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的前世今生
钓鱼岛屿事件分析

钓鱼岛屿事件分析钓鱼岛屿事件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个长期争议。
作为一片资源丰富的岛屿群落,位于东中国海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因为拥有潜在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争议焦点以及当前形势等角度对钓鱼岛屿事件进行分析。
钓鱼岛的争议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开始对该地区进行勘探,并于1895年正式将其纳入自己的领土范围。
然而,这引发了中国以及台湾的反强烈抗议声音,他们均声称拥有该岛屿。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争议进一步加剧。
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钓鱼岛的主权属于哪个国家。
中国提出了历史性的证据,表明他们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对该岛屿进行过有效的管辖。
然而,日本则声称在19世纪末已将这些岛屿纳入他们的领土版图中,因此拥有合法的主权。
同时,日本还指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钓鱼岛的管控放弃,从而推翻中国的声索。
除了主权争议外,钓鱼岛的海域权益也是争议焦点之一。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国家可以拥有以200海里为半径的专属经济区。
因此,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国家也将享有其附属海域的权益。
各方利益的碰撞导致了更加复杂和敏感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中日双方在解决钓鱼岛争议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和挑战。
中国坚信历史证据和所谓的合法权益,主张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议。
此外,中国还在岛屿附近加强海上巡逻和资源开发。
与此相反,日本坚持认为已经在该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并计划加强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防御能力。
这种对抗性立场的存在增加了两国之间的紧张氛围。
有些观察家认为,尽管双方能够通过对话和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双方对于对方的立场往往持怀疑态度。
这导致了争议的持续存在和激化。
另外,一些国际因素也对争议产生了影响。
例如,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在一些场合上表示会支持日本,这进一步提高了该地区紧张局势。
总的来说,钓鱼岛屿事件是中日两国之间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
历史、主权和海域权益的纷争使得该争议变得更加棘手。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一寸山河一寸金,誓死保卫我国固有疆土通常所说的钓鱼岛其实是一个群岛,位于中国福建正东、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几个岩礁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
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平方公里,该群岛即因钓鱼岛而得名。
钓鱼岛历史上就是中国固有领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曾派人到海外追寻仙山,搜求长生不老之药。
当时找到的夷州,就是现在的台湾岛。
三国时期,公元230年春,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再次到过夷州。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镇守福建的将领汪大猷在澎湖建立军营,遣将分屯各岛,那时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含钓鱼岛)在军事上隶属澎湖统辖,行政上则由福建泉州晋江管理。
元代至元十六年至三十一年(1279-1294),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漳派杨载出使琉球,诏告即位建元,并册封察度琉球王,其间经过钓鱼屿,经考察系无人居住且无任何他国标记,于是设大明界碑。
我国明永乐元年(1403)出版的《顺风相送》已有钓鱼岛屿的文字记载。
从此,琉球王均由中国皇帝册封。
官方与民间来往频繁,中、琉关系十分密切。
从钓鱼岛屿的最初发现到清末500年的时间,中国政府派使20余次进行巡察管辖。
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一向为我国渔民捕鱼作业、采药和避风场所。
由于东海一带终年受东北及西南季风影响,黑潮从台湾东部向东北流。
从风向和潮流看,由福建和台湾去钓鱼诸岛是顺风顺流。
因此,该海域是我国渔民谋生的重要场所,我国渔民,特别是福建和台湾基隆、宜兰的渔民,自古以来就在这一海域捕鱼。
避风。
据台湾宜兰县资料,台湾渔民1969年在钓鱼诸岛渔场获取的精鱼约12万吨,当时价值约为7000万元台币。
钓鱼岛海域对中国渔民之重要可见一斑。
此外,钓鱼诸岛还盛产中草药材。
早在清朝时,盛宣怀药局就将采自钓鱼岛的药材制成药丸,“施诊给药,救济贫病”。
钓鱼岛问题历史由来讲座

正如前所述,钓鱼岛列屿正处于西太平洋第 一岛链一线,是从太平洋进入中国的一个跳板, 也是防止中国海军向太平洋纵深发展的屏障。如 果成功窃取了钓鱼岛列屿则可直接将其军事防御 范围从琉球向西推进了300公里,而我国的防御 总数却是缩短了300多公里,使我国大陆东部沿 海以及台湾省直接暴露在日美的近距离监视和空 中打击的威胁之下。
4、给中国解决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制造困难 目前,挡在中国和平崛起道路上最大的一座
山就是台湾问题。在此种情况下,中国不希望在 台湾问题解决前周边发生重大变数;而日本想做 到的,就是把东亚的水搅浑,给中国的统一制造 麻烦。
五、中国政府的立场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 土,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历来是 明确的、坚定不移的。
1783年和1785年日本地图上,钓鱼岛均为中国版图 1785年日本人林小平出版的《三国通览图说》、 1875年日本官方编修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 《大日本地理全图》和地理教科书、海军省实用图 均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 1875年英国人金约翰编辑出版的《海道图说》和 1950年英国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均将钓鱼岛列 入台湾辖区。 据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记述,早在1430年完成的我国明朝《顺风相送》一 书,首先就提到了钓鱼岛是福建往琉球途中航路
