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由心生(1)

合集下载

心乃大药:行贵禅医悟语

心乃大药:行贵禅医悟语

自觉觉他,自利利 人
01
自强不息, 疾病远离
02
缘来欣然拿 起,缘去释 然放下
04
人生苦短, 何不慢慢走?
06
但行耕耘, 莫问收获
03
前脚不放下, 后脚怎抬起?
05
人行百善, 不如守念一 日
1
接受就是最好 的修行
2
知足常乐,物 极则反
3
成功贵在有恒
4
弥勒相伴,笑 口常开
5
尽孝是世间最 好的药
1
读书笔记
读完此书,感觉对于佛教和中医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开始读感觉像是儿童读物,有点浅显,但读着读着,却吸引着你一点一点的读下去,慢慢参悟其中的道理。 患癌主任医师,生死边缘,释然顿悟,禅心医理,大德大智,教化众生。 我当时让她趴在治疗床上,我用右掌根从尾骨处开始向上推她的夹脊穴(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脊柱两侧 0.5寸处,一侧17个,共34个),总共推了六次。接着,用右手在压痛点的上下方进行弹拨,以舒筋活络;再用 右掌直擦伤侧骶棘肌,以透热为度。 ②把手掌握成空心状,拍击腰背上的肌肉群各15次。 道医,禅医,真的是慈悲为怀。 这本书读来很是心静,很适合作为床头书。 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万病由心生,万病从心灭。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万病由心生,万病从心灭。 写的非常好,读完这本书心情豁然开朗,凡事都要想开心病还须心药医[强][强]。
有鸡还是先有 蛋”
过分独立就是孤立
把每天都当成最后一 天来过
布施如雨,惜福如金
勤俭不可分,兴败皆 由人
1
心平气和运自 顺
2
你为什么会在 笼子里?
3
宽恕他人就是 善待自己
4
做人一定要学 会感恩

有一种毒药

有一种毒药

有一种毒药编辑:万方时间:当代。

地点:兰宏的家。

人物:兰宏———50岁左右的中年女人。

高希天———兰宏的丈夫。

高科———兰宏的儿子。

小雅———高科的妻子。

季杰———小雅的表弟。

青年甲、乙、丙———季杰的同伴。

一场〔舞台漆黑。

〔从黑暗中传来了风声,风越刮越大,一阵紧过一阵。

灯光渐亮,整个天幕映出枝叶繁茂的树影,树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充分张显出一股强劲的生命力,整个舞台似乎都为之动容。

〔风声渐渐弱下去,灯光随之减弱⋯⋯〔响起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声:“今天白天晴转多云,西北风五六级转三四级,最高温度摄氏17度,最低温度摄氏8度⋯⋯”〔随着收音机的声音,舞台前部的一个房间亮起来。

