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歌课件
合集下载
沈园二首沈园柳老不吹绵【宋】陆游PPT课件

11
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 相同:直抒胸臆、借景抒情、通过刻画一 个主人公的形象来表达(意象)
• 不同:陆游词多用对比,如“红酥手”与 “人空瘦”等;唐婉词多用比喻象征(雨 送黄昏花易落、病魂常似秋千索)
12
两首词主要特点概括
• 陆游把眼前景、现在事融为一体,又灌 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 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 声情见称于后世。
3
• 陆游生平作诗近万首,与尤袤、杨万里、 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题材广 阔,现实性强,洋溢着浓烈的战斗激情和 悲愤情绪。也有部分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 作品。他早年受江西诗派熏陶,后又取法 李白、杜甫,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风格多 样,以雄浑豪放为主,想象丰富,语言明 快。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21
• 第三句正面写人老,却 不用“衰老”之类的词语 作抽象说明,而说“此身 行作稽山土”,哀婉动人, 由此托出结句。
22
• 结句句首的“犹”字,承上转下, 既承第三句,也承前两句。时间过了 这么久,柳老不吹绵,人将埋在会稽 山,化为尘土,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应 该淡忘了。可是,还是忘不掉,还是 凭吊遗踪,忍不住泫然泪下。
8
传世佳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曾是惊鸿照影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楼船夜雪瓜洲渡,
,千载谁堪伯仲间?
夜阑卧听风吹雨,
纸上得来终觉浅,
,深巷明朝卖杏花。
死去原知万事空,
9
陆游与《钗头凤》
一、陆游短暂的幸福婚姻生活 二、两人分开的原因 ①“不当母夫人意”,陆母不喜欢唐琬 ②唐琬不孕
19
指唐婉亡故。 即将
其二
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 相同:直抒胸臆、借景抒情、通过刻画一 个主人公的形象来表达(意象)
• 不同:陆游词多用对比,如“红酥手”与 “人空瘦”等;唐婉词多用比喻象征(雨 送黄昏花易落、病魂常似秋千索)
12
两首词主要特点概括
• 陆游把眼前景、现在事融为一体,又灌 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 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 声情见称于后世。
3
• 陆游生平作诗近万首,与尤袤、杨万里、 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题材广 阔,现实性强,洋溢着浓烈的战斗激情和 悲愤情绪。也有部分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 作品。他早年受江西诗派熏陶,后又取法 李白、杜甫,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风格多 样,以雄浑豪放为主,想象丰富,语言明 快。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21
• 第三句正面写人老,却 不用“衰老”之类的词语 作抽象说明,而说“此身 行作稽山土”,哀婉动人, 由此托出结句。
22
• 结句句首的“犹”字,承上转下, 既承第三句,也承前两句。时间过了 这么久,柳老不吹绵,人将埋在会稽 山,化为尘土,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应 该淡忘了。可是,还是忘不掉,还是 凭吊遗踪,忍不住泫然泪下。
8
传世佳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曾是惊鸿照影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楼船夜雪瓜洲渡,
,千载谁堪伯仲间?
夜阑卧听风吹雨,
纸上得来终觉浅,
,深巷明朝卖杏花。
死去原知万事空,
9
陆游与《钗头凤》
一、陆游短暂的幸福婚姻生活 二、两人分开的原因 ①“不当母夫人意”,陆母不喜欢唐琬 ②唐琬不孕
19
指唐婉亡故。 即将
其二
古诗三首-示儿ppt课件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 示儿
诗人介绍
➢ 陆游(1125-1210)南宋杰出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 坚持抗金,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仕途不顺。 ➢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 ➢ 他的词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 朱自清曾经评价他“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陆游才配
初读古诗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译文 我本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 ;
了解诗意
但悲不见九州同
注释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 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陆游临死前真的了无牵挂吗?
暗示诗人示还有儿
放不下的、要嘱咐
不是
的事情。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你北从定哪中个原字可日以,看家出祭来无?忘告乃翁
诗人临终前的愿望是什么?从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怀?