1941年12月9日,中国对日本正式宣战,宣布 废除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一切中日条约。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发表宣 言,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 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 把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琉 球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其中自然也应包括钓 鱼岛。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赴琉球的使臣王楫详细 记述了他们过沟(即冲绳海槽)祭海的情况,从中 也可看出钓鱼岛当时的归属是明确的。王楫一行乘 船从五虎门出发,经彭佳屿、钓鱼岛,第二天到达 赤尾屿。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摘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处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总面积约5.69平方公里。
不仅岛屿本身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钓鱼岛之争是中日间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钓鱼岛的争端由来、价值等明确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同时主张用相对和平的方式坚决捍卫我们的家园。
关键词:钓鱼岛中日关系日本外交问题1、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据史料记载,明太祖遣使杨载诏谕琉球时经过该地,经考察系无人居住且无任何他国标记,于是设大明界碑。
且在此之前,从秦始皇,经三国、南宋、元代等朝,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我国人民到过澎湖列岛的记载。
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屿很早就是中国的领土,一直在中国的管辖统治之中,所以。
“无主地”的言论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这种没有依据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
?然而日本却一味声称钓鱼岛主权归其所有,日本部分右翼分子不顾中日两国的关系,肆意公然践踏国际法,侵犯中国对钓鱼岛屿的主权,由此引发钓鱼岛问题,从而导致近年来我国和中日关系的紧张化。
2、日本觊觎钓鱼岛的目的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利益至上的原则支配着各国的政治与外交行为。
日本政府顽固地与中国争夺钓鱼岛主权归属,绝不仅仅是钓鱼岛本身,日本所觊觎的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和军事战略价值。
(1)经济价值日本是个海岛资源,物产资源十分匮乏。
所以一直以来,对邻国总是虎视眈眈。
1895年日本就曾出版《大清国最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中国的各类资源,铁矿、磁矿、石炭、木棉、羊毛、茶叶等。
过去日本就曾因觊觎中国丰富的资源而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
1968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内的我国东海大陆架海底资源的勘察,发现这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
石油触动了日本的神经,促使日本提出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要求。
(2)军事战略价值钓鱼岛在军事战略上的潜在价值是支配日本对钓鱼岛主权要求的另一重要因素。
钓鱼岛论文1000字

钓鱼岛论文1000字篇一:钓鱼岛问题1000字论文钓鱼岛问题首先,让我们从各个角度谈谈钓鱼岛的归属问题。
历史: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钦命绘制之《坤舆全图》(《坤舆全图》使用闽南语发音,称为“好鱼须”,即“钓鱼屿”)。
台湾沿用“钓鱼台”名称至今。
大陆现代则称该岛为“钓鱼岛”,有时也用“钓鱼台”的名称。
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战争前一年,慈禧太后下诏将钓鱼台岛赏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采药用地,诏书中写道:“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
据奏,原料药材采自台湾海外钓鱼台小岛。
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
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堪嘉许。
即将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
” 地理: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而非日本的琉球海槽。
政治:钓鱼岛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
所以,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为何日文霸着钓鱼岛这块地不放?一是,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的西侧上沿。
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那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屿那几座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的大陆架上,中国和日本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
二是,日本近年对东海的调查投入大量资源,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
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
钓鱼岛丰富的资源和大陆架的范围才是日本争夺钓鱼岛的真正原因。
过去几十年来,中日关系一边发展,一边不断集中爆发矛盾和冲突。
每次两国关系恶化,日本或者是挑事者,或者是放纵偶发事件升级的一方。
钓鱼岛事件

• 从靖国神社喷漆抗议的冯锦华到薛义 在到
钓鱼岛.为什么, 是为了中日友好? 为了在 国内不要有太大的反日浪潮? 还是为了别 的?
