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有机物,生物大分子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蛋白质

【标准解答】选C。甲虽然也有氨基和羧基,并
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但氨基酸的结构通
式中连接氨基和羧基的碳原子同时还连接着一
个H,而甲中没有H,所以甲不是构成蛋白质的
氨基酸,即甲没有R基团,同时也说明含有氨基
和羧基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丁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其R基团中含有羧基。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D项。构成生物
小结 :脱水缩合过程及分析
3.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警示钟】有关氨基、羧基、R基团的常见书写错误 (1)正确书写格式:-NH2、-COOH、-R。 (2)避免两种错误书写格式: ①写为NH2、COOH、R;
②写为NH3、HCOOH等。
【学而后思】
(1)某氨基酸的R基团为-C3H7,则该氨基酸的分子
式是什么?
提示:C5H11O2N。
(2)10个氨基酸缩合成两条肽链时,形成几个肽键,
脱去几分子水?
提示:8,8。
(2)过程分析
①脱水缩合部位:一个氨基酸氨基中的—H和另一个
氨基酸羧基中的—OH。
②脱水缩合的主要产物是多肽,其他产物是水。
③连接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表示为
或—CO—NH—。
提示: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
构,蛋白质变性失活。
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 1.两性:因为蛋白质分子中具有—NH2和—COOH,
所以蛋白质具有酸、碱两性。
2.盐析: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从溶
液中沉淀出来,这个现象叫盐析。
3.变性:
(1)概念:蛋白质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
氨基酸数目不同 不相同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________ 。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有机物,生物大分子

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而致病 C.能够在寄生体内复制产生后代 D.具有细胞结构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有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生物体才 能表现生长现象 B.生物体因为具有应激性,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C.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可以看到遗传和变异现象 D.生物体身体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是生 长现象
分 析 讨 论
血 红 蛋 白
(1)为什么缺铁会导致贫血?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分
(2)植物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为什么?
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分
分析讨论 ➢人若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大量排汗,该怎样做?
A.饮盐开水
B.饮碳酸型饮料
C.饮蛋白型饮料 D.饮纯净水
A
无机盐
人体对部分无机盐的需求量
功能
每日需要量 缺乏引起的疾病
。
• ⑵糖类和脂质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点是
。
• ⑶1g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为17.15kJ,而1g油脂 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为38.91kJ。解释原因。
蜡
磷脂是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的重 要成分;
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但血液中 过多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脂质源自组成 元素溶解 性
葡果 萄 糖糖
葡半 萄乳 糖糖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问题:它们的水解产物是什么?
种类
分布
功能
二糖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 粒中含量丰富
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

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欢迎参考!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细胞内的四大类有机物,以及对油脂、糖、和蛋白质的鉴定。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生物体内的无机物之后并对以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的代谢、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做了铺垫。
本节课是整个高中生物的基础,其中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以及对四大类有机物的鉴定是整个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对组成生物体的无机物有了清楚的认识。
对了解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有一定的求知欲。
但缺乏有机物的相关知识,以此对各种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尤其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高中生在实验推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很好掌握对各有机物的鉴别实验。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如下)知识目标:1.四大有机物的相应特点,及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脱水缩合生成肽链的过程,以及此过程中有关氨基酸、肽键等数目的计算。
3.了解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能说出对四大有机物的检验现象。
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和模仿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逐步形成唯物主义论的观点。
2.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4)重点和难点通过教材分析得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难点是重点:糖的分类氨基酸的结构、脱水缩合的过程。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知识点梳理)

兀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种,是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根据元素在生物体含量的不同,分为和
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含量较少,但又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
组成细胞的元素分类如下图:
注意::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仅指它们在生物体含量有多和少的之分,但对于维持生物
氢原子组成
三、分子
原子通过共价键的作用构成了分子。
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最外层的电子产生的相互吸引作用而形成的。
J非极性共价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如H2、02
〜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分子时,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
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如H20
体的生命活动是必需的。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在各种生物体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相差很
大。
、原子
注意:
兀素与原子的区别:
1兀素:具有相同核电何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兀素是原子的集合,原子是个体
2元素是宏观概念,原子是微观概念
③元素有种类,原子既有种类也有个数
元素与原子的联系:
一种元素可能由一种原子构成,也可能由一种以上的原子。 例如氢元素由三种不同的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的不同)
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
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的不同;
生物必修一1-5章知识框架图