北定中原
告乃翁
读出节奏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意: 要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了解诗意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 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 的父亲!
了解诗意
王师北定中原日
注释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 示儿
诗人介绍
➢ 陆游(1125-1210)南宋杰出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 坚持抗金,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仕途不顺。 ➢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 ➢ 他的词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 朱自清曾经评价他“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陆游才配
初读古诗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译文 我本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 ;
了解诗意
但悲不见九州同
注释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 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陆游临死前真的了无牵挂吗?
暗示诗人示还有儿
放不下的、要嘱咐
不是
的事情。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你北从定哪中个原字可日以,看家出祭来无?忘告乃翁
诗人临终前的愿望是什么?从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怀?
北定中原
告乃翁
读出节奏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意: 要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了解诗意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 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 的父亲!
了解诗意
王师北定中原日
注释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南宋中期诗歌

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添闰长。
州桥
原注:“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催租行
范成大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后催租行
范成大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卖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四时田园杂兴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 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 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四时田园杂兴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 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 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复 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 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 毵。金鸡叫 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关山月
陆游
南宋诗歌

3.身份独特的诗人汪元量
目睹了宋亡的过程,把随宋室帝后被俘北上
的所见所闻一一纪这于诗,其代表作是《醉 歌》10首、《湖州歌》98首和《越州歌》 20首。
有“宋亡诗史”之称。
(三)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1.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金代最重要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论家。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
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 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 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二)
宋末诗歌
1.宋末诗人的两个群体:英雄与遗民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2)描摹自然,表现个人性情
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3、诚斋体的风格特点
诚斋体:杨万里诗歌多以自然景物、日常生
2)丈夫五十功未立,
拔刀独立顾八荒。
•
46岁入蜀,来到抗金前 线,激发出旺盛诗情,形 成豪放悲壮诗风。后发觉 恢复无望,以颓放自任。
3)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66岁后在山阴农村 闲居20年。写了大 量田园诗。85岁抱 恨辞世。
2.诗歌题材
诗集名《剑南诗稿》,存诗9300多首。
(3)真实的田园:范成大的田园诗把反映隐
逸情趣和农事生活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 真切的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
古诗《游山西村》课件完美版

文学成就的认可
这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的佳作之一,充分展现了陆游的
文学才华和创作实力。
文化内涵的丰富
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 有重要意义。
艺术风格的独特
陆游在这首诗中所展现出的独特艺 术风格,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 新的色彩和魅力。
05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延伸
第三句“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比 喻手法表现人生的困境和迷茫,引导 学生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第二句“丰年留客足鸡豚”,描绘农 村丰收后的喜庆场面,让学生感受乡 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尾句“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景结情 ,表达人生的哲理和希望,让学生领 悟即使生活面临困境,也总会有一线 希望在前方。
当代社会推广田园文化意义
传承优秀文化
田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推广田园文化有助于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田园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处,推广田园文化有助于引导人 们树立绿色生活理念,促进生态
文明建设。
倡导绿色生活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推广田 园文化有助于缓解人们的精神压 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 量。
不同历史时期田园风光描绘
古代田园风光
古代诗人如陶渊明、谢灵运等,通过诗歌描绘了一幅幅宁静、恬淡 的田园生活画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近现代田园风光
近现代诗人如徐志摩、戴望舒等,在诗歌中融入了对乡村生活的亲 身体验和感悟,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现代气息和诗人的个性化风格。
