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布线技术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概述1.1智能大厦简介在今天的大楼中,拥有一套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不仅能提供对外电讯服务,而且能很好的融合话音、数据、视讯以及楼宇管理系统元件,从完全意义上它为整个大楼提供了一个迅速、通畅的信息传输通道。
所谓智能大厦即是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但又拥有高安全、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
它为大厦的主人带来了长远的经济效益、低廉的运行花费,并具有全方面的开放性、灵活性及安全性。
智能大厦,是通过装配现代智能信息设备(电脑及网络、话音设备、楼宇自控设备、视频设备等),并运用相应技术手段,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实现该大厦的智能化,即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楼宇管理自动化。
结构化综合布线,是针对建筑内部智能系统(电脑及网络、语音设备、楼宇自控设备、视频设备等)的信号传输线路,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
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话音通信、数据图像处理、控制等,从而建成智能化的大厦。
对于一座大厦,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智能化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是大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结构化综合布线,大厦智能化无从谈起。
1.2结构化布线与传统布线的比较对于一座建筑物,它是否能够在现在或将来始终具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和通讯水平,最终要取决于建筑物内是否有一套完整、高质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布线系统。
在传统布线系统中,由于多个子系统独立布线,并采用不同的传输媒介。
这就给建筑物从设计和今后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弊端。
●在线路路由上,各专业设计之间过多的牵制,使得最终设施的管道错综复杂,要多次进行图纸汇总才能定出一个妥协的方案。
●在布线时,重复施工,造成材料和人员的浪费。
●各弱电系统彼此相互独立、互不兼容,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
●设备的改变、移动都会使最终用户无法改变原有的布线,以适应各自的需求。
六类布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布线技术的发展趋势六类六类布线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过去10年中,满足高带宽应用需要的布线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带宽已从最初10MHz发展到今天的250MHz。
六类技术采用与以往超五类之前完全不同的线缆结构,可支持高达250MHz的网络传输带宽。
尽管布线厂商采用不同的制造工艺和布线结构,但是殊途同归,最后必须满足六类标准规定的250MHz带宽要求。
2002年6月,TIA/EIA组织最终核准了六类布线标准,这是对电信业及智能建筑业的巨大贡献。
六类标准的推出,将最终促使所有厂商的布线产品实现标准化,而网络设备制造商也将保证它们的设备在六类布线上高速运行。
选择六类的重要因素尽管六类线缆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4对线缆,但是,它与五类或超五类线缆完全不同。
六类线缆一般由稍粗一些的线缆构成,具体情况视各布线厂商的六类技术而定。
由于采用较粗的线缆规格,六类线缆能够支持更高的网络传输带宽。
此外,与五类或超五类线缆不同,六类线缆通常在线缆护套中包含隔离构件,这种构件用来隔离不同的线缆对。
通过将同一条线缆中的线缆对相互隔离,减少了串音干扰,并提高了传输质量。
因此,六类线缆的总直径略粗一些,线缆体一般也更硬。
除了六类线缆本身的物理差异之外,六类连接硬件的差异也必须予以考虑。
由于线缆中采用更粗的导线,因此,六类连接硬件(插座、面板等)一般使用更粗规格的端接针。
与五类或超五类连接硬件不同,这些端接针常常是偏置排列(offset)而非平行(inline)排列,因此,选择六类布线产品时,一定要同时关注六类连接硬件和六类线缆两方面的因素。
由于六类线缆和六类连接硬件的以上特点,在设计和安装六类线缆系统时应特别小心。
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在安装六类系统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国际标准规范。
其实,超五类布线所遵循的基本设计标准也适用于六类标准。
此外,还必须对六类线缆的弯曲半径加以特别的考虑。
这方面的设计应当遵循光纤系统通常遵守的设计标准。
六类非屏蔽综合布线解决方案

六类非屏蔽综合布线解决方案非屏蔽综合布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 cabling)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布线方式,该方式不使用屏蔽设计,而是使用双绞线和特殊的电缆编织结构来减少电磁干扰。
