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例抑郁症患者住院知识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抑郁症调查报告

抑郁症调查报告抑郁症调查报告近几年,我国抑郁症患者呈明显增长趋势。
有资料统计,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
在自杀人群中,约70%的人患有抑郁症。
所以,抑郁症已被医学专家视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
专家预测,到2020年,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抑郁症占大多数)将成为中国第二大杀手。
抑郁症,这个曾经让人陌生的字眼,如今正越来越多地挂在了老百姓的嘴边。
颇有读者群的女作家跳楼自杀,产妇杀害亲生婴儿后自杀……人们对此感到不解和震惊。
答案让人更震惊:他们都患有抑郁症。
当人们不快乐的时候,常会说“很郁闷”,但很多人并没有想到抑郁症,更不清楚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
由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因素,近几年,我国抑郁症患者呈明显增长趋势。
有资料统计,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
在自杀人群中,约70%的人患有抑郁症。
所以,抑郁症已被医学专家视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
专家预测,到2020年,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抑郁症占大多数)将成为中国第二大杀手。
也许有人认为是耸人听闻。
但早在1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
目前,全世界约有一亿人患有抑郁症,且数量有增无减,抑郁症已成了本世纪一种相当流行的病症。
一份北京市XX年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市抑郁障碍(各种抑郁性疾病)的总患病率为%,现患病率为%。
据此推算,北京市曾经和正在患抑郁障碍的病者约有60万人,其中约30万人正在被抑郁障碍所困扰。
估计北京有60万人需要接受精神卫生服务。
没有哪种职业、种族、性别或年龄可以对抑郁症免疫,患抑郁症的人是不分财富多寡、地位高低、知识高下的。
老文在她56岁的生日晚宴上,做出了一个令全家震惊不已的决定:去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抑郁症调查报告

抑郁症调查报告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
为了更好地了解抑郁症,我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文将分享我所得到的调查结果,并探讨抑郁症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一篇:在调查中,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来自不同年龄层次和职业的2000份有效问卷。
在这些调查对象中,有一半是男性,另一半是女性。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调查显示抑郁症普遍存在于不同的人群中,不分男女和职业。
约有6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抑郁症。
这一结果令人担忧,说明抑郁症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其次,我发现抑郁症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也存在差异。
调查发现,年轻人更容易受抑郁症困扰,而中老年人相对较少。
这或许与年轻一代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面临更多的压力有关。
此外,调查还显示,抑郁症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许多受访者表示抑郁症使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工作和学习效率。
抑郁症还给他们带来了沮丧和自卑的情绪,使他们变得孤僻和不愿意与人交流。
这些结果表明,抑郁症不仅仅是一种心理问题,还严重影响了个人的日常生活。
第二篇:除了对个人的影响,我还研究了抑郁症对社会的影响。
与个人一样,社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抑郁症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
这不仅对个人和家庭产生负担,还对医疗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造成了压力。
此外,抑郁症还会导致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在工作场所,抑郁症可能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到整个团队或组织的运作。
在学校中,抑郁症可能使学生缺乏动力和集中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另外,抑郁症还经常伴随着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和自杀倾向。
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负担,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资源来支持和帮助患者。
综上所述,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了长期的困扰,还对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提高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心理健康资源的投入和支持。
住院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与疾病影响程度调查

Investigations on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Sickness Impact of the Depressive Patients L I Xiao lin, HU X iao lin, W AN G Ya, et al . M ental H ealth Center , West China H osp ital , S ichuan Univer sity , Chengdu S ichuan 610041, China
( 收稿日期: 2009 08 24)
22 40
华西医学 2009, 24( 9)
W EST CH IN A M EDICA L JOU RN AL 2009, V o l. 24, N o. 9
Four questionaries w ere used in the investig ation: T he general mat erial scale. Zung Self R ating Depr essio n Scale ( SDS) . ! T he Sacle of Q uality of Life desig ned by T ang Dan lin ( T DL ) . ∀T he Sickness Impact P rofile( SI P) , com piled by T he H ealt h Ser vice of Washingto n U niver sity in 1977 and t ranslated by Li Jun r ong, Z hang Xin ping . T he st atistics metho ds adopted w ere: the F requency A na lysis, the T T est, t he Relevent Analysis and t he L linea r Reg res sio n A nalysis. Results: 1 T he aver age scor es of the life qualit y o f the patient w as 61 20 % 15 48, in w hich male w as 67 78 % 15 85, the female was 56 11 % 13 83 T here a re r emarkable differ ences of life quality betw een male and fe male patients, that is, t he life quality of the male is higher than that o f the fema le ( T 1= 3 118 sig= 0 003) . 