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对潜艇的影响
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发明

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发明《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通过描述一个科学家和他的助手在19世纪初通过潜水艇“鹦鹉螺号”探险的故事,展现了19世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介绍小说中的科技发明及其意义。
1. 潜水艇“鹦鹉螺号”潜水艇“鹦鹉螺号”是小说中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之一,它由主角阿龙纳特教授发明,是一种可以在水下航行的艇船,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灯光照明系统、氧气供应系统等高级设备,能够进行深度探险和科学研究。
它标志着潜艇技术的巨大进步,为未来水下探险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航海和军事领域也有重大的影响。
2. 电动推进器小说中的“鹦鹉螺号”采用了电动推进器,是当时科技发展的重要突破。
电动推进器是一种能够转化电能成为机械能的装置,不仅能够满足艇船的动力需求,还能够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是电动机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电动推进器在现代海军和民用艇船中广泛应用,为海洋开发和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 预测海气象仪小说中的“鹦鹉螺号”配备了一个可以预测海气象的仪器,这是当时先进的气象仪器之一。
预测海气象仪可以检测海水的温度、盐度、压强和流速等参数,预测海流、海浪和海洋变化,对于海上航行和科学研究十分重要。
预测海气象仪也为现代海洋气象预报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4. 磁力探针小说中的“鹦鹉螺号”还配备了一种磁力探针,可以探测附近的金属物质。
磁力探针是一种利用磁场和电磁感应原理探测金属物质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探、地质勘查、金属探测等领域。
小说中的磁力探针为磁力探测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5. 集成光学系统小说中的“鹦鹉螺号”配备了一种集成光学系统,可以进行深海探测和拍摄。
集成光学系统包括多种成像器件和光学仪器,可以将底部的海底景象转化成图像,为水下研究和探险提供了高精度的数据和图像支持。
集成光学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远程成像和卫星遥感,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发明在当时是十分先进和创新的,它们为人类开创了一条通往水下蓝洞的探险之路,为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大全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讲述了一支探险队在海底探索中遭遇各种冒险故事的奇幻旅程。
是关于海底两万里中涉及的一些知识点的。
1.潜艇技术:小说中的主要舞台是潜艇“螺”,它是一艘具有先进技术的潜水艇。
小说中详细描述了其结构、动力系统以及水深适应能力等。
2.海洋生物:在小说中,探险队员们遭遇了各种海洋生物,如巨大的鲸鱼、章鱼和珊瑚等。
小说中对这些生物的外貌、习性和生态环境都有详细描写。
3.海洋地理:小说中的探险队员们穿越了各大洋的海底,探索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地区的海底地形和地理特点。
4.海山及地壳活动:小说中展示了海山的存在,并描述了海底的地壳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5.珊瑚岛:探险队员们在小说中发现了一座美丽的珊瑚岛,展示了珊瑚的种类和生态系统。
6.海底矿产资源:小说中到了在海底存在丰富的钻石和珍珠等矿产资源,呈现了海底的经济潜力。
7.海底遗迹:小说中的探险队员们发现了一些神秘的海底遗迹,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
8.海底导航与测量:在小说中,潜艇“螺”通过各种导航、测量仪器进行海底探索,揭示了海洋科学中的导航和测量技术。
