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财政与财政学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财政学第一章

财政学第一章
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公共管理的需要。
1-1-2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财政产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 国家形态的更迭,财政也在不断的发生变 化,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各种社会 形态,都有与其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国家形 态相适应的财政。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们要一切从 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四.继承和发展 国际税收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本课程以财政学基本理论为核心,重点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预算、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几方面的基本理论。
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家族的收支没有严格划分; (2)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收入为主; (3)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力役和实物 的形式。
1-1-3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收入
支出
财政分配
十二 财政平衡
考查


学时分配 2 2 4 4 2 2 2 4 2 2 2 2 2 32
课程简介
五、考试安排
本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作业占20
%,考勤成绩占10%。
课程简介
六、使用教材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章 导论
本 章 教学内容
结束放映

《财政学》第01章课件

《财政学》第01章课件

《财政学》第01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财政学》第01章,具体内容包括: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种类与特征、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税收的原则与功能、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税收征收管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特征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掌握税收的原则、功能以及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的相关知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税收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税收的原则与功能、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

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与特征、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与税收相关的实例,引起学生对税收话题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与特征;(2)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3)税收的原则与功能;(4)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问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用大号字体书写,清晰明了;2. 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突出重点;3. 例题与解答: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书写,方便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税收的基本概念、种类与特征;(2)分析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3)谈谈你对税收原则与功能的理解;(4)结合实际,说明税收负担与税负分配的关系。

2. 答案:(1)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政府为了筹集财政收入,依法对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的财产性收入。

种类与特征: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特征。

(2)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基、税收征收管理等。

(3)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透明原则。

第一章 财政基础理论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一章   财政基础理论  《财政学》PPT课件
•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 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 家的重点建设。
•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 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提高经济增长率。
•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收入分配职能 • (一)洛伦兹曲线
货币 产品
公共物品 征税
生产要素
供给 企业
需求
• 图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 1.立法和行政手段 •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 3.财政手段
• (三)政府干预失效 • 1.政府决策失误 • 2.寻租行为 •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
收 入 比 例
A
绝对公平分配线
X
Y
O
人口比例
• 图1-2 洛伦兹曲线
• (二)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机制和手段 •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 2.规范工资制度 • 3.加强税收调节 •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
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 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政府干预失误
•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 第三节 财政职能
• 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 1.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 有的功能:只要存在着政府和财政,这种 功能就不会消失。
• 2.市场的关系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 说是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基本问题,所以政 府与市场的关系是重新认识财政概念的基 本立足点,也同样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基本 立足点。
• 3.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决定及分配时采 取部门法,将整个国民经济分为政府、企 业(集体)、家庭(个人)和对外四个部门,研 究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 是研究政府、企业、家庭和进出口之间的 关系。

财政学-第1章财政的起因与相关职能(ppt41)

财政学-第1章财政的起因与相关职能(ppt41)
实现方式
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和公债政策等手段,调节经济周期波动, 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重要性
经济波动会导致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 稳定,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进行干预和调节。
03 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
01
02
03
维持性支出
这类支出主要用于维护公 共部门的正常运转,如政 府机构、公共设施等。
实现方式
通过公共投资、政府采购、财政 补贴等手段,将资源从私人物品 转移到公共物品的提供,实现资
源的合理配置。ຫໍສະໝຸດ 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无法克 服外部性、公共品和垄断等问题, 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进行干预,
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
定义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 节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财政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财政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提供基础设施、 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物品和服务,调节经济运行, 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等。
02 财政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定义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通 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引导和 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弥补市场 缺陷,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满足
社会公共需要。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可能导致私人部门投 资和消费的减少,即挤出效应 。
时滞效应
财政政策从制定到实施需要一 定的时间,可能存在时滞效应 。
不确定性效应
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 不确定性,影响政策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经济建设支出
这类支出主要用于促进经 济发展和建设,如基础设 施建设、产业扶持等。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一章什么是财政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一章什么是财政

第一章什么是财政内容提要:本章着重讲述了有关财政一般的基本概念以及财政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在详细阐述财政基本概念之前,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分布从财政的基本要素和财政本质两方面阐述了财政的概念。

最后深入探讨了财政与经济诸环节的关系以及财政在不同经济运行机制下的表现特征。

学习目标:了解财政的起源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形成和发展、经济诸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

掌握财政的基本要素和本质;理解财政与生产、交换、消费、其他分配范畴(工资分配、价格分配、信贷分配、企业财务分配等)的关系;掌握财政与经济运行机制的关系。

第一节财政的起源与发展内容提要:要正确把握财政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从其最基本的历史联系出发,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财政现象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着重讲述了财政的起源与发展,同时还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形成与发展。

