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加高扩容新技术
尾矿库扩容改造管理制度

尾矿库扩容改造管理制度一、前言尾矿库是矿山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所存放的场所,其建设和管理对于保护环境和维护自然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矿山开采的规模和周期不断扩大,尾矿库的容量和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延长尾矿库的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对尾矿库进行扩容改造,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尾矿库的安全和环保。
二、尾矿库扩容改造管理的必要性1. 随着矿山的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尾矿库的容量已经无法满足矿山生产的需求,必须进行扩容改造,以确保尾矿的正常存放和处理。
2. 尾矿库的结构和设备已经老化,需要进行改造升级,以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尾矿库的管理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以确保尾矿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4. 尾矿库的扩容改造管理是矿山企业责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安全和环保。
三、尾矿库扩容改造管理制度的建立1. 制定尾矿库扩容改造的总体规划,包括扩容的范围和规模、改造的工艺和技术、管理的机构和责任等。
2. 建立尾矿库扩容改造的审核和批准程序,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扩容改造的科学规范和合法合规。
3. 确定尾矿库扩容改造的资金来源和投入计划,保障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障。
4. 建立尾矿库扩容改造的施工和监理制度,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监督改造工程的进行和验收。
5. 确定尾矿库扩容改造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包括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尾矿的处理和利用、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等,确保尾矿库的安全和环保。
6. 建立尾矿库扩容改造的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包括事故的预防和应急预案、事故的处置和报告、事故的评估和处理等,确保尾矿库的安全和环保。
四、尾矿库扩容改造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尾矿库扩容改造的执行和实施,加强对扩容改造工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改造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2. 建立尾矿库扩容改造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对扩容改造的实施和管理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认真处理改造工程中的问题和矛盾。
多宝山铜矿尾矿库加高扩容4#坝开挖施工

多宝山铜矿尾矿库加高扩容4#坝开挖施工吴桂明,肖焕辉(福建省新华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摘 要:多宝山老尾矿库北侧紧邻选矿厂和排土场,尾矿初期坝距上游选矿厂约4.8km,距下游黑宝山煤矿约7km,库内地形平坦,场区汇水面积约37.85km2,尾矿库原设计最终堆积标高为476m,目前多宝山尾矿库已堆至472m标高。
根据矿山已探明矿石储量和开采规模,多宝山铜(钼)矿二期扩建工程服务年限为20年,多宝山老尾矿库原设计总库容仅能为多宝山矿山一期服务10年。
因此,此次扩产中决定在多宝山老库址上进行加高扩容,以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工程投资。
建成投产后多宝山铜(钼)矿选矿规模将达到8万t/d,并能够满足矿山设计服务年限内全部尾矿的储存要求。
下面,文章重点就多宝山铜矿尾矿库加高扩容4#坝开挖施工工作展开论述。
关键词:铜矿尾矿库;加高扩容4#坝;开挖施工中图分类号:TD9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7-0164-2Excavation of heightening and capacity expansion 4# dam for tailing pond of Duobaoshan copper mineWU Gui-ming, XIAO Huan-hui(Fujian xinhuadu engineering Co. Ltd,Xiamen 361000,China)Abstract: To the north of the old tailings reservoir of Duobaoshan is adjacent to the beneficiation plant and dumping site. The initial tailings dam is about 4.8km from the upstream concentrator and 7km from the downstream Heibaoshan coal mine. The topography in the reservoir is flat and the catchment area of the site is about 37.85km2. The original design final stacking elevation of the tailings pond was 476m, and the current Duobaoshan tailings pond has been piled to an elevation of 472m. According to the mine’s proven ore reserves and mining scal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econd phase expansion project of the Duobaoshan copper (molybdenum) mine is 20 years, and the original designed