9.海洋物理学:小说中通过描写海水的流动、水温和盐度等物理特性,介绍了海洋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10.海洋生态系统:小说中展示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醒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1.海底地震与海啸:小说中到了海底地震和海啸的存在,描绘了其巨大的破坏力和对潜艇的威胁。
12.水下探险与考古:小说中的探险队员们参与了水下考古,发掘了一些古代文明的遗址。
13.海底浮游生物:小说中到了海底浮游生物的存在,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和生态作用。
14.水下光学与声学:小说中描绘了水下的光学和声学效应,介绍了这些特性在海底探索中的应用。
15.潜水装备与技术:小说中描述了潜艇的装备和潜水技术,包括潜水衣、气瓶和潜水器械等。
海底两万里作为一部科幻文学作品,通过瑰丽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科学知识点,让者们对海洋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发明

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发明第一章:潜艇与海底探险在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描绘了一种超前时代的科技发明——潜艇。
这艘被称为鹦鹉螺号的潜艇,不仅能够在水下自由航行,还能够进行深海探险。
在这个故事中,潜艇的科技创新引发了我们对海洋深处的好奇心,也启发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保护。
第二章:潜艇的结构和装备鹦鹉螺号是由钢铁制成的,外形像一只巨大的鱼。
它的内部装备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生活设施,如电力系统、空气循环系统、食品储备等。
潜艇还配备了许多科学仪器,包括水下摄像机、声纳设备和测量仪器等,这些设备使得潜艇能够进行深海探险和科学研究。
第三章:水下生活和船员在鹦鹉螺号中,船员们需要长时间在水下生活,他们住在宽敞而舒适的舱室内。
船员们有自己的休息区和娱乐设备,以及供应新鲜食物和饮用水的设施。
他们还需要进行各种工作,如操纵潜艇、维护设备、进行科学观测等。
这些船员们的勇气和聪明才智,使得他们能够完成海底探险的任务。
第四章:海底探险的挑战海底探险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在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海洋生物的袭击、海底火山的喷发、水压的巨大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潜艇装备了防护装置和应急设备,船员们也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他们成功地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完成了海底探险的任务。
第五章:对海洋的认识和保护通过鹦鹉螺号的海底探险,人们对海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发现了海洋中的神秘生物、美丽珊瑚礁和海底地形等。
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知识,也引发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人们开始意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结语: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发明展示了人类的科技创新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潜艇的诞生和海底探险的故事,激发了人们对海洋的好奇心和保护意识。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对海洋的探索和保护,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保护好海洋,人类才能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海底两万里第十章读书笔记摘抄

海底两万里第十章读书笔记摘抄摘要:1.海底两万里第十章内容概述2.尼摩船长的形象分析3.潜艇生活的特点及影响4.科幻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5.作品的教育意义和启示正文:一、海底两万里第十章内容概述《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康塞尔和他的仆人孔塞伊一起随尼摩船长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展开的海底探险之旅。
