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模式
现代诗歌的格式

现代诗歌的格式现代诗歌的格式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现代诗歌的格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现代诗歌的格式一、什么是诗?假如现在有人问起我什么是诗?也许我只有这样回答:“我知道什么样的文字可以算得上是诗,也知道什么样的文字不是诗,但我却不知道什么是诗。
”现代诗歌是没有定义的。
但起码得有个大概吧!是的,其实现代诗歌也并不神秘,凡有情而美的东西便是诗。
简单地说,心象(情)+物象(美)=诗。
如:细细的枝条,像一根根电线;小小的黄花,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大地,像一个春天的发电厂。
(张诗筠《迎春花》)这首诗中,“枝条”、“黄花”、“大地”是心象,而“电线”、“电灯”、“发电厂”是物象,这样美妙的诗句,是因为看到了春天里绿色的枝条和黄色的花儿后心里产生对大地之春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想象,把心象比喻为物象,使情与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的。
当然这不是诗固定的模式,诗是自由的,诗也是多样的。
而要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诗,仍需我们在长期的阅读和创作中去领会。
二、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现代诗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异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
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此外,相对于初中生来说,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
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通过对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尝试创作了,那么在创作中我们又必须注意些什么?三、怎样写诗?现代诗歌是美的,要让平凡的事物放发出美的光彩,就要通过想象。
古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 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 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 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 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 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练习3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 何特色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 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 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名词
•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 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动词
练习:2005年浙江高考卷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 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
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古代诗歌鉴赏五种问答模式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全国卷Ⅱ)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此(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第四种模式:分析形象意境类
1.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例1 (2007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模式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模式罗山县教研室竹竿初中语文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诗歌的课程目标有: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中,《标准》未对现代诗歌的教学做出明确表述。
根据以上要求和现代诗歌的文体特点,朗读应是现代诗歌教学的核心。
在朗读中感知、欣赏、积累,因此设计了贯穿朗读的课堂环节。
一、课堂基本环节:(一)诵读,感音韵;(二)研读,明主旨;(三)品读,知精妙;(四)背读,广积累;(五)联读,赏美文。
二、课堂环节说明(一)诵读,感音韵:这一环节,学生先自由尝试读,能读懂字音、感知节奏,然后再听读。
用播放朗诵录音或教师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达到朗读的第一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出音律、节奏和重音。
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化,可自由读、试读、范读、听读、指导读,也可以分小组朗读,男女分读、齐读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二)研读,明主旨: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诗句,让学生通过联想或想象,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可用“诗美在哪里?”“诗人想表达什么?”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以学生思考、表达为主,教师适当补充。
培养学生的思考、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读,知精妙: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知精妙。
让学生能尝试指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说出其表达的意境;能指出诗歌使用的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说出它的好处;能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品味关键词语的精妙;并能了解诗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这是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点。
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品味,各抒己见,充分表达。
这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鉴赏模式

语文诗歌鉴赏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情感型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
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意象是一个个物象,而意境则是这些物象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
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3)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5)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就是指寄托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景物(物象、意象、生活图景)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诗词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诗歌鉴赏五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优秀答案)
答: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 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 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 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15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考题示例)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8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优秀答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 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 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 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29
5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考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 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 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优秀答案)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6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与答题步骤)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 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 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 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9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技巧归纳)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 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
①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②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 是咏物诗。
现代诗歌的创作模式和市场状况

