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006《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本科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本科编写:单林娜审核:陈兰英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其任务是:1)通过核酸分子精细结构和原核、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的介绍,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的求知欲望;2)通过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介绍,向学生揭示基因表达的精细性、复杂性和高度可调控性;3)通过“基因与发育”的介绍,揭示基因表达的时空差异,向学生进一步揭示基因表达与生物体机能的相关性;4)引用一系列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实例,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思路和基本研究方法介绍给学生。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接触到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最终要求学生:1)掌握核酸分子的精细结构和原核、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2)通过掌握几个典型的原核、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例子,深刻了解基因表达的精细性、复杂性和高度可调控性;3)了解基因表达与生物体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机能的关系;4)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够活学活用。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一)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⑴分子生物学的概念⑵分子生物学诞生的背景⑶分子生物学简史⑷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⑸分子生物学展望2.教学要求⑴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⑵了解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掌握对分子生物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的关键事件;⑷了解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二)第二章蛋白质结构1、主要内容⑴氨基酸、蛋白质结构与功能;⑵蛋白分析技术2、教学要求⑴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学习基因表达与调控做铺垫。
⑵熟悉蛋白质分析技术。
(三)第三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主要内容⑴核酸的化学组成和结构⑵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⑶核酸的光谱和热性质⑷DNA 超螺旋2、教学要求⑴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特点,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原理;⑵熟悉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⑶了解三股螺旋DNA(四)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1.主要内容⑴断裂基因的构成、性质⑵重叠基因种类⑶C值矛盾⑷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⑸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⑹真核生物DNA序列的4种类型⑺基因家族、基因簇、卫星DNA、分散重复DNA 序列⑻人类基因组计划2.教学要求⑴掌握基因,断裂基因,顺反子,C值矛盾,重叠基因,基因家族,重复序列,卫星DNA等基本概念;⑵熟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与功能;⑶了解人类基因组的重复顺序、人类基因组计划。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思维,使其具备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1.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 1.1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1.2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1.3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1.4 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1.5 DNA和R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2.1 DNA提取和纯化技术- 2.2 PCR技术与应用- 2.3 基因克隆与重组技术- 2.4 基因表达与蛋白质分析技术- 2.5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3. 分子生物学应用和前沿研究- 3.1 分子诊断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3.2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3.3 基因治疗和基因药物研究- 3.4 表观遗传学与环境遗传学研究- 3.5 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理论教学,向学生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框架和最新研究进展。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培养其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3. 讨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文献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积极性、实验操作技能等。
2. 作业:包括课后题、实验报告等。
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4.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并撰写一篇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论文。
五、参考教材1. Alberts B., Johnson A., Lewis J., Raff M., Roberts K., Walter P. (2014). 分子生物学(第7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仅为参考教材,具体以课程教师的教学要求为准。
六、备注本教学大纲可能会根据课程进程和学生反馈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内容将在课程上提前通知,并以最终教学大纲为准。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课程编码 231073学时/学分 86/5 (理论课52+实验课28+网络教学 6)适用专业(层次)适用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学科的本专科教学课程简介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它在分子水平上阐述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阐述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机理。
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泛的前景。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技术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讲授前,要求学生先修完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课程。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在理论讲授中应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等多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并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分析仪器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研究内容。
掌握基因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真核生物基因与原核生物基因的特点。
掌握DNA复制的几种方式和不同生物DNA的复制特点。
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转录的不同点及真和生物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和合成后的加工与运输。
掌握原核生物几种操纵子的调控机制。
掌握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和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调控因子的作用。
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占70%、实验成绩及平时成绩占25%、网络教学成绩占5%。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参考书目:1、《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BIOS Science Publisher ,UK 科学出版社(影印版)2001年2、《分子生物学》(第二版)阎隆飞、张玉麟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年3、《分子生物学基础》扬岐山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4、《基因Ⅷ》本杰明·卢因编著余龙等主译科学出版社2005年5、《基因的分子生物学》J.D沃森等编写杨焕明等译科学出版社2005年课外(网络教学、专业阅读)学习内容指导和提示1、内容主题⑴观看RNA转录的动画及视频,查阅RNA转录后加工过程的相关资料。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以及生理功能,以此了解不同生命形式特殊规律的化学和物理的基础。
分子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奥秘的学科,代表当前生命科学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本课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二是阐述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三是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大纲适用于夜大专升本等专业学生。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 掌握、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相关临床知识的联系。
2. 学会应用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并能应用于临床。
3.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时数分配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内容。
