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分析
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习惯与身体锻炼的现状——兼谈契约学习法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

那 么他 们早上 起床 的情 况又 是怎样 的呢 ?调 查结 果显 家 长 愿 意 亲 自陪 着 自 己的 孩 子 一 起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 他 们 充 分
示 ,有 3 . %的家 长 反 应 他 们 的孩 子 在 上 学 期 间 早 上 能 自觉 认 识 到 自 己的 孩 子 需 要 参 与 体 育 锻 炼 ,才 能有 更好 的 身 体和 76 起 床 上 学 ,而 有 3 . %的家 长 则 反 应 他 们 的孩 子 在 上 学 期 间 精 神 状 态 投 入 日常 的 学 习 生 活 中 。 97 早 上 要 他 们 准 时 去 叫 才 能 起 床 上 学 ,其 余 2 . %的家 长 对 于 3 对家长 自身体育锻炼概况的调查数据进 行统计处理的结果 27 . 3 前 两 种 说 法 持 不 一 定 的态 度 。 可 见 , 多 数 被 调 查 青 少 年 儿 3 3 1家长参 与体 育锻 炼的 频 率不 高 .. 童 学 习期 间 的能 按 时 起 居 的 状 况 不 太 乐 观 ,这 点 和 以上 调 查 调 查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只 有 4 . %的家 长平 均每 周参 与体 12 结 果 一致 。 育 锻 炼 达 到 或超 过 3次 , 不足 5 % 有 3 . %的家 长 平 均 每 0, 51 31 . .. 2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构成有待优化组合 2 周 只 进 行 一 次 体 育锻 炼 , 有 2 . %的 家 长 平 均 每 周 进 行 两 次 37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家 长 对 于 题 项 “ 的 孩 子 在 空 闲 时 间 您 体 育 锻 炼 。 与 上 面 结 果 对 照 , 我 们 就 可 以推 断 , 家 长 们 虽 般 会 做 什 么 ? 的 回 答 中 ,按 比例 排 序 依 次 为 看 电视 、 听 ” 然 很支 持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乐意陪着他们的孩子一起 音 乐 、看 书 、 上 网 、找地 方 进 行 体育 运 动及 其 它 。 其 中 进 行锻炼 ,要真 正落实 到行 动 中的时候 就会 大打折 扣 ,陪 看 电 视 、上 网 两 项 共 占总 选 取 率 的 3 %, 除 看 书 、 听 音 乐 0 孩 子 一 起 练 习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成 为 了一 个 美 好 的 愿 望 。 和 其 它 方 面 外 ,只 有 1 %的 家 长 确 定 他 们 的 孩 子 会 找 地 方 进 2 3 3 2家长 参与体 育锻 炼的场 地 大都 集 中在 附近的体 育场 .. 行 体 育 运 动 。说 明青 少 年 儿 童 的 休 闲 时 间 很 少 安 排 进 行 体 育 和 学校 及 小 区等地 方 运 动 , 看 电 视 、 上 网 、 听 音 乐 、 看 书 等 方 面 成 为 他 们 首 对 于 自 己进 行 体 育 锻 炼 的场 所 , 3 . %的 家长 选 择 在 附 51 选 的休 闲方 式 。 近 的体 育 场 或 学 校进 行 体 育 锻 炼 , 有 3 . %的 家 长 选 择 在 自 O9
中国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愿与参与程度调查报告

中国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愿与参与程度调查报告概述:体育锻炼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中国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愿与参与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区、学校和年级的中小学生。
总共发放了20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共18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调查结果:1.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愿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的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表达出了积极的意愿。
其中,70%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益,60%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50%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自信心。
总体而言,多数中小学生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2.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调查显示,约有50%的中小学生能保持每周至少3次的体育锻炼,而有10%的学生则选择一周参与一次及以下的体育锻炼活动。
其中,大部分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此外,调查还发现,城市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地区的学生。
3.影响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了几个影响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3.1 学校课程设置: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课程时间不够,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形式。
3.2 父母关注度:60%的学生认为父母对他们的体育锻炼不够关注,缺乏动力和指导。
3.3 学业压力:40%的学生认为过多的学业负担限制了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建议与措施: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愿与参与程度,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调整学校课程设置:学校应该适当增加体育课程时间,保证每个学生每周至少有3次体育课程,同时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增加家长的参与: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提高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的关注度,鼓励他们亲自参与和引导孩子参与体育锻炼。
3.减轻学业负担: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确保学生在充足的休息时间内进行体育锻炼。
中学生体育课心态调查与分析

中学生体育课心态调查与分析作者:艾立城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0年第11期一、调查时间与方法1.调查时间:2009年4月。
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南城一中8个高中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385份(其中男生253份,女生132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6.2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上体育课的心理倾向调查结果在总数385名学生中,“很爱好”和“爱好”体育课的学生共296人,占76.8%,对体育课“一般”和“不喜欢”的学生有89人,占23.2%,这便给体育课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2.上体育课的动机调查结果在总数385名学生中,有“增强体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动机上体育课的学生共257人,占66.8%,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能以积极的、正确的态度进行体育课学习,学习目的明确,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并且男、女生对上体育课的正确理解是基本一致的;有“可玩玩”动机上体育课的学生共90人,占23.4%;有“不上课怕被处理”动机上体育课的学生38人,占9.8%。
