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

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

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

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别致的园中之园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

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这里是人间美丽生命的群芳谱。

湿地调查报告

湿地调查报告

湿地调查报告我国首批国家湿地公园名录(2005年试点)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内蒙古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山东滨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湖北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江西孔目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吉林磨盘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辽宁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青海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第二批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2008年,共计20处)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新青国家湿地公园浙江省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安徽省迪沟国家湿地公园福建省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江西省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修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南省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省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南省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酒埠江国家湿地公园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蒲城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三原清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第三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2009年,共计62处)河北省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吉林省扶余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榆树老干江国家湿地公园黑龙江省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江苏省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浙江省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长兴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安徽省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三叉河国家湿地公园淮南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太和沙颖河国家湿地公园太湖花亭湖国家湿地公园颖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福建省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江西省药湖国家湿地公园南丰傩湖国家湿地公园山东省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南省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省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蕲春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赤壁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荆门漳河国家湿地公园湖南省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湘阴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宁乡金洲湖国家湿地公园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广东省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海南省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重庆市云雾山国家湿地公园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篇二:微山湖湿地调研报告微山湖湿地调研报告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红色特战队摘要:2011年7月21日至2011年7月26日。

湖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东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概况 (1)第二节主管单位概况 (2)第三节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及要点 (3)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6)第三章工程建设内容 (9)第一节改造方案的确立原则 (9)第二节设计依据 (9)第三节主要建设内容 (10)第四章环境保护 (17)第一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7)第二节污染防治对策 (17)第三节生态休护 (18)第五章建设工期 (20)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1)第一节编制依据 (21)第二节总投资估算 (21)第三节编制说明 (23)第三节资金使用计划 (25)第四节资金筹措 (25)第五节贷款偿还计划 (25)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26)第一节结论 (26)第二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27)附表附图1.东湖广场鸟瞰图2.东湖广场二期工程平面3.环湖路纵断面设计图4.亲水平台剖面图5.东湖治理工程位臵图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县东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单位:**县建设局项目负责人:**建设地址:**县文源路以北,湖东大街以西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对东湖北岸和西岸的综合治理,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和城市园林景观。

主要工程内容:工程分为两大部分:东湖北岸环湖路建设工程和东湖西岸综合治理工程。

其中:污水管道配套工程684m房屋拆迁工程3377㎡征用土地 6.084亩道路工程 4000㎡园林美化绿化工程 3799㎡亲水平台建设840m续建广场7920㎡公厕 1座路灯及灯饰项目总投资:1520万元,其中:1.东湖北岸环湖路建设工程投资616万元;2.东湖西岸综合治理工程投资 848.31万元;3.建设期贷款利息 55.69万元。

资金筹措计划:**县政府自筹资金610万元,申请贷款910万元。

贷款偿还计划:项目还款期共计15年,其中宽限期以5年计算,宽限期内每年偿还贷款利息55.69万元;还本期10年,每年等额偿还本金91万元及当年的利息55.69~5.57万元(各年不等10年内平均每年偿还利息30.63万元) 。

东湖调研报告

东湖调研报告

东湖调研报告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

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

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

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别致的园中之园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

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这里是人间美丽生命的群芳谱。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该风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该风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为游客提供有关东湖风景区的全面信息。

二、背景介绍东湖风景区始建于公元公元公元公元1914年,占地面积约为8700多亩。

风景区内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如湖泊、山脉、林木和花草等。

此外,东湖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如沙坝、磨山粟山等。

三、景点概述1. 东湖东湖是武汉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面积超过70多个足球场。

湖中心有一座小岛,名为芦蒿山。

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在湖中游览,欣赏湖光山色。

2. 沙坝沙坝是东湖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也是最古老的景点之一。

它是一个人工栽培的小半岛,景色十分壮观。

在沙坝上,游客可以观赏到湖面上美丽的日出和日落。

3. 磨山粟山磨山粟山是东湖风景区的两座重要山峰。

磨山以其陡峭的山势和独特的形状而闻名,是摄影爱好者的热门拍摄点之一。

粟山则是一个观景台,从那里游客可以俯瞰整个东湖风景区的美景。

四、文化遗产1. 东湖革命纪念博物馆东湖革命纪念博物馆是一座展示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博物馆。

博物馆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通过展览和多媒体模拟,让游客了解东湖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2. 水下考古博物馆水下考古博物馆是中国首个水下考古主题博物馆。

