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处方管理办法意义-范文模板 (14页)

合集下载

处方管理办法的内容特点及施行的意义与影响

处方管理办法的内容特点及施行的意义与影响

处方管理办法的内容特点及施行的意义与影响处方管理是指对医疗机构内部的处方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处方管理办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旨在加强医患沟通、规范医疗行为、优化药品使用,从而提升医疗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处方管理办法的内容特点以及施行的意义与影响。

一、处方管理办法的内容特点1. 处方审核: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生在开具处方前进行审核,确保处方合理、准确、合法。

对于危险药物或特殊药物的使用,需要经过专家的审查才能开具。

2. 处方记录:医生开具处方后,需要将处方记录在医疗系统中,包括患者信息、药品信息、用药说明等。

这样可以方便医患双方查询和对病情进行评估。

3. 处方传递: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生将处方传递给患者或者相关人员。

传递方式可以是纸质处方、电子处方或者口头告知。

传递时必须确保明确、准确,避免信息传递错误导致用药错误。

4. 处方审查:药师在发药前对处方进行审查,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剂量、用法用量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二、处方管理办法的施行意义1. 提高用药安全性:通过规范处方行为、加强审核、记录和审查等环节,可以有效减少处方错误和药物滥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2. 优化医患关系: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生与药师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促进医患双方的信任与理解,加强协同作用,进而改善医患关系。

3. 管理医疗成本:处方管理办法可以限制药品滥用和非必要用药,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4. 提升医疗质量:规范化的处方管理可以提高医生开具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减少处方的冗长和无效,从而优化药物使用,提高医疗质量。

三、处方管理办法的施行影响1. 药事管理的重要性凸显:药师在处方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承担重要责任。

这使得药事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升。

2.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协作:处方管理涉及医生、药师等多个环节,要求各个环节之间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协同机制。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

幻灯片1《处方管理办法》及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知识培训保靖县人民医院吴东升幻灯片2一、背景及现实意义(一)原称《处方制度》,82年1月再次修订(二)改革开放后的新情况1、制药工业迅速发展2、外企大量涌入3、医药市场竞争激烈4、流通领域出现不规范运作5、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出现浮躁现象:处方不规范;调剂不规范;不合理用药逐渐严重,影响患者安全用药。

幻灯片3一、背景及现实意义(三)2004年3月开始组织起草《处方管理办法(试行)》,2004年8月颂布试行,提升为卫生部法规性文件。

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国务院第442号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于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幻灯片4一、背景及现实意义(四)2006年初提出修订。

《处方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1月27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卫医发[2004]269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办法》(卫医发[2005]436号)同时废止.幻灯片5一、背景及现实意义(五)卫生部提出开处方使用药品通用名称1、规范处方药品名称,抵制一药多名和一药多企业低水平重复生产。

2、抵制不符合治疗需求的剂型与剂量规格。

3、促进合理用药,保护患者用药权益。

(六)2007年2月14日公布《处方管理办法》5月1日起施行。

其宗旨: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幻灯片6二、现状(一)医药市场混乱和无序激烈竞争。

(二)假劣药的危害。

(三)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四)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太多太乱。

(五)批准“新药”不规范:2005年“新药”批文10386个,“新药”1000余个,仿制“新药”8000余个,改剂型、规格“新药”1000余个。

幻灯片7二、现状(六)“一药”多企业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多家供应(经营)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100家,左氧氟沙星〉200家,鱼腥草注射液约200家,诺氟沙星〉1000家。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

3.张某是某市中医院的一名注册执业医师,具有处方权 ,现在他开具了以下处方,其中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 定的是
A.在一张处方上开具了两名患者的用药
B.处方上药品用法上写的是"自用"
C.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开具在一张处方上
D.在一张处方上开具了六种中成药
E.患者年龄填写的是实足年龄
4.下列不符合处方书写规则的是
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药师核 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 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药品一般有两个名称,一个是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的通用名,另一个是 它的化学名。为了便于区别其他药厂的产品,药厂一般都要给自己的产品 再起一个商品名.如大家熟悉的“白加黑”、“泰诺”等都是商品名,它 们均是解热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面对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的药品商品 名,不要说患者,就是一些从医多年的老医生甚至药师也会有搞不清的时 候。患者通常认为不同的药品名称就代表着不同的药,因此很容易把不同 商品名的同一药物重复使用,无形中使用同一药物的剂量增加了,从而增 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处方书写、调剂不规范,造成用药失误或滥用。 在促进处方药的合理使用中,对药师作用的发挥
未给予必要的重视,未建立医、药、护之间良性 互补、合作、用药干预制约机制 不合理用药严重,药疗纠纷不断。
•• 不合理用药尚反映在:据报道: 住院病人输液使用率>90% 输液加药率约90% 有的加药超6种 万古霉素用于手术常规预防用药 有的清洁手术过渡使用预防用药、成常规、 时间长,用法不当
很多人都遇到过完全看不懂医生处方的情况,还要 拿着与天书无异的处方到药房划价交钱取药,患者
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以药养医,是目前许多医院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文章正文)一、背景介绍现代医疗领域的发展,处方药的使用日益普及,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规范医疗系统运行,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处方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处方管理的重要性处方是医生向患者开具的药品处方单,是患者得到药物治疗的关键凭证。