2 T he life quality of mo st depressive patients w ere r elativ ely bad, in w hich the T DL lo wer than 65 points acco unted fo r 61 2% , T DL under medium lev el ( 65 74 po int s) accounted for 16 4% , T DL at the medium co nditio n ( 75 89 points) acco unted for 20 9% , the T D L in quite go od level ( > 90 points) o nly account ed for 1 5% . 3 T he items of T DL in the low po ints wer e: T 1, T 6, T 8, T 9, T 10, T 11, T 12, T 14, T 15, T 16 and t he items in the low est points w ere: T 9, T 10 4 T 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had remar kably minus r elationship w ith the depr essiv e deg ree, sickness impact degr ee, the co urse of the disease and the number o f ho spit alizatio n ( P< 0 001) , had remar kable relationship w ith the age and the sex ( P < 0 001) , but had no ting to do with the o ccupation and the w ay of pay ment ( P> 0 05) . 5 T he life qualit y o f depressive patients influenced by the ser ious deg ree o f the disease. . T he av erag e po int of SIP w as 40 01% 15 74, and the po int of social psycholog y was 53 86 % 22 22 Other funct ional influence ponit w as 45 09% 17 81 T he the point o f bo dy funct ion w as 21 84 % 14 85 6 T he sickness impact deg ree of patients had remarkably r elatio nship wit h the quali t y of life and the depr essiv e deg ree ( P < 0 001) , but had no r elatio nship w ith with the ag e, the sex , the number o f ho spitalizatio n, the occupatio n and the w ay of payment ( P > 0 05) . Conclusion: 1 T he life quality of depressive pa t ients decreased r emar kably and w as lo wer than healthy people. M o st of their life qualit y w as under medium or even lo wer co nditions. 2 T he deg ree of depression had influences o n the patiens& life quality and the social psycholog y as pect was affected ser iously . 3 T he life quality o f patients had remarkable relatio nship wit h the depressive deg ree, sick ness impact deg ree and had r elationship w ith t he age, t he sex, t 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and the number o f ho spit aliza t ion, but has nothing to do w ith the occupatio n and the w ay o f pay ment.
住院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

住院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目的了解住院抑郁症家属的心里健康状况,探讨心里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抑郁状态的作用。
方法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家属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其干预前后的症状变化。
结果心里干预后分值比干预前下降,干预后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减轻。
结论采用恰当的心里干预措施,可以解决家属诸多的心里问题,明显改善家属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标签:抑郁症患者家属;心里健康;焦虑;抑郁;心里干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各方面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家属常受歧视,有自卑感,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回避了原有的社会活动或改变了生活方式,这无疑对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大大降低了家属的身心健康,反过来又影响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本文通过对我院住院的84例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
调查对象均为住院抑郁症患者家属84例,均排出意识障碍、智力障碍、精神疾病史及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其中男42例,女42例。
年龄:50岁以上40例,50岁以下44例;文化程度: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36例,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48例;与患者关系:一级亲属54例,二级亲属30例。
1.2方法1.2.1研究工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分别于入院时及8w后对抑郁症患者1名直系家属进行心理状态评定。
自评定表收回后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
所获得的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1.2.2干预方法1.2.2.1心理知识讲座每周利用1h的探视后休息时间由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理人员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干预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家属的心理调适能力。
抑郁症调查报告

抑郁症调查报告抑郁症调查报告近年来,抑郁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并且对抑郁症的认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抑郁症的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包括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
