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颗粒物的来源与危害

合集下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烟尘、、、粉末等;通常把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1.粉尘的来源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矿山开采、爆破;冶金工业中金属或矿石的切削、研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破碎、清砂;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等..这些工艺操作中主要产生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等和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等..2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在皮毛、纺织、化学等工业的原料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骨粉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等和人工有机性粉尘如炸药、人造纤维等..2.粉尘的性质不同大小的粉尘在呼吸系统各部位的沉积情况各不相同..一般直径在100μ以上的尘粒很快在空气中沉降;无害于人体的健康..10μ以上的粉尘被阻留于呼吸道之外;5 到10μ 的尘粒大部分通过鼻腔、气管上呼吸道时被这些器官的纤毛和分泌粘液所阻留;经咳嗽、喷嚏等保护性反射而排出..小于5μ的尘粒则会深入和滞留在肺泡中部分0.4μ以下的粉尘可以在呼气时排出..粉尘越细;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吸入的机会就越多;粉尘越细;比表面积单位重的表面积越大;在人体内的化学活性越强;对肺的纤维化作用越明显.微细粉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气体、液体和金属元素;都能吸附在微细粉尘上而被带入肺部;从而促使急性或慢性病的发生..3.粉尘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可引起职业病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肺是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最主要的危害之一 ;长期吸人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或其他肺部疾患..我国按病因将尘肺病分为12种;并作为法定尘肺列入职业病名单目录;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长期接触生产性煤尘的作业人员;因长期吸入煤尘;使肺内粉尘的积累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煤尘太多会积聚到肺内;这样会被肺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但是吞噬细胞却不能将这些煤尘消化分解;而且会导致吞噬细胞死亡释放胞内的蛋白水解酶以及一些酸类物质溶解周围肺组织;但是肺组织有自身保护机制为了防止蛋白水解酶以及一些酸类物质的破坏扩散开来;肺部会形成很多纤维样组织将这些部位包围起来..因此;长期在煤尘多的地方会造成肺部的广泛纤维化;是肺的顺应性以及弹性降低影响肺的的正常功能;这种疾病叫做尘肺;严重的会造成外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2粉尘爆炸粉尘与空气混合;能形成可燃的;当其浓度和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若遇明火或高温物体;极易着火;可发生粉尘爆炸;其危害性十分巨大..燃烧后的粉尘;十分迅速;它产生的热量能很快传递给相邻粉尘;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4.预防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作业中接触粉尘的人员;在作业现场防尘、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符合作业场所卫生标准的条件下;一定要佩带防尘护具..防尘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在粉尘浓度较低的环境中;佩戴防尘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综合防尘措施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革、水、密、风、管、教、护、检”..1“革”:工艺改革..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这是减少或消除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2“水”:湿式作业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3“密”:密闭尘源..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这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治理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4“风”:通风排尘..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者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采取通风措施;将产尘点的含尘气体直接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5“管”:领导要重视防尘工作;防尘设施要改善;维护管理要加强;确保设备的良好、高效运行..6“教”: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知识;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7“护”:受生产条件限制;在粉尘无法控制或高浓度粉尘条件下作业;必须合理、正确地使用防尘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8“检”:定期对接尘人员进行体检;有作业禁忌症的人员;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三篇)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三篇)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颗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或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

`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它不仅是严重危害职工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而且还可污染周围环境,危害居民的健康。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甚广,几乎所有矿山和厂矿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

如采矿和隧道的打钻、爆破、搬运等,矿石的破碎、磨粉、包装等;机械工业的铸造、翻砂、清砂等;以及玻璃、耐火材料等工业,均可接触大量粉尘、煤尘;而从事皮志、棉毛、烟茶等加工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可接触相应的有机性粉尘。

主要来源有以下四个方面:1.固体物质的破碎或机械加工:如矿石的钻孔、爆破和粉碎,金属的切割和研磨以及粮谷的脱粒和磨粉等均可产生粉尘。

2.可燃性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如煤炭燃烧时可产生烟尘。

3.某些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或氧化:如熔炼黄铜(含锌)时可产生氧化锌的烟尘。

4.粉末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运输等:如调制型砂、包装水泥等均可产生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的混合粉尘三类:1.无机粉尘:①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粉尘。

②金属性粉尘:如锡、铝、铁、铅、锰、锌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③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①动物性粉尘:如兽毛、羽毛、丝、毛发、骨质、角质等。