房内有门和窗子,窗帘被风吹得鼓动着。

屋里摆放着几样家具,沙发、柜子,一张餐桌、四把椅子以及少量生活用品,这些实物都带着岁月的痕迹,给人以真实感。

〔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播完之后,开始播放一首曲子。

兰宏匆匆走上,走到窗前关上窗子。

兰宏是一个50来岁的女人,穿着整洁,给人干脆利落的印象,同时又有些微的紧张感。

关好窗后,她转身走向餐桌,拿起收音机,很快地换台⋯⋯〔高科开门进屋。

他是个长相端正的青年,穿着像他的妈妈一样整洁,但更接近时尚。

他的身上有一股不很稳定的温和气质。

高科(带着关切)妈,我爸回来了吗?兰宏(一边换着台,简短地)没回来。

高科(有些担心)一夜都没回来?昨天他出去和你说了要去哪儿吗?〔兰宏不回答,专注于手里的收音机。

高科妈!兰宏(瞥一眼儿子,把收音机关掉)我告诉你,他死不了,你爸才死不了哪。

高科(有些不耐地)废话。

兰宏不信你看着。

高科行,你要觉得没事儿就成。

兰宏那你要怎么样?高科(思忖)要不要给派出所打个电话?兰宏派出所?你要报警?(干笑一声)哈,还想丢人现眼啊。

你忘啦,去年那次,你开着车跑了一百多公里,去河北找他;我跑到医院的太平间去认尸,结果呢,他老先生自己回来啦,在洗浴中心睡了一大觉,还修了脚⋯⋯〔高科无言。

兰宏从那次,我就跟自己发了誓,绝不再找他。

病由心灭 重点摘抄

病由心灭 重点摘抄

病由心灭重点摘抄
“万病由心生,万病由心灭”,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都会导致人生病。

心是五脏六腑中的“老大”,心正常了,五脏六腑都会踏实工作;心若出了问题,五脏六腑则会失调,五脏六腑失调久而久之就会得相应的病症。

“怒伤于心则肝应,思伤于心则脾应,忧伤于心则肺应,恐伤于心则肾应,喜伤于心则心应。


——明代医家张介宾《类经·疾病类》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对疾病的原因有一段说明:“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起居”,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生气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不但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更是造成人体各种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

由于生气会使身体造成许多问题,因此,日常保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不生气”。

所谓的不生气并不是把气闷住,而是修养身心,开阔心胸,或者寻求一种宗教信仰,使得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能有更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人的过错,根本没有生气的念头。

其次人生学会自我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觉悟能力。

谁能够越多找出自己的毛病,谁的觉悟能力就会越强。

谁要是找别人毛病越多,说明谁的迷痴程度越深。

六祖慧能大师曾告诫说,修道之人,不见他人非,只见自己过。

请大家深深
铭记这句名言。

上古的时候,人人修道,人人修心,那时人均能够活一百多岁。

对此,《黄帝内经》之中,曾经有过清晰的记载。

现在,我们这一生,活得大多很惨。

许多人天天都在找人家的毛病,有事总是怪怨别人,从来不懂得怪怨自己;天天总是使劲跟别人争斗,不知道,好争的人,争来争去一场空。

一个人得了癌症晚期文案

一个人得了癌症晚期文案

一个人得了癌症晚期文案
1.病由心生,还须心除。

不良心理生百病,除病心理除百病。

2.虽然我有时候也会考虑死亡来临时会怎样,但是当死亡真正来临时,还是没有学会不害怕。

3.生命承载不了太多的矫情,也无法感叹太多的伤悲和遗憾。

即使有着怎样的委屈和无奈,却只仅仅是生活的点缀,灿烂且美丽着。

4.身体已残缺,心在冰窟中,这个世界还用冷风吹!
5.那是一种亢奋的痛楚,为了收获和拥有,抑或无奈的感喟,无助的怅然而太难入梦。

6.用流泪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是模糊的。

7.生死离别,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剂,要坦然面对!为了下一代不在卑微,我们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二章正气存内

第二章正气存内

第二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概括了中医养生的法则及中医的病理和医理,也是做人的硬道理。

正气足了人就不会得病。

无论防病、“治未病”还是“治已病”,皆依此理。

其知道者,行之,足矣!即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养生才能强身。

正气内存的前提,首先要心安、心正。

因为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统领全身一切器官。

如果心乱、心邪,则邪气必干。

所以养生以调心、养心为主,即保持恬淡虚无之状,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

对于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季寒暑的变化,保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节欲保精。

不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

正气源自心万病由心生,万病也由心治。

“正气存内”意义深远,涵盖防病、治未病、治已病的整个过程。

“治未病”的理念是人的“心”对自己的“身”关爱的结果,它不仅防病治病,而且必然导致人类从健康管理到生命管理的升华,使人的身心灵更加和谐。

由于种种原因,由心治病还只能被极少数修行人实施,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宗教,其实都是在教人修行,而修行就是修心。