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抑郁症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中有30%的人曾经或正在经历抑郁症的症状,而成年人和老年人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25%和20%。
这一结果表明,抑郁症并不仅仅是年轻人的问题,也影响着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其次,调查还发现了抑郁症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在受访者中,有近60%的人表示抑郁症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其中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力、无法集中注意力等。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痛苦,也对他们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
另外,调查还关注了抑郁症的治疗情况。
结果显示,只有少数人主动寻求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其中仅有30%的人选择了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而大多数人倾向于通过自我调节、与朋友家人倾诉或者通过休闲活动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这一结果表明,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和接受度问题。
最后,调查还关注了抑郁症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结果显示,经济压力、工作压力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近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巨大,而有近40%的人表示经济问题是导致他们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社会环境的压力和不良因素对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抑郁症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影响深远的心理健康问题。
它不仅仅是年轻人的问题,也影响着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抑郁症对个体的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且仍存在着一定的治疗认知和接受度问题。
社会因素如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抑郁症调查报告

抑郁症调查报告近年来,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高发趋势,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现状及其对患者及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抑郁症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背景介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较高的发病率。
它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还对社会经济稳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因此,深入了解抑郁症的现状和原因,对预防和干预抑郁症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抑郁症的患病率、常见症状、相关因素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的抑郁症干预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抑郁症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症相关原因和影响等多个部分的问卷,并随机抽取了一定数量的受访者。
其次,我们还选择了一些患有抑郁症的个案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四、调查结果1.抑郁症患病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抑郁症的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中,女性的抑郁症患病率远高于男性,在各个年龄段都存在一定的发病风险。
2.常见症状: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以及对日常活动兴趣的丧失等。
这些症状会显著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3.相关因素:抑郁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
其中,个人经济状况、亲密关系质量、工作压力等被认为是高风险群体的重要因素。
4.个体和社会影响:抑郁症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在个体层面上,抑郁症患者往往伴随着自杀念头和行为,严重危害生命安全。
在社会层面上,抑郁症带来的生产力损失和医疗资源消耗不容忽视。
五、对策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抑郁症的知识,提高抑郁症的认知度和早期干预意识,引导患者及时就医。
2.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资源的配置,提高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水平及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4):4597-4600.[10]杨玉文.肺康复运动训练中重度COPD 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5):836-837.[11]王婷,夏菊芳,黄燕洁.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10):2678-2681.[12]周婷满,张焱林,朱盈盈.基于体感互动游戏的运动方案在老年COPD 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303-308.[13]徐翠平.八段锦配合立式呼吸体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1):2000-2004.[14]何慧明,梁艳桂,何海燕.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6):805-808.[15]马苗苗,卢敏.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 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10):1663-1664.[16]洪兰,杨艳,叶小倩,等.ACT 联合多模式肺康复训练对COPD 患者心理状态及症状改善的作用指导[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6):109-114.[17]杨霞,吴颖,冯梅,等.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9):61-64.[18]蔡楠楠,马胜喜,孙利伟,等.医联体模式下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共享在COPD 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0):4078-4082.[19]李恩慈,王牡丹,陈连国,等.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照护模式的构建及在COPD 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22,21(3):50-52.(收稿日期:2022-09-02) (本文编辑:张明澜)①广东省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 湛江 524000通信作者:冯丽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冯丽① 黄月萍① 郑桂彬①【摘要】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抑郁症调查报告范例