在第十章中,阿龙纳斯等人继续在潜艇上度过时光,他们观察海洋生物,探索海底世界,领略了海洋的壮美和神秘。
二、尼摩船长的形象分析在第十章中,尼摩船长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他勇敢、果断、聪明,对潜艇和船员充满关爱。
在面对海洋生物时,他能冷静分析并采取措施保护船员。
同时,尼摩船长也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热爱海洋,对海底世界充满好奇,不断探索未知。
三、潜艇生活的特点及影响在潜艇诺第留斯号上,阿龙纳斯等人体验了与世隔绝的海底生活。
潜艇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尼摩船长带领船员们努力改善生活环境,使大家在艰苦的条件下保持乐观的心态。
潜艇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
四、科幻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海底两万里》作为一部科幻小说,第十章中体现了诸多科幻元素。
例如,潜艇诺第留斯号本身就是一种科幻产物,它能在海底高速行驶,具备强大的战斗能力。
此外,尼摩船长等人对海洋生物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对海底世界的探索,都展现出科幻作品中对未来科技的幻想和追求。
五、作品的教育意义和启示《海底两万里》第十章在展示科幻元素的同时,也传递了生态保护、科学探索和人文关怀等理念。
通过对海底世界的描绘,作品启发读者关爱自然、珍惜资源。
同时,尼摩船长的勇敢和智慧也是对读者的启示,鼓励大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勇敢向前。
总之,《海底两万里》第十章展示了尼摩船长及其船员的潜艇生活,传递了科幻、生态和人文关怀等多重主题。
海底两万里中体现科学与想象结合的例子

海底两万里中体现科学与想象结合的例子《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描绘了主人公尼摩船长率领的海底探险队在海底深处探索奇妙世界的故事。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具有冒险与惊险故事情节的小说,更是一部体现了科学与想象的完美结合的作品。
首先,凡尔纳对于当时的科学知识的准确性以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准确预测,足以体现其作品中科学元素的丰富与精确。
小说中所描绘的海底生物、海底物种及海底环境详尽描写,其描述沉没船的毁灭下沉及潜艇的机制原理也颇具科技含量,凡尔纳时常用科学术语解释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内容,使得人物行动或者技术手段显得更加真实且有说服力。
事实上,凡尔纳的科学预测还影响了现代科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在小说中描述的潜水艇。
小说中的“鹦鹉螺号”成为了当时全世界第一个用内燃机驱动的潜水艇。
成为了全球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潜水艇,并被后世的潜水艇制造者们称作“无人比”。
而由于凡尔纳对海洋生态和地理环境的描绘也颇为精彩独特,所以被认为是一位海洋科学家。
此外,小说中的想象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鹦鹉螺号”潜艇可以和海底的动植物互动,能够拍摄海底生物;海底的探险也让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些神秘的海底城市、海盗宝藏等等。
凡尔纳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妙刺激的世界,开拓了我们的想象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凡尔纳在撰写科幻作品时的精准科学解释,和对未来科技的准确预测。
同时也融入了凡尔纳的奇思妙想,让读者能够体验到他展示出来的这个海洋世界。
这让读者更加容易被吸引,更加容易被记住,并且带有有益的科学启发作用。
《评析《海底两万里》中的科幻元素与社会批判》

《评析《海底两万里》中的科幻元素与社会批判》《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首次出版于1869年。
这部小说以其出色的科幻元素和对当代社会的批判而闻名。
本文将对《海底两万里》中的科幻元素以及社会批判进行评析。