这表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仍有不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目的不明确,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锻炼。
3. 体育教师的期望调查结果调查表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需要满足学生知识、技能和技术的需要,还需满足学生情感、意志的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性格和情操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
三、结论高中生对体育课有着较浓的兴趣。
但兴趣“一般”和“不喜欢”的学生仍占总数的23.2%,这对搞好体育教学、完成各项任务是一大阻力;大部分学生学习存在良好动机,目的明确,但仍有少数学生处于盲目、被动学习状态。
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原因多,但主要是缺乏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内容简单、陈旧,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少数学生体质弱,身体素质差,锻炼感到困难,以及文化课学习紧张影响体育教学所致。
四、建议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要任务明确,重点突出,讲究实效,并要不断丰富内容;形式要活泼多样,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也要新颖多变,要敢于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优点、长处和进步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小学三年级体育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体育学情分析一、引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现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此次体育学情分析。
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兴趣态度等方面的全面调查与分析,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学情分析1. 身体素质我们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等指标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如下:- 大部分学生的身高、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少数学生偏瘦或偏胖。
- 肺活量及握力指标普遍偏低,说明学生整体体力水平有待提高。
2. 技能水平针对跑步、跳绳、投掷、篮球、足球等基本体育项目,我们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了测试与评估,结果如下:- 学生在跑步、跳绳项目中表现较好,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熟练程度。
- 在投掷、篮球、足球等项目中,学生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动作规范性、协调性有待提高。
3. 兴趣态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我们对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进行了了解,结果如下:- 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喜欢参加体育课和课外活动。
- 学生对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较为感兴趣,对跑步、跳绳等个人项目热情较低。
三、问题与建议1. 问题- 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影响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
- 学生技能水平不平衡,制约了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 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不足,可能导致体育锻炼效果不佳。
2. 建议- 加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 针对学生技能水平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 举办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总结通过对小学三年级体育学情的全面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兴趣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我校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研报告

第8题暑假期间你也会保证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吗[单选题]( )
A:是B:否
第9题:你还希望学校增加什么体育项目呢?[填空题]
谢谢你们的支持与合作,对你们拿出宝贵的时间来完成问卷表示万分的感谢,希望你们在学习中高升,身体越来越健康,祝每位学子学业有成↖(^ω^)↗
总结:1.体育教学理Fra bibliotek薄弱化据悉,中国大部分中下级城市由于没有较好的师资力量,以及优越的教学环境,因而常常在体育方面漏洞百出,由于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得许多同学或老师渐渐的对体育运动有些淡化,从而过多的认为上体育课就相当于“玩耍课”。许多同学借此机会,悠闲的坐在一起聊天、作弄、玩游戏……。
有些时候,体育老师还是要求他们多锻炼会儿,可是由于过惯了游离散漫的生活,他们还是抑制不住自己,便松懈了起来。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研报告
实践主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研
实践时间:2015年9月1号—9月3号
实践地点:邯郸X中
调研成员:刘承奎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季克异处长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中小学生身高有所增长,多发病与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忧的是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持续下降,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视力的下降。经济浪潮带给学校的巨大变化与生命力,感觉到中小学生身高长了,思想更活跃自主了,但身体素质下降,健康状况堪忧。
开齐并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关键一步,也是推进各项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环节。“重视学业”不应成为占用体育课时的借口,本该属于孩子们的体育课,一节都不能少!