抑郁症调查报告范例8月15日,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大会在北京召开,抑郁症成为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会议期间,大会秘书长、组委会主任王刚教授了“中国首次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数据调查报告,报告的引起了与会者和新闻界对抑郁症的再次关注。
据悉,该项调查是迄今为止中国首次针对雇员和企业管理者两类人群同时开展的抑郁症调查。
其针对雇员的调查显示,70%的受访者因为抑郁症而请假中断工作,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注意力集中困难而使工作效率低于平常水平导致休病假。
抑郁症作为一项特殊性疾病在社会上广泛存在,而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其治疗方法在中国一直缺乏有效的传播与认知。
会议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下称“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王刚教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谈到中国抑郁症治疗的发展现状,国内医疗机构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情况,以及其所在的北京安定医院是如何通过学科整合等多重举措来推动抑郁症治疗水平提升的。
抑郁症“抑郁”谈及中国抑郁症的治疗现状,王刚对此并不乐观。
王刚分析,抑郁症疾病带来的负担主要不是医疗的花费。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抑郁症治疗中的药品支出导致的负担大概占疾病整体负担的3%,而门诊、住院等总体负担占比约为30%,更多的负担是因为工作效率下降,由误工导致的生产力水平的下降。
根据这次调研,调研组从12个国家中分别抽取1000个样本,有100人是雇主,而另外900人是普通雇员。
调研组首先得出第一个数字―抑郁症的患病率,中国调研的数字是6%,1000个调查对象中有60人是被专业人员明确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而这一比例在欧洲是20%。
“以往考虑到经济和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抑郁症患病率可能更高的现实,而调研结果反映出来职业人群与国内整体发病率总体相当,所以我们可能低估了职业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
”王刚教授认为,出于社会压力,很多潜在的抑郁症患者仍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王刚指出,这次调查还暴露了中国在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上对于抑郁症患者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4月护理学报April,2015第22卷第8期Journal of Nursing(China)Vol.22No.8最终达到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宗教本身带有其两面性,必须使用唯物辩证法正确看待,善加运用[8]。
在对有宗教信仰的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仅针对患者的需求给予特性护理服务的过程,更是对患者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认可的过程。
护士应该意识到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自己的信仰和有宗教信仰的护理对象信仰之间存在着差异,但都可以在护理工作中求同存异,关注尊重,从而做到接纳认同。
[参考文献][1]何海军,严蔷薇,伍金虎.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引导路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8):34-36.[2]魏琳,刘燕飞,李旬.宗教特性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1):13-15.[3]陈培峰.迷信与宗教信仰的认知与脑机制探索[D].重庆:西南大学,2010.[4]李宇芳,邹剑莹,骆坚,等.医护患对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报,2014,21(16):21-24.[5]冯清蕊.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护患关系及其难点对策[J].中外医疗,2013,16(1):156-157.[6]刘羽飞,李春艳,宋丽君.宗教信仰在临床实践中患者依从性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A):42-43.[7]陆燕燕.实施跨文化护理的必要性及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4):46-47.[8]李丽娟.信仰基督教晚期肺癌老年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4):58-59.[本文编辑:吴艳妮]【调查研究】118例抑郁症患者住院知识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黄亚林,李小麟,王定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心身障碍病房,四川成都610041)HospitaIization KnowIedge and HeaIth Education Need of Depressed Patients//HUANG Ya-lin,LI Xiao-lin,WANG Ding-xi[摘要]目的调查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健康教育内容、方式的需求。
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本院心理卫生中心11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抑郁症患者住院相关知识得分(18.62±4.63)分,在住院相关知识方面不了解排在前3位的是:持续用药时间84例(71.2%)、应对药物不良反应81例(68.6%)、门诊随访时间及意义59例(50.0%);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得分(37.25±6.01)分,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防止复发知识(94.9%)、复查时间及方法(93.2%)、疾病治疗方案(92.4%);患者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排在前3位的是:医务人员讲解演示98例(83.1%)、出院后电话咨询89例(75.4%)、专题讲座80例(67.8%)。
结论抑郁症患者对住院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应加强住院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知识状况和需求,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利于疾病康复。
[关键词]抑郁症;住院知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8.040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排列在全球疾病负担源的第4位,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为第2位;抑郁症是一个高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疾病,抑郁症患者自杀率高,研究报道有10%~15%的抑郁障碍患者最终会自杀死亡,而且在自杀者中抑郁障碍约占2/3[1]。