正确的处方管理能够保证患者用药的准确性、有效性,并防止药物滥用和盗取行为的发生。

三、处方管理办法的原则1. 信息采集与归集:医生应当准确、完整地收集患者相关的基本信息,包括病史、过敏史等。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信息归集系统,将处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2. 处方审核与监督:医疗机构应设立专业的药学团队,负责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药物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此外,监督部门也应加强对处方审核和医疗机构运行的监督力度。

3. 处方配发与分发:药师应严格按照处方开具的药物种类和剂量进行准确配发,并设立配发记录,以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

患者在领取处方药时,应出示有效的处方,以减少滥用和盗取行为。

4. 处方存储与销毁:医疗机构应确保处方的安全存储,防止处方被盗用或篡改。

同时,过期或废弃的处方药应进行及时销毁,以避免造成二次使用的风险。

四、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在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依法依规。

各级医疗管理部门应加强法规制定与修订,确保处方管理办法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及时向各医疗机构下达合理合法的管理要求。

2. 培训与宣传。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方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意识。

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患者,提高他们对处方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3. 信息化建设。

医疗机构应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起全面、精细的处方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处方的全流程管理和监控。

4. 鼓励医患互动。

医生应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患者充分了解处方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促使患者主动按照处方执行治疗方案。

五、处方管理办法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能够规范医疗系统运行,减少滥用、盗用行为的发生,促进医患间的良好互动。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一、引言处方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在开展诊疗活动过程中,管理和监督医师开具处方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办法。

合理的处方管理可以保证医师开具处方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将介绍处方管理的目的、内容、实施办法及其重要性。

二、目的处方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处方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中,处方是指医师开具的给患者使用的药物和治疗项目的指令单。

合理的处方管理办法可以确保医师开具处方的合法性,避免虚假处方、滥用处方和造假处方的产生。

同时,处方管理能够规范医师的处方行为,避免过度开药、重复用药和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处方管理还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患者的药物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三、内容1.处方开具标准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明确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准确描述患者的症状、诊断及用药目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用量;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病情,确定药物的使用方式和用药频率;对于有毒药物和特殊药物,应附上合理的说明和警示。

2.医师处方管理医疗机构应对开具处方的医师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处方审核: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审核机构或委员会,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认处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处方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追踪制度,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追踪,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或不合规定的处方;处方统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处方奖惩:对于违规开具处方、滥用处方或虚假处方的医师,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3.患者处方管理医疗机构应对患者的处方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处方发放:医疗机构应确保处方的准确发放给患者,避免处方误用、滥用或传销;用药指导: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有关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用药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监测系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用药不当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患者反馈:医疗机构应鼓励患者对处方使用情况进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处方管理措施。

2018-最新处方管理规定-易修改word版 (9页)

2018-最新处方管理规定-易修改word版 (9页)

2018-最新处方管理规定-易修改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最新处方管理规定
处方管理办法【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
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
文书。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本办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
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第二章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_《处方管理办法》的内容特点及施行的意义与影响

_《处方管理办法》的内容特点及施行的意义与影响
2 《办法》的内容特点
*药师 。 研究方向 :医院药学 。 电话 :023-68765491 。 E -mail: yj007yj008 @
#通讯作者 :副主任药师 。 研究方向 :药学信息 。 电话 :023 68765491 。 E -mail :pengyongfu @
Prescri ption Admi nist rati ve Policy :Contents , Si 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YANG Jie , P ENG Yongf u , LI U So ng qing(Dept.of Pharmacy , Southw est H ospi tal , T he T hi rd Mili tary M edical Unive rsity , Chong qing 400038 , China)
医 、药 、护 、技是医疗工作的 4 大技术支持系统 , 医院药学 部门是医疗卫生技术科室之一 , 担负着全院药品供应和保障任 务 。《办法》对药事管理和药学部门工作明显加强 。医疗机构领 导应当明白对医师和药师的培养 、职责 、任务是对应的 , 要求是 一样的 , 必须重视 、 支 持医院药学的发展和药师作用的发挥 , 改变医院药学部门技术力量弱 、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 2.8 药师对处方用药适宜性有审核责任
根据规定 , 处方应将患者一般情况 、临床诊断填写清晰 、完 整 ,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开具 西药 、中成药处方 , 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 , 每张处方不得超 过 5 种药品 。除特殊情况外 , 处方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开具处方 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 , 以示处方完毕 。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 专用签章 , 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 , 不得 任意改动 ,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 2.6 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卫生部制定《处方管理办法》简版范文

