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当太阳到达黄经 195 度时,寒露便悄然来临。
此时的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着几分寒意,故名为寒露。
寒露时节,大自然开始展现出明显的变化。
在北方,广袤的大地逐渐染上了金黄的色彩,树叶纷纷飘落,宛如一场金色的雨。
而在南方,虽然暑气尚未完全消散,但早晚也能感受到丝丝凉意,空气中多了几分清爽与宁静。
寒露的到来,标志着气候从凉爽向寒冷过渡。
白天的温度还算宜人,但夜晚的寒意却愈发明显。
这时候,人们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以防受寒感冒。
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他们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保暖。
在农业方面,寒露是一个关键的时节。
此时,北方的冬小麦正处于播种的黄金时期。
农民们忙碌地在田地里劳作,他们精心挑选种子,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来年的丰收。
而在南方,晚稻正处于灌浆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农民们时刻关注着稻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灌溉和施肥,以确保稻谷的饱满和质量。
寒露时节,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赏菊便是其中之一。
菊花在寒露时节盛开得最为艳丽,各种品种的菊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人们纷纷前往公园、花园等地观赏菊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此外,登高也是寒露时节的传统活动。
人们登上高山,俯瞰大地,欣赏秋日的美景,同时也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饮食方面,寒露时节也有讲究。
此时,人们适宜多吃一些温热、滋润的食物。
比如,芝麻、核桃、银耳等,这些食物能够滋养身体,增强抵抗力。
而在一些地区,还有寒露吃螃蟹的习俗。
螃蟹在这个时候肉质肥美,营养丰富,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寒露的到来,也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天气的转凉,人们的户外活动逐渐减少,更多的时间会选择在家里度过。
可以泡上一杯热茶,读一本好书,或者与家人朋友相聚,享受温馨的时光。
在这个季节里,大自然仿佛在提醒着我们,时光匆匆,岁月流转。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感受生命的变化和成长。
寒露

春季 ▪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夏季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秋季 ▪பைடு நூலகம்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冬季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每年10月8日或9日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 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 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 冬季。
九月九重阳节
◦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重阳 节的传说 ◦ 东汉时期,桓景除瘟魔 ◦ 重阳节的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 饮菊花酒等活动
• 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 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
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 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 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天气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 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 ◦ 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 ◦ 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 ◦ 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 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 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少数年 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 定的影响。
有关寒露的知识

有关寒露的知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秋季的深入,也是天气逐渐转凉的开始。
寒露的到来通常在每年的10月8日至10月9日之间,这时已经进入了秋季的深处,气温逐渐下降,露水也开始变得寒冷。
寒露一词的由来,是因为在这个节气中,天气转凉,地面的露水开始变成冰露。
寒露的出现,预示着秋季的渐进,人们也要开始注意保暖,以适应气温的变化。
寒露节气中的天气,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北方地区,寒露之后,气温会逐渐下降,寒冷的感觉开始加重。
南方地区的寒露节气,则相对温暖一些,但也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寒露节气的特点是白天晴朗,夜晚凉爽,早晚温差较大。
此时,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到大地上,天空湛蓝,气温适宜,是人们出行的好时机。
同时,寒露节气中也是秋季收获的时候,农民们会忙着收割庄稼,准备过冬。
在寒露节气中,人们还会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添加衣物,保暖措施也会逐渐增加。
此时,人们可以选择穿秋装,既保暖又时尚。
同时,也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度差异,避免受凉感冒。
寒露节气也是一年中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借此时机祭祀祖先,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在一些地方,还会举行丰收祭祀活动,表达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寒露节气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人们的新陈代谢也会慢慢减缓,此时应增加身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汤、糖葫芦等,帮助身体保暖。
总的来说,寒露标志着秋天的深入,天气逐渐转凉,人们需要开始注意保暖。
寒露节气也是秋季收获的时候,人们会忙着收割庄稼。
同时,寒露节气也是一年中的传统节日,人们会通过祭祀祖先,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在这个节气中,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和健康,增加运动量,调理饮食,以适应气温的变化。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享受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寒露是什么意思

寒露是什么意思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 10 月 7日到 9 日交节。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95 度。
寒露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从凉爽向寒冷过渡,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
在寒露这个节气里,大自然的变化十分明显。
首先是气温的下降。
相比于白露时节,寒露时的气温更低,尤其是在早晚时分,寒意愈发浓重。
可能在白天,阳光照耀下还能感受到一些温暖,但一旦太阳落山,气温就会迅速下降。
如果您在户外,就能明显感觉到那股寒意穿透衣物,侵袭身体。
随着气温的降低,露水也变得更多更凉。
在寒露节气,露水几乎是随处可见,清晨的草地上、树叶上,都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
这些露水在低温的作用下,给人一种冰凉的感觉。
而且,由于空气变得更加干燥,露水的蒸发速度也加快了。
在农业生产方面,寒露的到来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时,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秋收的尾声,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基本都已收获完毕。
而在南方,正是播种油菜、移栽油菜苗的好时节。
同时,寒露时节也是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
农民们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进行播种和田间管理,以确保来年有个好收成。
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寒露意味着要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在衣着方面,需要增添衣物,尤其是早晚要注意保暖,以防受寒感冒。
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同时,由于气候干燥,还应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银耳、蜂蜜等。
寒露时节,还有一些独特的民俗活动。
比如赏菊,此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各种各样的菊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人们会结伴前往公园或者花卉展览,欣赏菊花的美丽,感受秋天的韵味。
另外,登高也是寒露时节常见的活动之一。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登上高山,俯瞰大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到美丽的秋景,让人心旷神怡。
在中医养生方面,寒露时节要注重养肺润燥。
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寒露