博物馆内展示了从东湖的湖底中探索出的珍贵文物,如青铜器、陶瓷器等。

这些文物有助于人们了解东湖的历史和水下文化。

五、游客服务东湖风景区为游客提供多种服务,如导览服务、交通服务和休息服务等。

游客可以租赁自行车、游船或观光车,方便快捷地参观景点。

此外,风景区内还配备了多家餐厅和购物中心,方便游客体验。

六、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许多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的评价非常高。

他们认为东湖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许多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的文化遗产也表示赞赏,认为这些遗产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东湖水质调查实验报告

东湖水质调查实验报告

地理开放性实验——东湖水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检测东湖水质状况,并通过不同时段的多次调研了解东湖水质变化动态。

2.接触水质检测的仪器,学习其使用方法。

3.了解并掌握评价水质的指标。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一、武汉市水环境的基本情况东湖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一个浅水型湖泊,水域面积为34.59平方千米,总湖容量为8648万立方米,汇水区面积117平方千米。

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兼有渔业养殖、调蓄、调节气候等多项水体功能。

多年来,由于粗放型地开发和利用东湖水体资源,导致东湖的水环境质量堪忧。

东湖的水体污染物以氮磷等营养盐为主,其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

2001-2008年间,除了2006年水质是V类外,均为劣V类,现在水质在属于IV类。

由于人工堤的隔绝,各个湖区水质状况也不相同。

从东湖多年来水生生物种群生长趋势来看,水生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却在减少。

夏秋季,由于蓝绿藻的大量繁殖,在水果湖一带形成水华,很多湖区已见不到水草。

这些现象都说明东湖水环境质量已经很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采取的措施:武汉市高度重视对东湖的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武汉市已经关闭了较大的排污口,但仍有隐蔽的小型排污口在向东湖偷排污水;部分湖区实施了底泥疏浚工程;实施了大东湖水网构建工程将水质较好的长江水引入东湖,疏通东湖的出水口,将湖水的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容量很大的长江,加快水体流动,提高自净能力。

水果湖位于长江东南岸,是东湖的子湖,原面积为260余亩,平均水深为2.03m。

后因城市道路扩建、修筑景观绿地,缩小为180亩。

水果湖水质秋季和冬季为IV-V类,春夏季为V类。

水果湖周围是武汉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东湖治理的重中之重。

二、主要仪器与试剂:1.Professional Plus,美国金泉2.DR3900台式分光光度计,美国哈希3.DR2800台式分光光度计,美国哈希4.DRB200消解器,美国哈希5.采样器: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6.COD预制试剂,美国哈希7.总磷预制试剂,美国哈希三、采样点布置:第一次1.中南医院(水果湖)2.双湖桥东3.水生所4.水院门5.凌波门(游泳池)6.水上运动站7.风光村8.东湖疗养院与梅园之间9.沿湖大道二十三孔桥附近10.九女墩第二次1.东湖村(汉江情)2.东湖村(东北饺子)3.东湖南路与东路交汇处4.东湖疗养院与梅园之间5.梅园游船码头6.磨山亲水平台7.水上运动站8.凌波门(游泳池)9.水生所10.放鹰台11.中南医院(水果湖)第三次1.东湖村(汉江情)2.东湖南路与东路交汇处3.东湖疗养院与梅园之间4.磨山亲水平台5.梅园游船码头6.八一游泳池7.水上运动站8.凌波门(游泳池)9.水生所10.放鹰台11.中南医院(水果湖)四、测定参数及方法:采样点坐标、水体温度、大气压、溶解氧、电导、比电导、总溶解固体、盐度、PH、氧化还原电位、浊度、总磷、COD五、实验数据与结论在获得原始数据后,我们采取了舍去偶然误差求均值的做法,处理后的数据如下:第一次(注:除时间和位置坐标外,表中其它数据均为平均值)第二次第三次七、实验感想地理环境开放性实验给了我们一个走出教室、动手操作,使理论得以联系实际的机会。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武汉东湖风景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一、引言武汉东湖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第二大内湖。

作为武汉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东湖风景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武汉东湖风景区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分析其发展前景,以提供有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

二、调查范围与方法三、调查结果1.建筑风貌大部分被调查者对东湖周边的建筑风貌表示满意,认为建筑和自然环境融合较好。

同时,也有一些人表示,应该更加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建筑,以保持地域特色。

2.自然生态环境东湖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普遍认可,被调查者认为湖水清澈、植被丰富、空气清新。

