。
就目前的半导体技术水平来看,不使用回波及串扰抵消器件将至少减少1000BASE-TX 设计的50%的整体复杂性 (与目前的1000BASE-T设计相比 )。
网格编码技术可能还需改进以确保符合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引申开来,如果数据比率从每对500 Mbps提高到600 Mbps,那么这种设计就可以用于1.2 Gbps系
统。
因此,六类布线不仅可以降低支持千兆以太网的电子设备的费用,同时也为今后可能超过1Gbps 的局域网技术提供了基本设施保障。
布线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被认为是一种长期投资,布线设施本身也应作为一种资产。
根据国际布线标准ISO 11801,一个布线系统的期望寿命至少为10年。
在这段时间内,PC技术将取得巨大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桌面系统虽然还没有用到1Gbps的需求,但是这主要是由于当前PC内部总线结构限制造成的,因为总线决定处理器和内存以及其他外围设备(例如网卡)之间的的数据交换速率。
著名的摩尔定律预言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过18个月就增加一倍。
这一经常被用来描述PC处理器性能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每过18个月PC的性能就要提高一倍。
基于这些事实,也许三年内台式PC中就会出现PCI 2总线。
以此类推,在布线系统的生命周期内,1000BASE-TX技术应用到桌面系统是非常可能的。
可能的应用
让我们想一下那些应用会需要如此巨大的吞吐量吧。
多媒体应用正在成为台式PC的基本要求。
Intel 推出了MMX (MultiMedia Exchange,多媒体交换)技术,该技术将极大推动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商务和多媒体信息传递的出现戏剧性地影响了局域网的设计。
将来多媒体商务应用将必然要求更高带宽和更低的响应时间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性能。
按Intel的说法,未来的计算机商务将是屏幕之间的交流,商业建立在采用Intel 结构的可视连接PC(Visual Connected PC,VCPC)之间。
1997年推出的AGP(加速图形接口)接口支持 MMX 技术,用于低成本、高性能的3D图形应用。
随着低成本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式通用磁盘)的出现,扫描仪和数字照相机将为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互动式的,直觉和生活化的计算机体验,用户可以把自己独特的的可视数据输入软件中去。
文件尺寸将急剧增大,出现大量位图图形以及图片用来引导操作,使得文件、文档更为有趣并更加用友好。
可视计算将要求提供比目前局域网更高带宽。
结论
过去五年中IT(信息技术)工业在网络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和长足进步。
越来越多的最终用户进入
网络,这促进了复杂和基于事务的应用软件的发展。
PC机性能的增强与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成倍增加,以及硅片的储存能力的加大为软件开发商开发要求大量带宽的应用软件创造了新的商机。
结果必然导致文件尺寸迅速增加。
所有这些趋势都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布线基础设施是其中枢神经系统,必须保证其高效运行并且要避免网络瘫痪。
这样,最终用户至少要选择超5类线以保证网络的正常工作,对于新安装的系统推荐使用 6类线,这将保证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可以经济地满足目前和将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