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E基因C282Y与H63D突变型与肝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
XRCC3多态性与肺癌关联的Meta分析

XRCC 3多态性与肺癌关联的Meta 分析黄 萌,蔡 琳摘要: 目的 综合评价XRCC3rs861539多态性与肺癌的关联。
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数据库,获取16个研究数据信息,结合本研究资料,依据N O S 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多变量M e ta 分析方法选择遗传模型,应用S ta ta 评价异质性和发表偏倚、计算效应合并OR 值及95%C I ,Q uanto 与SP SS 分析各研究的把握度及分类间的差异。
结果 欧美的研究存在遗传模型异质性,rs861539与中国人群肺癌无显著关联(隐性模型合并O R =1.59,95%CI :0.52~4.87)。
结论 rs861539变异对中国人群肺癌无明显遗传效应,尚需进一步探讨与环境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肺肿瘤;多态现象,遗传;疾病遗传易感性;M eta 分析;模型,遗传学;遗传异质性中图分类号: R394-33;R734.2;R195.1;R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194(2010)04-0265-05收稿日期:2010-04-26 修回日期:2010-08-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845);福建省科技开发计划资助项目(2005D075)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福州 350004作者简介:黄 萌(1984-),男,福建医科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蔡 琳 迄今为止,不少功能性研究已报告了XRCC3rs861539对肿瘤的影响,但国内外有关其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联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有研究认为该功能性变异不影响人群的肺癌风险;但也有研究报道其变异增加肺癌风险或具有保护效应,或与吸烟存在交互作用,或对特定病理类型的肺癌发挥作用[1-6]。
由于大多研究的样本量偏小,对微效基因的统计分析效能较弱,而且该变异的人群分布可能存在种族差异。
因此,本研究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应用多变量M eta 分析手段综合评价该变异与肺癌发生的关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风险模型的建立与Meta分析的开题报告

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风险模型的建立与Meta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女性复发性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其疾病复杂、易复发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同时也给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风险模型,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医护人员提供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二、研究目的1. 建立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风险模型;2. 探讨临床和生物学因素对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的影响;3. 进行Meta分析并汇总已有的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病史、预后、治疗方案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2. 变量筛选:通过文献回顾和模型初步筛选,筛选影响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的临床和生物学因素。
3. 模型构建:通过逐步回归和LASSO回归等方法,建立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风险模型,并验证其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4. Meta分析: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收集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和解读。
四、预期结果1. 建立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风险模型,并评估其预测能力和稳定性。
2. 探讨影响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的临床和生物学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3. 对已有研究进行Meta分析,总结不同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和一致性,提高研究证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五、研究意义1. 为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提供了建立复发性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风险模型的新思路和方法,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3. Meta分析的结果对评估治疗效应、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以及指导未来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肺癌不只八大基因,六大新基因突变用药来袭,造福更多肺癌患者!