然而,一些人也对水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提出了一些担忧,建议加强保护工作。

多数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的服务设施表示满意,认为标志、信息牌、公共卫生间等设施较为齐全。

但也有一些人对停车场和餐饮服务表示不满意,希望提供更多的场地和更好的品质。

4.管理措施东湖风景区管理措施得到了广大受访者的认可,认为便于游客游览,同时也有一定的秩序。

然而,也有人建议加强管理力度,减少不文明行为,提高游客的自觉性。

四、发展前景1.提升旅游设施根据调查结果,应加强停车场和餐饮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此外,还应增加游船、自行车等专属交通工具,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调查显示,多数人对东湖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满意,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应加大对水质的监测力度,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确保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引入文化元素东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应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

可以在景区内举办一些文化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以增加游客参与感和吸引力。

4.加强管理力度调查结果显示,东湖风景区的管理措施得到了肯定,但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的整治需要加强力度,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游览环境。

五、结论1.张鹏飞,2024,《武汉东湖风景区发展研究》,《湖北旅游科学》。

关于武汉大学鉴湖生态环境的研究报告

关于武汉大学鉴湖生态环境的研究报告

关于武汉大学鉴湖生态环境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秦雅诗2011301580058周美蓉2011301580063姚娟2011301580062曾鑫2011301580071林晨怡2011301580066一、问题的提出在武大美丽的校园中,有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鉴湖。

樱花节期间,许多游人也曾驻足于此。

在我们的实地考察期间,却发现鉴湖的生态环境并不乐观。

就此,我们小组对鉴湖的污染情况和生态维护进行了研究。

二、调查方法1、从书籍中查找有关资料2、在英特网中查阅有关资料3、小组成员实地考察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1、鉴湖的由来和闻名的东湖相比,鉴湖并不出众,它出名在于它的另一个名字——未名湖。

提起“未名湖”,人们自然想起那个老舍沉眠的北大的“未名湖”,但每一个武大人心里都还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未名湖”,这就是位于武汉大学本部中心的“未名湖”。

“鉴湖”的名字据称是武大文学院一位教授取的,出自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鉴湖的昨天与今天曾经的鉴湖,风景优美,有一棵直接伸向湖心,像一条龙横卧着的大树,湖水清澈见底,时时可见悠闲的游鱼,微风阵阵,泛起一片涟漪。

鉴湖四周散布着各类花草,清香怡人。

而如今,鉴湖的水面漂浮着各类生活垃圾,及一片密集的水藻,旁边也尽是被随意丢弃的饭盒纸屑,使得环卫工人的工作变得沉重起来。

水中早已不见鱼儿的踪影,湖水变得混浊,偶尔也散发着阵阵异味。

3、鉴湖的主要污染原因a、面污染源多鉴湖属于小型景观湖。

景观水的周围往往种植草坪、花卉和树木,水中也常常饲养一些水禽、鱼虾之类的动物,供人们观赏。

由于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绿化废物”大量汇集到地势最低的景观水中,这些面源污染,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

另外,动物的代谢物质也会加速蓝绿藻的生长,使湖底呈厌氧状态,反过来又会使鱼虾因缺氧而死亡,腐烂的水生动物其蛋白质分解又使水质变臭,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湖水污染研究报告1背景介绍东湖,降水丰富,常年湿润,我国最大的“城中湖”。

拥有120多个岛屿、112千米湖岸线、区域汇水面积375平方千米。

其水系分布共东、西、北三面,为长江围绕,并显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形趋势。

可分为东沙湖水系和北湖水系,其中东沙湖水系主要湖泊有沙湖、东湖、杨眷湖,北湖水系主要湖泊有严西湖、严东湖、北湖。

由于隅堤建设,湖面养殖等原因,东湖被分为水果糊、郛郑湖、汤菱湖、庙湖、团湖、后湖、喻家湖等子湖。

大东湖水系在历史上与长江是相连的,各湖泊间也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发挥着多种功能:遇到降雨时,雨水的调蓄功能;湖区周边的动植物,改善生态的功能;极具魅力的湖区风景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景观功能;农业方面,水产养殖的功能;城市工业方面,供水功能——影响着武汉的城市环境、东湖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近儿十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多的外来人口聚集,东湖湖区周围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工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政控制水环境的基本设施的不完善,污水整体面积32.5平方千米。