可编辑精品第一章 走进细胞走进细胞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看到物像是倒像,因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材料(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 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3、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4、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编辑精品组成元素:主要由C 、H 、O 、N 、P 等元素组成,也是大分子化合物。
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在叶绿体和线粒体) 和核糖核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功能:细胞内携带的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一必修一生物全部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生物全部知识点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生命及其现象的一门学科。
在高一的生物课程中,我们将学习许多有关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总结高一必修一生物全部知识点,帮助您系统地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
第一章细胞与遗传物质1. 细胞理论- 康特与巴斯德的观点- 解剖学与细胞学的关系- 细胞的基本特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线粒体和叶绿体- 结构和功能- 能量转换和物质合成3. 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功能- RNA的种类和功能- 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第二章分子生物学1. 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转录和翻译) -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2. 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克隆技术的流程和意义- 转基因生物的风险与利益3. 生物技术在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 遗传改良和农作物育种-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特征- 五界分类系统- 进化与分类的关系2. 基因和进化- 突变和基因变异-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解释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地理分布等)3. 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动物的食性和捕食方式- 动物的生存策略和环境适应第四章生物的生命活动1. 植物的体内运输- 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根和茎的形态和功能- 维管束的结构和运输作用2. 植物的物质代谢-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 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机制3. 动物的体液循环和呼吸- 血液循环和心脏的结构- 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 血压和血液的运输第五章生物与环境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和群落的组成- 生物种类与物种多样性- 生态平衡与能量流动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海洋、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 -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 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管理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一必修一生物课程中的内容。
高一生物 必修一 第1——2章 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1——2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第1——2章学问点总结高一生物第1~2章学问总结高一生物第1~2章学问总结1、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4、科学家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这也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的区分)。
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含有细胞壁(原核细胞有,真核细胞中的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无)、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
6、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球、杆、螺旋、弧菌)、蓝藻(主要有:蓝球菌、颤藻、念珠藻等);真核生物主要有:动物、植物、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大型真菌)。
7、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留意:不含叶绿体)。
8、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C、H、O、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H、O、N、P、S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9、占人体细胞鲜重前四位的元素:O、C、H、N;占人体细胞干重前四位的元素:C、O、N、H。
10、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11、细胞中常见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12、鉴别还原糖常用的试剂: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的CuSO4的溶液组成)。
用法: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呈蓝色);60℃水浴加热后,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
13、还原糖鉴定试验常选用的试验材料:含还原糖丰富,颜色浅的植物材料。
14、鉴别脂肪常用的试剂:苏丹Ⅲ溶液或苏丹Ⅳ染液,呈现的颜色:橘黄色或红色。
15、鉴别蛋白质常用的试剂:双缩脲试剂(由A液:0.1g/ml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组成)。
用法:先加A液,再加B液,不需水浴加热,颜色反应:紫色。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前三章知识点填空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前三章知识背诵清单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使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P2第一段句子2、病毒的组成成分中只有核酸和蛋白质,病毒有(有/无)严谨的结构。
艾滋病是有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引起的,导致人体免疫能力降低,病人大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P4实例与讨论3、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充当遗传物质桥梁的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细胞,然后经过以细胞增殖和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长成一个胎儿。
P4讨论题及P4中间一段4、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要经过感觉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位于神经中枢中),传出神经元和相关的骨骼肌细胞构成的效应器,这些细胞共同构成了反射弧.P4讨论题第3题5、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等,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植物和动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
P4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系统是指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P4旁栏相关信息2、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P43、在一定的区域内和时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所有的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P54、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骨骼、血液都属于组织(结缔组织),肌纤维属于细胞。
注;肌细胞呈纤维状5、一棵树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与乌龟相比,区别是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P6思考与讨论6、不仅现存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23
“八宝粥”广告: “本产品绝对不含糖,糖尿
病患者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
请对这则广告词加以评价。
2021/1/23
脂质
元素组成: C 、H 、O
油脂
磷脂
脂 质
植物蜡 胆固醇
2021/1/23
油脂
甘油 脂肪酸
2021/1/23
在常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成 为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称为脂。
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 空间结构的差异,使蛋白质分子结构极其多样。
2021/1/23
2021/1/23
算一算:由丙氨酸和甘氨酸混合后,在一定的
条件下能生成_4____种不同的二肽分子。
CH3