当代田园风光
当代诗人继续关注田园生活,通过诗歌表达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变迁 的思考和关注,呼吁人们保护和传承田园文化。
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的佳作之一,充分展现了陆游的
文学才华和创作实力。
文化内涵的丰富
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 有重要意义。
艺术风格的独特
陆游在这首诗中所展现出的独特艺 术风格,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 新的色彩和魅力。
05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延伸
第三句“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比 喻手法表现人生的困境和迷茫,引导 学生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第二句“丰年留客足鸡豚”,描绘农 村丰收后的喜庆场面,让学生感受乡 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尾句“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景结情 ,表达人生的哲理和希望,让学生领 悟即使生活面临困境,也总会有一线 希望在前方。
当代社会推广田园文化意义
传承优秀文化
田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推广田园文化有助于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田园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处,推广田园文化有助于引导人 们树立绿色生活理念,促进生态
文明建设。
倡导绿色生活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推广田 园文化有助于缓解人们的精神压 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 量。
不同历史时期田园风光描绘
古代田园风光
古代诗人如陶渊明、谢灵运等,通过诗歌描绘了一幅幅宁静、恬淡 的田园生活画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近现代田园风光
近现代诗人如徐志摩、戴望舒等,在诗歌中融入了对乡村生活的亲 身体验和感悟,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现代气息和诗人的个性化风格。
当代田园风光
当代诗人继续关注田园生活,通过诗歌表达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变迁 的思考和关注,呼吁人们保护和传承田园文化。
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37张PPT)

示儿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 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诗歌朗读 自由朗读诗歌,尝试读正确、读通顺。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节奏划分 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课堂总结
陆游一生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实现。 他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 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初衷,深深领会到诗 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和 真挚!让我们再次朗诵《示儿》,体会他这 种深沉真挚的情感。
板书设计
毕生的事—— 不见九州同
热
爱
盼望与嘱咐——王师北定中原
祖 国
布置作业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 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 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而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无 意于祖国的统一。
展开想象 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
示例: 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 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 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 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祭乃熏 杭 亥 恃 哀拘
词语乐园
乃父 熏人 依恃 抖擞
已亥杂诗
词语理解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九州”古代指全国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乃翁:你们的父亲。
释解题目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 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诗歌朗读 自由朗读诗歌,尝试读正确、读通顺。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节奏划分 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课堂总结
陆游一生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实现。 他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 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初衷,深深领会到诗 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和 真挚!让我们再次朗诵《示儿》,体会他这 种深沉真挚的情感。
板书设计
毕生的事—— 不见九州同
热
爱
盼望与嘱咐——王师北定中原
祖 国
布置作业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 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 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而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无 意于祖国的统一。
展开想象 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
示例: 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 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 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 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祭乃熏 杭 亥 恃 哀拘
词语乐园
乃父 熏人 依恃 抖擞
已亥杂诗
词语理解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九州”古代指全国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乃翁:你们的父亲。
释解题目
12《古诗三首》课件(共69张PPT)

jì
祭 祭奠
nǎi
乃 康乃馨
xūn
熏
熏陶
háng
杭
杭州
shì
恃
恃强凌弱
āi
哀 哀叹
hài
亥 己亥
jū
拘 拘束
多音字
觉 jué 发觉 jiào 睡觉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 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 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 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 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从此山河破碎,不 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 金屈膝投降,自称臣子、儿皇帝,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 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解释古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句意: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 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 心痛。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 势的看法。