②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木材、甘蔗、烟草、茶等。

③人工有机粉尘:合成纤维、有机燃料、农药、炸药、合成树脂等。

3.混合性粉尘:上述两类粉尘混合存在时,称为混合性粉尘,是生产作业中最常见的粉尘存在形式。

如棉、麻、烟草初加工时,常产生棉、麻、烟草与砂土的混合性粉尘。

三、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粉尘的理化特性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所以其理化特性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沙漠化还会影响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
土地沙漠化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应对煤炭燃烧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6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浪费
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发展清洁煤技术
清洁煤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清洁煤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清洁煤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清洁煤技术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推广可再生能源
海洋能:利用海洋能发电,减少煤炭消耗
地热能:利用地热能发电,减少煤炭消耗
水能:利用水能发电,减少煤炭消耗
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减少煤炭消耗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煤炭消耗
风能:利用风能发电,减少煤炭消耗
颗粒物的防治: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二氧化硫
治理措施:采用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影响:二氧化硫会引发酸雨,对土壤、水体、建筑物等造成腐蚀
危害: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害
产生原因:煤炭燃烧过程中原因:煤炭燃烧过程中,氮气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形成雾霾天气
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酸雨
危害: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物等造成腐蚀和损害
形成原因: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影响范围: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工业发达地区
防治措施:减少煤炭使用,采用清洁能源,加强环保法规和监管
煤炭燃烧对水体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地下水污染治理难度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固体颗粒物等级

固体颗粒物等级

固体颗粒物等级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固体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

固体颗粒物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固体颗粒物进行等级划分,对于环境保护、健康管理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固体颗粒物等级的相关问题,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二、固体颗粒物的来源与分类固体颗粒物可来源于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主要包括土壤扬尘、火山喷发等;人为源则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城市生活等。

根据颗粒物的大小、成分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PM2.5等不同类型。

三、固体颗粒物的危害固体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颗粒物污染会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颗粒物还会对建筑材料、植物和城市景观造成损害。

四、固体颗粒物等级的划分标准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固体颗粒物污染,国际上制定了相应的等级划分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颗粒物的浓度、粒径、成分等参数,并根据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具体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级:1.一级标准:此级别表示颗粒物浓度最低,对环境和健康影响最小。

多用于自然保护区或空气质量良好的地区。

2.二级标准:适用于大部分城市和工业区。

此级别要求颗粒物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维护空气质量。

3.三级标准:针对特定工业区或高污染地区,要求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

此级别通常要求颗粒物浓度达到最低可行水平。

4.四级标准:针对非常严重的污染情况,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颗粒物浓度。

此级别通常在空气质量极度恶劣时启动。

五、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固体颗粒物等级标准,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例如,中国在“大气十条”中明确提出要降低PM2.5浓度,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部分城市已达到二级标准。

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

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
总结词
利用多孔介质对颗粒物的拦截作用,将颗粒物从气体中分 离的技术。
要点二
总结描述
过滤除尘技术原理基于颗粒物与过滤介质之间的拦截和粘 附作用,通过适当选择过滤介质和设计过滤器结构,使颗 粒物在通过过滤介质时被捕集下来。常见的过滤除尘器包 括袋式除尘器和颗粒层除尘器等。
电除尘技术原理
总结词
利用电场对带电颗粒物的电泳作用,将颗粒物从气体中 分离的技术。
2
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是工业 烟气净化中常用的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
3
案例分析:某钢铁企业采用布袋除尘器对炼铁高 炉煤气进行净化处理,有效降低颗粒物排放浓度, 提高空气质量。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
0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气质量日益受到关注,颗粒污染 物净化技术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的必要性
改善空气质量
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改 善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
1
减少环境污染
2
通过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可以减少大气中的颗粒物排放,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广和应用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湿法除尘技术原理
总结词
总结描述
利用水或其他液体与颗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将颗粒物从气体中分离的技术。
湿法除尘技术原理基于颗粒物与液体之间的 润湿、凝结和沉降等作用,通过将气体中的 颗粒物引入液体中,使颗粒物被捕集下来。 常见的湿法除尘器包括喷淋塔、泡沫塔和文 丘里洗涤器等。
过滤除尘技术原理
要点一
02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主要包括道路扬尘控

