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15课 辛亥革命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实用文档
材料二 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
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
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
人。
——佩弗《远东》
实用文档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 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 署才能生效。
第法五律章案、. 国公务布员法(律内及阁发总布实用理责命文档)令任于时内临,时阁须大副总署统之提。出
【探究】“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 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 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 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 布法律,及时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 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黄花岗 起义
实用文档
浙皖 起义
三、辛亥革命——过程
1、武昌首义——革命的高潮
(1)时间:1911年10月10
(2)主力:日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结果: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改号中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
(4)影响:
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实用文档
思想。
实用文档
(2)性质: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 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4)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5课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社会:甲午战后, 民族危机加重。
材料1: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 了……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 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 军制,编练新军等。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清政府:新政无法挽 救统治危机
小站练兵
建于1905年的山东电灯公司
施压
革命党人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军 经外 事 济交 威 封孤 胁 锁立
立宪派、旧官僚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皇了帝,1是整.推反个翻动反统动君治统主秩治专序就制赖乱,以了建稳套定。立的共重和心—国。—(辛二政亥十革世治命纪民突中主然国化把的)这崛个起头砍掉
材料二:
1被9迫152取年.民消,帝袁主制世共。凯和公深开入复人辟帝心制(,思遭想到近全代国人化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
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 被部下从床底下拖出,被推举 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以致后来 有人在背后叫他“床下都督”。
(二)爆发
2.建立政权——成立临时政府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概况: 临时总统: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 和”
3.巩固政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族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2.思想准备——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主题: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 (方式);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政体)
改良
革命
3.军事准备——发动多次武装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5课辛亥革命1.史料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回顾辛亥革命问题:史料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提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史料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之;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由史料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提示】特点: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利。

结果:这种民主政体并未在中国真正建立起;袁世凯逐渐突破《临时约法》的限制,建立了独裁统治。

3.史料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问题:以史料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之间的哪些事件评价较高?【提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4.史料“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问题:从史料来看,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提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孙中山说:“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非清朝人矣!”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主要是基于(A)A.他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纲领B.清朝是满族政权,他不是满族人C.他留洋海外,是归国华侨D.清朝政治腐败,他以此为耻2.“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

【公开课课件】必修一:第15课 辛亥革命

【公开课课件】必修一:第15课 辛亥革命

《阿Q正传》·革命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 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 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 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 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 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 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怎样的结果?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1912年春 1912、3
《临时约法》颁布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
今功

日 得
名 富
锡此贵
麟,,
死非
且所
不快
憾意
矣,

——
即虽

此 永
死 犹
瑾别生
, ,
《风牺
绝潮牲
笔取尽
书 》
彼 头 颅
我 责 任
…. ——
下吾死人吾
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中华
史 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

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三大权总分统立提出否法定律独案裁、专公制布法律及发布
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官独立审判,
不目受的上:级限官制厅之袁干世涉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结合材料,谈谈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 引发哪些变化?
2、经济工业化
史料2: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
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
论 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
从 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辛亥革命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辛亥革命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
1、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1)原因 (2)时间 2、辛亥革命的意义 3、失败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4、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 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3、三个思想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秋瑾:鉴湖女侠秋瑾,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1907年参与领导浙皖起义,就义时32岁。 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对于地主所有的土地,核 陆皓东: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徐锡麟:1907年发动浙皖起义,失败后惨遭剖腹挖心,殉难时34岁。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徐锡麟
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成功方面: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1895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而就义,孙中山称他为“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就义时年仅27岁。
4、清帝下诏退位 4、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

第15课 辛亥革命1

第15课 辛亥革命1
6、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在于中国 之内,国民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 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 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gu)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lu)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
这首词仿佛使人回到了20世纪初风雨如晦的中国。为 了救亡图存,中华儿女奋起斗争却一次次失败,无数仁人 志士壮志难酬,抱恨终天。正当中华民族濒临灭亡的时候, 爆发了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它以暴力推翻了帝 制,代之以民国,堪称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透过 武昌城头飘过的历史云烟,让我们从中寻觅 “东方的觉 醒”的历史轨迹!
有效训练
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 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 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 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 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返回
为什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会落到袁世凯手 中呢?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根本 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破坏 袁世凯的政治资本和手腕
帝国主义列强干涉和支持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 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 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十五大报开了闸门?
有效训练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 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 草草收场。自此,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 共击之” 。

中职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职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
政治纲领? 地位?
组织基础:革 命团体的建立
基本上结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 斗争的局面,使中国的民主革
命有了一个个统一的领导核心
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
一、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理论基础:第一个比较完 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同学们根据以上史料,总结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一、辛亥革命
局限:推翻了皇帝,成立了民国,但有民国之名,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局限性 缺民国之实,底层民众也未能真正参与到革命中。
材料:"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 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 了城,但却没 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 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作了 什么——这些名目 ,未庄的人都说不明 白——官、 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 总。 ——《阿Q正传》节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
1、结束了……;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法制化的过程
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使民主共和
朝观念废渐帝入溥人仪心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 声3、中革,除1陋2习天,后促复进辟社丑会生剧活就习草俗草的收近场代化。
一、辛亥革命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民国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国父孙中山 五色旗
时间?
地点?
国旗?
《大总统誓词》
一、辛亥革命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5课《辛亥革命》