在非屏蔽综合布线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下面将介绍六种常见的非屏蔽综合布线解决方案。
1. 10GBase-T解决方案:10GBase-T是指支持10Gb/s数据传输速度的以太网技术。
在非屏蔽综合布线解决方案中,可以使用Cat6A或更高规格的双绞线,支持10GBase-T的传输要求。
这种解决方案通常用于需要高带宽和快速数据传输的场景,例如数据中心、企业办公楼等。
2.IP摄像机解决方案:IP摄像机解决方案主要用于视频监控系统,提供高质量的视频传输和监控图像。
在非屏蔽综合布线解决方案中,通常使用Cat5e或Cat6双绞线来连接IP摄像机和网络设备,保证高清视频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电声传输解决方案:对于需要传输音频信号的场景,可以采用非屏蔽综合布线解决方案来实现电声传输。
在该解决方案中,通常使用Cat5e或Cat6双绞线来传输低频音频信号,使用光纤来传输高频音频信号,以保证音频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4.远程供电解决方案:远程供电解决方案是一种通过网络线缆为设备提供电力的技术。
在非屏蔽综合布线中,可以使用Ethernet线缆来传输电力和数据信号,实现远程供电的功能。
这种解决方案通常用于需要远程供电的设备,例如网络摄像机、无线接入点等。
5.数字音视频解决方案:数字音视频解决方案主要用于音视频传输和分发系统,可以实现高清视频和音频的传输和分发。
在非屏蔽综合布线解决方案中,通常使用Cat5e或Cat6双绞线来传输数字音视频信号,使用光纤来传输高清视频信号,以保证音视频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6.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连接和管理传感器设备的技术。
在非屏蔽综合布线解决方案中,可以使用Cat5e或Cat6双绞线来连接传感器设备和网络设备,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传输和管理。
综合布线六类线施工工艺标准[详]
![综合布线六类线施工工艺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4dbe532733687e21ae45a957.png)
综合布线六类线施工工艺本文从施工的角度出发,阐述六类布线系统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六类布线系统施工前准备,管路线缆的敷设及接地防护技术,以提高整个布线系统的抗干扰性、数据的性以及数据的传输速率。
六类布线系统在传输速率上可提供高于超五类2.5倍的高速带宽,在100MHz时高于超五类300%的ACR值。
在施工安装方面,六类比超五类难度也要大很多。
六类布线系统的施工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要求的规去执行。
因为“越是高级的铜缆对外界的环境就越敏感。
随着传输速率的上升,安装施工的正确与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就越大”。
不合理的管线敷设,不规的安装步骤,不到位的管理体制,都会对六类布线的测试结果(包括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带来影响,而且有些会成为难以修复的故障,甚至只能重新敷设一条链路来更替。
1、六类布线系统在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1.1由于六类线缆的外径要比一般的五类线粗,为了避免线缆的缠绕(特别是在弯头处),在管线敷设时一定要注意管径的填充度,一般径20mm的线管以放2根六类线为宜。
1.2严格遵守线槽的施工规,保证合适的线缆弯曲半径。
上下左右绕过其他线槽时,转弯坡度要平缓,重点注意两端线缆下垂受力后是否还能在不压损线缆的前提下盖上盖板。
1.3放线过程中主要是注意对拉力的控制,对于带卷轴包装的线缆,应把卷轴套在自制的拉线杆上,放线端应从卷轴箱预拉出一部分线缆,以供在管线另一端抽取,预拉出的线不能过多,避免多根线在场地上缠结环绕。
1.4拉线工序结束后,两端留出的冗余线缆要整理和保护好,盘线时要顺着原来的旋转方向,线圈直径不要太小,用线卡固定在线槽、吊顶上或纸箱,做好标注。
1.5在整理、绑扎、安置线缆时,冗余线缆不要太长,不要让线缆叠加受力,线圈顺势盘整,固定扎绳不要勒得过紧。
1.6在整个施工期间,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各工种要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在其他后续工种开始前应完成本工种的施工任务。
2.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施工前,必须仔细查阅其他专业的施工图纸,尤其是土建结构施工图、水、电、通风施工图。
六类屏蔽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六类屏蔽综合布线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确定工程需求:了解项目需求,明确布线系统的覆盖范围、设备数量和类型,以及所需线缆的长度和类型。
材料采购:根据工程需求,采购合适的六类屏蔽网线、面板、连接器等材料,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工具准备:准备剥线刀、剪刀、螺丝刀、电钻、测距仪、打线钳等工具,确保施工过程中工具的完好和齐备。