首先,科幻元素是《海底两万里》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小说以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设定了一个惊人的想象世界。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剧情围绕着一个神秘的潜艇“鹦鹉螺号”展开。
这艘潜艇是由海洋学家纳摩博士发明的,它可以在海底自由航行,并在庞大的海底世界中探索未知的奥秘。
潜艇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它面对各种危险,包括海怪和海盗,展现出了惊人的科技力量。
其次,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凡尔纳通过描述主人公尼莫船长的行为和态度,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
尼莫船长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焦虑地躁动,对外界持怀疑态度,并抵制参与社会的机会。
他选择隐居在潜艇中,成为一个独自探索海底世界的游侠。
这种孤立和反社会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潜在问题,包括对环境破坏和科技崇拜等。
此外,小说中还对科学发展的观念进行了思考。
在小说中,纳摩博士被描绘为一个热爱科学的人物,他凭借对海洋的独特思考和科学知识,发明了先进的潜艇技术。
然而,尼莫船长和他的潜艇成为了一个隐喻,揭示了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
潜艇成为了一个孤立的象征,科学的功利性也变得模糊。
凡尔纳在小说中通过对潜艇的超自然能力的描写,对科学的神秘性进行了探索。
最后,小说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隐喻和犀利的批评。
凡尔纳描绘了一个1848年的时代背景,其中包括战争、欺诈和歧视。
这些问题通过小说中的各种冒险和遭遇来具体展示出来。
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凡尔纳传达了反对战争和暴力、倡导和平与团结的社会批判。
总结起来,《海底两万里》以其独特的科幻元素和对社会的深刻批判,成为了凡尔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科技奇遇和社会分析的交织,小说既满足了读者对冒险的渴望,又启发了他们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
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构造描述

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构造描述鹦鹉螺号(Nautilus)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一艘潜水艇,也是小说中的主要交通工具。
该小说出版于1870年,虽然当时的潜水艇技术还比较落后,但凡尔纳巧妙地构想出了这艘具有超前科技的潜水艇,对当时科学技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小说中,鹦鹉螺号是由一位奇才海底探险家纳米扎尔博士所设计和制造的。
它的构造非常令人惊讶,功能也非常强大。
以下是鹦鹉螺号的构造描述和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外观:鹦鹉螺号采用椭圆形设计,长逾70米,外表覆盖了一层厚铁质装甲,使其能够抵御海水的压力以及海底的冲撞和碰撞。
潜艇的头部设计了一个尖锐的艏楼,类似于鱼的头部。
2. 材料:潜艇采用了铁质装甲,其强度足够支撑海水的压力。
纳米扎尔博士还在潜艇的外部覆盖了一层特殊的涂层,可以使潜艇在水下更好地隐蔽。
3. 推进系统:鹦鹉螺号采用了电力推进系统,由无数个箱子形电池组成。
这些电池通过海水中的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并驱动潜艇前进。
这种电力推进系统对于当时的技术来说非常尖端。
4. 船员舱室:潜艇的船员舱室位于潜艇的中部,船员在其中工作和生活。
船员舱室中配备有船员的居住区、餐厅、厨房、图书馆等设施,为船员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 氧气供应:潜艇内配备有专门的设备供应船员所需的氧气。
这些设备包括氧气瓶和生产氧气的装置,可以在水下提供足够的氧气供船员呼吸。
6. 潜水系统:鹦鹉螺号配备了专业的潜水系统,可以让船员安全地下潜,并在海底进行探险。
潜水系统包括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的装置,以及控制潜艇在水下的稳定性和方向的装置。
