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吃大锅饭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共产主义就是一切生活资料归大队 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只要有 革命了思想,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
中国 钢产量 发电量 2.37公斤 2.76千瓦时
美国 538公斤 2949千瓦时
印度 4公斤 10.9千瓦时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 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 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 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 2、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1)成就:P50页最后一段 (2)意义:P51页第一段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49年 466
810
1952年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 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 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 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949-1956)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原因: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③战争的严重破坏(3)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4)意义: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一五”计划(1953-1957)(1)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历史:重工业基础差现实: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外部:苏联的经验(2)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这些企业分布在东北地区;原因是: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

③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

(3)“一五”计划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1)改造对象:农业、手工业、工商业(2)基本途径和方式: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3)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4)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2)内容: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现状的矛盾。

(根据矛盾提出主要任务)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评价: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坚持下来。

2、失误(1).总路线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①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②内容: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农业,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 (1)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 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 表现: 生活十分困苦。 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 的战争。 1952年完成,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完成: 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 背景: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③对资本 主义工商 业,采取 “赎买” 政策,进 行公私合 营。
(2)意义: 实现了生产 资料由私有 制转变为社 会主义公有 制,社会主 义经济体系 基本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1956年)
内容: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确立了党和人民 的主要任务。 意义: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 索(但在实践中未能 真正贯彻)。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导言 一、建国初期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国建立后,党领 导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三大改 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二、探索期间和文革期间经历了曲折过程。十年探 索期间,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夸大人的主观 能动性,造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劫难。尽管如此, 建国后三十年,仍取得很大成就。 三、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十一届 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通过改革开放, 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走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正确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方针: 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加强国防的需要二是加强工业化速度的需要。
成就
鞍钢三大工厂, 长春一汽,沈阳 机床和飞机制造 厂。
影响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3)意义:
经济建设 的方针:
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失误
(1)总路线: 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 (2) 大跃进 (3) 人民公社化运动
2、实质: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1、正确的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总路线
2、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面红旗
1、正确的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 (2)内容
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F g 乌鲁木齐 h
北京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天津
兰州 武汉 上海
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重工业基础好 一五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返回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改造 (1953——1956年)
1、内容
⑴农业 ⑵手工业 ——参加生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
2、表现
㈡、“一五计划” (1953——1957)
1、背景:重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2、目的: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 优先发展重工业 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3、任务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三大改造 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 4、成就: 鞍钢、长春一汽、沈阳等。 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5、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 ——毛泽东

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 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 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
永远是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 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 一个新的世界!
537
415
1957年
1960年
1957年
1960年
思考:图表反映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何种影响?
③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 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3.国民经济的调整 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1)目的: (2)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结果:①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③成就:
想一想
A.“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侧重于什么方面?建设的 重点放在什么行业上? 重工业 B.“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呢? 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东北地区
C.“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东北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物 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毛泽东:“中国解放
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
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 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 很穷,一穷二白。”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总
结他这样说的原因及其采
取的对策。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 发展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 环境
显著发展
1927年到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衰退
1937年到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 摇摇欲坠 抗战胜利至1949年
二、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②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③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 形势和社会面貌。
短暂春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争后
1912年到1919年
原因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商人、买办、官僚的投 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 商,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民国政府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的推动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曲折失误:“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
(3)内容: 分析主要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 成功的探索

