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分析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

提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的观点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治理良好的标准是人民安居乐业,享受基本的物 质和精神生活。
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孟子提出,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施仁政,以赢得人民的 信任和支持。
提倡“制民之产”和“取于民有制”
孟子认为,要让人民生活安定,必须让人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同时,税收等政策也需要合理制定,以保证人民的利益。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 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 学质量。
06
结语
总结
本次PPT讲课内容丰富,涵盖了《寡人之于国也》 01 的多个方面,包括文本分析、思想内涵、现实意
义等。
通过PPT的图文并茂,使讲课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02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本次讲课强调了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3 有助于学生将古代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
互动法
鼓励学生提问,进行课堂 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 惑,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 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关注学生反馈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如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改革思想
孟子提倡改革政治制度,让人民拥有 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强调君主 的道德责任和政治智慧。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
04
义和启示
现代意义
环境保护
教育公平
孟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当 今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提醒人们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民本” 教育理念,主张普及教育,对于当今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治理良好的标准是人民安居乐业,享受基本的物 质和精神生活。
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孟子提出,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施仁政,以赢得人民的 信任和支持。
提倡“制民之产”和“取于民有制”
孟子认为,要让人民生活安定,必须让人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同时,税收等政策也需要合理制定,以保证人民的利益。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 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 学质量。
06
结语
总结
本次PPT讲课内容丰富,涵盖了《寡人之于国也》 01 的多个方面,包括文本分析、思想内涵、现实意
义等。
通过PPT的图文并茂,使讲课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02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本次讲课强调了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3 有助于学生将古代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
互动法
鼓励学生提问,进行课堂 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 惑,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 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关注学生反馈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如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改革思想
孟子提倡改革政治制度,让人民拥有 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强调君主 的道德责任和政治智慧。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
04
义和启示
现代意义
环境保护
教育公平
孟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当 今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提醒人们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民本” 教育理念,主张普及教育,对于当今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ppt实用课件139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树之以桑 (5)王无罪岁
树:种植 罪:归罪、归咎
动词作名词 1、请以战喻 战争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树之以桑 (5)王无罪岁
树:种植 罪:归罪、归咎
动词作名词 1、请以战喻 战争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第3段)曰:“不可,直(只是、不过 )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
(第4段)曰:“王如知此,则无( 通“毋”,不要)望民之多于 邻国也。”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 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 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 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 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曾受业 于孔子之孙子思,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 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 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 “亚圣”。他在哲学上提出“民 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 张,哲学上提出“性善论”。 他是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一位 儒学大师。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词语、文本翻译
(第2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 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以 战 喻 。 填 然 鼓 ( 名词作动词,敲鼓 ) 之 , 兵 刃 既 ( 已经 ) 接 ( 接触、交锋),弃甲(铠甲 )曳(拖着 )兵而走( 跑,这里指逃跑)。 或(有的人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凭)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黎七 民十 不者
王 道
饥衣 之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不帛 成
寒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肉
———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君王的态度
对比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
(第4段)曰:“王如知此,则无( 通“毋”,不要)望民之多于 邻国也。”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 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 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 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 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曾受业 于孔子之孙子思,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 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 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 “亚圣”。他在哲学上提出“民 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 张,哲学上提出“性善论”。 他是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一位 儒学大师。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词语、文本翻译
(第2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 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以 战 喻 。 填 然 鼓 ( 名词作动词,敲鼓 ) 之 , 兵 刃 既 ( 已经 ) 接 ( 接触、交锋),弃甲(铠甲 )曳(拖着 )兵而走( 跑,这里指逃跑)。 或(有的人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凭)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黎七 民十 不者
王 道
饥衣 之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不帛 成
寒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肉
———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君王的态度
对比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
寡人之于国也_ppt_讲课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横渠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梁惠王大事记
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
公元前361年,(从安邑)迁都至大梁。 前353年,侵赵:桂陵之战大败于齐 (田忌、孙膑“围魏救赵”)。 前344年,正式加冕称王,召集诸侯会 盟。 前342年,侵韩:马陵之战遭齐(田忌、 孙膑“减灶诱敌”)重创。 前335年,邀请孟子讲治国之道。
论辩艺术
• 精神力量 •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
《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 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 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 最伟大的儒学大师,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 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 众多高超之处 。
论辩艺术
• 讲究策略 (1)洞察对手 知己知彼 (2)避虚就实 不离其宗 (3)善用比喻 请君入瓮
论辩艺术
• 逻辑力量 (1)因势利导 层层深入 (2)连锁推理 环环相扣
பைடு நூலகம் 论辩艺术
• 语言艺术 (1)比喻 “五十步笑百步” “刺人而杀之” (2)排比 气势充沛 (3)对比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课件(共48张PPT)