浅析上海市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上海市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针对本市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现状,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重视和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相应对策和建议,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身体素质;体育锻炼1.研究目的青少年身体素质是未来社会劳动力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是我们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并未同步提高,需要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
3.研究与分析3.1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分析2021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均高于2020年,特别是此前关注的青少年肥胖问题,基本得到遏制并首次出现下降,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明显提升,《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价成绩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表明上海自启动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后,各校深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把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取得了成效。
但是,健康测试数据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呈低龄化倾向。
3.2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3.2.1社会缺乏规范性指导近年来,体育商业化氛围日益浓厚,偏离了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本源。
即使是一些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大型赛事,如足球中超联赛、篮球CBA等,也打上了浓厚的商业色彩。
此外,在推广全民健身运动上,尽管上层高度重视,但到了基层却走样变形。
因此,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面提升,乃至全民健身运动,需要行政力量的参与指导,需要国家从法律法规层面加以规范。
3.2.2学校重智力轻体育体育课作为传授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一种有效途径,许多学校已经引起重视:随着学龄的增长,不少学校也还存在个别文化课程挤占体育课;还有个别学校没有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而是由其他教职工兼职体育教师;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师上课“放羊”的现象视而不见;另外,部分学校不愿投入资金来购买体育设施及修建场地,体育器材量少质差、年久失修。
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报告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惯。
二.认识与目的1)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体育锻炼是锻炼身体健康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魄,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提高研究效率,缓解研究压力,增强自信心等多种好处。
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比较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只是为了应付体育中考,这种认识需要改正。
2)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其次是增强体魄,增强免疫力,缓解研究压力等。
这些都是很好的目的,但是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健康成长。
三.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通过调查,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主要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
这些项目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竞技意识,提高身体素质。
但是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体育中考导向体育中考分数的提高,对于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体育中考只是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唯一动力。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惯,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中项目的选择范围很广,包括田径、篮球、足球、跳绳等传统和时尚的项目。
其中,羽毛球因其不受场地限制、具有比赛性、攻击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成为大家的最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查中特别关注了中考项目,这反映了中考政策的影响。
对于中学生来说,参与体育锻炼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
然而,由于中学生自身经济能力有限,62.5%的中学生每年的花费都在500元以下。
这也提醒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们不要攀比运动装备,以最少的花费锻炼好身体。
在体育考试方面,中学生对于中考提高体育分数的关注程度很高。
调查结果显示,91.6%的学生知道中考分数提高了30分。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研报告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研报告工程管理131 曹娇娇130210101实践主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研实践时间:2015年8月20日—8月27日实践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和西小学调研成员:曹娇娇一、实践背景及意义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2008年以来,中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步入了小康,于是对待孩子的教育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以前的孩子都是自由发展,而现在的父母都对孩子有很多的要求,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前途。
于是父母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学习班,让孩子们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发展。
这便造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中小学生的体质下降。
孩子们每天埋在书海里,不会有任何的体育活动,甚至连在外玩耍的权利也被父母剥夺了,虽然衣食无忧,但不锻炼身体,健康状况还是不容乐观。
为了让家长们认识到这种情况,我特地做了这个调研报告,希望可以通过我的这次调研,让家长们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中小学生对户外活动的喜爱。
体育锻炼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尤其对于正在长身体中小学生更重要。
希望父母可以将孩子的体育锻炼情况重视起来,不要只顾着学习。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30份一共回收了30份,回收率达到了100%。
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1)有78%的学生对体育课持非常喜欢或喜欢的态度,这表明大多数中小学生是比较喜欢上体育课的,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进行户外活动,一起上体育课,一起做各种锻炼项目。
(2)有82%的学生喜欢球类运动,男生较倾向于足球和篮球,女生则比较喜欢运动不太激烈的羽毛球和乒乓球。
还有一部分同学喜欢跑步以及做一些其他的运动,跳绳、踢毽子、游泳等。
(3)学校会一周安排两次体育课,但有64%的同学都表示老师们会占体育课的时间来上课,而且占课是经常性的事情。
(4)只有极少数学生可以保持每天锻炼的习惯,而且每次锻炼在一小时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beII tt t a S re fSu e t’ iin nS h o p rsE vr n n ( a l I Sai i l uv yo td nsOpno so c o l ot n i me t %) sc S o
4 分 析 与 讨 论
41 静安 区中小学 生的体 育认知 .
物 ”等 。根 据 当代 大 多数 理 论家 的观 点 ,态 度 是 评 价性
表 1
调 查 问卷 主 要 涉 及 到 体 育 认 知 、 体 育 情 感 与 体 育 环 境 ,
的,但它涉 及 到喜欢 与不喜 欢 。体育行 为意 向因 素是个 人 通 过 统 计 调 查 问 卷 得 到 的 结 果 ( 表 1、2 、 3) 见
据 人们 的感 觉和 价 值 观 而不 是 基 于事 物 优 缺 点而 形 成 的态 度 ,
学生 比中学生更喜欢体育活动 ,对现在 的体育课 开展情 况也
要好 于 中学 生 ,不 管 是男 生 女生 。
可 以 由经 典或操 作 性条 件作 用形 成 _] 8。
经 典 条 件 作 用 是 指 某 种 能 引起 情 绪 反应 的刺 激 不 断与 一 5 14在对体育 环境满 意度方面 ,小学生 的肯 定回答 比例高 .. 种 不 会 引 起 情 绪 反 应 的 中 性 刺 激 相 联 结 , 直 到 中 性刺 激本 身 于 中 学 生 。 中学 现 在 的体 育 场 地 和 开 展 的体 育 课 程 不 能满 足 也 能 引 起 情 绪 反 应 。 在 操 作 性 条件 作用 中 , 我们 自由选 择 行 小 部 分 学 生 的 需 求 。体 育 环 境 影 响到 了学 生 的体 育 态 度 的认 为 的 频 率 的 增加 或 减 少 , 决 于 行 为 的 结 果是 得 到 奖 赏 ( 面 知和情 感方面。 取 正
多的学生持中性态度,我们该如何 使这 些学生向正向体育态 显著性 差异 。小 学生 好于 中学生 , 中、小学 女生存 在显 著
性差异 。 度 的 方 向发 展 ? 美国阿伦森教授 认为 :这种 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 ,是根 5 13在体育情 感方面 ,小学生 的情 况也要好 于中学生 。小 ..