total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Duobaoshan old tailings pond can only serve the first phase of the Duobaoshan mine for 10 years. Therefore, during this expansion, it was decided to increase the height and capacity of the old warehouse site in Duobaoshan to save land resources and save project investment. After the completion and commissioning, the beneficiation scale of the Duobaoshan copper (molybdenum) mine will reach 80,000 t/d, and it will be able to meet the storage requirements of all tailings within the design service life of the mine. Below,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xcavation and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4# dam for the heightening and capacity expansion of the tailings reservoir of Duobaoshan Copper Mine.Keywords: copper mine tailings pond; heightening and expansion 4# dam; excavation and construction1 项目概况图1 坝区开挖示意图本工程尾矿库北侧4#废石拦挡坝拟结合排土场进行建设,坝体上游侧排土场设计顶部标高670.0m,排土场设计总高度达214m。
黑色金属矿山尾矿充填采矿技术及装备研发方案(一)

黑色金属矿山尾矿充填采矿技术及装备研发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的不断深入,黑色金属矿山尾矿的治理与利用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尾矿的大量堆存不仅占用土地,而且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为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尾矿库存,黑色金属矿山尾矿充填采矿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作原理黑色金属矿山尾矿充填采矿技术及装备研发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尾矿作为充填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充填,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具体流程包括尾矿制备、充填和加固三主要环节。
首先,将尾矿进行破碎、研磨和分级,制备成符合充填要求的尾矿浆。
然后,通过管道将尾矿浆输送至采空区,使其在采空区形成稳定、均质的充填体。
最后,通过技术手段对充填体进行加固,确保其稳定性。
三、实施计划步骤1. 技术调研:了解国内外黑色金属矿山尾矿充填采矿技术及装备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掌握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2.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研发方案,包括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材料选择等。
3. 设备采购:根据方案设计要求,采购相关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预期要求。
4. 安装调试:完成设备采购后,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工艺试验:在设备调试完成后,进行小规模工艺试验,对充填采矿技术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
6. 成果评估:根据工艺试验结果,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估,分析成果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7. 工业化推广:在确保技术成熟可靠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至工业化生产,以提高整个黑色金属矿山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率。
四、适用范围黑色金属矿山尾矿充填采矿技术及装备研发适用于各类黑色金属矿山,特别是对尾矿治理和利用有较高要求的矿山。
该技术及装备不仅有助于降低尾矿库存,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还能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五、创新要点1. 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尾矿制备、充填和加固技术,提高充填体的稳定性和均质性。
五龙金矿尾矿库增容使用的实践

设中, 使用了质轻 、 高强度 、 耐酸碱 的反滤材料 , 即用 土工布与细砂联合反滤层 。生产实践表明 , 其组合体 的稳 定 性较 好 , 滤层 具 有 良好 的 透水 性 。 反 能对 降低 库内浸润线 、 减少水压力 、 增加坝体的稳定 与安全起
到重 要作 用 , 尤其 针 对五 龙金 矿这 种 比较细粒 尾 矿砂
表 l 尾矿粒度组成
粒级/ mm
+0. 7 04
—
高分别为 9 3 m、5 6 m、2 5 m, .4 1.8 1. 1 下接平均断面为
33 . m 的 排 水 隧 洞 。隧 洞 长 5 188 洞 口 .m X3 3 8 . 1m,
为底宽 28 直墙高 2 0 m、 .m、 .6 拱高 0 93 .3 m的城 门形
年, 由鞍 山冶金设 计 研 究 院设 计 , 原来 尾 矿 库 的容 将 量增 加 , 到 了很好 的效 果 。 达
基础坝坝体是用块石堆筑而成的渗水坝 , 坝内坡 为反 滤层 。基 础 坝坝 高 1m, 宽 4 顶 长 19 上 7 顶 m。 4 m,
游坡 为 1 17 下 游坡 为 1 16 。在基 础 坝 的建 : .5, : .5
洞 E。 l
尾矿库卸洪道是由块石砌筑 。 水泥灌浇。每年定
期 进行 清理 、 通 , 疏 以确保 尾 矿库 的安 全 。
15 尾 矿 废水 零 排放工 程 .
含 量/ %
8. 2
3 9 4.