责任内阁
(2)性质: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2、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的支持
对清:逼宫退位 革命派软弱、缺 乏实力 立宪派等的拥护 对革命派:迫孙中 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 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性质:资产阶级(1)内容(原则)
主权在民 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 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 自由平等 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 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三权分立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 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四、评价辛亥革命
1、功绩: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局限: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三民主义
3、军事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武昌首义——革命的爆发
(1)时间: (2)主力: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 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 朝统治土崩瓦解。但革命潜伏着失败 的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力量壮大
兴中会
华兴会
蔡 元 培
光复会
兴中会的入会誓词提出“驱除鞑虏,恢复 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共和理想初步形成, 随着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团体的不断涌现,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应运而生。 他的名称和宗旨是什么?
中国同盟会(4、领导基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阐发为三民主 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 义分别对应十六字纲领中的什么内容?三民主义 的核心又是什么?
主观原因
1)原因
客观原因
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2)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教训:
1)、纲领:必须制定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纲领;把反帝反封结合起来。 2)、群众:必须发动农民群众,必须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
3)、政党:必须建立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 的革命政党 4)、军事: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思考: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什 么手段解决危机?是否达到目的?
编练新军、奖励实业、选派留学生
2、清末新政,激化矛盾。
思考: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是个什么组织, 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它标 志着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1、组织基础:兴中会及革命团体的建立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需要哪些条件?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政治民主化 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经济近代化 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思考:袁世凯是怎样篡夺革命成果的?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军权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5)、必须警惕野心家和阴谋家窃取革命成果
南京中山陵
课堂练习
1、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原因是 A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B 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 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 D 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2、下列关于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兵力空虚 B.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准备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革命党人策划周密完善
课后延伸
历史最感人的遗书
林觉民
福建人,黄花岗七十 二烈士之一。1907年,加 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起 义,负伤后被捕就义,年 仅24岁。起义前三天,林 觉民挑灯写下两封绝笔书 。
历史最感人的遗书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 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 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 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与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 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读完这段材料,请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并与同学 们交流。
汉 满 蒙 回 藏
民国与公历换算(Y=民国某年;X=公历某年) 公式:Y=X-1912+1 X=Y+1912-1 例题: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民国四年资本额增为一 百万元……随后又于1918年增加资本为五百万元,一 时变成了中国卷烟业的巨子。 回答:“民国四年”为公历哪一年? “1918年”为 民国哪一年?
主权在民
内容: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内阁制、 三权分立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 性质: 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5、结束帝制
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宣统(旁立者),中 坐者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 王载沣,载沣怀中的是溥 仪的弟弟溥杰。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1、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 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2、根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 迫,铲除封建制度。 3、直接目的——推翻满清政权,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学习目标 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掌握中国同盟会的
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帝制结束等 史实。 2、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 资料等,分析并理解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的意义及局限。 3、客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4、学习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为追求民族独 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毕生精力的事迹, 继承和发扬先驱们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 精神。
内容、意义
为了实现共和理想,革命党人发动多次武装 起义,最著名的是哪次?其结果如何? 黄花岗起义,结果失败。 6、实践基础
萍浏醴起 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起义
1、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夜空,取得了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发生于何时?谁打响了第一枪?成立 了什么政府?实行何种政体?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
核心:民权主义
(三者关系)
共和的信念进一步明确,并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 导思想。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改良派 以谁为代表?论战主要围绕什么问题?
改良派的代表是康有为、梁启超。问题是要 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5、思想基础:三民主义及 其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 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 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共和制度 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4、如果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评论。 (1)评价历史事件所用的历史观点应包括 ①社会进步观 ②符合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观点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的广泛参加 ④辩证的历史发展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一、背景: 二、条件:(经济、阶级、组织、领导、思想、实践) 三、过程 1、武昌首义 2、全国响应 3、民国建立 4、清帝退位 5、颁布约法 四、评价:成功(意义)失败(表现、原因)教训 五、大事年表:1894、1905、1911、1912
预习问题:
1、如何评价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的成 立有何意义? 2、《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与欧美政 体本质是否一致?为什么? 3、辛亥革命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给 后人留下了什么教训?
请同学们看漫画, 列强在争抢和分割 什么?这幅漫画说 明了什么?
1、帝国主义加紧 侵略
阅读资料: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1901年1月), 尚避难于西安的清政府迫不及待地发布了征求变法 的上谕,要求督抚以上大臣,就“如何而国事始兴, 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 精”等方面积极献策……
4、颁布约法:1912年3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 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 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 自由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 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 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 法官组织之
党的十五大报 告指出:“一个 世纪以来,中国 人民在前进道路 上经历了三次历 史性的巨大变化, 产生了三位站在 时代前列的伟大 人物:孙中山、 毛泽东、邓小 平。”
领 导 我 们 苏 醒 了
领 导 我 们 站 起 来 了
领 导 我 们 富 起 来 了
第15课
辛亥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因此把10月10日定为中华民国国 庆日) 熊秉坤、金兆龙 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都督) 五族共和(五族是指:汉、满、蒙、回、藏。)
2、全国响应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注意各省独立的情况
3、建立民国(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