肺癌不只八大基因,六大新基因突变用药来袭,造福更多肺癌患者!目前,对于肺癌患者,基因检测报告中有价值的基因并不多,有价值,主要是指在临床上我们能找到药物来治疗并有客观的疗效。
目前市面上比较多的就是肺癌八大基因的检测,EGFR、ALK、HER2、MET、RET、ROS1、BRAF、KRAS。
那除了这8个基因外,其他基因突变没有治疗方法了吗,其他人群都会归于化疗组了吗,不然那,随着药物研发的加速,今年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靶点并有对应的靶药,一起围观一下。
▼TROP2过表达TROP2在多种上皮性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而且与生存期较短相关,这使TROP2成为一个理想的治疗靶点。
1.IMMU-132:后线保底治疗控制率68%,就算是对PD1耐药也有效IMMU-132是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全名叫做Sacituzumab Govitecan,由hRS7和SN38(伊立替康代谢产物)组成。
hRS7通过可以识别多种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蛋白质Trop-2,并将SN38带入肿瘤细胞内,进行杀伤。
一项单臂多中心的试验分析了47例经治的NSCLC患者,接受IMMU-132药8mg/kg或10mg/kg治疗。
纳入的患者都经过多方案治疗失败,既往接受过的中位治疗线数为3。
有7%患者是EGFR突变。
有32%患者接受过EGFR靶向治疗,33%患者接受过PD1/PDL1免疫治疗。
结果显示,67%的患者都出现了肿瘤缩小,ORR(客观有效率)为19%,中位DOR(反应持续时间)为6个月。
DCR(疾病控制率)为68%。
总人群的中位PFS为5.2个月,中位OS为9.5个月。
在18例既往接受过PD1/PDL1单抗的患者中,ORR为14%,DCR为50%,5例疾病控制时间持续了4个月以上。
在26例患者用免疫组化评估了TROP2表达的患者中,19例(73%)为强阳性(+++),5例(19%)为中等表达,1例为弱表达(+),1例阴性,而TOP2表达与疗效似乎并无直接关系。
一中国遗传性血色病家系的HFE基因突变分析

一中国遗传性血色病家系的HFE基因突变分析马达;薛军;李淑锋;窦非【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09(27)6【摘要】目的以一个有2例遗传性血色病(HH)患者的中国家系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HH的发病原因.方法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针对已报道的血色病基因(HFE)C282Y,H63D和S65C 3个突变住点部位设计引物、PCR扩增并测序以筛检突变.结果 14位家系成员中仅1位无症状的成员有H63D杂合突变,占7.14%,其他13位成员(包括已故的先证者和重病患者)均束发现C282Y,H63D和S65C突变.结论 C282Y,H63D和S65C基因突变不是该家系的患病原因.HH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总页数】2页(P448-449)【作者】马达;薛军;李淑锋;窦非【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遗传学研究中心,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科,南京 210006;东南大学遗传学研究中心,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东南大学遗传学研究中心,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54【相关文献】1.1例携带 HFE 基因剪切突变的遗传性血色病患者家系调查 [J], 宁会彬;何佳;李俊利;刘俊平;肖二辉;尚佳2.一中国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后极性白内障CRYAB基因突变分析 [J], 张素华;高宇端;张哲3.一中国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后极性白内障CRYAB基因突变分析 [J], 张素华;高宇端;张哲;4.一个遗传性全白甲中国家系FZD5、LOC729607基因突变分析 [J], 米霞;李恒进;冯峥;张文5.一个中国遗传性血色病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 [J], 李元丰;张红星;张海涛;彭晓波;白丽丽;贺福初;邱泽武;周钢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乳腺癌及胰腺癌风险性的meta分析

肝移植 后肺 癌发生率 明显上升 , 术后低 剂量 的 C T检查有助于肝 移植 后新发肺癌 的早期诊 断及 治
【 关键词 】 肝移植 ; 肺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中图分类号 】 R55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6 (0 10- 2- 06 712 1)6 420 4 0 5
( 文编 辑 本
钱叶本 )
cl l ac o a i r rnp,0 7 1 ( ) 10 el a cri m .Lv a sl2 0 ,3 1 :6 3 ur n eT 1
7 L u YW ,C e i h n CL,Ch n YS, ta . e l rc mp a tt n o e ・ e e 1 Ne d e ta ti l n ai fh p o
tn o s rdo e u n y bain o e tc l l crio .Br J a e u a i ̄ q e c a lt fr h pao el a acn ma o ur
s b a s lrh p tclua acn ma sn l e trep r n e Eu u cp ua e ao ell c io :igec ne x e e c . rJ r r i
照纳入 与排 除标 准选择文献 、 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 , 评 而后采 用 R v n50软件进行 M t 分析 。结果 eMa . ea
包 括 86 1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 , ea M t 分析结果显示 : 肝移植术后患肺癌的风险率 相 比于未移植 组提高 37 . 3倍 (5 9 %可信 区间 : 2 7 5 1 , 00 1 , .3~ . 0 P< . 0 ) 而肝 移植术后乳腺癌 以及 胰腺癌 风险率相 比 1 于未移 植组 未见 明显提 高发生 比率分 别为 12 .7倍 (5 9 %可信区间 :.7 —16 , 0 0 ) 09 .5 P= . 8 以及 13 .2倍 (5 9 %可信 区间 : . 6—18 P: . 8 , 09 .0, 00 ) 肝移植后诊断 出新生肺癌 的 平 均时间为 4 2年 。结论 .