粉尘区域划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粉尘区域划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粉尘区域划分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粉尘是指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通常由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作业等活动产生。

在生产过程中,粉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为了有效控制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粉尘区域划分标准的制定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粉尘区域划分标准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和改进建议,希望能为粉尘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为:在本文中,将首先介绍粉尘的定义和来源,包括粉尘的成分、形成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会探讨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对呼吸系统、皮肤等的影响。

最后,将详细讨论粉尘区域划分标准的重要性,分析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粉尘区域划分标准的必要性,同时也能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改进建议,从而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推动。

1.3 目的粉尘区域划分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统一粉尘危害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工作场所内的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粉尘区域划分标准,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粉尘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此外,粉尘区域划分标准的制定还有助于提高工作场所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因粉尘污染引起的生产事故和产品质量问题。

同时,合理的粉尘区域划分标准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和法律法规要求。

因此,本文将探讨粉尘区域划分标准的重要性及其在工作场所管理中的价值和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粉尘的定义和来源粉尘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固体颗粒,通常由各种物质组成,例如矿物颗粒、有机物质、金属颗粒等。

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和输送过程、建筑施工现场、道路交通尾气排放、农业作业、煤炭开采和燃烧等。

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的来源与分布特征研究

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的来源与分布特征研究

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的来源与分布特征研究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其中包括灰尘、烟尘、颗粒状凝结物、细菌等。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的来源与分布特征。

一、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大气中细颗粒物的重要源头之一。

例如,燃煤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颗粒状凝结物等PM2.5污染物。

这些工业排放物通过烟囱或排放口释放到大气中,成为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2. 交通排放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也是大气中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尤其是柴油车、煤燃机车等高排放车辆,其尾气中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交通拥堵和车辆过多也会导致细颗粒物的生成和排放增加。

3.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是大气中细颗粒物的又一重要来源。

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常常使用生物质燃料(如柴火、秸秆等)进行取暖和烹饪,这些燃烧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PM2.5污染物。

此外,森林火灾也会导致大量的细颗粒物进入大气。

4. 煤炭燃烧煤炭燃烧是导致大气细颗粒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燃煤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发电和供暖等方面,其燃烧产生的烟尘、颗粒物等污染物都会成为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二、细颗粒物的分布特征1. 地域差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的浓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城市与农村、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工业区与非工业区等地方的细颗粒物浓度差别较大。

通常情况下,工业密集区和交通繁忙区的细颗粒物浓度较高。

2. 季节变化细颗粒物的浓度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冬季通常是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最高的时候,这与取暖需求、农村生物质燃烧和降雨减少等因素有关。

而夏季由于高温和光照的作用下,细颗粒物浓度相对较低。

3. 远程传输细颗粒物不仅在局部区域内传播,还可以通过大气运输在远距离范围内扩散。

例如,沙尘暴是导致细颗粒物远程传输的重要原因之一。

沙尘暴将细颗粒物从沙漠地区带入其他地区,造成了跨境、跨国等细颗粒物扩散的现象。

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与治理

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与治理

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与治理大气环境细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PM2.5。

PM2.5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那么,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与治理是什么呢?一、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废气排放。

工业是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许多工业过程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烟雾、灰尘、工业废气等。

这些废气中含有的颗粒物一旦进入大气中,就会危害空气质量。

2、交通运输。

机动车和船舶的尾气排放、道路扬尘、交通噪声等都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中,机动车尾气的固体颗粒物排放量是非常大的,成为了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3、城市建筑工地扬尘。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工地的扬尘问题一直存在。

建筑工地的施工噪音、机械振动等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

4、燃煤排放。

燃煤是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另一大污染源。

燃煤时产生的SO2、NOx等污染物,以及烟尘和灰尘等颗粒物,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二、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治理针对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治理,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行业监管。

化工、电力、燃气、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都需要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2、加强交通运输管控。

采取限行、限行区、优化公交等措施,限制尾气排放;加强道路和机构的扬尘管控,减少道路扬尘。

3、大力推进城市建设颗粒物治理。

通过对城市建设工地、建筑污水、建筑垃圾等进行管理,减少城市建筑工地的扬尘问题。

4、燃煤污染治理。

对燃煤进行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升级,加快清洁能源的替代步伐,逐步减少燃煤的使用。

5、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醒人们注意空气质量,减少污染行为。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采取治理措施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推进技术升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下一代留下更好的蓝天白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