• 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密 • •
约”(即日方不拘留登钓鱼岛的中国公民,中 方承诺制止保钓船只靠近钓鱼岛)。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 有领土,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的立场历来是明确的、坚定不移的。 姜瑜在回答中国渔政执法船在相关海域巡逻 的问题时说,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中国渔民传 统作业渔场,中方派遣渔政执法船是依据中 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的渔业管理活动,目的 是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证中国渔民的生命
军事战略价值
• 在战略意义上,该列
岛可以为日本利用、作 为日再次侵略台湾的桥 梁或前进基地;也可以 成为我保卫国家东海方 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 势力南下的前哨。
中日钓鱼岛问题
滚滚狂涛,东海之遥, 屹立着一群美丽的小岛。 钓鱼岛, 勇敢地俯视着太平洋。 钓鱼岛, 捍卫着我们富饶的海疆。 风在吼,海在啸, 我们神圣领土钓鱼宝岛, 象征着我们英勇不怕强暴。 ‥‥‥
日本方面认为
1.尖阁群岛属于无主地 2.1895年编入之后直到1971年,日本并未因这一行 为而遭到任何其他国家的反对 3.尖阁列岛在世界地图册上的使用。 1953年1.8《人民日报》上给琉球作了地理上的界 定,根据他的界定,尖阁群岛是明确包括在琉球 群岛之内的。《人民日报》使用日本的名称“尖 阁群岛”,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规划 图”表明台湾省的北部边界是Agincourt,而不是 尖阁列岛。 但附加了说明:根据抗战时期或解放前申报地图绘 制
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也是保卫祖国主权的前沿阵地。
一、资源战略价值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争端的实质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争端的实质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钓鱼岛列屿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 距中国台湾省东北大约92海里,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 但相隔一条深1000至2000米的海沟, 该海沟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天然分界线。
钓鱼岛列屿由钓鱼岛(413 平方公里) 、黄尾岛( 1108 平方公里)、赤尾岛( 01154 平方公里) 、南小岛(01463 平方公里)、北小岛(01302 平方公里) 和3 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组成,总面积约61344 平方公里。
早在明朝初期的1373年前后, 我国渔民即已发现了钓鱼岛。
据《明史》记载, 最早驻足钓鱼岛的是明朝人杨载。
1372 年, 明朝册封使杨载奉命出使琉球, 钓鱼岛位于杨载必经的航道上, 杨载的船只停靠在钓鱼岛, 并第一个驻足该岛。
1403 年, 我国文献中就有了钓鱼岛列屿的记载。
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针路(航海指南)一节提到过“钓鱼屿、赤尾屿”等名称。
1556 年, 时任明朝浙江提督的胡宗宪, 节制海域边防, 负责讨伐日益猖獗的倭寇, 守卫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在内的中国海区。
1561 年, 胡宗宪的幕僚、明代地理学鼻祖郑若增编纂了《筹海图编》。
该书卷一“沿海山沙图”的“福七”至“福八”中, 就标有钓鱼屿、黄尾山、赤屿等。
明朝人施永久撰的《武备秘书》卷二中更为明确地画出“钓鱼岛”、“黄尾山”、“赤屿”等岛。
日本最早有钓鱼岛记载的是1785 年日本人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 但该书用颜色明显标示出钓鱼岛属于中国。
直到1884年, 从事海产品采集和出口的日本商人古贺辰四郎才首次涉足钓鱼岛。
这比中国人涉足并命名钓鱼岛晚了300 到500年。
在19 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 日本从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1895 年,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此条约只明文规定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 并没有提及此一海域的钓鱼岛列屿。
2015年高考中考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钓鱼岛问题由来、沿革

钓鱼岛问题由来、沿革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领土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
清代古籍面世再次证明钓鱼岛历来属中国。
海内外现存记载钓鱼岛唯一的古代名人墨宝——清手抄本《浮生六记》第五记《海国记》沉寂百余年后面世。
钱泳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贺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物。
他随后提出开拓钓鱼岛的请愿还被冲绳县知事拒绝。
1885年后,冲绳县知事多次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归其管辖,日本官方都顾及中国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没作答复。
但是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
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
其中日本政府却将附属于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
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因此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
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正式名称为《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安全保障条约》,又叫《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并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
对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台内外2012.1
|海内海外|
钓鱼岛的前世今生
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海槽。
钓鱼岛列岛系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
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里。