骨-肿-瘤-病-例

肝血色病( hemochromatosis, HC)
➢ 又称肝血色素沉着症或过量铁沉积症、血红蛋白沉着症
➢ 是 一种代谢性疾病,较少见 ➢ 机理:
正常肝内以铁蛋白形式贮存少量铁, 铁吸收增加、溶 血增多或铁利用障碍时,可由于铁过载而沉积于肝、脾、 淋巴结等,最终可导致受累器官纤维化和功能不全。 ➢ 肝硬化、糖尿病及皮肤色素沉着为本病3 大特征
骨-肿-瘤-病-例
第143期读片窗
黄碧娟
2009-10-22
简要病史
性别:女
年龄:22岁
主诉:反复肝功异常一年余,每次月经期肝 功正常,余时间肝功异常
CT
平 扫
CT
平 扫
T1WI
T2WI
压 脂
T2WI
DWI
增 强
T1WI
T1WI增强冠状位
增 强
T1WI
诊断思路:
1、有没有病变 2、病变的定位 3、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4、结合临床 5、诊断与鉴别诊断
➢ 另外可出现乏力、腹痛、性功能减低或关节疼痛等症,长 期铁过载可继发肝硬化、肝癌,其中肝癌的发生率是正常 人群的200倍。
➢ 肝活检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CT表现
➢ 当铁沉积到一定程度时, CT表现为密度弥漫性的 增高,甚至似增强后肝脏的表现,称为“白肝症”, CT值达75~130Hu,肝内血管密度相对减低;
肝血色病( hemochromatosis, HC)
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血色病(hereditary HC ,HHC) 又称遗传
性或特发性血色病 ➢ 先天性铁代谢障碍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与HFE基因中C282Y错义突变型[ 4, 5 ]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家族性
人类肝脏中常见突变和基因变异的分析

人类肝脏中常见突变和基因变异的分析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仅能够代谢和消化物质,还具有排泄毒素和生产胆汁的功能。
然而,肝脏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基因突变和变异导致的。
本文将对人类肝脏中常见的突变和基因变异进行分析。
一、突变和基因变异的定义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变异,它可以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造成基因表达的变化。
基因变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序列差异,它可以使得不同的人体现出不同的表型。
二、人类肝脏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和变异1. CYP2E1基因的突变CYP2E1是肝脏中一种酶,负责代谢饮酒、烟草和化学物质中的毒素。
有些人存在CYP2E1基因突变,这会增加他们患肝癌的风险,因为突变会引起基因的表达增加,增强CYP2E1酶的功能,导致肝脏细胞受到更多的毒性损伤。
2. HFE基因的变异HFE基因编码蛋白质负责控制肝脏中铁的储存和吸收,HFE基因变异会导致肝脏中铁的代谢紊乱,增加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病率。
在欧洲人种中,HFE基因变异非常常见。
3. alpha-1-antitrypsin(α1-AT)基因的突变α1-AT是肝脏中一种蛋白质,负责抑制其他蛋白质的降解过程。
如果α1-AT基因突变,会导致肝脏中α1-AT的合成不足,使得其他蛋白质没有被正常抑制降解,进而导致肝脏细胞损伤和肝硬化。
4. ABCB4基因的变异ABCB4基因编码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负责肝脏中胆汁酸的输送。
如果ABCB4基因变异,会导致胆汁淤积在肝脏中,患者会出现黄疸、肝腹水、肝硬化等症状。
5. PNPLA3基因的变异PNPLA3基因编码酯酶,负责肝脏中脂肪酸储存和代谢。
如果PNPLA3基因变异,会导致脂肪酸在肝脏中积聚,引起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三、基因突变和变异的检测方法基因突变和变异检测是通过对样本中DNA序列的测定来检测。
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基因突变和变异检测可以有效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基因情况。
利用ctDNA中特定EZH2基因突变来评估胃癌化疗疗效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胃癌基因特征谱分析与个体化诊治研究”(2013YZ0002)*通讯作者:郑备红作者简介:黄志清,男,博士,初级技师。
胃癌是中国人最常罹患和最易致死的主要癌症,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主要手段,然而胃癌患者往往在出现症状后病情迅速恶化,没有机会接受多线治疗,因此需要寻找灵敏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来及早评估化疗疗效和监测疾病进展,其对于化疗方案的选择和及时变更具有重要意义[1]。