课程内容一、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知识点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四、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要求一、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熟悉医学分子生物学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了解1. 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2.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章基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基因的遗传功能,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课程内容一、基因的基本概念及基因的结构特点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大部分生物中构成基因的核酸物质是DNA, 少数生物(如RNA病毒)中是RNA。
2.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概念。
3.基因的结构特点基因的基本结构包括结构基因和转录调控序列。
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由内含子和外显子组成。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指导生物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子生物学思维方式,培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置1.第一章:绪论- 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解释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术语和概念2.第二章:DNA结构和功能- 讲解D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探讨DNA复制和修复的机制3.第三章:RNA结构和功能- 介绍RNA的类型和功能- 讨论转录和翻译的原理及过程4.第四章:基因调控- 解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探讨基因调控与细胞分化的关系5.第五章: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介绍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分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6.第六章:基因工程技术- 介绍基因克隆、DNA测序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 探讨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7.第七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介绍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训练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理解DNA、RNA、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3. 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4. 熟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5. 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分子生物学知识。
五、教学要求1. 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2. 学生需完成规定的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3. 学生需按时参加考试,考核其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奠定坚实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生物科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本科)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一、课程描述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像的分子生物学就迅速成为现代生物学领域里最具活力的科学。
它包括: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从DNA 到RNA 再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的复制, 传递, 转录和翻译; DNA的突变与修复;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免疫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与医学等。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了解分子生物学在有关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表达及其调控;肿瘤、病毒和免疫学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内容。
参考学时:总学时为54学时(理论课),其中课堂讲授44节,讨论或自主学习10节。
参考教材:陈启民主编,《分子生物学》(第一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赵亚华编著,《分子生物学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6年叶林柏、郜金荣编著,《基础分子生物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5年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绪论[基本要求]1)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定义;2)熟悉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3)了解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及及其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1)分子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与生物化学之间的关系;2)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历程;3)21世纪分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
分子生物学 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研究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和机制。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1.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熟悉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和仪器操作;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4.了解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a.生命分子的组织和功能b.核酸的结构与功能c.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d.酶的功能与调控e.细胞信号传导与调控机制2.分子遗传学基础a.基因组学与基因结构b.DNA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c.RNA的合成与转录调控d.蛋白质的合成与翻译调控e.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3.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a.核酸的提取与纯化技术b.PCR技术及其应用c.基因克隆与重组DNA技术d.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技术e.转基因技术及其伦理问题4.应用前沿与拓展a.基因工程与基因治疗b.分子诊断与药物研发c.转基因农业与遗传改良d.分子生物学与肿瘤学e.分子生物学与神经科学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结合教材和相关文献,讲授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3.案例研究: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生物学研究的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小组讨论:开展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交流能力;5.科研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书面撰写科研报告。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主教材:《分子生物学导论》第X版,作者:XXX2.参考资料:a.《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作者:XXXb.《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作者:XXXc.《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作者:XXXd.《分子生物学导论课程教案》,作者:XXX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课堂反应和参与度;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操作和报告的完成情况;3.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延伸;4.科研报告:学生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5.期末考核: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医学、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二、基础知识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DNA、RNA、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功能。
2. 基因组学与遗传学:基因的结构、表达和调控,遗传变异与表型差异的关系。
3. 基因工程与基因编辑: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4. 分子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分子进化的基本原理、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实验技术1.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DNA/RNA提取、PCR扩增、凝胶电泳、蛋白质分离与鉴定等。
2. 基因组学实验技术: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3. 基因编辑实验技术:CRISPR-Cas9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基因敲除、基因修饰等实验操作。
4. 分子进化实验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系统发育分析软件的使用等。
四、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研究:分子诊断、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等。
2. 农业科技:转基因作物培育、抗病虫害育种等。
3. 环境保护:分子生物学在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4. 科学研究方法:分子生物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读。