一、财政的起源财政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这是“国家分配论”的财政起源观。

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继而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国家机构的存在和国家职能的实现,必然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可是国家本身并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无法通过自身的生产为自己提供这部分物质资料。

国家就依靠它所拥有的公共权力,采取捐税等形式,强制、无偿地在物质生产领域以外再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从而从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一种由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这时,财政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产生了。

二、财政的发展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财政尽管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反映着不同性质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它们又具有共性,即公共性。

它们都是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公共需要,依据其权力而进行的一种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其所反映的财政分配关系是各自社会总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完整word版)《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2001年制订,2005年修订)课程编号:110001英文名:Public Fin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置课:政府预算、公共支出管理、税收学、比较财政学、国有资产管理学分:3学分课时:51课时主讲教师:蔡军、吴美华、何志敏、王红领、陈桂华、陶学荣、郭晔、蒋兆才等选定教材:陈共.财政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程概述:《财政学》是财政学本科专业和税务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这一主线,系统讲授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课程从市场失灵引出公共部门(政府)的经济作用,在讲述公共产品、财政职能、公共选择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而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制度和财政政策等问题。

具体说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部分,财政理论部分,阐述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论证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二部分为财政支出部分,阐述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并将财政支出项目按照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分类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部分为财政收入和税收部分,主要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以及税收原理、税收制度、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

第四部分为国债部分,主要阐述国债原理、规模及国债市场.第五部分为政府预算,主要阐述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第六部分为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主要阐述财政平衡、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

第七部分,主要分析了开放经济下的财政相关问题。

本课程一方面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根据理论发展与现实改革,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新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教学目的:1.财政学是当代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分支学科,由于是在基本理论和实践上全面论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内容,因而又可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其教学目的首先应该是使学生在研究经济基本要素与框架的基础之上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从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政府的作用和财政的职能,为进一步研究财政分配奠定理论基础。

财政学第一章 基础理论 PPT课件

财政学第一章 基础理论 PPT课件

---1978年之前,财政的主要特征是:国有企业和集 体企业的税收占99%,私有经济的税收不到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 改革,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过程,实事求是地调整了生产关系,同时运用各种形式吸 收利用外资,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 可见,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 的过程,是同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壮大,以及同我国社会主义 经济结构的改革、演化进程相一致的。 [思考题]如何理解所有制的共有性和产出的公益性关系?
3.财政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财政分配与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的关系。具体表现: ① 消费是财政分配的最终目的; ② 通过作用于生产和流通,财政分配与消费相 互影响; ③ 财政(征收和分配)分配制约消费。 ---财政是征收和分配的混合体。
第三节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一、财政与经济环节的关系 ---财政作为一种分配形式,是社会再生产中分配 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诸环 节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财政与生产关系。 ① 生产规模、速度和水平,决定着财政分配的规 模和速度; ② 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结构; ③ 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这 从根本上是由生产的所有制性质所决定的; ④ 社会经济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
总之,上述这些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财政,尽管代表 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反映着不同性质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 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它们又具有共性, 即公共性。
三、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前 身,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① 新民主主义财政是战时财政。 ---当时财政的根本目的是革命战争的胜利; ---必然要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支持和革命战争 的胜利。 ② 新民主主义财政的经济基础是个体农民和私人 资本主义等私有制经济。 ---财政的来源是非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个体农 民的农业税,课税主要由农民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公共欲望——投票过程——预算——公共部门经济 人类欲望 社会资源 (无穷) 私人欲望——价格过程——市场——私人部门经济 (有限)
图0-1 私人部门经济与公共部门经济的异同
12
2.4 财政与财政学

政府是满足公共欲望的当然“人选”,因此,公共部 门的经济活动主要指政府的经济活动; 政府从事经济活动,衍生出收入和支出问题; 财政指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财政学(public finance)
5

我们为享用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缴款
– 使用费:电费、水费……
– 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
– 专项税(费):社会保险税(费)……
6

我们的一生时时、处处受政府经济活动的影响。 由于财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因此它是现 实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之一。
7
2.什么是财政学?