7. 船体结构:鹦鹉螺号的船体结构非常坚固,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船体内部设计了一些隔舱,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时仍然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浮力和稳定性。
8. 观光舱:潜艇的艏楼设计了一个观光舱,窗户采用特殊的材料制成,可以承受外部的海水压力同时又让船员可以观察海底生物和景象。
海底两万里科技的奇迹与人类的勇气

海底两万里科技的奇迹与人类的勇气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最广阔的领域之一。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人类不断探索着海洋的奥秘,而《海底两万里》无疑是其中一部标志性的作品。
这本由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描述了一支勇敢的船员们搭乘着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在海底探险的故事。
这部作品中的科技奇迹和人类勇气的体现,令人叹为观止。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尼摩船长的神秘人物,他发明了一艘先进的潜艇“鹦鹉螺号”,并以此进行了大胆的海底探险。
潜艇拥有先进的推进系统、氧气循环装置、饮水机和食物储存等设备,使得船员们能够在极端的海底环境中生存和工作。
这一科技的奇迹,展现了人类在探索海洋的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
在小说的情节中,我们能够看到船员们面对各种挑战时展现出的勇气与聪明才智。
他们发生了与海怪的激烈战斗,穿越了冰山和火山,甚至在海底森林中遭遇了巨大的鲨鱼。
然而,尽管面对着无比的困难和危险,船员们从未退缩,他们以无畏的精神和对未知的渴望,不断向前,为人类探索海洋踏出坚实的一步。
除了故事中的船员们,尼摩船长本身也是人类勇气的象征。
他背负着种种秘密和痛苦的过去,却依然坚持不懈地探索着未知的海洋。
他对科技的推崇和对人类文明的不满,驱使着他不断寻找新的发现和奇迹。
尼摩船长在小说中的形象,既是科技的化身,又是人类勇气和坚持的化身。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深深地揭示了科技的力量和人类的勇气。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这种力量和勇气的体现。
如今,人类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海洋考古、深海探测器等,不断增加对海洋的了解。
我们发现了深海生物的奇观,找到了珊瑚礁和海底火山的秘密,甚至找到了失联船只的踪迹。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勇敢面对未知的勇气。
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勇气,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海洋时代。
通过在海洋中建设海底力量系统、开展海洋工程建设和开发海洋能源等,人类可以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也需要我们保持对海洋的敬畏之心,积极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努力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幻小说对潜艇的影响直至今日,所有潜艇仍采用双层壳体结构,这实在令人惊奇,而这一结构的发明者竟是一个一贫如洗的美国青年西蒙·莱克。
西蒙·莱克勤思好学,他对潜艇发生兴趣,既不是因为有人引导,也不是因为有人资助,而是受法国著名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影响。
《海底两万里》中所描述的深海神奇风光深深地吸引了莱克,从而引导他单枪匹马地投入到潜艇的研究中。
1893年,没有任何人的资助,也没有任何人帮助,家境贫寒的莱克全凭自己的兴趣开始了潜艇的研究工作。
他想制造一艘能带他到海水深处旅行的潜艇,到神奇的深海中领略《海底两万里》中所描述的风光。
在《海底两万里》出版25年后的1894年,莱克建成了他的第一艘潜艇——“小亚古尔爸爸”号。
“小亚古尔爸爸”号也许是潜艇史上自“海龟”号以来最不像样的潜艇,它看上去像一个特大的木柜子,长4 .2 米,高1 .5 米,艇体以松木板内衬帆布垫建造而成。
艇体上方有个小舱盖,艇底安有3 个木头轮于(前面1 个,后面2 个),轮子是由手摇曲柄带动本轮行走的。