2019学年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19学年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课标导学
历 史
必修② ·人教版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课
1978年 10月 24日,邓小平乘敞篷车参观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的车体车
间和装配车间时,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1979年 2 月2日,邓
小平在休斯敦参观林登·约翰逊航天中心时,登上航天飞机的模型,坐在 乘务员的位置上,感觉就像在坐航天飞机。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 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邓小平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 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
〔对点巩固1〕 (2018·郑州高一期末)“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 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 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 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 ) 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 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小结☞
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三、
四、四 ” 。一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三个 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 ~ 1976 年 ) ;四次成功探索: “ 一五 ” 计
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四次失 误探索: 1958 年总路线、 “ 大跃进 ” 运动、人 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点拨』
国家对
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
让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以 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
体化道路,是变私有制
为公有制,属于社会主 义革命的性质。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
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 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 此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的性质。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课件:第11课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共31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课件:第11课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共31张ppt)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51页“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和“被日 本兴中公司吞并的龙烟炼铁厂”两幅图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 提示:侵华日军对沦陷区经济进行疯狂掠夺;民族工业遭到严重 破坏。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帝国主义挤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资本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官僚资本压迫 (1)形成与发展 ①全民族抗战开始前,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政治腐败势力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 ②到全民族抗战中后期,官僚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大。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3.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
)
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解析:从折线图的趋势来看,中国纱厂在1915—1919年的发展虽有 曲折,但始终呈发展趋势。注意限制词:外部条件。从时间上看,结 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是内部因素,与 题意不符。 答案:B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5.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 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的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出现于( )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B.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民族工业没有在抗战中 毁灭,反而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统治下,陷入了绝境。抗战胜 利后,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 到沉重的打击。故选D项。 答案: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
会在北京召开,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
盾是:
先进的工业国
落后的农业国;
人民的需要
不能满足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农业国
工业国
1958年, 中共八大二 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 义”的总路 线。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 工业、大办农业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主讲人:唐绍娟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 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 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 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 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 元。……纸币一日间贬 值数次。……投机商人 经常乘机抬高银元价 格。……换了银元,立 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材料中 提到将纸 币换成银 元,请问 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 现象呢?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 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 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 能造。
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比重为26.6%,重工业在 工业总 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 许多主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 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 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文化大革命爆发 政治、思想领域
经济领域
1969年以后,在经济管理上瞎指挥盛 行。……一直到“九一三”……工业生产 指标,煤增长最少,电也少啊!……国民 经济要按比例发展,但现在根本没有比例!
国民经济的劫难
对国民经济的整顿及其恢复
周恩来: 1971——1975
1973
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邓小平: 1975
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农 产日益锐减,造成各地严重粮荒……
工农业出现严重危机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1949——1952年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提出了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 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化”是逐步实现社会主 义工业化,;“三改造”是逐步 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影响:
是实现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 任务的重大步骤,
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 了初步基础,
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 主要推动作用。
三大改造 农业:参加农村合作社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确立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 高”
“大调整” “大跃进 ”
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 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人民公社应该允 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 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 跃农村市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耕种由 集体分配的自留地。
有利于稳定农民情绪,调动农民生 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描绘了“未来社会”怎样的 体制特点、组织规模 ?反映了什么?
初步描绘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未来社 会 ”;
一乡一社、两千户左右”的组织 规模 ;
反映了人民公社初期“大、公” 的突出特点。
人民公社时期的食堂 东楼人民公社的民兵、医务大队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惨相,像遭过一场抢 劫后的情景。在这个大队里不仅没有看到耕 畜,而且全队没有一只家禽。当食堂开饭的 时候,人们眼巴巴盯着的是大锅里的稀粥, 因为每人每天平均只有4两或者3两米。大锅 无法填饱群众的肚子,不少人靠作绿肥用的 红花草充饥。
该材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在大跃进运动中,忽视客观 经济规律,盲目提高粮食生产计 划指标,引发了各级干部的浮夸 风,各地的“高产卫星”越放越 大,使人们的头脑也越来越不冷 静,严重脱离了实际。
浮夸风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社 的组织规模,就目前说,一般以一乡一社、 两千户左右较为合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的后果:
第一: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 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第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共同构成 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 一次严重失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了混乱。
重工业基础薄弱
苏联建设
重点:发展重工业 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 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 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苏联建设经验的启示
全球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 家封锁、禁运的环境
当时国际环境的需要
主要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沈阳机床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等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沈阳机床厂
工业:各生产 部门制定出在 几年内赶超英 国和美国的高 指标。
农业:口号。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 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 零七十万吨。……采取最有效的办法,调动各 方面的力量,组织各方面的协作,解决生产中 的一切困难问题。我们相信, ……一千零七十 万吨钢的伟大任务不但一定能够完成,而且一 定能够超额完成。
“全面整顿” 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 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 大规模建设的重点。……首先保证重 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 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 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 要工程的完成。……使1957年的工业 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两倍半。”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一个 五年计划 的方针是什么
纸币贬值
如果从生意人的角度来说,那几年 我确实是赚了一笔钱。但是从一个搞实 业的人来说,我们企业在那几年中几乎 全部停顿了。因为当时只要生产,必定 赔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投机。
企业停顿,投机现象严重
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如蒋 区工业中心之上海,……工厂,去年一 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廿左右。 同时还有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
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去实现在 1958年钢产量达到一千零七十万吨的目标。
大寺各庄的卫星山药更是花样繁多,…… 过去每亩两千棵秧子的耕作法发展到这里的一 万五千棵,计划产量是从每亩二十万斤直到一 百万斤……但人们还要叫棉棵长到八尺高,叫 每棵长120个棉铃,以保证亩产5千斤皮棉…… 这些将要发射的高产卫星,……要把这儿的粮 食亩产从去年的214斤提高到今年的2千斤。
农业生产前两年连续增产,今年又获得 了更好的收成,……工业生产有了新的发 展,……出现了新的跃进。……商品供应状 况显著改善,物价稳定,财政收支平衡,货 币信用提高,对外贸易有较大发展。最近几 年,城乡人民生活都逐步有所改善。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教训:
1.从国情出发
2.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的 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