现代诗歌的创作模式和市场状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演变,现代诗歌的创作模式和市场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诗歌创作模式,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显得越发不够灵活和适应需求。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的创作模式和市场状况,包括其如何适应新时代以及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现代诗歌的创作模式传统意义上的诗歌创作都是以诗人的个人经历、情感为主要创作素材,创作风格也更偏向于抒情、感伤和思考。
而现代诗歌的创作却更为多元,除了仍然延续传统的情感抒发外,更多的是关注当下社会现象和时事热点,以及借助科技手段和表现形式来创作诗歌。
现代诗歌的创作模式,首先需要关注社会时事和文化热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当前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热点事件、新型事物、话题事件成了现代诗歌创作的常用素材。
其次,现代诗歌更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借助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在时间上、音韵上实现出更高的艺术表现,充分展现出语言的魔力。
此外,现代诗歌还更注重板块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创作手段,即通过网络技术、影像技术、音频技术等手段实现创作内容的分类、专业化和信息化。
二、现代诗歌的市场状况现代诗歌市场并不是一个大规模的市场,相对于其他文艺品类,其受众群体相对狭窄。
但是,诗歌依然具有独立的发展模式和市场特征。
首先,诗歌市场的市场特征。
由于其受众群体较小,作品的出版和售卖情况都要面对一些业内的制约。
同时,市场竞争也较小,即使是小众作品也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压力,创作者们可以更为自由地创作,创作内容更多样化、更具特色。
其次是诗歌市场的发展模式。
诗歌市场的发展更为平稳,小步快跑地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从书店销售、文学期刊发表到网络诗歌,现代诗歌的传媒形态更加丰富,无论是对于阅读者还是创作者,都有不同层次的选择和参与方式,也助力于诗歌市场的不断发展。
最后是诗歌市场的融合特征。
现代诗歌的市场融合已经初见端倪,例如和音乐、绘画、影像甚至科技相结合,通过不同领域的交叉营销,诗歌市场也获得了更多的机遇。
诗歌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袒露胸怀,不加掩饰地抒发 自己的某种情感,这种方式 比较直观。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诗人将某种情感融汇 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间接而含蓄使抽象的感客观化、具 体化、形象化,做到情景交融,使 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托物言志:诗人使借助于某物的 某种特性,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 和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 的色彩。
2、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特 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3、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 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 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4、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 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 同一样的情感。
5、白描: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 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6、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 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 更生动感人
四、 超尘脱俗 1、寄情山水的悠闲; 2、退隐田园的淡远。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爱恨情长的形象。
答题模式
1、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
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 文意+主旨情感)。
4、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
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 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 (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 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 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建功报国:
1、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 情;
2、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 闷;
3、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 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模式
【象征模式】
这一模式可以说是诗歌的传家宝,又称多层式:在文字符号的视觉层面上给人以形像,同时在联想的深层给人以意义(某一实体事物或精神内容) 尽可能无限的概括和包涵。
象征体是表层的、明晰的,甚至可能是被传统理性所规定的,如梅兰松竹、长城等。
而被象征的本体却是隐蔽的、模糊的。
两者关系要有任意性,便于发挥创造性。
天才诗人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外意象通过类似联想起来,形成令人称奇的构思。
关键是抓住两者之间共同点,而其它属性相距越远越好。
中心方法是选择形象,形成象征意象。
意象,又称艺术形象,可以说是构成文学艺术大系统的细胞。
意——人的意识(包括情感。
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审美需要和认识需要),最终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作者个体生命的投射和表现。
象——客观事物,外在于作者,但最终为作者生命本质所对象化。
两者结合为意象,而两者成分的多少及关系的隐显疏密等造成了两种基本上的文艺创作方法,即重意的浪漫主义和重象的现实主义,也成为表现论和反映论的渊源。
象征意象比一般意象来说,有特定的要求:成为全诗的中心形象。
最佳象征意象,其涵义是无限的,尽可能表现作者内心世界,成为一个艺术个性的宇宙。
一般来说,这类诗歌标题就写出了象征体(甚至是人物)。
但是,内层的本体即作者个体生命的感受才是诗歌真正要写的。
【横断模式】
这类诗歌截取一个生活片断或者意识片断,描写一系列形像,或者使用一系列比喻,以抒发作者感情,表现作者的意识。
许多写景诗正是这样。
要尽可能创造意境。
如杜甫的《春望》。
【纵贯模式】
这类诗歌以作者观察点的推进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空间的展开,把所见所闻所感触融成一体。
如贺敬之的《回延安》。
这类诗歌一般较长,多是叙事诗。
【升华模式】
这类诗歌一般分为两部分,前边是较平缓的铺垫,后边翻出新意,造成引人注目的突进,使情思与意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言志”的旧体诗词大都采用这种模式,前边写景,情景交融,后边写“志”,志中有情。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串珠模式】
这类诗歌由几个并列的相同结构并有部分相同诗句的部分组成。
反复咏叹。
《诗经》较多这类诗歌。
【自白模式】
直接抒发感情,使用论断式的议论,又称议论模式。
渊源流长,浪漫主义大都采用抒情化议论,即自白。
政治诗、哲理诗许多属于这种“传统自白”。
这种自白不容易写好,首先作者必须达到一个时代最高层次的认识及体验的水平。
在西方现代派中,惠特曼的《草叶集》承前启后,大量使用自白,以至于美国诗歌自50年代后以艾伦·金斯堡的《嚎叫》为代表,形成了自白派,占据主流地位。
我国80年代“第三代”诗歌大部分都属于“自白”诗。
与前期浪漫主义自白不一样,当代诗歌中的自白可以称为“反传统的自白”:有意摆出反传统——反对文化、审美、个性、理性乃至诗歌自身的架式,其实不过将题材限定在个人生活体验主要是本我感受的圈子里。
多用第一人称,不拘格律,以日常口语袒陈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甚至隐私,有时触及社会,进行某种程度的批判。
“自白”诗歌对语言、形式和意味更加强调,甚至写娱乐性的记录性的诗歌,自称为“玩”诗歌。
作为诗歌整体的一种探索,“自白诗”可以说有从社会批判意义转为个体生命肯定意义的历史作用。
【象形模式】
诗行排列成中心形象的形状,成为象形图案。
如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被刺杀的和平鸽》。
又如台湾诗人白荻的诗歌,犹如一幅山水画(诗行从右到左,字词从上到下),比喻流浪者如远离山林湖水的一株丝杉。
【现代模式】
从西方现代派诗歌移植而来的。
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传统诗歌明显不同,而且认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因此更加重视形式创新。
写的是个人与社会、自然、他人甚至自我的分裂和荒诞,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心理、悲观绝望和虚无主义。
强调表现内心——实际上只是变幻多端,高深莫测的本能(欲望,尤其是性欲) 和下意识。
采用的方法主要有:①思想知觉化,即抽象的肉感。
把抽象观念和具体形象直接结合,“象你闻到玫瑰香味那样地感知思想(艾略特)”。
如诗中的“力之舞”、“意志昏眩”、“潮湿的灵魂在发芽”。
②自由联想。
这种联想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为大家所公认的,而是凭个人的直觉和幻觉写出来的联想。
如“阳光是从太阳里踢出的足球”。
③语言形式随心所欲地变化,用于暗示某一瞬间的感觉、想象和精神状态。
【会意模式】
这类诗歌的一些诗行排列成抽象的图形,显示某种意义趋向。
如《太阳下山》后半首的诗行排列,暗示钟声在大风中高低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