人生病其实并非绝对的坏事。

上天有好生之德,人生病也是上天给人的礼物,其目的是让人因病而觉受、自省,找出病因,并以治病为方便法门,从治身病入手而自然过渡到治心病,这就会导致人主动改变自己的习性和观念。

显然,这已经超越了现代医学的原理,却与中医原理不谋而合。

因为中医不仅是科学、医术,而且是超越科学、医术的道。

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证明这个“道”的过程。

科学是人造的知识体系,只是探索真理的方法之一,并非真理本身,所以它在总是滞后的、片面的、发展的。

比如量子物理学、耗散结构论的出现,也只可部分揭示“治未病”的原理:疾病和痛苦都源自于气或能量的不足、不和谐或失去与大自然节律的和谐。

这显然是科学进步的表现,但总体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与中医达到的高度还相距很远。

按《黄帝内经》解释,古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依天道而活,故德高,德高则正气足,因为德为本,德高必寿高。

医者父母心《万病之源》(序一)医生能陪你走多远

医者父母心《万病之源》(序一)医生能陪你走多远

医者父母心《万病之源》(序一)医生能陪你走多远理想状态生命达120年以上!追求理想生命!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生命!悬壶济世!医者父母心!传播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养生知识。

助人为快乐之本!施比受有福!不求回报!希望天下每一个人都健康、快乐、幸福、和谐!《万病之源:任之堂解说不可不知的养生误区》,余浩(任之堂主人)指导,曾培杰、陈创涛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年出版。

ISBN:978-7-5132-1669-2。

余浩,字任之,网名“任之堂主人”。

自幼随祖辈学医,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自创任之堂,运用纯中医疗法治疗许多疑难杂症,疗效颇佳。

著有《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一书,在当当网连续十六周荣登畅销榜。

余浩,一位有父母心的医者,大医是也!医生能陪你走多远?错误的观念和养生误区远远比无知更可怕!可能原来你一直坚持的东西,就是你的万病之源!《万病之源:任之堂解说不可不知的养生误区》由《医间道》作者任之堂主人余浩指导,《任之堂跟诊日记》作者曾培杰、陈创涛创作完成。

书中细数了当代中国大众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健康观念和养生保健误区,指出这些观念和误区才是导致现代人疾病丛生的万病之源。

作者记录了在任之堂跟师行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讲述了人们因为错误的健康观念而生病、为疾病所苦的真实故事。

这些常见的错误观念和养生误区涉及衣、食、住、行、运动锻炼、求医治病等方方面面,往往被大家视为正确的常识,其实却是引发疾病的真正元凶。

书中通过许多患者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不能只知治病,不知防病,只关注疾病,不关注导致疾病的原因。

全书文字鲜活生动,娓娓道来,既体现了传统的中医养生智慧,也有对常见疾病的中医医理解读,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保健方法,是不可多得的原创养生精品图书。

序一医生能陪你走多远任之堂每天过来的患者,他们的病不少都是疑难杂症,而且是全国各地求医无果的,这样的患者往往都很难治。

余浩老师常对我们说,常规的路子对他们来说走不通,我们要另辟蹊径,调气机升降,调脏腑,治疾病的因,而不是治疾病的果,不要被这些症状迷惑了。

什么是病由心生,心情不好会生病吗?

什么是病由心生,心情不好会生病吗?

什么是病由心生,心情不好会生病吗?
俗话说:身病好医,心病难治。

无论身病,还是心病,都是“病由心生”。

“病由心生”其根源大多因为情绪所致。

长期处于糟糕的情绪、负面的心情,就会导致疾病。

所以消除负面情绪,注重心理平衡,培养健康心态,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

情绪决定健康。

1.百病皆为心病。

现代医学证明,76%的疾病来自情绪病。

血晕病就是情绪病。

2.不良情绪导致疾病。

恐惧、愤怒、暴躁均导致肌肉紧张,各个器官会受影响。

心都蹦到嗓子眼了、打隔、气的胃疼头晕,都是生气所致。

3.内分泌失衡。

不良情绪破坏平衡。

《莫生气》里提到: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生气伤肝又伤脾,促人衰老又生疾。

笑口常开无忧虑,一切疾病皆消去。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到心态平和,一个只会生气的人是蠢人,用理智把情绪引入正确轨道,用理智驾驭情感,才是明智之举,聪明人也。