然而不王( )者 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申:反复陈述;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无饥矣;谨 • 孝:尊敬父母 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 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
•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 政”并无本质区别。
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义,颁白者 置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食:第一个为动词,吃;
” (《孟子·离娄下》)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 ,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不负戴于道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 颁:通“斑”
路矣。
• 负:背着东西; • 戴:顶着东西
• 七十者衣 帛食肉,
黎民不饥
不寒,然 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 黎民:老百姓
• 然:这样
• 而:表转折,却
• 王:wàng,名 →动,为王,统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申:反复陈述;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无饥矣;谨 • 孝:尊敬父母 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 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
•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 政”并无本质区别。
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义,颁白者 置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食:第一个为动词,吃;
” (《孟子·离娄下》)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 ,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不负戴于道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 颁:通“斑”
路矣。
• 负:背着东西; • 戴:顶着东西
• 七十者衣 帛食肉,
黎民不饥
不寒,然 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 黎民:老百姓
• 然:这样
• 而:表转折,却
• 王:wàng,名 →动,为王,统一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教学课件

链接文学领域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学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 言运用等。
链接哲学领域
探讨《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等,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链接社会学领域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等级制度、礼制文化 等,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创新性应用和实践探索
古代农业社会
本文所描述的社会背景是古代农业社会,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 响大,因此百姓生活困苦。同时,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百姓 的生死福祸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倡“仁爱”、“礼义廉耻” 等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测验内容可以包括《寡人之于 国也》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语 句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 。
通过随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 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 现和解决问题,为后续教学提 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师点评与引导
教师点评
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准确把握 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在讨论中,大家积极发言、分 享观点,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
教师引导
针对文章中提到的治国理念和救灾措施,我们可以 进一步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治理效果,我们可以深入探讨 各种治理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条件。希望同学们能够 将这些思考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 己的综合素养。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文章结构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_ppt_讲课实用_

• 百亩之田, 百亩之田, 其时,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 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之教, 谨庠序之教, 之以孝悌 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 负戴于 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道路矣。
• 夺:耽误 • 谨:形→动,谨慎认真 动 从事 • 庠、序:古代的学校 • 申:反复陈述; 反复陈述; • 孝:尊敬父母 • 悌:敬爱兄长; 敬爱兄长; • 义:道理 •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 后置 • 颁:通“斑” • 负:背着东西; 背着东西; • 戴:顶着东西
• 直:只是。 只是。 • 耳:罢了,语气 罢了, 助词 • 是:这。 • 无:通“毋”, 译为“不要” 译为“不要” • 望:希望 • 于:比,介词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 孟子回答说: 大王喜欢打仗, 打仗来做个比喻:( :(在 战鼓咚咚敲响, 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 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 ),(有人 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 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 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然后停了下来, 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 停了下来, 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 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 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 梁惠王说: 不行, 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 孟子说: 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 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用梁惠王熟悉的“ 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便于启发对方。 设喻,便于启发对方。
3、第2—4段用了个什么成语,有何作用? 段用了个什么成语,有何作用? 用意何在? 用意何在?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课件