二、环境检查确认施工现场的安全条件,确保没有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和危险源。
检查墙面、地面和天花板的状况,确保布线过程中不会对现有结构造成破坏。
了解现场的电源和接地情况,确保布线系统的电气安全。
三、布线设计根据建筑平面图和设备布置图,确定布线系统的走向和路径。
设计合理的线缆长度和预留余量,避免线缆过长或过短导致的问题。
制定详细的布线图纸和标注,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和管理。
四、线材剥皮使用剥线刀将六类屏蔽网线的外皮剥开,露出内部的线芯。
剥皮时要注意不要损伤到内部的线芯和屏蔽层。
五、墙面穿线根据布线设计,在墙面上打孔并安装穿线管。
使用电钻或手动钻将线缆穿入穿线管中,确保线缆的走向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六、面板安装根据布线图纸,确定面板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使用螺丝刀将面板固定在墙面上,确保面板的平整和牢固。
七、线缆固定在线缆的走向上,使用线缆夹或扎带将线缆固定在墙面或吊顶上。
确保线缆的固定间距和弯曲半径符合标准要求,避免线缆受到过大的拉力和压力。
八、网线测试使用专业的网线测试仪对每条网线进行测试,确保网线的连通性和传输质量符合要求。
测试过程中要记录每条网线的测试结果,并对不合格的网线进行修复或更换。
九、工程验收在完成所有布线工作后,对整个布线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检查布线系统的外观质量、安装工艺和电气性能等方面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整理并提交工程验收报告,确保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认可。
总结:本施工方案详细介绍了六类屏蔽综合布线的施工过程,包括施工准备、环境检查、布线设计、线材剥皮、墙面穿线、面板安装、线缆固定、网线测试和工程验收等方面。
六类网线布线施工方案

六类网线布线施工方案介绍在现代网络建设中,网线布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正确且规范的网线布线可以保证网络信号的稳定传输,并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质量。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六类网线布线的施工方案。
六类网线六类网线,也被称为Cat 6网线,是一种高性能的局域网传输线缆。
它适用于千兆以太网高速传输,并且对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较高要求。
因此,在布线施工方案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六类网线的布置和连接。
施工步骤步骤一:规划布线路径在开始施工前,我们需要先规划好网线的布线路径。
这包括确定各个设备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线缆走向,并确保布线路径不会与其他电力线或信号线相互干扰。
步骤二:准备布线工具和材料在开始实际的布线工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这包括:•六类网线:确保选择质量好、性能稳定的六类网线。
•墙壁走线槽:用于隐藏网线和保护线缆。
•网线插头和插座:确保插头和插座的质量良好,连接稳定可靠。
•布线工具包:包括千兆以太网测试仪、电线剥皮器、压线钳等。
步骤三:布线施工1.安装走线槽:根据规划好的布线路径,在墙壁上安装走线槽。
确保走线槽安装牢固且与墙壁表面平齐。
2.剥开网线外皮:使用电线剥皮器,将六类网线的外皮剥开,露出内部的8条线芯。
3.分配线芯:根据标准的568B分线序列,将网线中的8条线芯分配到插头的8个插孔中。
确保线芯的排列顺序正确。
4.固定插头:使用压线钳,将插头固定在六类网线的线芯上。
确保插头与线芯之间的连接牢固。
5.安装插座:在墙壁上安装插座。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单个插座或多个插座。
6.连接网线:将已安装插头的六类网线插入墙壁插座。
确保插头与插座之间的连接稳定。
步骤四:测试网络连接在完成布线施工后,我们需要使用千兆以太网测试仪来测试网络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
确保所有的机房设备都可以正常连接并传输数据。
注意事项在进行六类网线布线施工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确保施工质量和稳定性。
六类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六类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第一,工程参考模型设计。
六类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建立工程参考模型,确定整个布线系统的框架。
这包括物理布线、设备放置和布线房布置等方面的设计。
第二,主干线设计。
主干线是指连接各个布线房间或楼层之间的电缆线路。
在设计主干线时,需要考虑线缆种类、线径和长度等因素。
为了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主干线应采用多芯屏蔽双绞线,其线径应根据布线距离和信号传输要求来确定。