2东湖污染概述2.1点源污染为了城市污水的排放的便捷,东湖与污染严重沙湖连通,造成大量污水流入东湖,使东湖的水质急剧下降;为了交通便利,填湖修路,把完整的东湖分割成一块块池塘,其中一些池塘被承包下来作为渔业养殖使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雪上加霜。

东湖水生态群落结构被破坏,其结果就是水中的浮游生物的数量激增,湖水向富营养化状态发展。

2.2非点源污染城市地表径流、降雨和底泥污染等面源污染因素导致东湖水质恶化:湖区周边地区会因降雨形成地表径流,将地表的大量污染物带入湖中;降雨初期形成的地表径流中,污染物不仅量大且浓度非常高,而且造成东湖周边地区空气中的尘埃、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随降雨的过程进入东湖水体,致使东湖水环境受到污染;底泥污染详见下文。

3污染项目类型(化学性污染)3.1东湖富营养化3.1.1污染物与污染源一般认为富营养化发生所必备的条件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适宜的温度条件、光照和充足的氮、磷等营养盐;(2)硅、铁等元素量适度;(3)含溶解氧充足;(4)水流流态缓慢,水体更新周期长。

只有当上述四个条件均比较适宜时,才会出现某种优势藻类“疯狂增长”的现象,形成水华。

东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东湖整体处于营养化状态,并向富营养化发展,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东湖水体就己经呈现富营养化状态。

水生植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急剧变化,群落结构变得趋于简单,中小型浮游生物极具增加,湖中产生了大量的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及水生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骤降。

经检测,东湖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两种元素。

点源污染方面,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污水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所导致的。

关于氮:目前我国对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管控不严,生活污水大量排放进入东湖,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环变成“短路循环”;而工业废水进入之后直接导致东湖水质污染超标。

以及东湖曾经是武汉市市区比较重要的水产养殖区域,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饵料通过人工投放进入水体,使东湖水质严重超标。

再加上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覆盖了大面积水面。

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

在城市污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是洗涤剂,它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许多水体产生大量泡沫;以及来自外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另一方面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别是在一些因硝酸盐引起的富存养化的湖泊中——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复杂化,使该系统迅速恶化,即使停止加入磷酸盐,问题也不会解决——多年来在底部沉积了大量的富含磷酸盐的沉淀物由于不溶性的铁盐保护层作用通常是不会参与混合的,可当底层水含氧量低而处于还原状态时通常在夏季分层时出现.保护层消失,从而使磷酸盐释入水中。

3.1.2污染危害(1)影响水体的溶解氧;(2)降低水体的透明度;(3)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4)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5)对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

3.1.3污染治理通过上面的分析:氮磷营养盐,特别是磷,是控制东湖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其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若要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则必须控制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及其比例。

经调查,水果湖,郭郑湖和庙湖这三个子湖泊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是通过点源污染造成的,所以对于点源污染方面,应限制湖泊周围的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并严格控制排污口的数量,尽量减少排污口。

汤菱湖、后湖、庙湖这三个子湖泊的主要污染物总磷则来自于内源污染,就是底泥,现阶段解决底泥污染最好的措施是挖出湖底淤积的底泥,考虑长期发展,则用生态修复的方法也可以使底泥污染降低。

在总氮污染方面,其中四个湖泊:水果湖、郭郑湖、后糊和庙湖的总氮污染都是内源污染造成的。

因此,底泥的清除工作势在必行。

故而氮磷营养盐,尤其是磷,是控制东湖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其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若要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则必须控制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及其比例。

(利贝格最小值定律指出: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提供给它的所需养料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在合适的温度、光照条件、pH值、硅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外界供给它们养分最少的一种或两种。

)3.2重金属污染3.2.1污染物与污染源东湖各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为Cd>Zn>Cu>Pb>Ni>Cr。

自2003年以来,东湖湖区周边的大多数排污口己关闭,可是依旧有些的排污口没有完全关闭,这是东湖水的工业废水污染源;此外,各类废旧电池和废旧电子用品的随意丢弃;以及底泥中吸附的重金属物质进入水体之后的二次污染均是重要来源。

