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辛亥革命试讲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讲课)

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讲课)

8、-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 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 消息
9、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 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前提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
不敢放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核心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不是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平均地权
保障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10、2011年海峡两岸共庆辛亥革 命100周年。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 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弘扬民主意识 B.实现民族独立 C.结束专制独裁 D.确立民主宪政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 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提示:分析一场革命的性质,应该从领导 阶级、革命纲领、现实意义去分析。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辛亥革 命有关的基本史实和主要过程; 2.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 历史意义; 3.通过合作学习,正确理解《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 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辛亥革 命的局限性及结论。

辛亥革命(人教版)PPT课件

辛亥革命(人教版)PPT课件
失败原因: 革命党人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 领导,单纯的军事冒险,未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影响:
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人民 革命的斗志,为最终推翻清政府做了必要的准备。 同时革命队伍不断壮大,为辛亥革命积累了宝 贵的军事经验。
一、革命的酝酿与准备——(背景)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政武 黎元洪 府昌 成年 立 说明了 湖月 北 军 日 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
1911 10 10
1911 10 11
湖北军政府成 后,湖南、 陕西、江西、 云南、上海、 浙江、贵州、 江苏、安徽、 广西、广东、 山东、四川 等15省份布 独立。
三、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主权在民 (2)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 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是什么意思? 实行责任内阁制
第13课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 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重点: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难点: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的一系列 斗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 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 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2、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 限制,中国在此时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到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课堂PPT)

辛亥革命(课堂PPT)
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10
探究二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材沉料重一地:打辛击亥了革帝命国开主创义了的完侵全略意势义力上。的建近立代起民资族产民阶主级革共命和…国…,为使 中国人革民命获的得进了步一打些开民了主闸自门由,的使权反利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对材,料83二天思:后想1被9文1迫5化年取:,消使袁帝民世制主凯。共公1和9开1观7复年念辟,深帝军入制阀人,张心遭勋;到拥全戴国清人朝民废的帝强溥烈仪反登
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经三济::“为中民国族处资在本大主规义模的的发工展业创发造展了的有前利夜条,件商;业也将大规模 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材料三 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
于法院。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Hale Waihona Puke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
原则:材为料时一,:得以主总权员在四民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
以上可决材弹料劾二之。:—人—人《享中有华自民由国、临平时约等法的》权利;
临时政革府命,派革为命时代 之政主府体也的。政府
——孙中山
5
“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 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 孙中山 1912
6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探究一
主权在民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人宗平教人之等享别的有。权自国利由、
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

YS辛亥革命 课件(31张PPT)

YS辛亥革命 课件(31张PPT)

代表人物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唐继尧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英 日 日 美、英 美、英
军阀混战、 四分五裂、 动荡不安
“二次革命”的发动和失败
• ① 性质: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
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
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
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使国民摆脱贫困 ,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任务。
革命实践
结果:
影响: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 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 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回顾复习: 辛亥革命爆发的三个条件(准备):
1.思想上的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组织上的准备——革命团体和组织的建立 3.军事上的准备——革命党人频频发动起义
袁世凯失败原因: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蔡锷
唐继尧
李烈钧
根本原因:逆历史潮流而动
清溥仪退位 1912.2.12
辛亥革命
袁篡夺 革命果实
实行独裁
复辟帝制
孙中山让位 1912.3
改组同盟会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①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 的局面,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等; ④国民受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很深,缺乏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独 立人格等。【练习精编P11重要提醒3】:
教训(启迪) :
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25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25 岳麓版必修1

材料1:
政治民主化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旁立者)下诏退 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经济工业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 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 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 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 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 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1、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 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社会危机:清政府残暴统治,清末新政加速了 清朝的灭亡 3.民主革命兴起: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决 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2)思想基础: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宣传革命思想 (3)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历史最感人的情书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 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 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 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 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 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 天下人谋永福也。……
读完这段材料,请你编写一条短信给老师表达你 心中的感受,并与同班同学交流。
探寻二: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 主权在民 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 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 自由平等 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 之”; 三权分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 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 责任内阁 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 时,须副署之。”; 思考: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 (1) 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涉。”