19 90年 , 五龙金矿进行 全泥氰化 生产工艺改造 后, 尾矿 中含有大量残余氰化物。为了减少环境污染 和生产 成本 , 行 了尾 矿 废 水 零 排 放 工艺 的改 造 , 进 具 体流程见图 1 。选矿厂尾矿经过两段泵扬至尾矿库 后, 尾矿库澄清水经过溢流井和排水 隧洞至蓄水池 l
尾矿库增容加高项目环评技术评估意见

2019年4月19日,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绿鸿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尾矿库增容加高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进行了技术审查,形成了专家组审查意见。
环评单位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提交了“报告书”报批稿。
经我中心研究,现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及项目特点,提出如下技术评估意见:一、项目概况(一)历史沿革及任务由来尾矿库为选厂配套项目,选厂始建于2002年,同年建成尾矿初期坝,坝高7m。
由于初期坝堆存能力有限,2004年10月建设单位对初期坝进行扩建,扩建后坝高19.5m(标高1305m),库容51万m3。
2005年3月取得县环境保护局《尾矿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2005年8月竣工并投入试生产,2006年1月取得县环境保护局验收意见(马环验[2006]1号)。
目前库内尾矿已堆积至标高1303.4m,堆存库容50万m3,剩余库容1万m3,不能满足福选矿厂后续尾矿的堆存问题,建设单位拟将堆积坝增高至标高1330m,加高26.6m,新增库容184万m3,并配套建设排水斜槽100m,库岸排洪沟92m,入库道路115m。
(二)尾矿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现有尾矿库由初期坝、堆积坝、排水斜槽、排水暗涵、尾矿输送、回水设施等组成,占地5.62hm2,坝高19.5m,库容51万m3,已堆存50万m3,剩余1万m3。
根据《尾矿库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2006年1月13日),尾矿库废水循环利用率为79.62%;根据2018年1月国控重金属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尾矿库废水排放量582m3/d,废水中pH、总铜、总铅、总锌、总镉、总汞、总砷、总铬浓度满足《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表3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根据环绿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8年10月15日对项目尾矿的腐蚀性鉴别和浸出毒性实验报告,项目尾矿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湖南某金矿尾矿库基于中线式废石筑坝法扩容工程

湖南某金矿尾矿库基于中线式废石筑坝法扩容工程
陈 星 , 朱远 乐 , 袁 曦
( 1 . 长 沙矿 山研 究 院有 限责任 公 司 , 长沙 4 1 0 0 1 2 ; 2 . 金 属矿 山安 全技 术 国家重 点实 验 室 , 长沙 4 1 0 0 1 2 ; 3 . 中冶长 天 国际 工程有 限责 任公 司 , 长沙 4 1 0 0 0 7)
第 5卷 第 2期
2 0 1 5 年
有 色金 属 . 3 2 程
No n f e r r o us Me t a l s En g i n e e r i ng
Vo 1 . 5,No. 2 Ap r i l 2 0 1 5
4 月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1 7 4 4 . 2 0 1 5 . 0 2 . 0 1 6
3 . Z h o n g y e Ch a n g t i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t d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0 7,C h i n a)