古诗三首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同学们,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 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 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古诗三首。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说说诗的大意。 3、边读边想: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
解释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t课件

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 为“南宋四大家”,在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杨万里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 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语 言平易近人,富有幽默感。
创作背景及历史环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当时,林子方即将离开杭州,前往福建任职,杨万里在净慈寺为他送行,并写下此 诗。
探讨诗歌的言外之意
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手法,探讨诗歌的言外之意,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所暗示的生命力和希 望等。
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写作中
借鉴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诗歌中运用语言的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表达 能力。
将诗歌的意境融入写作
将诗歌中的意境和美感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 力。
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十分适宜,进一步赞美了西湖的美丽。
主题思想阐述
01
02
03
赞美友情
诗歌通过描绘西湖美景和 与好友分别的情景,表达 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赞 美。
感慨人生
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 也感叹了人生的短暂和无 常,表达了要珍惜当下、 把握人生的思想。
描绘美景
诗歌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和 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西湖 荷花的壮美景象,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
拟人手法
通过将荷花拟人化,如“映日荷 花别样红”,赋予荷花以人的情 感和生命力,使其形象更加鲜活 。
音韵、节奏和韵律美
音韵和谐
诗中运用了押韵、平仄等音韵手 法,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
有音乐感。
节奏鲜明
通过运用长短句、排比等手法,使 诗句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动感。
韵律美
整首诗在押韵、平仄的基础上,形 成了优美的韵律,使读者在品味诗 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韵律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叹息建炎三年临安失守、宋高宗逃亡海上, 并赞叹向子諲yīn敢于抗金的诗。
12
这首感怀时事的诗作,深刻地反映了南宋 前期战乱动荡的社会现实。
诗中一方面对南宋朝廷不采取抵抗政策, 一味退却逃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另一 方面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 进行热情地讴歌。
13
曾幾的诗
“诚斋体”的形成,要重视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 中获取新颖生动素材,还要求有哲理的思考,理 智地观照与领悟其中所涵蕴的人生哲理,这样写 成的诗,才不仅有自然与生活的盎然生机,而且 富于理趣。
35
杨万里善于继承前人,善于创新,因而形 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严羽《沧浪诗话》 称之为“杨诚斋体”。
“诚斋体” 的特点: 一是善于敏感地发现与迅速地捕捉在自然
他的创作道路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学江西诗派, 再学晚唐体,最终融会各家,而主张师法自然, 自成一体,即“杨诚斋体”。
30
二、诚斋体的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活脱”,也就是不受前人和万物的限制。 1、细腻小巧,幽默诙谐,不失童心,天真烂漫。
闲日芭梅闲
看 儿 童 捉 柳
长 睡 起 无 情
蕉 分 绿 与 窗
子 留 酸 软 齿
。如《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5
在南宋初,曾幾心中如焚,据他的学生陆游说, 他每次去拜见曾幾,都要听到曾幾的“忧国之 言”。
这种忧国之情常常发于诗歌,如《寓居吴兴》: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8
宋人的崇杜之风:
王禹偁始发其端;王安石达到极致。苏 轼提出“一饭未尝忘君”和“集大成”说, 黄庭坚亦然。
黄庭坚重点在于借鉴杜诗的艺术经验,他 的推崇最能体现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
9
创作成就更高的是陈与义和曾几。陈与 义诗风雄浑深沉,曾几诗风清新活泼。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40
三、范成大田园诗的意义
对农村生活作全方位的描写:不仅写景物、 岁时、风俗、劳作,还写贪官污吏、苛捐杂 税、天灾人祸等灾难,深化了田园诗的主题。 这对陶渊明、王维是个突破。
41
第三节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一、永嘉四灵
南宋后期在永嘉地区出现的四位诗人:徐 照、徐玑、赵师秀、翁卷。每人的字中都有 “灵”字,故名“四灵”。他们以贾岛、姚 合为宗,诗境清幽,诗风枯淡。 如:萤冷粘棕上,僧闲坐井边。(赵师秀《龟 峰寺》) 月寒双鸽睡,风静一蝉吟。(翁卷《题竹》)
3
第一节 陈与义与南宋前期诗人
一、陈与义 二、曾 几
4
南宋初最出色的诗人是陈与义和曾几。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
洛阳人。在北宋末年曾任文林郎、太学博 士等职,金兵南侵,他从陈留向南流亡, 经数年颠沛,才抵达南宋都城临安,历仕 至参知政事。有《简斋集》。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中特别具有改良创新精 神的杰出诗人。
诗中满溢的悲愤之气,使诗的感情力度大为增强, 显得深沉而又苍凉,近于杜甫的风味。
16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 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 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 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 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 何况田间望岁心!
17
曾几是南北宋诗坛承先启后式的人物, 在他的影响下,陆游等爱国诗人开始走 出书斋,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奏出 了时代的最强音!