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
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
在日本1871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
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
屿”的记载。
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即专门代表当时中国政府册封琉球王的使节。
1534年明朝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中有一段记载他们与琉球使者并舟同赴琉球的文字:“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顺流而下亦不甚动。
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路,夷舟帆小不能相及矣。
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
”
(标点系作者所加)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当时对日本及琉球影响极大。
该书是经徐葆光在琉球潜心研究,与琉球地理学家、王府执政官等人切磋后写成的,十分
严谨可靠。
该书指出册封使赴琉球的海上航路是:从福州出发,经花瓶、彭佳、钓鱼各岛北侧,自赤尾屿达姑米山。
书中又注出姑米山乃“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即镇守琉球边关之山,而将现八重山群岛的“与那国岛”称为“此琉球极西南属界”。
上述说明,明清两朝政府一直视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始末日本染指钓鱼岛,是日本明治政府对外扩张政策的延伸,是以战争为背景的蓄谋已久之举。
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都迟约500年。
据日本史书记载,1884年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发现“久场岛”(黄尾屿)有大量信天翁栖息,可销往欧洲,便于1885年要求冲绳县令允许其开拓,并在岛上树立标记,上写“黄尾岛吉贺开垦”。
1894年11月底,日军占领旅顺口,将清军北洋水师封锁在威海卫内,日本明治政府确信对清一战胜券在握,便拟迫使中国割让台湾作为媾和条件,并在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先行秘密窃取了钓鱼列岛。
结果,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通过“内阁决议”,将钓鱼列岛划归冲绳所辖,建立标桩。
同年4月17日,中日签署《马关条约》
,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及其周围
10
2012.1兰台内外|海内海外|
岛屿。
直至日本战败投降,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0年,钓鱼岛等台湾周围附属岛屿也被日本长期霸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钓鱼岛主权争议,是美国在中日之间留下的一个领土“疙瘩”。
美军占领琉球之后,曾于1946年1月29日发布《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67号》,其中第三项中已明确规定了日本版图所包括的范围,即“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以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
随着冷战局面的出现,美国才于1953年12月25日发出一份美国民政府第27号令,即关于“琉球列岛地理界线”的布告。
该布告称,“根据1951年9月8日签署的对日和约”,有必要重新指定琉球列岛的地理界线,并将当时美国政府和琉球政府管辖的区域指定为包括北纬24°东经122°区域内各岛、小岛、环形礁、岩礁及领海。
这是美国对钓鱼岛的非法侵占。
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日美协定》)中宣布的日本领土范围,与1953年美国民政府第27号令完全相同。
这样就将钓鱼岛切给日本的冲绳县。
日本政府据此主张该岛属于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划入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从国际法看钓鱼岛主权归属
日本政府关于对钓鱼岛是“无主地”,日本对钓鱼岛的“先占”构成所谓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说法,是没有史实和法律依据的。
首先,钓鱼列岛从明朝时起便已不是“无主地”,而已由中国明朝政府作为海上防区确立了统治权。
其次,日本当年在决定将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并建标,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偷
偷进行的,事后也未向世界宣布。
即
便是在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3月
5日伊藤博文首相《关于冲绳县郡的
组成令》中也只字未提钓鱼岛。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开
罗宣言》中便明确规定,“要使日本所
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
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日本亦将被
逐出于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
土地。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
敦促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强调,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
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
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
既然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就
意味放弃其所攫取的所有中国领土,
这当然包括作为台湾所属岛屿的钓
鱼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历来认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片面宣布对钓
鱼岛等岛屿拥有所谓“施政权”是非
法的。
一些分析家指出,日本之所以不
断在钓鱼岛生事,原因之一是日本企
图为今后援引国际法中的所谓“时效
取得”概念占有钓鱼岛奠定基础。
其
实,所谓“时效取得”之说,只不过
是国际上取得领土时可能出现的一种
方式,迄今它既未被大多数国际法学
者所接受,也无真正按所谓“时效取
得”原则裁决的国际判例。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领土主权争议
问题,本来是可以通过政府间坦诚、
冷静、务实的协商加以处理的。
但是,
日本却不断有人在政府纵容下登岛建
立各种标志,以显示日本拥有实际控
制权,一次次刺激中国,中国当然不
会接受。
(钟严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