3.2.2污染危害以Cd为例:Cd是一种积累富集型毒物,进入人体后,主要累积于肝、肾内和骨骼中。

能引起骨节变形,自然骨折,腰关节受损,有时还引起心血管病。

这种病潜伏期10多年,发病后难以治疗。

Cd浓度0.2~1.1mg/L可使鱼类死亡,浓度0.1mg/L时对水体的自净作用有害,如日本富山事件。

工业含Cd废水的排放,大气Cd尘的沉降和雨水对地面的冲刷,都可使Cd进人水体。

Cd是水迁移性元素,除了 Cd s外,其他Cd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

进人水体的Cd还可与无机和有机配位体生成多种可溶性配合物。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迁移主要包括下述三种作用。

(1)沉淀作用。

重金属在水中可生成氢氧化物,也可以生成硫化物或碳酸盐。

这些化合物的溶度积都很小,容易生成沉淀物。

最终使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受到限制,从水质自净方面看这是有利的,但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

(2)吸附作用。

重金属离子由于带正电,在水中易于被带负电的胶体颗粒所吸附。

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胶体,随水流向下游迁移,但大多会很快地沉降下来。

因此,这也使重金属容易富集在排水口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底泥中。

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都会造成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

沉积在底泥中的重金属是一个长期的次生污染源,很难治理,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重新释放出来,会成为二次污染源。

(3)氧化还原作用。

由于氧化还原作用的结果,使得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水体中以不同的价态存在,而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也不同。

无机汞在水体底泥中或在鱼体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甲基汞)。

生物迁移是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

过程比较复杂,它既是物理化学问题,也服从生物学规律。

所有重金属都能通过生物体迁移.并由此使重金属在某些有机体中富集起来,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3.2.3治理措施1物理法:河流稀释和换水法、吸附法、生物膜修复法等。

2化学法:化学混凝沉淀法、离子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电动力学修复法等。

3生物法:植物修复法、动物修复法、微生物和藻类修复法等。

但对于东湖这个特定对象而言,大范围的修复方法很有限,结合修复效果而言,生物修复是目前比较好的方法:(1)植物修复法:利用重金属积累或超重金属积累水生植物,将水体中的重金属提取出来,富集输运到植物体内,然后通过收割植物将重金属从水体清除出去。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许多水生植物能够较好地吸收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水浮莲、印度葵、香蒲和芦苇都己被用来处理污水。

(2)动物修复法:应用一些优选的鱼类以及其它水生动物品种,在水体中吸收、富集重金属,然后把它们从水体中驱除以达到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目的。

此法需驯化出特定的水生动物,并且处理周期较长、费用高,后续处理费用较大,要大力推广比较困难。

(3)微生物和藻类修复法:利用水体中的微生物或者向污染水体中补充经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对水体重金属进行固定和形态的转化。

3.3其他污染从上表不难看出,除了主要的污染外,东湖的需氧性有机物污染也十分严重。

在这里进行简介:有机物可分为自然生成的有机物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自然形成的有机物特征极不稳定,易于被生物降解,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

在有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作用,主要产物为二氧化碳、水,等稳定物质;在无氧条件下,即厌氧微生物作用,主要产物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氨气等——既有毒害作用,又有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会造成公害。

生活污水和很多工业废水,如食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制革工业、焦化工业等废水中都含有这类有机物。

虽然好氧分解的产物无害,但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体或环境中的溶解氧,故有机物又称为好氧物质。

当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微生物耗氧量很大,从大气中补充的氧不敷需要,会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下降,当水中溶解氧降低至4mg/L以下时,鱼类和水生生物将不能在水中生存。

从而导致鱼类和水生物死亡。

如果完全缺氧,则有机物将转入厌氧分解,生成大量硫化氢、氨气、硫醇等带恶臭的气体,使水质变黑发臭,造成水环境严重恶化。

水体污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可用化学需氧量衡量(CoD )和生化需氧量(BOD)表示。

4应对总方略4.1治理(1)污染专项治理。

(针对超标项目精确举措)(2)污染内源、点源、面源治理。

(武汉常年都是湿润的环境,特别是在进入雨季丰水期时,降下的暴雨会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城市径流将空气中的污染物与地面的污染物带入湖水中,造成严重的污染。

所以,东湖未来面临的污染状况十分紧急,不管从内源、点源和面源污染来看都得引起重视)4.2保护(1)加强控污。

(污水浓度、污水总量、污水容量控制。

通过从武汉市2014年第四季度污水处理厂监测数据结果的调查,目前武汉市大部分排放入湖中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水质基本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标)(2)提升环境容纳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