第三,水平布线设计。
水平布线是连接主干线和末端设备的线缆线路。
水平布线应采用屏蔽双绞线,其线径和长度应根据具体的布线要求来确定。
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水平布线应使用六类综合布线配线架进行连接。
第五,线缆走线设计。
线缆走线是指如何将电缆线路从一个地点引入到另一个地点。
在设计线缆走线时,需要考虑线缆的走向、长度和保护措施等因素。
线缆走线应避免与电源线、高压线和强电磁场设备等干扰源相交;并且要遵循短走线、直走线和保护走线的原则。
第六,电路划分设计。
电路划分是指将布线系统按照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划分。
在设计电路划分时,需要考虑各个设备的功能和通信需求。
在划分电路时,可以采用两电路、四电路或八电路等划分方式,以满足不同设备的通信需求。
总之,六类综合布线设计方案涉及到工程参考模型设计、主干线设计、水平布线设计、终端设备布放设计、线缆走线设计和电路划分设计等六个主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布线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满足不同设备的通信需求。
超五类,六类和七类综合布线的标准

超五类,六类和七类综合布线的标准
超五类、六类和七类综合布线是建筑物中常用的网络数据通信线
缆标准。
这些标准是设计和实施网络布线时遵循的指导原则,确保数
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
超五类综合布线标准(Cat 5e)是一种传输速率高达1000Mbps (千兆位每秒)的线缆标准。
它适用于大部分办公室和住宅的局域网
需求。
超五类综合布线可以支持Ethernet、Fast Ethernet和Gigabit Ethernet等数据传输协议。
六类综合布线标准(Cat 6)是一种传输速率高达10000Mbps(10千兆位每秒)的线缆标准。
它适用于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和网络繁忙
的环境。
六类综合布线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抗干扰能力,支持高速数据
传输和实时多媒体应用。
七类综合布线标准(Cat 7)是一种传输速率高达10000Mbps(10千兆位每秒)的线缆标准。
它适用于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应用,如高密
度数据中心和传感器网络。
七类综合布线采用双屏蔽结构,具有更低
的信噪比和更高的信号完整性。
超五类、六类和七类综合布线的标准都需要使用合适的线缆、连
接器和配件,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
安装过程需要遵循正确的布线
路径、弯曲半径和接地要求,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同时,布
线系统的测试和维护也是保证网络品质的重要环节。
总之,超五类、六类和七类综合布线标准是建筑物中常用的网络
数据通信线缆标准,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规模和性能需求的网络环境,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双绞线(Twisted-Pair)
常见几种介质
双绞线是现在最普通的传输介质,它由两条相互绝缘的铜线组成,典型直径为1毫米。两根线绞接在一起是为了防止其电磁感应在邻近线对中产生干扰信号。 现行双绞线电缆中一般包含4个双绞线对,具体为橙1/橙2、蓝4/蓝5、绿6/绿3、棕3/棕白7。计算机网络使用1-2、3-6两组线对分别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双绞线 接头为具有国际标准的RJ-45插头和插座。双绞线分为屏蔽(shielded)双绞线STP和非屏蔽(Unshielded)双绞线UTP,非屏蔽双绞线有线缆外皮作为屏蔽层,适用于 网络流量不大的场合中。屏蔽式双绞线具有一个金属甲套(sheath),对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适用于网络流量较大的高速 网络协议应用。双绞线根据性能又可分为5类、6类和7类,现在常用的为5类非屏蔽双绞线,其频率带宽为100MHz,能够可靠地运行4MB、ICME和16MB的网络 系统。当运行100MB以太网时,可使用屏蔽双绞线以提高网络在高速传输时的抗干扰特性。6类、7类双绞线分别可工作于200MHz和600MHz的频率带宽之上,且 采用特殊设计的RJ45插头(座)。值得注意的是,频率带宽(MHz)与线缆所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Mbps)是有区别的——Mbps衡量的是单位时间内线路传输的二进 制位的数量,MHz衡量的则是单位时间内线路中电信号的振荡次数。双绞线最多应用于基于CMS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sion Detection,载波感 应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即10BASE-T(10Mbps)和100BASE-T(100Mbps)的以太网(Ethernet)中,具体规定有:
Timeframe:
Draft 2a published April, 1998, final standard not expected until late 1999 or 2000 at earliest.