卫生部制定《处方管理办法》简版范文

卫生部制定《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制定《处方管理办法》引言《处方管理办法》是由卫生部制定的一项管理规范,旨在规范和促进医院处方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将介绍《处方管理办法》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背景在医疗服务中,合理用药和处方管理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

目前在部分医院的处方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规范的现象,如处方开具不规范、虚假处方等,给患者用药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困扰。

为了加强处方管理,推动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处方管理工作,卫生部制定了《处方管理办法》。

目的《处方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和促进医院的处方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通过明确医疗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医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和监督制度,提高处方质量和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主要内容1. 处方管理的基本原则合理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开具处方,避免滥用和过度用药。

完整处方原则:处方必须包括患者信息、药品名称、用药剂量和频次等基本信息。

装订保存原则:医疗机构应将处方进行装订保存,以便追溯和监督。

2. 医师的责任和义务医师应具备执业资格,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医师应认真审核患者病情,合理开具处方,并保证处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医师应对处方的使用和效果进行跟踪,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 处方审核和监督机制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处方审核部门,对处方进行审核和监督。

处方审核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处方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估。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确保处方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

结论《处方管理办法》的制定是卫生部为了规范医院处方管理工作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通过明确医疗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医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和监督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处方质量,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处方管理办法意义《处方管理办法》实施中的冷思考意义为了切断医生与药企的利益关系,防止商业贿赂行为,今年5月1日,卫生部制定的《处方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目的是规范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有人将其赞誉为我国医药品市场的催化剂和净化器。

一、推行《办法》的积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经进入法制社会,医疗行为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法律法规来规范。

作为医疗文书的处方是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法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具有很强的法律性。

《办法》的出台使处方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达到“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

《办法》对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使规范医疗行为更加具体化。

二、解读《处方管理办法》(一)《处方管理办法》显现四大特点1.每个医疗机构要制定药品处方集。

2.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3.医师以药品通用名开方。

4.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处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处方须使用药品通用名一种药品通常有3个名称:化学名、通用名、商品名,但最常用的是通用名和商品名,前者是我国药典里使用的名称,后者表示该药的品牌。

处方使用通用名是国际惯例,但近年来,国内医院使用的多是商品名。

《办法》规定,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办法》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医师开具院内制剂处方时应当使用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医师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开具处方。

(三)医院不得阻止处方外流按照规定,医生写在处方上的药品名称必须规范,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所核定的、标准的药品名称来开处方,而不能用医生个人或者某一个医院制定的约定俗成的办法开处方。

医院的院内制剂,也必须按照申报所核准的处方名称来开具。

否则将被追究个人以及所在医疗机构的责任。

(四)私开处方牟利取消处方权《办法》规定,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即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的;使用未取得麻x药品和第一类精x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开具麻x药品和第一类精x药品处方的。

《办法》规定,医师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的,处方权由其所在医疗机构予以取消。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五)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办法》规定,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无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处方书写必须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六)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根据规定,处方应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门诊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加大,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除特殊情况外,处方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七)同一通用名称药品不得超过2种新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

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这也就严格限制了药品采购行为。

三、《处方管理办法》实施有人欢喜有人忧(一)患者喜忧参半1.处方的法律地位明确,患者欢喜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都对新《办法》持赞同态度,他们认为,《办法》中有一些明确的规定来限制大夫的处方行为,防止开具大处方、天书处方;医生开具处方必须书写药品通用名,这将有利于患者在医院外买药选择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

2. 看不懂药名,没办法选药,患者忧调查发现,多数患者表示医生开的药看不懂。

从5月1日起,看不懂医生所开处方药单的患者投诉明显增多了。

另外,患者还表示好多常用药低价药医院没有了。

(二)执行《办法》有难点医院忧1.医嘱单纳入处方管理问题目前很多医院都用了HIS系统,医师住院医嘱由护士录入电脑,再发送到住院药房,打印出来后进行中心摆药。

这样药师是无法审核处方的,包括护士有无录错都不知道,更别说审查合理用药了。

如果将医嘱单纳入处方管理,现在的工作流程需要变更,而且各病区必须配备专职临床药师,执行起来很困难。

2.药品说明书以外的用法问题《办法》规定,“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有药品说明书以外的用法出现,医师和药师对此现在是进退两难,一方面按照赫尔辛基宣言:“若医生认为新的治疗方法能够治愈疾病、恢复健康或缓解痛苦,那么医生有权使用新的治疗方法”,在医疗医师使用药品说明书以外的用法并不违背医学伦理道德,况且不少药品的新适应症也是实践中发现的。