Abs t r a c t: Th e d e s i g n o f o ne — s t e p c o ns t r uc t e d t a i l i n g s p o n d o f a g o l d mi ne i n Hu na n wi t h c e n t e r l i n e e mb a n k me n t me t ho d b y wa s t e r o c k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 The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d a m o f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t h e d e s i g n a c c u mul a t i o n e l e v a t i o n i s c a l c ul a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b y S we d e n a r c me t h s a f e t y o f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t h e d e s i g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e l e v a t i o n i s c a l c u l a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b y g r a p h i c a l g o r i t h m t r y i n g,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r u n o f f c o e ic f i e n t me t h o d,wa t e r b a l a n c e me t ho d a n d h y d r a ul i c c a l c u l a t i o n
尾矿库扩容方案探讨与实践

48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V01.40Apr继续对坝体进行适当加高扩容的一种方式。
其放矿形式、筑坝工艺等几乎保持不变。
该方式主要是通过加高坝体来维持尾矿库的继续服务.往往作为尾矿库扩容的首选,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的使用现有设施,减少大量工程费用:但是随着坝体的加高,尤其是中后期。
上游法尾矿库几乎都存在程度不同程度的病害.如浸润线溢出、渗流破坏、坝面沼泽化等。
采用上游法加高扩容需对尾矿库排洪系统、回水系统、坝体排渗等设施进行改造。
有时甚至需考虑一些副坝工程。
如果盲目加高则有可能导致坝体失稳,甚至溃坝等严重后果【5’61。
因此,采用该方法需要进行专门的渗流、动力稳定分析。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进行尾矿库的加高扩容。
国内许多矿山尾矿库采用此种方法。
如金堆城木子沟尾矿库、米箭沟尾矿库、马鞍山南山铁矿凹山尾矿库、首钢大石河尾矿库等。
2.2中线法扩容中线法扩容是在上游法筑坝的基础上。
将原筑坝工艺改为中线式筑坝工艺.从而使尾矿库实现大幅度扩容的一种加高扩容方式。
其特征是以上游法筑坝的尾矿库的最上部子坝为固定轴线垂直向上分层筑坝。
将原尾矿库加高扩容。
用水力旋流器将尾矿浆分级。
粗粒级尾矿排放到坝外堆成尾矿沉砂堆积体。
细粒级溢流矿浆充填到库内成沉积体。
在坝下游堆筑滤水堆石坝。
目前。
中线法扩容在我国已有成功经验。
如太钢峨VI铁矿1-尾矿库、通钢板石矿业公司尾矿库等。
与上游法扩容相比.中线法扩容具有浸润线较低、抗震稳定性好等优点,但该方式需要投人强有效的水力旋流器。
其投资、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而且经水力旋流产生的堆积坝坡面是不断变化的。
导致其外坡无法进行绿化护坡等工作,在秋、冬季节易产生扬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尾矿中要有足够量粗砂及时分离出来,是中线法实施成败的关键。