04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重视民生
孟子强调君王应以人民福祉为首 要任务,这对现代政治有重要启 示,即政府应关注民生问题,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
民主决策
孟子提倡听取人民意见,尊重民意, 这对现代政治中民主决策的实践有 指导意义。
公正法治
孟子主张公正和法治,对现代政治 中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具有借鉴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孟子简介 • 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 • 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观点 •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义 •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学价值 • 寡人之于国也的实践应用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之一。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通过反复强调,增强语势,使得作 者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自己的观 点,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
对偶
文章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整齐、优美,增强了 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结构
1 2
层次分明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按照一定的逻辑 顺序展开论述,使得文章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本文的写作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 》中的一篇,是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 对话。
孟子在回答中阐述了儒家关于仁政、 民本和王道的思想,强调君主应以人 民利益为重,实行仁政,以实现国家 的长治久安。
梁惠王在战国时期是魏国的君主,他 向孟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实现王道 政治。
03
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分 析
寡 人 之 于孟 国子 也
2
3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4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思轻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5
昔孟母,择邻处;
古义:锛子。今义:重量单位。 27
(5)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 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6)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7)或百步而后止
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8)兵刃既接
兵器/战士,士兵
(9)谷不可胜食也
粮食作物的总称/稻谷
(10)数罟不入洿池 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1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结构助词;的) (代词;百姓)
(9)然:
1、河内凶亦然
(代词;这样)
2、填然鼓之
(地、…的样子)
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连词 然而、但是)
4、赵太后曰:“然”(形容词 对的、认为…对的
26
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今义: 指形单影只之人。 古义:专指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 大水道。 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用;介词) (凭借;介词) (按照;介词) (把;介词)
(比;介词) (对;介词) (在;介词)
(7)则:
1、则移其民于河东
(假设;就、那么)
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折;却)
25
(8)之: 1、填然鼓之 2、王道之始也 3、五亩之宅 4、申之以孝悌之义
(音节助词;无义)
(结构助词,的)
• 4、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 • 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 7、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 8、爱人者, 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14
孟府
15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16
孟 子 墓 碑
21
22
shù几、若干
cù 密、细密 shuò 屡次 shu查点数目
尽
承受
超过 优美的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胜利 )
23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花开)
4、引而不发
(把箭射出去)
17
18
•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完成学 案预学区部分作业
20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衣(yì)帛(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之政,无如寡人之 用心者。邻国之民 不加少,寡人之民
• 无如:不如,比不上 • 加:更
不加多,何也?”
34
翻译第一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很尽了心啦。河内 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再把河东 的粮食运送到河内;河东遇荒年也是这样。考察邻 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 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35
思考
•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 多”倍感忧虑?
36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王好战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管子)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
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 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产
31
• (1)五十步笑百步 • (2)弃甲曳兵
32
• 翻译全文 • 讨论相关问题 • 1、全文结构
33
• 1、梁惠王曰:“寡 • 于:对于。
人之于国也,尽心 •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焉耳矣。河内凶, 。
则移其民于河东, • 河内:黄河北部
移其粟于河内。河 • 凶:荒年,年成不好
东凶亦然。察邻国 • 察:观察
28
凶,形容词作动词,遭荒年。
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 一天下。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
鼓,名词作动词,敲击战鼓。打鼓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前一个食,名词作动词,吃
(8)请以战喻
动作名,战争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作名,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10)谨庠序之教 (11)则移其民于河东,
形作动,认真从事 使…迁移
29
①是亦走也 ②非我也,兵也 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 树之以桑 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
判断句 介词结构后置 宾语前置
30
译为“有的人……有的人……” 译为“只……罢了。” 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4)是……也
(4)是亦走也。
译为“这是……呀。”
5、发号施令
(发出)
(4)兵 1、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2、穷兵黩武 成语 3、兵临城下 4、草木皆兵 成语
(兵器)
(军事、战争)
(军队) (士兵 )
24
(5)以: 1、请以战喻 2、可以无饥矣 3、以时入山林 4、申之以孝悌之义 (6)于: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寡人之于国也 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
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
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
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 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增殖人口,是
童பைடு நூலகம்年
子不学,断机杼。
6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对话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12
•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2、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
• 民亦忧其忧 。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寡 人 之 于孟 国子 也
2
3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4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思轻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5
昔孟母,择邻处;
古义:锛子。今义:重量单位。 27
(5)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 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6)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7)或百步而后止
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8)兵刃既接
兵器/战士,士兵
(9)谷不可胜食也
粮食作物的总称/稻谷
(10)数罟不入洿池 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1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结构助词;的) (代词;百姓)
(9)然:
1、河内凶亦然
(代词;这样)
2、填然鼓之
(地、…的样子)
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连词 然而、但是)
4、赵太后曰:“然”(形容词 对的、认为…对的
26
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今义: 指形单影只之人。 古义:专指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 大水道。 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用;介词) (凭借;介词) (按照;介词) (把;介词)
(比;介词) (对;介词) (在;介词)
(7)则:
1、则移其民于河东
(假设;就、那么)
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折;却)
25
(8)之: 1、填然鼓之 2、王道之始也 3、五亩之宅 4、申之以孝悌之义
(音节助词;无义)
(结构助词,的)
• 4、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 • 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 7、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 8、爱人者, 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14
孟府
15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16
孟 子 墓 碑
21
22
shù几、若干
cù 密、细密 shuò 屡次 shu查点数目
尽
承受
超过 优美的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胜利 )
23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花开)
4、引而不发
(把箭射出去)
17
18
•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完成学 案预学区部分作业
20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衣(yì)帛(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之政,无如寡人之 用心者。邻国之民 不加少,寡人之民
• 无如:不如,比不上 • 加:更
不加多,何也?”
34
翻译第一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很尽了心啦。河内 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再把河东 的粮食运送到河内;河东遇荒年也是这样。考察邻 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 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35
思考
•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 多”倍感忧虑?
36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王好战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管子)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
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 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产
31
• (1)五十步笑百步 • (2)弃甲曳兵
32
• 翻译全文 • 讨论相关问题 • 1、全文结构
33
• 1、梁惠王曰:“寡 • 于:对于。
人之于国也,尽心 •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焉耳矣。河内凶, 。
则移其民于河东, • 河内:黄河北部
移其粟于河内。河 • 凶:荒年,年成不好
东凶亦然。察邻国 • 察:观察
28
凶,形容词作动词,遭荒年。
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 一天下。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
鼓,名词作动词,敲击战鼓。打鼓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前一个食,名词作动词,吃
(8)请以战喻
动作名,战争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作名,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10)谨庠序之教 (11)则移其民于河东,
形作动,认真从事 使…迁移
29
①是亦走也 ②非我也,兵也 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 树之以桑 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
判断句 介词结构后置 宾语前置
30
译为“有的人……有的人……” 译为“只……罢了。” 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4)是……也
(4)是亦走也。
译为“这是……呀。”
5、发号施令
(发出)
(4)兵 1、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2、穷兵黩武 成语 3、兵临城下 4、草木皆兵 成语
(兵器)
(军事、战争)
(军队) (士兵 )
24
(5)以: 1、请以战喻 2、可以无饥矣 3、以时入山林 4、申之以孝悌之义 (6)于: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寡人之于国也 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
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
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
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 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增殖人口,是
童பைடு நூலகம்年
子不学,断机杼。
6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对话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12
•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2、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
• 民亦忧其忧 。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