Category 7 Cabling Document: Description: Scope: Timeframe:
同轴电缆(Coaxial)
广泛使用的同轴电缆有两种:一种为50Ω(指沿电缆导体各点的电磁电压对电流之比) 同轴电缆,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即基带同轴电缆;另一种为75Ω同轴电 缆,用于宽带模拟信号的传输,即宽带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以单根铜导线为内芯,外裹一层绝缘材料,外覆密集网状导体,最外面是一层保护性塑料。金属屏蔽 层能将磁场反射回中心导体,同时也使中心导体免受外界干扰,故同轴电缆比双绞线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噪声抑制特性。
光导纤维(Fiber Optic)
光导纤维是软而细的、利用内部全反射原理来传导光束的传输介质,有单模和多模之分。单模(模即Mode,入射角)光纤多用于通信业。多模光纤多用于网络 布线系统。
光纤为圆柱状,由3个同心部分组成——纤芯、包层和护套,每一路光纤包括两根,一根接收,一根发送。用光纤作为网络介质的LAN技术主要是光纤分布 式数据接口(Fiber-optic Data Distributed Interface,FDDI)。与同轴电缆比较,光纤可提供极宽的频带且功率损耗小、传输距离长(2公里以上)、传输率高(可达数千 Mbps)、抗干扰性强(不会受到电子监听),是构建安全性网络的理想选择。
如果数据比率从每对500 Mbps提高到600 Mbps,那么这 种设计就可以用于1.2 Gbps系统。因此,六类布线不仅可以 降低支持千兆以太网的电子设备的费用,同时也为今后可能 超过1Gbps的局域网技术提供了基本设施保障
CP点及其测试问题
合并点(CP)是一个连接硬件,允许从楼层配线器(配线架)扩 展出来的永久安装的水平电缆与扩展到电信插座(TO)的可以移动的 水平电缆实现互连。合并点不应作为有源设备或用户接口使用。合并点 通常采用接合箱的形式,带有一个用于每条通信信道的IDC到RJ45连接, 或进出IDC连接。从功能上看,合并点为在大开间环境中重新排列水平 电缆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手段,如可以连接固定布线和可以移动的家具系 统布局。应该指出的是,合并点并不是一个管理点,因此还必须在配线
微波传输和卫星传输
这两种传输方式均以空气为传输介质,以电磁波为传输载体,联网方式较为灵活。
目前用铜线还是用光纤(1)
一。铜线:目前,标明通过非屏蔽双绞线运行的速率最高的工 作站应用是2.4Gbps的ATM。这种应用通过超五类布线实现,它采 用某种完善的编码技术,信号通过电缆中所有4对线分别传输,可 以在低于100MHz的运行频率中获得2.4Gbps的速率。
● 一段双绞线的最大长度为100米,只能连接一台计算机。 ● 双绞线的每端需要一个RJ45插件(头或座)。 ● 各段双绞线通过集线器(Hub的10BASE-T重发器)互连,利用双绞线最多可以连接64个站点到重发器(Repeater)。 ● 10BASE-T重发器可以利用收发器电缆连到以太网同轴电缆上。
Category 7 Cabling To be determined To be determined Initial work has only just begun. Approved standard not due until after year 2000.