25
与此相关,还有反映民族压迫、同情遗民、 怀念故国,和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 压抑等复杂感情的诗,如《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6
2.政治主题:批判讽刺南宋执政者内部主和、投降派。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28
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1、融合李之雄奇 与杜之悲壮,表现 激情澎湃的爱国情 感。
2、清新婉丽, 章法工整,但又明 白如话。
29
杨万里
一、生平
杨万里(1127-1206)号诚斋,江西吉水人。
23
3、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66岁,退居山阴, 写了大量田园诗。 85岁抱恨辞世。
24
二、以人格铸诗魂:广阔的诗歌空间
1、抗金爱国的永恒主题,收复中原失地的强 烈愿望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1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建炎三年(1129)的冬天,金兵渡江,攻破临安、 越州,宋高宗从海上奔逃。建炎四年(1130)的春 天,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伤 春》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
18
《夏夜闻雨》
凉风急雨夜萧萧,便恐江南草木雕。 自为丰年喜无寐,不关窗外有芭蕉。
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
19
第二节 陆游和杨万里、 范成大
20
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方回:“宋中兴以来,言治必曰乾、淳,言 诗必曰尤、杨、范、陆。”(《跋遂初尤先 生诗》)
21
第一节 陆游
一、时代的见证人
1、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陆游(1125-1210)童年
时即立下抗金雪耻、恢复中 原的壮志,青少年时以诗名。 29考中进士,后因支持张浚 北伐而被罢官。
22
2、丈夫五十功未立, 拔刀独立顾八荒
• 46岁入蜀,来到抗金前 线,激发出旺盛诗情,形 成豪放悲壮诗风。后发觉 恢复无望,以颓放自任。
2
这一事变极大的刺激给文人士大夫。他们 中的有人亲历了流浪逃难的艰辛,目睹了 战争的酷烈,使得心理、思想与情感都产 生了很大变化。
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 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 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的孱弱 懦怯的对比,无不使他们感到悲愤。
忧愤成了这一时代文人最强烈的心态,也 造就时代文学的主旋律。许多文人的作品 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激奋而又悲怆的情调。
却偏偏碰上闰年(当年闰十一月),平白多出一 个月挨饿的日子。 从总体上说,机智活泼、风趣自然是杨万里诗的 显著长处,但他的诗同时也很少表现尖锐的、深 重的人生感受,因此大多取材细琐,缺乏雄大的 气魄。
37
范成大
一、生平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江 苏吴郡人。主要成就在晚 年,风格清丽精致,轻巧 婉峭,自成一家。
南宋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题临安邸》
1
南宋初期政治形势 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兵南下,占
领都城汴京,徽宗钦宗被俘并押解到北方, 北宋宣告灭亡; 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帝位, 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王朝,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靖康之变”。之后,南宋朝廷 又在金兵的压迫下继续南迁,最后落脚在 临安(今杭州)。
江西诗派诗歌主张:“文 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 始逼真”。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 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 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 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 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 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
7
江西诗派特点:富于人文意趣的诗歌
黄庭坚诗文人气和书卷气极浓,文人意象密 集,高雅不俗,多用典故,多用拗体,风格 生新廉悍。号称“山谷体”。 《寄黄几复》(《作品选》76页)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32
3、语言自然活泼,意趣盎然。