“小亚古尔爸爸”号潜艇与其他潜艇相比,独具匠心,它没有用于注排水的羊皮口袋或水泵、木箱等,而是采用装载足够重的压载物使之沉到海底,接着在海底用轮子滚动推进,如果要上升到海面,只要把压载物抛掉,艇体即可上浮。
不过,当时莱克建造的潜艇并非为了军事目的,他完全是被迷人的海底生物所吸引,所以,他从建造“小亚古尔爸爸”号一开始,就想从潜艇中走出来,采集海底生物。
为此,他在潜艇中安装了空气压缩设备,并设置了一个空气闸舱。
莱克使压缩空气设备所产生的空气压力与艇外海水压力相等,这样打开空气闸舱的舱门,人们便可以穿着潜水服从舱中走出来,而海水却不会涌进闸舱内。
人们将这种使海水不能涌进艇内而人能从艇的舱口自由进出的闸舱门叫做气门或水门。
在气门的帮助下,莱克和他的伙伴,在迷人的纽约湾海底,采集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刻。
但是,“小亚古尔爸爸”号并不尽善尽美,特别是当莱克乘坐它上浮时,常感到艇体有不稳的迹象,莱克冥思苦想,一直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机遇常常垂青于有心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莱克终于从朋友们的游玩中找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莱克由于研究受阻,闷闷不乐,于是便约几个好友一同到海滨野炊。
酒足饭饱之后,几个人的兴头还未消失,一位朋友提议,看谁扔酒瓶扔得远。
由于还剩下几瓶酒未喝,有人便提议扔整瓶酒比赛。
几个酒瓶扔向远方,不一会就如同落石般沉入海底,但有一个扔得最远的瓶子没有沉入水底,而露出长脖子左晃右荡。
原来,这是莱克的一个爱耍滑头的朋友,他偷偷拿起只剩半瓶酒的瓶子向大海扔去,毫无疑问,胜利非他莫属。
大家发现这家伙耍滑头,便一起惩罚他,命他下海打捞那飘在海面的半瓶酒。
这时,莱克忙说:“大家不要惩罚他了,我今天还要好好谢谢他才是。
”大家不明白莱克的意思,经莱克解释之后,才恍然大悟。
原来,莱克从不沉的半瓶酒中得到了启示:只要增加潜艇的上部浮力,潜艇就会稳定了。
很快,莱克开始对“小亚古尔爸爸”号进行改装。
改装后的潜艇被称之为“亚古尔”号,该艇于1897年建成。
“亚古尔”艇是由30马力的汽油机发动的,无论在水上或水下航行,都由这一台机器来推动前进。
由于汽油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空气,所以,莱克在艇上装有可伸出水面的吸气管和排烟管,同时取消了固体压载物,而用压载水箱来控制潜艇的沉浮。
经过几次试航,为了改变适航性,莱克决定在吸气管和排气管外包一层外壳——一种外形类似于现代潜艇上层建筑(即潜艇的指挥台)的第二层艇壳。
此外,“亚古尔”号和“小亚古尔爸爸”号一样,也有一组轮子。
由于经过改装,“亚古尔”号潜艇的上浮下潜都是较为稳定的,并能在一个适当的深度上将内燃机水下工作时所用的通气管伸出水面。
莱克对潜艇设计的重要贡献还不只这些,他还在潜艇上安装了4 个翼形升降舵,两个在前,两个在后,以使潜艇即使在慢速航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深度,而无需改变艇上的压载。
“亚古尔”号改装完毕后,莱克曾想将其用于军事目的。
他设想使用这种潜艇遣送潜水员去切割敌人的电缆,消灭敌人的水雷和用电话向岸上基地报告敌人的动向。
1898年,“亚古尔”号潜艇仅靠自身的动力,从诺福克航行到了纽约,成了第一艘在公海远航的潜艇。
莱克的第M 艘进行了重大改进的潜艇“保护者”号也于1901年下水。
改装完后的潜艇,莱克曾想将其献给自己的祖国,用于对敌作战。
然而,他没有想到,竟遭到美国海军部的粗暴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将其献给俄国和日本,终于,他的聪明和智慧为俄国海军所接受,俄国人买下了“保护者”号,并又订购了5 艘。
引起人们关注潜艇的海战潜艇诞生并用于海战场之初,人们并不太看重它,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辅助作战的军舰,直到1914年9 月22日,德国潜艇U —9 在1 小时内击沉3 艘巡洋舰之后,人们才对其给以了巨大的关注。
故事从1914年9 月22日清晨开始。
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一个极端歹毒的恶魔也悄悄浮出海面:德国海军U —9 潜艇奉德海军总部的命令,来到比利时奥斯坦德西北海区设伏,以切断英国的海上运输线。
U —9 潜艇的艇长名叫韦迪根,是一位早在大战之前就被公认为优秀潜艇艇长的德国人。
此刻,他正和副艇长斯皮斯一同仁立在舰桥上,双眼圆瞪着远方的海面。
突然,韦迪根和斯皮斯几乎同时发现西方水天线上跃出一个黑点,只见两人悄悄地耳语了几句,又聚精会神地看着这个黑点。
果不出韦迪根所料,当黑点渐渐靠近时,他们终于看出这是一艘正在喷吐浓烟的军舰。
“下潜至潜望镜深度!”随着韦迪根一声令下,U —9 潜艇巨大的艇身没进了海水,只露出人头般大小的潜望镜镜头。
目标越来越近。