H
丙氨酸—甘氨酸 NH2-CH-CO-NH-CH-COOH
H
CH3
甘氨酸—丙氨酸 NH2-CH-CO-NH-CH-COOH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021/1/23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序号
功能
1 结构物质
2
催化
3
运输
4
调节
5
免疫
6
识别
举例
肌肉蛋白、头发蛋白 大多数酶
血红蛋白,载体 胰岛素、生长激素 抗体(免疫球蛋白)
糖蛋白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体现)者, 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与蛋白质有关。
2021/1/23
蛋白质的结构
C 5 17 2021/1/23
D 6 17
4、下列物质中,有的是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的不是, 若将其中构成人体的氨基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含有
的氨基、羧基和肽键数目是
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OH;
③NH2-CH-CH2-COOH
④ NH2-CH2-CH-COOH;
⑤ NH2— CH—(CH2)2—COOH
(3)材料三表明:
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4)你对材料四中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组织器官的形态差异与生物体内水分的存 在形式有关,心肌中结合水较多,而脑组织中 自由水较多
2021/1/23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2021/1/23
碳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指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碳酸盐等以外的几乎所有含碳化合物。
二肽
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 三肽
2021/1/23
H2O
a、n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时, 需脱去__n__-1___个水,形成__n__-1___个肽键。
b、n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2条多肽链时, 需脱去__n__-2___个水,形成__n__-2___个肽键。
c、n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 需脱去__n_-_m___个水,形成__n__-m___个肽键。
肽键数=脱水分子数 =氨基酸数-肽链数
2021/1/23
d、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一条多肽链中, 至少有__1__个氨基,__1__个羧基。
e、由n个氨基酸构成的m条多肽链中, 至少有__m__个氨基,__m__个羧基。
有几条肽链,则至少有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
f、假设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 子量为128,则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一条 多肽链,其分子量约为 11018 。
+ H2O
葡葡 萄萄 糖糖
葡果 萄 糖糖
葡半 萄乳 糖糖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问题:它们的水解产物是什么?
2021/1/23
2021/1/23
3 、多糖
20213
3 、多糖
2021/1/23
2021/1/23
2021/1/23
2021/1/23
NH2
COOH
A、2、2、1; B、1、1、2;
C、2、2、2; D、3、3、2
5、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失去活性,原因是高温破坏了 蛋白质的
A.肽键 2021/1/23 B.肽链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
6、下图为某一多肽分子,该物质为___四___肽。
2021/1/23
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一 核酸的分类
A.乳糖
B.淀粉
C.糖元
2021/1/23
D.麦芽糖
4.在人体分泌的内分泌激素中,属于固醇的是 A.雄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雌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C.生长激素和胰岛素 D.胰岛素和性激素
5.下列关于胆固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在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中含量丰富 B.只要不摄入胆固醇,体内就不会有胆固醇 C.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老年人的血管内壁上容易沉积胆固醇
1、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卵白蛋白: C3136H4936O896N292S12
相对分子质量:68000
卵清蛋白: C2984H4232O834N276
相对分子质量:45600
2021/1/23
卵白蛋白示意图
课本P12页第4-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它 的基本单位组成是什么?约有多少种?
(2)油脂的种类
油:植物体内,液态,不饱和 油脂
脂:动物体内,固态,饱和
2021/1/23
巩固练习
1.大雁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和储能物质分别是
A.糖类和脂肪
B.脂肪和蛋白质
C.脂肪和糖类
D.脂肪和脂肪
2.下列属于植物二糖的是
A.蔗糖 纤维素 B.麦芽糖 葡萄糖
C.淀粉 纤维素 D.蔗糖 麦芽糖
3.在人体的肝脏和骨骼肌中含量较多的糖是
2021/1/23 碳原子的结构和碳骨架决定了有机物的多样性
思考:
当你因剧烈运动消 耗大量能量时,你 选何种食物才能尽 快补充能量?为什 么?
2021/1/23
糖类
请你说说你对糖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含糖较多 的物质 ?
2021/1/23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占70%)
2021/1/23
4. SARS病毒、蓝藻、灵芝、蝴蝶兰、人都属于生物,
下列哪项可作为上述结论的共同证据( )
①具有细胞结构 ②含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
③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 ④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都能改造环境
A.①②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 ②③④⑤ 2021/1/23
D.②④⑤
含量
a 65%
A
B
C 图1
2021/1/23
下列分子是构成人体的氨基酸吗?若是,R
基是什么?
① H2N
CH COOH CH2COOH
② H2N CH2 COOH
③ H2N CH CH2
H
COOH
2021/1/23
④ HO
H2N C C OH CH
CH3 CH3
3、氨基酸分子的结合方式:
H肽2O键
脱水缩合
酶
+ H2O
2021/1/23
无机盐具有调节酸碱平衡(pH)的作用
(2)你对材料二中现象的全面解释是:
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细胞内生 化反应的介质,并参与某些代谢反应,参 2021/1与/23 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材料三: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 白的重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主 要成分。 材料四: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 例如,心肌含水量约为79%而呈坚韧的状态,脑中含水 量约为84%而呈溶胶状。
2.“朊病毒”可谓是“恐怖”的代名词,这些经过错误折 叠的蛋白质在哺乳动物中诱发了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疯牛病”。生物学家认为朊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 由是( )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而致病 C.能够在寄生体内复制产生后代 D.具有细胞结构
2021/1/23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有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生物体才 能表现生长现象 B.生物体因为具有应激性,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C.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可以看到遗传和变异现象 D.生物体身体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是生 长现象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有机物,生物
大分子
分析讨论 ➢人若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大量排汗,该怎样做?
A.饮盐开水
B.饮碳酸型饮料
C.饮蛋白型饮料 D.饮纯净水
A
2021/1/23
2021/1/23
1.大肠杆菌、银杏和大熊猫共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都具有细胞结构 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都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射 D.都有生长和生殖现象
18% 10%
b c
图2
元素
5、如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
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
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
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
2、各种氨基酸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021/1/23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约20种)
H
R基
SH—CH2
H — C — COOH
NH2
(甘氨酸)
CH3 H — C — COOH
H — C — COOH NH2
(半胱氨酸)
氨基
2021/1/23
NH2
(丙氨酸)
羧基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结构特点:
2021/1/23
小结
基本元素 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