抑郁症患者在住院期间主要采用药物和心理康复治疗,而了解抑郁症患者住院知识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是采用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前提。
笔者对本院心理卫生中心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住院知识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2年4月1日—2013年7月31日在本院心理卫生中心住院的11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III)抑郁障碍发作诊断标准;(2)系原发性情感障碍,[收稿日期]2014-08-05[作者简介]黄亚林(1980-),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护师。
[通讯作者]李小麟(1963-),女,四川合江人,硕士,主任护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qling100@40第8期黄亚林等:118例抑郁症患者住院知识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而非继发性抑郁症状;(3)愿意参加研究者。
排除标准:(1)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抑郁发作。
(2)有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
(3)不愿参加研究者。
1.2 方法1.2.1调查工具该问卷为自制问卷,包括3个部分:(1)住院相关知识,包括11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3级计分法,3~1分别表示了解、部分了解和不了解,总分为33分。
(2)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包括1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3级计分法,3~1分别表示非常需要、需要和不需要,总分为51分。
(3)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包括9个条目。
该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63,其中住院相关知识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4,健康需求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66。
1.2.2调查方法由7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护师,在病员住院1周后将问卷发放给住院患者,讲明调查目的、内容及填写方法。
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98.3%。
1.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录入,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2.1 本组患者一般情况本组患者年龄14~75(41.65±16.95)岁;男性58例(49.2%),女性60例(50.8%);生源地:城市81例(68.6%),农村37例(31.4%);医疗付费方式:自费41例(34.7%),医保77例(65.3%);疾病情况:首发64例(54.2%),复发54例(45.8%)。
文化程度:文盲4例(3.4%),小学6例(5.1%),初中32例(27.1%),高中28例(23.7%),大专28例(23.7%),本科18例(15.3%),硕士2例(1.7%)。
2.2 抑郁症患者住院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本组抑郁症患者住院相关知识总分为(18.62±4.63)分,在住院相关知识方面不了解排在前3位的是:持续用药时间、应对药物不良反应、门诊随访时间及意义,见表1。
2.3 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情况本组抑郁症患者健康需求总分为(37.25±6.01)分,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非常需要及需要)排在前3位的是:防止复发知识、复查时间及方法、疾病治疗方案,见表2。
2.4 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本组抑郁症患者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医务人员讲解演示、出院后电话咨询、专题讲座,见表3。
3讨论3.1 抑郁症患者住院相关知识得分特点及分析本研究中,抑郁症患者住院相关知识得分(18.62±4.63)分,满分为33分,提示抑郁症患者的住院相关知识水平总分较低,因此,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住院相关知识的介绍非常有必要。
其中知识缺乏的条目主要集中在持续用药时间、应对药物不良反应、门诊随访时间与意义等方面。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因此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而患者擅自减量或停药是导致抑郁症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
本次调查发现71.2%的患者不清楚持续用药的表1抑郁症患者住院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例,%)项目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心理健康标准12(10.1)69(58.5)37(31.4)早期症状23(19.5)46(39.0)49(41.5)最危险的表现44(37.3)32(27.1)42(35.6)治疗方法11(9.3)60(50.8)47(39.9)常见药物7(5.9)63(53.4)48(40.7)常见药物不良反应15(12.7)71(60.2)32(27.1)应对药物不良反应10(8.5)27(22.9)81(68.6)持续用药时间6(5.1)28(23.7)84(71.2)心理治疗作用12(10.2)49(41.5)57(58.3)办理出院手续25(21.2)52(44.1)41(34.7)门诊随访时间意义13(11.0)46(39.0)59(50.0)表2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情况(例,%)项目非常需要需要不需要防止复发知识76(64.4)36(30.5)6(5.1)复查时间及方法13(11.0)97(82.2)8(6.8)疾病治疗方案56(47.5)53(44.9)9(7.6)疾病常见症状42(35.6)66(55.9)10(8.5)药物名称/用法/注意事项43(36.4)65(55.1)10(8.5)不良情绪调控59(50.0)49(41.5)10(8.5)出院后注意事项21(17.8)86(72.9)11(9.3)相关检查目的/注意事项25(21.2)82(69.5)11(9.3)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处理50(42.4)57(48.3)11(9.3)入院指导31(26.3)74(62.7)13(11.0)失眠调养护理64(54.2)41(34.7)13(11.1)出院手续办理11(9.3)92(78.0)15(12.7)家庭观察护理28(23.7)72(61.0)18(15.3)疾病与相关因素43(36.4)56(47.5)19(16.1)适应社会方法54(45.8)38(32.2)26(22.0)行为放松训练30(25.4)56(47.5)32(27.1)药物保管要求19(16.1)52(44.1)47(39.8)表3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例,%)健康教育方式选取人数医务人员讲解演示98(83.1)出院后电话咨询89(75.4)专题讲座80(67.8)出院后随访咨询68(57.6)宣传手册或书籍65(55.1)墙报/板报55(46.6)电视或录像36(30.5)病友/家属介绍经验37(31.4)网络1(0.8)41护理学报2015,22(8)时间,此类患者存在不能正确使用药物的隐患,因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药物相关知识的讲解非常重要,应明确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持续用药的时间;其次,本次调查中有68.6%的患者不清楚怎样应对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