2.1 什么是经济学? 2.2 私人欲望与公共欲望 2.3 私人部门经济学与公共部门经济学 2.4 财政与财政学
16

轻徭薄赋的财政思想,历来为儒家奉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原 则之一。它既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又符合小土地所有 者的愿望。征调不苛重,不会激发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 的安定和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且轻徭薄赋,农民负担不 过重,则易于附着于土地;人口增加,生产发展,可以安 居乐业。但在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轻徭薄赋的政策,往往 只是在统治阶级夺取了农民革命果实,建立起新王朝的初 期,一度付之于实施;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财政收 入增加,贪欲也随之增加,代之而来的则是横征暴敛。农 民最终并享受不到轻徭薄赋带来的利益。
18

但是,三代的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是简单的平衡, 而是要求多有结余。其原因在于早期农业社会对 自然灾害缺乏抵御能力,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 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没有足够的 结余,势必造成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在周代, 财政遵循多有结余原则,即“三年耕,必有一年 之余,八年耕,必有三年之余”。按“耕三余一” 来制定财政支出总额。如果“国无九年之蓄,曰 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 其国也”。由此可见,三代时期“量入为出,多 有结余”的重要地位。同时,周代还有专项储备, 以待急用,即“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 之贡,以充府库”。是为保证国用的充足和社会 生活的安定。
在国王统治你们的时候,事态就会 这样:他会夺走你们的儿子,安排在他 的身边,做他战车的马车夫,跑在战车 的前面。……他会夺走你们的女儿,替 他喷香水、做厨娘、烤面包。他会夺走 你们的土地、甚至你们的最好的园地, 去赏赐给他的仆人……他会强征你们十 分之一的羊群;你们将沦为他的奴仆。 那时,你们将为自己有了国王而痛哭不 已。
17
夏、商、周三代的《量入为出,多有结 余》的财政原则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 社会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东周为奴隶 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在经济上以农业为主 要生产部门,土地的产出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国家财政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农业生产状 况。然而,三代奴隶制时期,生产工具简陋落后,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和自 然灾害都对农业收成的丰歉有严重影响。因此, 三代时期的国家财政分配只能在可能取得收入的 基础上来安排支出,即根据收入的数量来确定支 出的规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国用, 量入以为出”的财政原则,据此达到以收抵支, 收支平衡的目的。
第一章 财政与财政学基本理论
!掌握财政活动、财政、财政学概念, !熟悉中西方财政理论与实践的演变过程, !了解东西方财政理论的异同。
1
公元前1030年,犹太部落长期以来 一直在没有中央政府的状态下生活。人们 要求先知塞缪尔“像所有的国家一样,给 我们一个能统治我们的君主吧”。塞缪尔 描述了在君主统治下的生活情况,试图以 此打消犹太人的念头:
然而,犹太人没有被这令人沮丧的言 语所震慑,“人们拒绝倾听塞缪尔的劝 告,他们说:‘不,我们应该有一个国 王,那样我们才能像其他国家一样,国 王会统治我们,走在我们前面,带我们 去战斗。’” ……………… ……………… ………………
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政府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 供电、供水、供气 – 公共道路、公共汽车、公共 电视节目 – 公立学校、国家助学贷款 – 医疗保障、失业保险 – 扶贫、补贴、抚恤计划……
8
2.1 什么是经济学?

什么是经济学?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经济学探讨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穷的欲 望。
9
2.2 私人欲望与公共欲望

人类的欲望可分为私人欲望与公共欲望 私人欲望

– –
指个人希望独自拥有、独自享用的欲望 如:获得并享用食品、衣服等物品的欲望 私人欲望一般经由市场机制达成
指能够与别人共同享用而不是独自享用的欲望 如:道路与公园的使用、警力与国防的保护等欲望。 公共欲望一般经由政府机制达成

公共欲望
– – –
10
2.3 私人部门经济学与公共部门经济学

私人部门经济学(private sector economics)着重研 究私人欲望如何借助市场途径达成; 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着重研究 公共欲望如何借助预算和投票过程达成。
15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减轻人民徭役和赋税负担的财政思想。 轻徭薄赋思想在春秋前期就有出现。晋文公(公元前636~ 前628在位)为图霸业,曾提出“薄赋敛”(《国语· 晋语》) 的政策。后齐国晏婴也力主“薄赋”。孔丘反对重税,主 张“敛从其薄”(《左传· 哀公十一年》),提出十取其一的 薄敛政策和民富自然国富的观点。战国时期的孟轲把薄赋 敛作为王政的重要内容。荀况则较明确地从生产角度出发, 主张“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 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荀子· 富国篇》)。唐代哲学 家李翱则从富国、安民、重本的角度阐述轻徭薄赋的主张, 认为“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能 “土地无荒,桑柘日繁。人日益富,兵日益强”(《平赋 序》)。也就是认为,轻税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可以鼓励 百姓从事生产,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 学分支; – 也称为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或公共部门经济 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

13
3 财政学的体系
财政理论
财政制度
财政政策
基础
14
实践
桥梁
4.我国财政思想



1.轻徭薄赋的财政思想 2.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的思想 3、开源节流的思想 4、国家分配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