《小雨》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一登一陡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33
《月下传觞》
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 …… 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 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 …… 焉知万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团月。
曾幾(1084—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赣州人。有《茶山集》。他在南宋初是一个 坚决的抗金派,曾受到秦桧huì的排斥。
他推重黄庭坚,自己说曾把一部《山谷集》 读得烂熟、又极佩服陈师道,还曾向韩驹和 吕本中请教过作诗的方法,可见他受江西诗 派影响之深。
14
他常写些得轻快清新的诗作,尤其一些近体 诗写得饶有情趣,开了杨万里“诚斋体”的 路子
居 初 夏 午
花思纱牙睡
。,。,起
早 有 蜻
小 荷 才
树 阴 照
泉 眼 无
小 池
蜓露水声
立尖爱惜Biblioteka 上尖晴细头角柔流。,。,
31
2、想象新颖奇特,善于捕捉 转瞬即逝的自然风光,并以拟 人化手法加以突出。
12
这首感怀时事的诗作,深刻地反映了南宋 前期战乱动荡的社会现实。
诗中一方面对南宋朝廷不采取抵抗政策, 一味退却逃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另一 方面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 进行热情地讴歌。
13
曾幾的诗
“诚斋体”的形成,要重视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 中获取新颖生动素材,还要求有哲理的思考,理 智地观照与领悟其中所涵蕴的人生哲理,这样写 成的诗,才不仅有自然与生活的盎然生机,而且 富于理趣。
35
杨万里善于继承前人,善于创新,因而形 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严羽《沧浪诗话》 称之为“杨诚斋体”。
“诚斋体” 的特点: 一是善于敏感地发现与迅速地捕捉在自然
他的创作道路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学江西诗派, 再学晚唐体,最终融会各家,而主张师法自然, 自成一体,即“杨诚斋体”。
30
二、诚斋体的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活脱”,也就是不受前人和万物的限制。 1、细腻小巧,幽默诙谐,不失童心,天真烂漫。
闲日芭梅闲
看 儿 童 捉 柳
长 睡 起 无 情
蕉 分 绿 与 窗
子 留 酸 软 齿
。如《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5
在南宋初,曾幾心中如焚,据他的学生陆游说, 他每次去拜见曾幾,都要听到曾幾的“忧国之 言”。
这种忧国之情常常发于诗歌,如《寓居吴兴》: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8
宋人的崇杜之风:
王禹偁始发其端;王安石达到极致。苏 轼提出“一饭未尝忘君”和“集大成”说, 黄庭坚亦然。
黄庭坚重点在于借鉴杜诗的艺术经验,他 的推崇最能体现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
9
创作成就更高的是陈与义和曾几。陈与 义诗风雄浑深沉,曾几诗风清新活泼。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40
三、范成大田园诗的意义
对农村生活作全方位的描写:不仅写景物、 岁时、风俗、劳作,还写贪官污吏、苛捐杂 税、天灾人祸等灾难,深化了田园诗的主题。 这对陶渊明、王维是个突破。
41
第三节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一、永嘉四灵
南宋后期在永嘉地区出现的四位诗人:徐 照、徐玑、赵师秀、翁卷。每人的字中都有 “灵”字,故名“四灵”。他们以贾岛、姚 合为宗,诗境清幽,诗风枯淡。 如:萤冷粘棕上,僧闲坐井边。(赵师秀《龟 峰寺》) 月寒双鸽睡,风静一蝉吟。(翁卷《题竹》)
3
第一节 陈与义与南宋前期诗人
一、陈与义 二、曾 几
4
南宋初最出色的诗人是陈与义和曾几。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
洛阳人。在北宋末年曾任文林郎、太学博 士等职,金兵南侵,他从陈留向南流亡, 经数年颠沛,才抵达南宋都城临安,历仕 至参知政事。有《简斋集》。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中特别具有改良创新精 神的杰出诗人。
诗中满溢的悲愤之气,使诗的感情力度大为增强, 显得深沉而又苍凉,近于杜甫的风味。
16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 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 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 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 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 何况田间望岁心!
17
曾几是南北宋诗坛承先启后式的人物, 在他的影响下,陆游等爱国诗人开始走 出书斋,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奏出 了时代的最强音!