健康谚语100句

健康谚语100句

健康谚语100句1. 千保健,万保健, ⼼态平衡是关键. 51.祸从⼝出,病由⼼⽣.2. 怒伤肝,喜伤⼼,悲忧惊恐伤命根. 52.锻炼要趁⼩,别等⽼时恼.3. 要活好,⼼别⼩;善制怒,寿⽆数. 53.请⼈吃饭,不如请⼈流汗.4. ⼼胸宽⼤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54.⽇光不照临,医⽣便上门.5. 要想健康快乐,学会⾃⼰找乐. 55.⼑闲易⽣锈,⼈闲易⽣病.6. 妻贤夫病少,好妻胜良药. 56.懒惰催⼈⽼,勤劳能延年.7. 铁不冶炼不成钢,⼈不运动不健康. 57.好⼈健康,恶⼈命短.8. 最好的医⽣是⾃⼰,最好的运动是步⾏. 58.饭后百步⾛,活到九⼗九.9. 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59.⽴如松,⾏如风.10.⼩⼩黄⽠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 60.要得腿不⽼,常踢毽⼦好.11.多吃芹菜不⽤问,降低⾎压喊得应. 61.要得腿不废,⾛路往后退.12.笑⼀笑,⼗年少. 62.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13. ⼀⽇三笑,⼈⽣难⽼. 63.汗⽔没⼲,冷⽔莫沾.14.笑⼝常开,青春常在. 64.要得⾝体好,常把澡⼉泡.15.哭⼀哭,解千愁. 65.要健脑,把绳跳.16.有泪尽情流,疾病⾃然愈. 66.⼼灵⼿巧,动指健脑.17.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也流泪. 67.多练多乖,不练就呆.18.先睡⼼,后睡眼. 68.常把舞来跳,痴呆不会到.19.药补⾷补,不如⼼补. 69.要得⾝体好,常把秧歌跳.20.饭养⼈,歌养⼼. 70.常打太极拳,益寿⼜延年.21.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71.养⽣在动,动过则损.22.暴饮暴⾷会⽣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72.吃⼈参不如睡五更.23.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害了肠. 73.中午睡觉好,犹如捡个宝.24.若要⾝体壮,饭菜嚼成浆. 74.冬睡不蒙头,夏睡不露肚.25.若要百病不⽣,常带饥饿三分. 75.睡多容易病,少睡亦伤⾝.26.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饱胀. 76.吃得巧,睡得好.27.每餐留⼀⼝,活到九⼗九. 77.吃好睡好,长⽣不⽼.28.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觉要像弯⽉亮. 78.经常失眠,少活⼗年.29.宁可⽆⾁,不可⽆⾖. 79.⼀夜不睡,⼗夜不醒.30.吃⽶带点糠,营养⼜健康. 80.常吃素,好养肚.31.三天不吃青,两眼冒⾦星. 81.热⽔洗脚,如吃补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伤肝

肝,血之库存

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 官。

主神志,在志为喜。
主血脉,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 里。


怨伤脾

脾,后天之本,气血化生 之源。 主运化,在志为思,在液 为涎。 主四肢,在体合肌肉,开 窍于口,其华在唇,与胃 相表里。


恼伤肺

肺,朝百脉,司呼吸。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 降,主通条水道。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 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 为悲,与大肠相表里。
烦伤肾


肾,先天之本,百病之源。
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 殖;主水,在志为恐,在 液为唾。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通于 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 和两阴,与膀胱相表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