寒露文章目录*一、寒露的概述*二、寒露的由来*三、寒露节气意义*四、寒露的时间结算*五、寒露的天气特征与农事活动*六、寒露的习俗*七、寒露的诗词寒露的概述1、节气概述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
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2、别名无3、时间每年10月7或8或9日4、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195°寒露的由来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寒露节气意义我国传统将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寒露的时间结算日期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8.318,20世纪C=9.098。
举例说明:2088年寒露日期=[88×0.2422+8.318]-[88/4]=29-22=7,10月7日是寒露。
寒露的天气特征与农事活动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
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寒露气候对农事有什么影响?寒露之后,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
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寒露是什么意思

寒露是什么意思很多伙伴们都想知道寒露是什么意思呢,又是怎么来的呢?寒露节气,描绘出此时的气候,早晨的露珠寒而冷,欲结霜而又未结的特殊气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寒露的意思解读及由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露的意思解读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
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
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
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的由来露珠,即降落在树叶、花朵、草丛中的雨水。
寒露就是指天气寒冷时期,清晨结出的露珠。
但由于此时天气在0°C以上,因此尚未结成霜。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排行十七的节气,寒露将在16时47分准时“报到”。
24节气寒露的古诗

24节气寒露的古诗1. 《寒露夜思》寒露悄悄降,秋意渐渐浓。
就像那寒霜,慢慢爬上枫。
例子:你看这寒露不声不响地就来了,是不是像个调皮的孩子呀!2. 《寒露天》寒露至,风儿凉,树叶飘呀飘。
宛如那蝴蝶,舞动在林梢。
例子:哎呀,这树叶飘起来不就跟蝴蝶似的嘛!3. 《秋寒》寒露时节秋瑟瑟,霜花点点落。
好似那繁星,闪耀在夜河。
例子:你说这霜花像不像天上的星星掉下来啦!4. 《夜寒》夜伴寒露来,寂静满心怀。
仿若那幽梦,萦绕久不衰。
例子:这夜晚加上寒露,不就跟那让人难忘的幽梦一样嘛!5. 《寒秋情》寒露凝霜情亦浓,思念绕心中。
恰似那流水,绵绵永不停。
例子:咱对家人的思念在寒露这天可更强烈了,就像那流水一样止不住呀!6. 《寒露晨景》清晨寒露湿草地,朝阳破雾起。
如同那希望,照亮新一天。
例子:这朝阳透过雾气升起来,不就跟希望一样给人力量嘛!7. 《暮寒》暮色降寒露,寒意丝丝入。
仿佛那轻纱,笼罩满归途。
例子:这寒意就像一层轻纱盖过来,你感觉到没?8. 《寒秋韵》寒露染秋韵,诗意处处存。
好比那画卷,绚丽醉人心。
例子:这秋天有了寒露,不就跟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嘛!9. 《秋寒夜思》秋夜逢寒露,思绪万千缕。
恰似那烟波,悠悠无尽处。
例子:这一到夜里想的可多了,就像那烟波一样没个头呢!10. 《寒露别秋》寒露送秋去,冬意悄来袭。
就像那换季,匆匆又一季。
例子:你瞧这季节变化得多快呀,寒露一来秋天就走啦!我觉得寒露这个节气很有诗意,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独特韵味和自然的变化。
寒露是指什么意思

寒露是指什么意思寒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历十月八九日左右。
寒露的意思字面上是指秋季已经过去,气温逐渐下降,露水变得寒冷。
这时正是秋季进入尾声,冬季逐渐来临的转折点。
寒露的到来标志着秋天渐渐远去,天气转冷,寒意逐渐增加。
此时,大地的秋收工作也进入尾声,人们开始收获粮食和果实,为渡过寒冬储备食物。
同时,对于养殖业来说,寒露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需要做好为冬季提供充足饲料和保暖设备的准备。
在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中,寒露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与农事、生活、饮食等紧密相关。
据史书记载,寒露时节,民间常有“白露出山,寒露湿地”的俗语,用以形容这一时期的天气特点。
寒露节气的到来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开始制作艾草、苦艾蒿等植物,用于祛除湿气、驱除蚊虫。
而在北方地区,寒露一过,人们也会进行秋捕,捕捉到的鱼虾等水产品既可供人食用,也可以作为冬季的饲料。
除了与农事相关,寒露也与养生保健息息相关。
民间有许多谚语和传统,提醒人们要注意寒露期间的养生之道。
比如常说“寒露养肺”,意指在寒露时节要注意保护肺部健康,远离寒冷潮湿的环境,加强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
此外,寒露还有很多文化和诗词作品与之相关。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节气为题材,写下了许多寄托对自然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的诗篇。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一方面表达了对寒露的描绘,另一方面借指星宿,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寒露作为传统的节气也逐渐淡化,现代都市人对节气的感知度逐渐降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寒露依然对我们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在寒露之后,气温逐渐下降,人们需要适时增添衣物,防御寒冷。
此外,寒露与秋燥、秋乏等现象也有关联,人们需要注意保持体内水分,多饮水,保护皮肤和呼吸道的健康。
综上所述,寒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冬季的来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露不摘棉, 霜打莫怨天。
寒露时节天渐寒, 农夫天天不停闲。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倦夜
【唐】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 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就颇令人感 觉跷蹊。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 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 安眠,怎么会“倦”?这是一个怎 样的夜?诗人为什么会倦?
倦夜
【唐】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对国家和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值此多难之秋,他怎能不忧心如焚!“万事干戈里”,这一夜他
杜甫身上,有着天生的悲天悯人的情 怀,他对国家和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值 此多难之秋,他怎能不忧心如焚!“万 事干戈里”,这一夜他思考着千桩万桩 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 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 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 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 ,老杜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 云:“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叹如此良 夜白白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