25
与此相关,还有反映民族压迫、同情遗民、 怀念故国,和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 压抑等复杂感情的诗,如《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6
2.政治主题:批判讽刺南宋执政者内部主和、投降派。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28
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1、融合李之雄奇 与杜之悲壮,表现 激情澎湃的爱国情 感。
2、清新婉丽, 章法工整,但又明 白如话。
29
杨万里
一、生平
杨万里(1127-1206)号诚斋,江西吉水人。
23
3、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66岁,退居山阴, 写了大量田园诗。 85岁抱恨辞世。
24
二、以人格铸诗魂:广阔的诗歌空间
1、抗金爱国的永恒主题,收复中原失地的强 烈愿望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1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建炎三年(1129)的冬天,金兵渡江,攻破临安、 越州,宋高宗从海上奔逃。建炎四年(1130)的春 天,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伤 春》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
18
《夏夜闻雨》
凉风急雨夜萧萧,便恐江南草木雕。 自为丰年喜无寐,不关窗外有芭蕉。
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
19
第二节 陆游和杨万里、 范成大
20
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方回:“宋中兴以来,言治必曰乾、淳,言 诗必曰尤、杨、范、陆。”(《跋遂初尤先 生诗》)
21
第一节 陆游
一、时代的见证人
1、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陆游(1125-1210)童年
时即立下抗金雪耻、恢复中 原的壮志,青少年时以诗名。 29考中进士,后因支持张浚 北伐而被罢官。
22
2、丈夫五十功未立, 拔刀独立顾八荒
• 46岁入蜀,来到抗金前 线,激发出旺盛诗情,形 成豪放悲壮诗风。后发觉 恢复无望,以颓放自任。
2
这一事变极大的刺激给文人士大夫。他们 中的有人亲历了流浪逃难的艰辛,目睹了 战争的酷烈,使得心理、思想与情感都产 生了很大变化。
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 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 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的孱弱 懦怯的对比,无不使他们感到悲愤。
忧愤成了这一时代文人最强烈的心态,也 造就时代文学的主旋律。许多文人的作品 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激奋而又悲怆的情调。
却偏偏碰上闰年(当年闰十一月),平白多出一 个月挨饿的日子。 从总体上说,机智活泼、风趣自然是杨万里诗的 显著长处,但他的诗同时也很少表现尖锐的、深 重的人生感受,因此大多取材细琐,缺乏雄大的 气魄。
37
范成大
一、生平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江 苏吴郡人。主要成就在晚 年,风格清丽精致,轻巧 婉峭,自成一家。
南宋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题临安邸》
1
南宋初期政治形势 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兵南下,占
领都城汴京,徽宗钦宗被俘并押解到北方, 北宋宣告灭亡; 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帝位, 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王朝,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靖康之变”。之后,南宋朝廷 又在金兵的压迫下继续南迁,最后落脚在 临安(今杭州)。
江西诗派诗歌主张:“文 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 始逼真”。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 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 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 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 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 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
7
江西诗派特点:富于人文意趣的诗歌
黄庭坚诗文人气和书卷气极浓,文人意象密 集,高雅不俗,多用典故,多用拗体,风格 生新廉悍。号称“山谷体”。 《寄黄几复》(《作品选》76页)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32
3、语言自然活泼,意趣盎然。
《小雨》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一登一陡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33
《月下传觞》
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 …… 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 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 …… 焉知万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团月。
曾幾(1084—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赣州人。有《茶山集》。他在南宋初是一个 坚决的抗金派,曾受到秦桧huì的排斥。
他推重黄庭坚,自己说曾把一部《山谷集》 读得烂熟、又极佩服陈师道,还曾向韩驹和 吕本中请教过作诗的方法,可见他受江西诗 派影响之深。
14
他常写些得轻快清新的诗作,尤其一些近体 诗写得饶有情趣,开了杨万里“诚斋体”的 路子
居 初 夏 午
花思纱牙睡
。,。,起
早 有 蜻
小 荷 才
树 阴 照
泉 眼 无
小 池
蜓露水声
立尖爱惜Biblioteka 上尖晴细头角柔流。,。,
31
2、想象新颖奇特,善于捕捉 转瞬即逝的自然风光,并以拟 人化手法加以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