韦迪根根据以往的经验转移着艇身,以便占据最佳进攻阵位。
又一件令韦迪很兴奋得要跳起来的奇迹发生了,随着目标的越来越近,黑点逐渐分开,变成了三艘庞大的英国巡洋舰。
立功的时刻到了,韦迪根高兴地拍了拍斯皮斯说:“约翰,我们太幸运了!”确实,U —9 太幸运了,他一下伏击到3 艘庞大的英国巡洋舰,他们分别是:“阿布基尔”号、“霍格”号和“克雷西”号。
3 艘舰排水量均为1 .2 万吨,每舰编制人数是:军官40名、水兵700 名。
3 舰按计划以10节航速。
间距2 海里在海上巡逻。
U —9 潜艇在韦迪根的指挥下悄无声息地逼近了 3 艘巡洋舰。
潜望镜闪光的镜头如同恶狼的眼睛一般,贪婪地看看这艘舰,然后瞧瞧那艘舰。
韦迪根压抑着快要跳出的心脏,恶狠狠地命令道:“准备鱼雷!做好速潜准备!”斯皮斯不断向鱼雷舱和轮机长转达命令,并一手操纵潜望镜升降机,一手按着鱼雷发射按钮。
“预备——放!”随着韦迪根一声令下,一枚鱼雷“嘶嘶”地冲出发射管,直向“阿布基尔”号巡洋舰“游”去。
U —9 的潜望镜随着鱼雷的出管徐徐滑进围井,潜艇微微前倾,便开始向大海深处下潜。
大约半分钟,艇员们听到了鱼雷撞击“阿布基尔”号的响声,随即传来一声震天的爆炸声。
“阿布基尔”号舰长德拉蒙德上校匆匆地跑到舰桥,由于茶杯被震倒,茶水溅湿了他那笔挺的军衣,此刻是早晨6 时30分。
舰体急速下沉。
无可奈何之际,德拉蒙德决定弃舰。
尼科尔森上校和他所在的“霍格”舰也没有看到鱼雷进攻“阿布基尔”的航迹,以为“阿布基尔”号是碰上水雷而炸沉的,当即命令“霍格”舰前往救援。
此刻,U —9 艇艇长韦迪根还担心一枚鱼雷击不沉“阿布基尔”,遂命令U —9 升至潜望镜深度,升起潜望镜。
潜望镜内的景象令他情不自禁,“阿布基尔”号已经濒于沉没。
然而,另一情景更加激发起韦迪根的欲望:“霍格”号巡洋舰正迅速进入U —9 潜艇的鱼雷射程。
他随即命令做好发射鱼雷的准备,击沉另一艘巡洋舰。
正在U —9 潜艇准备鱼雷的时候,潜艇艇体的艇艏突然向下倾斜,轮机长随即命令,除鱼雷发射舱和指挥舱,其他艇员全部跑到艇艉,保证艇体的平衡。
艇体刚刚静下来,“霍格”舰已经接近“阿布基尔”舰。
韦迪根立即下达命令:“敌舰正在接近,第一、第二鱼雷管准备齐射!”6 时55分,随着韦迪根一声令下,二条鱼雷冲出发射管,不到半分钟,“轰、轰”两声剧烈爆炸声将“霍格”号一下子炸得稀烂,舰体比“阿布基尔”号沉得更快。
韦迪根随即操纵艇体下潜,他一边操艇向前滑行,一边通知轮机长:“注意,我们要保持在潜望镜深度,一定不能露出水面,否则,我们就要付出生命代价。
”韦迪根原打算见好就收,迅速撤离战场。
然而,他总想再看一看敌舰下沉的情景,当他升起潜望镜时,吓了一跳,他大声叫了起来:“全速倒车,我们就要撞上敌舰!”经过一番努力,U —9 终于摆脱了危险,从“霍格”号舰体旁掉头离开了,韦迪根吓了一身冷汗,决定尽早离开现场。
其实,在“霍格”号爆炸时,“克雷西”号的舰长约翰逊上校已经意识到不是水雷而是潜艇在捣鬼,他随即下达了戒备命令。
突然,前桅上的瞭望员发出一声尖叫:“潜望镜!‘霍格’号旁有潜望镜!”约翰逊举起望远镜,他没有看到潜望镜,只看到U 一9 潜艇留下的一条小小的痕迹。
”愤怒了的约翰逊随即命令所有反潜兵器做好攻潜准备,一旦捕捉到潜艇的踪迹,他将会毫不留情地击沉它。
然而,周围的惨景又一次使约翰逊改变了主意,两舰即将沉没,1000多舰员正在海上挣扎,海面上到处漂浮着急待救援的救生筏和小艇。
看到这一情况,约翰逊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他以为,敌潜艇一下子击沉了两艘巡洋舰,这在海战史上已不多见,一定会心满意足地驶离现场。
为此,他决定放弃追击敌潜艇,而前往救助兄弟舰只的水兵。
约翰逊太善良了,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韦迪根自有自己的手法,当他从潜望镜中看到“克雷西”前往救助遇难的同胞时,他简直兴奋极了:“这些英国佬为什么还这样呆呆地在这里等着挨打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艇艉鱼雷管准备射击!”韦迪根再次恶狠狠地下达着命令。
可是,正当U —9 潜艇转向时,韦迪很突然看到“克雷西”号上的一门230 毫米火炮喷出一股灰烟,一发炮弹溅落在潜艇近旁,激起一个高大的水柱。
“放下潜望镜!”韦迪根急忙大喊:“左满舵,全速前进!”U —9 绕了一个大圈子,与“克雷西”拉大了距离.韦迪根又悄悄地升起潜望镜,他乐了:“天啊!英国人还朝着潜艇刚才驶离的地方起劲地发炮呢!”“艇艉鱼雷管准备发射!”韦迪根再次下令。
“发射第一条!发射第二条!”一下子射出两条鱼雷,艇艉轻了许多,一下子向上抬起,浮出海面。
“克雷西”号上的火炮又朝着新的方向射击,炮弹像雨点似的在U —9 周围爆炸着,然而,“克雷西”舰上的炮手水平太差了,竟没有一发炮弹击中目标。
正当“克雷西”上的舰炮使劲炮击U —9 时,U —9 发出的鱼雷击中了“克雷西”的中部。
只见“克雷西”号上一片混乱,哭叫连天。
过了一会儿,水兵们见舰体没有倾斜,知道没有受到重创,便又重新返回炮位,寻找潜艇进行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