2.3尾矿干堆扩容尾砂干堆扩容是利用尾矿库周边的地形较次的空间,通过建设拦泥坝阻挡.对库内沉积后的尾砂进行干法移出堆存,来实现扩容的一种方法。
该方式是针对现状尾矿库已达设计标高或库区条件无法进行扩容,而采取的一种将现状尾矿库内的尾砂进行转运至他出,保证其继续服务的方式.其特点是转运成本偏高,同时干堆尾砂的区域也需进行施工、管理、维护等.该方式在国内一些地区,因征地困难,大多数用于小型尾矿库的继续使用。
满山红尾矿坝加高扩容渗流稳定性分析

逐渐减小 , 至第 2 7d左右趋 于稳定值 , 明顶板离 表 层 变 形 己经稳定 , 护效果 得 以显现 ¨ 支 。
l 4
12
[ ] 刘勇洪. 索补 强 支护在 顺槽 支护 中的应 用[ ] 科技情报 开 2 锚 J.
煤灰 ) 共计 1 4万 t取堆积干密度 13tm 计算 , , . / 年 尾 矿 量 约 为 1 . 7万 m ,0 a总 尾 矿 量 为 2 5 4 07 2 1 . 万 m, 。取库 容 利 用 系数 0 8 所 需 尾 矿 库 总 库 容 为 .,
2 92 6 . 5万 m , 终 堆 积标 高达 5 5 m, 时 总 坝 高 最 5 届 达 18m, 应 排洪设 施 也应 进行 扩 建 。按 《 矿 厂 相 1 选
摘
要
尾 矿 坝是 堆存 金属 非金 属 等矿 山选 矿废 弃 物 的构 筑 物 , 其数 量 及 坝 体 高度 随 国家对
矿 产 资源 的 巨大 需求 而快速 增加 。验 算 了尾 矿 坝现 状和 最 终堆积 标 高 两种 情 况下相 应 的最不利 剖
面位置进行渗流计算和静力稳定计算。同时, 运用二维有限元计算坡面浸润线 , 采用极 限平衡法对
坝 体现 状和加 高扩容 后 的稳 定安 全 系数进 行分 析 。计 算 结果 表 明, 体 最终 堆 积标 高剖 面 的稳 定 坝 安 全 系数在 不 同计 算条件 下 均满足 规 范要 求 , 明堆积 坝加 高扩 容方案 是安 全 可靠 的。 说
关 键词 渗 透稳 定性 抗 滑稳 定 性 浸润 线
近。
计算 结果 表 明 , 体最 终 堆 积 标 高 剖 面 的稳 定 坝 安全 系数 在不 同计 算 条 件 下 均满 足规 范 要求 , 明 说 堆积 坝加 高扩 容方 案是 安全 可靠 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尾矿库加高扩容新技术——中线法筑坝工艺第一节中线式筑坝加高扩容工艺的背景技术1. 上游式筑坝法广为应用的原因我国的矿山企业多数建于建国后六、七十年代。
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使矿山建设的设计思想和设施装备大都承袭前苏联二战后经济恢复和建设中所形成的技术经验。
体现在尾矿库的建设方面,几乎绝大多数黑色和有色的矿山尾矿库都采用了上游式筑坝技术。
这种方法的生产工艺简单、操作容易、且管理方便,但不足之处是占地面积大,而库容量相对较小,因为这种方法所筑成的坝体浸润线较高,坝体稳定性差,特别在地震地区不宜筑高坝。
上游式筑坝在我国得以长期沿袭使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并没有被视为资源,企业经政府批准后可以无偿占有使用,新建尾矿库所需的巨额资金也由国家划拨,因此作为生产单位无需为此而犯难发愁,设计单位也基本囿于在传统的老套路中改进和积累,而缺乏创造和更新。
2. 上游式筑坝的坝体结构分析(1)上游式筑坝坝体的沉积规律。
上游式筑坝是朝初期坝上游方向,向库内均匀放矿冲填尾矿加高坝的筑坝工艺(如图7-1)。
基于这种筑坝方式,形成了尾矿堆积坝体特有的沉积规律。
沿坝体纵向轴线方向不同剖面上尾矿沉积粒度分布规律不同,宏观上,从排矿口至上游水域间的尾矿沉积滩面上的尾矿大致分为尾中砂、尾细砂、尾粉砂和尾矿泥层。
由上层到下层,层与层间呈渐变过渡,显示出尾矿粒度粗细交替的变化特征。
图7-1 上游式筑坝工艺在尾矿沉积过程中,沿水流方向还形成倾向水域的许多微细层理。
同时,由于非均衡性放矿的影响,以及矿浆浓度变化,矿浆量变化而增加了尾矿沉积规律的复杂性。
在不同的矿浆流动时,距放矿口远近不同,沉积的速度,沉积的粒度各有差异。
致使呈现出大层中夹有一些粒度等级不同的簿夹层及互层,其中的夹层、互层厚度小者仅有1~2mm,厚者达几十厘米,甚至1m以上。
在尾矿砂层中的尾矿土夹层,往往是局部隔水层,又由于上部滞水的影响,则多呈软塑状态,因此,多为尾矿砂层中的透镜体软夹层。
(2)尾矿坝体的渗透性质。
由于尾矿堆积坝体沉积结构复杂,粒度变化和密实度都对渗透性有较大的影响,而广泛分布的尾矿泥簿层影响特别显著。