五、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研讨会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 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设置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
3. 学习评价: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与平台1. 实验室设施:配备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和试剂。
2. 图书与期刊:提供相关的教材、参考书和期刊资源。
3. 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在线课程、实验操作视频和学术交流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讲授染色体与DNA的结构、DNA复制和转座子。
基因的转录过程及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基因基本方法。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表达调控。
修读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
教材:《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主著,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科最新兴、最具活力的科学,在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崛起、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等方面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及研究内容;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及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如何复制和转录、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如何进行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等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的结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有深入理解。
三、修读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生物化学、遗传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关系密切。
生物化学及遗传学为分子生物学的学习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分子生物学系统知识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整个生物技术领域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学基本要求和主要环节
1、理论教学学时数50学时
2、实验学时数40学时
三、大纲内容
(一)、理论讲授部分
1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发展简史、在生命科学中的位置及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1.1 分子生物学的含义(A)
1.2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B)
1.3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B)
1.4分子生物学的展望(C)
2 染色体与DNA(8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原核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差异,真核染色体的组成,C值及C值矛盾。
重复序列的种类及定义,真核染色体是如何组装及压缩。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重叠基因的概念。
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
DNA复制的特点及证据、复制的方式。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复制特点。
DNA修复的种类及机制。
DNA的转座定义,转座子的类型及结构、转座的机制,了解几种真核生物的转座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真核染色体的组成,C值及C值矛盾。
重复序列的种类及定义,真核染色体是如何组装及压缩。
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
DNA复制的特点及证据、复制的方式。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复制特点。
DNA修复的种类及机制。
DNA的转座定义,转座子的类型及结构、转座的机制。
2.1 染色体(2.0)(A)
2.2 DNA的结构(2.0)(A)
2.3 DNA的复制 (A)
2.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和DNA的复制特点 (A)
2.5 DNA的修复(2.0)(A)
2.6 DNA的转座(B)
3 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9学时)
(1)教学目的:
了解有义链、反义链的定义。
RNA转录只有一条链作模板的证据。
转录的基本过程。
转录机的主要成分,各成分的作用。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差异和mRNA结构的差异。
原核和真核mRNA的特征。
转录终止和抗终止的定义及终止的方式。
内含子的种类、剪接、编辑及化学修饰的定义及机制。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义链、反义链、单顺反子、多顺反子的定义。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差异。
转录机的主要成分,各成分的作用。
内含子的种类、剪接、编辑及化学修饰的定义及机制。
3.1 RNA转录(1.0)(A)
3.2 启动子与转录起始(3.0) (A)
3.3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1.0)(A)
3.4 终止和抗终止(1.0) (A)
3.5 内含子的剪接、编辑及化学修饰(3.0) (A)
4 生物信息的传递(下)(10.0)
(1)教学目的:
了解无细胞体系的定义及制备。
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遗传密码的特性、摇摆假说的内容,遗传密码的使用频率。
核糖体的结构及组成。
tRNA的结构及功能,氨基酸的激活过程。
原核生物及其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及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及运输。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无细胞体系的定义及制备。
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遗传密码的特性;核糖体的结构及组成。
原核生物及其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及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及运输。
4.1 遗传密码---三联子(3.0)(A)
4.2 tRNA(2.0)(A)
4.3 核糖体(A)
4.4 蛋白质合成(3.0)(A)
4.5蛋白质运转机制(2.0) (B)
5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2.0)
(1)教学目的:
掌握DNA杂交的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
PCR技术和Sanger DNA的测序原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DNA杂交的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
PCR技术和Sanger DNA的测序原理。
5.1 杂交技术(1.0) (A)
5.2 聚合链式反应(PCR)技术(1.0)(A)
5.3 DNA测序技术(A)
6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上) (6学时)
(1)教学目的:
了解基因表达、诱导物、诱导酶、阻遏物、辅阻遏物、阻遏酶、组成性蛋白和调节蛋白的定义。
操纵子学说和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调节机理。
阿拉伯糖操纵子的结构及操纵机理、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及调节机理。
基因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基因表达、诱导物、诱导酶、阻遏物、辅阻遏物、阻遏酶、组成性蛋白和调节蛋白的定义。
操纵子学说和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调节机理。
阿拉伯糖操纵子的结构及操纵机理、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及调节机理。
基因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6.1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总论(1.0)
6.2 乳糖操纵子(2.0) (A)
6.3 色氨酸操纵子(1.0) (A)
6.4 其它操纵子(1.0) (B)
6.5 转录后调控(1.0) (B)
7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10)
(1)教学目的:
真核基因调控的两种类型,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转录活性。
基因家族的定义和种类。
真核基因的断裂结构,真核生物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DNA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
真核基因的转录的所需的组分及作用。
反式作用因子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主要模式,翻译水平的调控。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转录活性。
基因家族的定义和种类。
真核基因的断裂结构,真核生物DNA 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DNA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
真核基因的转录的所需的组分及作用。
反式作用因子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主要模式,翻译水平的调控。
7.1 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转录活性(4.0)(A)
7.2 真核基因的转录(1.0)(A)
7.3 反式作用因子(1.0)(A)
7.4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主要模式(3.0)(A)
7.5 其他水平上的基因调控(1.0)(A)
六、实验内容与要求
七、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主著,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魏群主编,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出版社《分子遗传学》,孙乃恩、孙东旭、朱德熙编著,1990,南京大学出版社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郝福英、朱玉贤编著,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
《分子遗传学》,张玉静主著,2000,科学出版社
执笔:胡汉桥
审核:
批准人: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