加 体 育活 动可 以健 身 强 体 ” ,就 属于 对 体育 的赞 同态度 。
育 作出某种反应 。但体育行 为意 向还并不 是体育行为本 身,
体育 情 感 因 素 是个 人 对 体 育 持 有 的 好 恶 情 感 , 也 就 是 个 而 是 作 出 体 育 行 为 之 前 的 思 想 倾 向 ,如 “ 果 有 时 间 , 我 如 人对 体 育 的 …种 内 心 体 验 , 如 “ 喜 欢 一 切 与 运 动 有 关 的 事 会 去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活 动 ” 我 。
验 ,T值 为 0 1 6 . 1 ,P > 0 0 ,也 就 说 明 中 学 男 生跟 中 学 女 性 态度 终究会 向正向态度或逆 向态度发展的 ,那 么面对如此 .5
体育科研 2 1 年 第 3 01 2卷 第 5 期
Sp n S in e R s a c O ce c e e r h
上 海 市静 安 区 中小 学 生体 育 态度 的调 查分 析
S o tS in e R s a c p r ce c e e rh
括 个 人 对 体 育 的 认 识 与理 解 以及 赞 成 与 反 对 , 如 “ 常 参 对 体育 的反应 倾 向,也 即体育行 为 的准 备状态 ,准 备对 体 经
定程 度 上 会存 在着 很 多不 同 , 男 生都 明显 高 于 女生 [ 。 “ 一般 ”选项,持中性态度。中性态度 是暂 时的,但其 背后 蕴 但 是 中 学 男 生 与 女 生 在 体 育 认 知 问题 上 的答 案 ,做 T检 藏 着 一 些其 他 心 理 状 态 ,如 逆 反 、从 众 、厌 烦 等 ,最 后 , 中
题 上 的 答 案 ,做 T检 验 ,T 值 为 一 . 9 3 2 ,P < 0 0 , 也 个 问题 上 , 中 学 生给 予赞 成 的 比例 较 小 学 生 少 ,这 可 能是 因 1 .5 就 说 明小 学 男生跟 女 生在 体育 认 知方 面存 在显 著 性差 异 。 为中学 生面 临升学压力较大 , 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 , 其 原 因 由于 男 生 和 女 生 在 生 理 和 心 理 上 存 在 着 先 天 的 和 后 体 育活动 的放松 身心的功能感觉 较弱 ,导致收集到 的数据 , 天造成 的差异 ,使得 男 、女生 的体育 态度 的 认知 方面在 一 小学生要好于 中学生 。在体育认知上 ,有一部分学生选择 了
生 在 体 育认 知方 面 不 存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这 原 因是 随着 年 龄 的
增 长,中学 生心智逐渐成熟 ,在体育认知上有一个 比较客观
的认 识 ,调 查 结果 显 示差 异 不大 。
调查 问卷涉 及 到 了体育认 知 的 问题 有 8个 ,通过 对最 通 过对 数据 的分析 , 在体育 能促进身体健康这个 问题上 , 后统计 结果 的分析 ,上海 市静 安 区中小学 生对体 育 的认知 9 %以上 的学 生 都 持 肯 定 态 度 , 说 明 当 前 中 小 学 生 都 能 对 体 0 态度总 的来 说是积 极 的。对小 学男生 跟女生 在体 育认知 问 育活动给予积极 的评价 。在体育活动能提高学 习工作效率这
学 生 体 育 认 知统 计 调 查 ( %)
T be Sait a S re fS e ’ p rA rn s ( al I tt i l uv yo md  ̄sS ot wae e s %) sc
注 :z c:赞 成
Y : B
般
F D:反对
表 3
学 生 对 学校 体育 环 境 满 意度 的 统 计 调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