目前临床上对于胃癌化疗疗效评估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段和血清学指标[2],然而影像学手段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无法准确反映癌灶的分子实质;而CEA 、CA72-4、CA19-9等血清标记物普遍特异性不强,对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和诊疗指导价值有限。
针对于此,本研究通过对胃癌循环肿瘤DNA [3,4](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的二代DNA 测序数据进行解析,挖掘出了一种潜在的胃癌化疗疗效评估指标即EZH2基因的特定突变,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10例胃癌患者(病理确诊),患者的临床病历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 分期、病理类型情况,见表1。
10例患者中男5例,女5例,年龄介于21~62岁之间,肿瘤发生部位包括胃体、贲门和胃窦。
所有患者均初诊为Ⅲ期或Ⅳ期,绝大多数是胃腺癌(9/10)。
10例胃癌患者临床病历信息较为均衡,有代表性。
收集患者化疗前和化疗期间共26份血样(每份血样20mL ),采样信息见表2。
这些患者接受以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为基础表1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信息患者编号性别年龄(岁)肿瘤部位TNM 分期病理类型#1女21胃体Ⅵ低分化腺癌#2女50胃体Ⅵ低分化腺癌#3男54贲门Ⅲ低分化腺癌#4女62胃体Ⅵ胃腺癌#5男48胃体Ⅵ胃腺癌#6男61贲门Ⅲ中分化腺癌#7女44胃体Ⅵ印戒细胞癌#8男53胃体Ⅵ胃腺癌#9女35胃体Ⅵ低分化腺癌#10男44胃体Ⅵ胃腺癌【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胃癌患者的ctDNA 特征重点探究潜在的可用于化疗疗效评估的基因标记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Y 基 因 的表 达 为 肝 癌 发 生 的危 险 因 素 [ 0R一1 . 5 8 , 9 5 C I ( 1 . 0 6 , 2 . 3 3 ) ] , 对 基 因分 型 进 行 的 分 层 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与 携带 C C基 因 型人 群 相 比 , 携 带 YY 基 因 型 ( Y Y V S C C ) 患肿瘤风险增高 [ 0R一 5 . 7 1 , 9 5 C I ( 2 . 8 1 , 1 1 . 6 2 ) ] 。携 带 隐 性基 因型 Y Y 与 另 外 两 种 基 因型 ( YY V S C C +C Y) 同 样 增 高 患 肿 瘤 的风 险 [ 0 R一 5 . 7 1 , 9 5 %C I ( 2 . 8 1 , l 1 . 3 8 ) ] 。结 论
摘要 : 目的 采 用 Me t a分 析 方 法 评 价 HF E基 因 C 2 8 Y与 H6 3 D 突 变 型 与 肝 癌 发 生 的 相 关 性 。 方 法 计 算 机 检
索P u b Me d 、 C NK I 、 中 国知 网和 万 方 数 据 库 HF E基 因 型 与 肝 癌 发 生 相 关 的 病 例 对 照 研 究 , 相 关 文 献 的 查 找 采 用 文 献 追 溯 方 法 。检 索 时 限是 从 建 库 至 2 0 1 6年 1 月 。按 照 纳 入 和排 除标 准选 择 文 献 , 并 进 行 提 取 资料 和 评 价 质 量 , 用R e v —
Ma n 5 . 0软 件 进 行 Me t a 分 析 及 评 估 文 献 的发 表 偏 倚 。结 果 最 终 纳 入 1 4篇 文 章 , C 2 8 2 Y研究组共 纳入病 例组 2 4 1 8 人, 对照组 9 0 2 2人 ; H6 3 D研究组病例组 2 2 0 8人 , 对照组 6 1 7 0 人 。 Me t a分 析 结 果 显 示 , C 2 8 2 Y研究组等位基因 ( C V S
me n g, LJ U S h u o, e t a 1 . ( Ch i n a - J a p a n Un i o n Ho s p i t a l o f Ji l i n U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3 3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Ob j e e t i v e To e x p l o r e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b e t we e n C2 8 2 Y a n d H6 3 D P o l y mo r p h i s ms i n HF E a n d l i v e r c a n c —
c o r d a n c e wi t h t h e i n c l u s i o n a n d e x c l u s i o n c r i t e r i a , we s c r e e n e d t h e a r t i c l e s , e x t r a c t e d t h e d a t a a n d e v a l u a t e d t h e q u a l i t y .