概括起来有三方面:①水平方向向上游渗透性的不均匀性。
由尾矿堆积过程由近及远颗粒由粗变细,依次沉降在滩面上,因此,形成沿浸润线始端至终端尾矿渗透性由小变大的趋势。
②垂直方向渗透性的不均匀性。
宏观上尾矿堆积体由上至下,颗粒由粗变细,密实度增加形成上部渗透性优于下部渗透性,与均质坝比较,它可使浸润线抬高,为坝体渗流破坏创造了条件。
③渗透性的各向异性变化。
宏观上看,尾矿堆积体的粒度、沉积层次变化是十分复杂的,粗细层间相间交替出现,矿泥层呈千层饼广泛分布,使得其渗透性呈各向异性。
尤其是矿泥层的存在,大大改变了尾矿堆积体的渗透规律。
从渗透系数数值上看,矿泥层的存在,对水平渗透系数影响不大,但对垂直渗透系数的影响相当显著。
(3)尾矿泥层对渗透性的影响。
由于矿泥层的存在,使得垂直方向渗流受阻,从而堆积体内浸润线抬高易沿矿泥层面在渗流出口处发生流土或管涌,从而危及坝体稳定。
矿泥层作为隔水层,使得表层浸润线附近地下水活动加强,而深层活动减弱,并出现了非饱和状态砂层,增加了渗流复杂性。
矿泥层存在易出现渗流破坏,如坝坡浸润线出逸,透镜体表层易发生流土破坏。
由于矿泥层的存在,改变了堆积体的渗透性能,且由于其无规律分布,使得无论水平向还是垂直向渗透分析更为困难。
综上,由于上游式筑坝,矿浆在尾矿滩面自然沉积,构成坝体内多层次矿泥夹层存在,而形成坝体的水平渗透系数大于垂直渗透系数,导致浸润线抬高。
为此,在上游式筑坝坝体构成中必须在各层面,纵横向设置排渗设施,生产后的尾矿坝要补充的排渗工程设施更为复杂,这已成为上游式筑坝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由于上游式筑坝采用坝上分散放矿,人工筑子坝,池填法筑子坝,推土机筑子坝等都对尾矿堆积坝体构造和渗流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图7-2、图7-3)。
图7-2 池填法堆坝示意图1-尾矿子堤;2-溢流井、管;3-冲填堆积层V-冲积层(由粗到细);IV-冲积层(细粒溢流);VI-矿泥层图7-3 推土机筑坝示意图1-尾矿子坝;2-理论计算浸润线;3-渗流;4-推土机铲土坑充填原矿浆尾矿;5-尾矿澄清水在此基础上尾矿库尾矿堆积高度越高,坝体向库区上游推进的越远,粗粒级的坝壳距离细粒级软弱矿泥层越近,尤其是库区的沟底纵向坡度大时,距细粒及矿泥区更近,若用以高堆、多装,其稳定性必然成为问题。
特别是采用上游式筑高坝,甚至用上游式筑坝加高扩容更需要研究了。
3. 中线式筑坝加高扩容工艺的产生改革开放后,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大部分矿山企业都日益面临一个难题,即尾矿库已使用到中后期,有的甚至迫在眉睫。
建新库,土地资源已今非昔比,大面积征地几乎不可能,而且基建投资款额巨大。
那么只剩一条路,即对老库进行加高扩容改造。
如前所述,由于现有尾矿库都采用上游式筑坝,所筑的坝体内含有多层次矿泥夹层,坝体浸润线高,结构强度低,如果继续用上游式加高扩容,不能筑高坝,因此扩容有限,并有坝体不稳定的隐患。
以通钢板石沟铁矿为例。
该矿于1969年10月建成投产。
尾矿库设计最终标高600m,总库容1870万m3。
现已堆筑到597m,使用期限仅剩2~3年。
为此,该矿曾于1996年委托某设计院做了建新尾矿库的初步设计,新库需占地1725亩,征地费估算1亿元。
基建投资约4353万元。
此方案使企业望洋兴叹。
2000年,该矿又委托设计院做了老库上游法加高扩容方案设计。
设计结果,采用上游式加高扩容,可增加有效库容 178万m3,该库服务年限可达11年,基建改造投资919万元。
实际上,该方案只是将建新尾矿库工程推迟几年而已,新库从设计到建设周期至少需5~6年,加高工程完成后又要重建新库。
因此,上游式加高方案起到的只是缓解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尾矿的后续贮存问题。
再以汉钢杨家坝铁矿为例。
该矿于1986年建成投产,尾矿库目前尚可使用2年左右。
早在1998年,该矿就委托有关部门作了新建尾矿库的方案设计,需征占农田地615亩,基建投资估算3550万元,最令企业棘手的是需动迁农业人口。
因此,建新库方案至今未能付诸实施。
从上述的分析和实例中不难看出,尾矿的后续贮存问题,已成为矿山老企业所必须面临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否则将直接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中线式筑坝加高扩容工艺,是一种能将现有用上游式筑坝,并且已使用到中后期的尾矿库实现大幅度扩容,并保证坝体安全稳定的新工艺。