另一方面医疗行业是一个风险行业,任何医疗方案和药品使用都可能有副作用,现在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在提高,一旦治疗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就会引起医疗纠纷。

《办法》对此也没有明确规定。

3.药师队伍现状问题上岗资质要求过高,短期内难以实现。

现有医院药学专业人员普遍知识老化,一下子将工作内容由药品供应保障型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化,难度很大。

虽然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已经启动,由于存在准入门槛高、培训费用贵、培训人员少等问题,临床药师队伍建设的路还很长。

况且临床药师培训是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的,这种培训学习,既不是执业认定教育,又不是学历教育,在临床药师没有法律定位之前,对药师们也缺乏吸引力。

4.处方点评制度实施问题处方点评是新《办法》的最大亮点。

《办法》开始实施后,处方点评成为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的强制要求。

影响药物合理使用的因素很多,并且是互相关联的,如果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处方评价标准,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等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据了解,北京市医疗机构相关的处方点评工作都还没有开展,具体点评什么样的内容,点评的标准如何制定有待研究。

(三)“一品两规”,企业忧新的《办法》实施以来,业界多了一个名词“一品两规”。

《办法》规定,医疗机构采购药品要用通用名采购药品,同时对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不能超过两个品类,其他的剂型不受限制,如外用的、鼻喷剂等剂型不限制。

有人据此认为,处方新规可能对同质化的药厂生存造成很大压力,挤压它们的生存空间,不利于医药企业间的竞争。

据了解,执行“一品两规”,北京的医疗机构一般同一品种保留了一个疗效较好的品牌药,另外再保留一个价格相对便宜的药,以前同品种的其他药都退回到生产厂家。

对此,很多国内企业表示出强烈的不满。

业内人士认为,医院进购药品遵循“一品两规”,等于取消了患者对药品的可选择性。

这样实际更加刺激了药品供应商的趋利性,药品供应商更关注药品进入医院“公关”。

“一品两规”实质上是通用名产品多选二:同种药品两个供应厂家(或者几个厂家),一个品种两种剂型,一个剂型两个规格。

这就大大减少了供应商的数量,提高集中度,而且会产生“马太效应”,强势厂家更强,弱者将被淘汰。

有的企业界人士还认为,“一品两规”有利于外企和外资企业。

由于他们有专利技术、单独定价、垄断技术等有利条件,更有赞助医院的大批资金,使得其得天独厚,占尽优势。

国内普药仿制药企业将部分或者全部失去一些大医院市场,以后大医院将是外资药企和合资药企的“天下”。

据了解,国内一些制药企业已经开始成立专门的药政公关部,专管招标采购和处方药营销管理中的问题,以便及时快速解决问题。

(四)医院处方可外流,药店喜《办法》的实施对药店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目前平价药房与医院在抢夺处方的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药房药价低于医院许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办法》能真正实施,药店将能从医院获得更多的处方。

业内人士认为,《办法》会让一些中小医院的处方流入药店,但想从大医院抢夺处方仍有很大难度。

因为患者对大医院专业服务的信任远高于药店,这才是处方来不到药店的主因。

另外,北京的医保人群比较大,对价格的因素不是很敏感。

因此药店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作为新卖点。

医院处方流向药店只是一个合理性推论而已。

目前,药品销售量并没有变化。

四、处方“变脸”遇新问题问题一:商品名与通用名并存“一药多名”是长期存在于医药界的普遍现象。

有的医院变通有术,电子处方上的药品通用名后还加了一个括号,里面标注了该药的商品名,商品名依然没有在处方上消失。

从目前情况来看,实行通用名开具处方产生的影响有限。

虽然《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须开具药品的通用名称,但并未规定不能同时使用商品名。

从医院的表现来看,在处方上同时使用通用名和商品名、在病历上使用商品名或通过医生口授的做法,都使得通用名处方的执行有“钻空”之嫌,施行后的效果也显得有些苍白。

问题二:患者看不懂“通用名”大部分患者反映,新办法的实施确实让患者能自己做主,在药房取药时,会被告知有两种药,可以让患者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来决定购买哪种药品,也可以去药店买药。

但也有一些患者反映不方便的地方也不少,如有时医生写得不规范,患者不得不在科室和收费处来回奔波;还有的患者习惯在看病后先打电话咨询药店是否有这种药,可新办法实施后,医院处方上的药品名称太专业了,有些名称都不知怎么读,更不要说在电话里咨询了,有时店员也搞不清楚是什么药,反而给买药带来一些不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