e r . Me t h o d s Pu b Me d, CNKI a n d Wa n Fa n g d a t a b a s e we r e s e a r c h e d f o r a l l e l i g i b l e s t u d i e s u p t O J a n u a r y, 2 0 1 6 . I n a c —
李 佟 , 李 时孟 , 刘 硕 , 谢 风 , 丁 军卜
( 1 . 吉林 大 学 中 日联 谊 医 院 新 民院 区 放 射 线 科 ,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 2 . 吉 林 大 学 中 日联 谊 医 院 检 验 科 , 吉林 长春 1 3 0 0 3 3 )
A1 1 t h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wa s c o n d u c t e d b y Re v Ma n 5 . 0 . Re s u l t s Fi n a l l y 1 4 p u b l i c a t i o n s we r e i n c l u d e d . Th e r e a r e 2, 4 8 1 c a s e s a n d 9 , 0 2 2 c o n t r o l s f o r HF E— C2 8 2 Y p o l y mo r p h i s m a n d 2, 2 0 8 c a s e s a n d 6 , 1 7 0 c o n t r o l s f o r HFE — H6 3 D p o l y —
表2h63d研究组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纳入研究地区例数病例组对照组病例组hhhddd对照组hhhdddracchi19994italy1213093385423beckman20005sweden5429437170229596campo20016italy2330416612029012lauret20027spain77359522502349233cauza20038austria1626711283135291339boige20039france1331009241059401hellerbrand200310germany137233108272177524shiwj200511china566050425631ropero200713spain196181102859124525yonal200714turkey192511162186614ezzikoui200815france9622259343160602gharib201116egypt10020052435153452motawi201317egypt773592910062180图1c282y等位基因与肝癌的关联性分析等位基因yvsc图2c282y基因型与肝癌的关联性分析纯合子基因型yyvscc2202chinjlabdiagndecember2016vol20no12万方数据23发表偏移与漏斗图分析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漏斗图分析各漏斗图大致对称各对应点位于95ci内未见明显发表偏倚
2 02 0 ・ - — - —
Ch i n J La b Di a gn, De c e mb e r , 20 1 6, Vo l 2 0, No .1 2
文章编号 : 1 0 0 7 —4 2 8 7 ( 2 0 1 6 ) 1 2 —2 O 2 O Y 与 H 6 3 D 突 变 型 与 肝 癌 相 关 性 的 Me t a分 析
HF E基 因 型 C 2 8 2 Y 突 变 基 因 的表 达 是 肝 癌 发 生 的 危 险 因 素 。 关键 词 : 肝癌 ; HF E基 因 ; 病例对 照 ; Me t a 分 析
中图分类号 : R7 3 5 . 7 文献标识 码 : A
As s o c i a t i on be t we e n C2 82Y a n d H63D Po l ymor phi s ms i n H FE a n d l i v e r c a nc e r: A M e t a - Ana l ys i s LI To n g, LI 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