第二节中线式筑坝扩容工艺原理1.工作方法中线式筑坝加高扩容工艺,是在上游式筑坝的子坝上部,选择固定的坝轴线,进行垂直升高尾矿分级筑坝。
利用水力旋流器进行尾矿分级,将所得的沉砂与溢流向坝外和坝内分别堆筑,以此构成粗细两种尾矿堆积成的棱体的组合坝型(见图7-4)。
图7-4 中线法筑坝典型断面2.坝体结构这种组合坝型结构合理,各自承担的作用分明,并且充分发挥了沉砂和溢流尾矿各自的材料的力学性质。
分级的溢流尾矿排放到坝轴线的上游沉积。
分级的沉砂尾矿堆积在坝轴线的下游。
这样分别堆放,沉砂尾矿自然就成为溢流沉积体的支承体。
分级后的沉砂尾矿中不含尾矿泥和尾粘土类土,所以沉砂尾矿堆积体内无尾矿泥质土夹层。
由于分级后的沉砂尾矿粒径粗,透水性强,因此具有坝体浸润线低和力学强度高等特点,从而提高了尾矿坝的稳定性,适于堆筑尾矿高坝。
尤其处于地震区的尾矿高坝。
3. 扩容原理在采用上游式筑坝工艺,并且已使用到中后期老尾矿库上,改用中线式筑坝之所以能实现大幅度扩容,其原理就在于它充分利用了上游式筑坝所没被利用的堆筑空间和有利地形条件。
例如,以一库区其沟底纵坡为10%,尾矿堆高25m,进行对比(见图7-5)。
在相同终期标高条件下,中线式筑坝可增加库容量1960m2,尾矿沉砂产率56.8%,而上游式筑坝库容量仅1000m2,相比增加库容1.96倍。
另外,中线式筑坝充分发挥了尾矿分级后的尾矿粒度变化而带来的尾矿物理力学性能,所构成尾矿组合坝体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加强,因此可以堆筑高坝,而坝越高所形成的库内空间自然就越大。
图7-5 中线式与上游式筑坝库容对比中线式筑坝是以筑坝中线固定,垂直筑坝升高,随着筑坝坝体升高而库区的尾矿澄清水域面积也随之增大,蓄水量增多、水质变好,不仅增大了库区汛期调洪库容,也更增大了尾矿坝体的安全稳定性。
第三节中线式筑坝加高扩容工艺主要工程内容1. 固定坝轴线的确定初始的中线式筑坝是以初期坝作为坝轴线,而中线式筑坝加高扩容工艺是在上游式筑坝的坝体上重新确定坝轴线,以此为中线垂直向上筑坝,将水力旋流器分级所得的沉砂尾矿和溢流尾矿分别向坝外和坝内堆存。
固定坝轴线确定的原则应是根据尾矿的粒度组成情况以及确定的分离粒度使坝内和坝外尾矿堆存量平衡而定。
2. 分离粒度筑坝生产所采用的粒度界限值,是决定筑坝生产的重要参数,一般应根据勘察部门或矿方提供的实际分析资料和筑坝所需的沉砂量来确定。
通常是考察d>0.074mm和d>0.05mm。
3. 水力旋流器的选择水力旋流器根据需要可以选用国产和国外引进两种。
当要求沉砂率低于25%时,可选用国产旋流器,其特点是较之国外引进造价较低。
当要求沉砂率高于25%~30%,甚至更高时,则应选用国外旋流器,其沉砂率高,且耐用。
选用国外旋流器时,供货方根据我方提供的资料数据进行模拟试验分析,反馈回来较为详尽的分析资料和选择建议,从而可保证选型的正确性。
根据尾矿浆量、浓度和尾矿粒径等参数计算选择旋流器的规格和台数。
水力旋流器成组安装在钢制台车上,台车沿轨道在尾矿滩面上移动筑坝。
台车上除旋流器外尚有矿浆分配头和闸阀等。
4. 坝上管道和稳压装置水力旋流器分级移动筑坝,要求矿浆管道可接、可拆并移动给矿。
为了移动管道时减轻劳动强度,并提高筑坝速度,应将原有钢管道逐步更换为高密度聚乙稀管道。
水力旋流器工作时需要保持恒定的给矿压力,以保证分级产品质量稳定。
对于筑坝轴线较长,坝段分散的情况,应考虑设置稳压设施。
5. 排渗工程为了保证加高扩容工程的安全稳定,降低浸润线,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渗流和稳定分析报告需设置必要的排渗工程。
排渗设施的设计和施工都要确保严格、安全、可靠。
沉砂尾矿堆置在坝轴线以外的原有尾矿堆积坝外坡上。
由于原有尾矿堆积体与分级后沉砂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尤其沉砂尾矿的浓度在65%~75%,沉砂体内含有一定水量,因此,必须设有较强的排渗和导疏设施,以有效的降低尾矿沉砂体的浸润线,保持尾矿坝体的安全稳定。
原上游式筑坝外坡铺有粘土层并形成树木植被等,亦须做相应处理,确保安全无虑。
6. 沉砂堆石档坝沉砂堆石档坝是在沉砂尾矿堆积体坡脚处设置的堆石坝,用以保护尾矿沉砂体坡脚的稳定,也是沉砂尾矿堆积体的排渗滤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