1000Base-TX
使用三类布线运行100BASE-T4时每个用户连接的全 部费用(例如从路由器到网卡,包括电缆在内)为246美元, 而在五类布线的基础上实现100Base-TX仅需费用198美元, 相比之下,平均每个用户连接费用节省24%。
ANSI/EIA/TIA布线标准介绍(3)
Preliminary Standards Work
Category 6 Cabling Document: Description: Scope:
Category 6 Cabling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for 4-pair 100 ohm Category 6 Cabling
架上完成服务的重新分配工作。
家居网络传输介质/各等级所支持的典型家庭服务
服务 电话 CATV 控制/报警 数据 数据网络 多媒体
等级1 * * * *
等级2 * * * * *
等级3 * * * * * *
各等级认可的家居传输介质
布线
等级1
等级22线对3类*源自4线对三类*4线对5类
75欧姆铜轴电缆 *
目前用铜线还是用光纤(2)
我们以一个包括100台工作站的典型办公楼层为例,对安装一个 4线对非屏蔽双绞线信道与安装一个多模光纤信道的成本进行比较
一。非屏蔽对绞线:需安装下列设备:(1)从网络布线室到100个用户终端站的100条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数 据电缆;(2)RJ45超五类接线板,把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端接到通信支架上;(3)水平电缆管理面板和垂直侧环, 在通信支架中帮助支撑集线器和接线板之间的所有RJ45接插线;(4)使用超五类单通道表面安装块端接每个插座; (5)包有乙烯绝缘体的电缆标签,贴在电缆两端,而机器打印的乙烯插座标签,贴在每个插座面板上;(6)两米 长的接插线;(7)三米长的跨接线;(8)电缆托架和吊线支撑系统,为所有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提供支撑;(9) 记录本,记录新机柜中的所有接插状况,并通过所有已安装插座的自动CAD功能,打印出已建的楼层规划图。 原材料成本 40000元 /劳动力成本 10000元/ 总计50000元
ANSI/EIA/TIA布线标准介绍(2)
Standards Under Development
TSB-95 TIA 568-A-5 TIA 568-B Category 6
ELFEXT, Return Loss, Level II-E Test Equipment Category 5E Enhanced Cable Commercial Building 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Standard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4-Pair Category 6 Cabling
二。 光纤到桌面(OFTD)结构的成本
需安装下列设备:(1)从通信局域网络布线室到100个用户终端站的100条2芯多模光缆;(2)多模SC光纤接 线板,把电缆端接到通信支架上;(3)水平电缆管理面板和垂直侧环,帮助支撑所有双工接插线;(4)使用配有 一个双工耦合器的光纤墙板端接每台桌面;(5)包有乙烯绝缘体的电缆标签,贴在电缆两端,而机器打印的乙烯 插座标签,贴在每个插座面板上;(6)两米长的双工光纤SC接插线;(7)双工光纤用户/桌面SC跨接线;(8) 电缆托架和吊线支撑系统,为所有光纤提供支撑;(9)记录本,记录新机柜中的所有接插情况,并通过所有已安 装插座的自动CAD功能,打印出已建的楼层规划图。 原材料成本 160000元 /劳动力成本 32000元 /总计192000元
由于1000Base-TX设计采用两对线发送、两对接收的工作方式,因此不 需要全双工模式下的回波抵消。为了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将选择100Base- TX使用的MLT-3编码方式,MLT-3的带宽效率为每赫兹4比特,因此频宽为 125MHz。这很好地把六类布线限制在NEXT和PSNEXT范围内,因此串扰抵消 就是不必要的。就目前的半导体技术水平来看,不使用回波及串扰抵消器件将 至少减少1000Base-TX设计的50%的整体复杂性(与目前的1000Base-T设计相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