(完整word版)辛亥革命ppt

(完整word版)辛亥革命ppt

辛亥革命导入“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00年前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帝国主义列强耀武扬威地占领着我们的首都和战略要地,贪婪而蛮横地掠夺着中国的财富,统治着中国的是一个封建专制、腐败软弱的满清政府。

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

正是在这个时刻,以孙中山为首的爱国者奋起发动辛亥革命,以血的代价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一。

背景与条件篇(山雨欲来风满楼):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5.思想基础:资产纪阶级民族革命思想的传播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队和政党的建立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8.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9.有力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二.过程篇(惊天动地谱春秋)1辛亥革命中的革命组织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2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陶成章等4三民主义的提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成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

辛亥革命PPT_大学中国近代史课件

辛亥革命PPT_大学中国近代史课件
• 1901年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清政府已经完全放弃了去反抗,而国内 要求变革呼声日渐高涨。为摆脱困境, 清政府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设立商 部,建立新军等。
• 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直到了一个效仿日本 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9年的 预备立宪期限。
4
• 但是清政府的行动没能挽救自 己,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根本 目的是延续其反动统治,加强 皇权。
1.收回利权的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对矿权、路权的掠夺。20世纪初中国人民展开收回利 权的斗争,四川的保路运动规模最大。
直接原因:1911年,清政府宣 布“铁路国有”,收回商办铁路干线, 并出卖给帝国主义,已募银款概不退 还;引发了全国群众性保路运动,其 中以四川地区的规模最大。
24
局限性:
(1)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问题 ; (2)对民主共和缺乏真正的了解; (3)虽然提出了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案, 但是根本无从实行 。
25
三民主义的意义
• 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 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纲领,她的提出,对推 动革命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 极的影响
26
(三)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 【民生主义】方面:要不要平均地 权,实行社会革命。
28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改良派: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使外国干 涉中国,进而瓜分中国,会导致中国血流成河, 所以,只能改革立宪。
革命派:1.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 中国人民将长期遭受痛苦和更大的牺牲。 2.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牺 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14
(1)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兴中会的建立 17岁时的孙中山 孙中山在檀香山断发立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质: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一)酝酿准备
1、组织准备 —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2、思想准备: (1)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传播了革 命思想。 3、军事准备: 1905-1911年,多次发动武 装起义(黄花岗起义最著名),沉重打击 清王朝统治
(二)爆发
1、革命爆发——武昌起义
(3)其它措施
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 荒之创举也。 —孙中山
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权利 ①政治:
②经济: 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奖励华侨投资国内 ③社会道德与风俗:提倡公民道德,废除陋习
(四)尾声——帝制的终结
1.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2.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 第一章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1.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2. 具有反对专制的进步意义。 (3) 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组织原则? (4) 《临时约法》的直接目的、意义?
3.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座丰碑。
这是什么款式的服装?
第15课 辛亥革命
晚清
1840 1851 1856 1861
1894 1898
1900
20世 纪初
1911
1912
民国建立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1894—1895) 洋务运动(1860s—1890s)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鸦片战争(1840—1842)
4.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决心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主要过程
(一)酝酿准备
1、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名称 时间 地点 性质 其他
中国第一个 标志着资产阶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资产阶级革 级民主革命运 动的兴起 命团体
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全国 总理: 性的资产阶 纲领: 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 南 京 五 色 旗 公历 民国纪年 孙 中 山
汉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
(1)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2)《临时约法》原则与意义
主权在民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否定君主专制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 自由平等 否定专制等级制度 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 否定专制制度及“人治”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政务,公布法律”; 观念 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 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目的:限制总统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临时约法》的意义: 结合美国共和政体与中国专制政体思考问题: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结果: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改号中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 (4)影响: 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三)高潮——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
国号
国都 国旗 纪元 临时大总统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西方列强的四次侵华战争使19末20世纪初的中国---
中华民族面临最大的危机就是---
亡国灭种
一、背景——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控制和掠夺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维新变法的失败已经证明改良的道路走不通 3. 清政府“新政” 未能挽救统治危机, 但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5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利果实被袁世凯 (旁立者)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窃取了。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P63 “活动建议”
辛亥革命的功绩

• • • •
• • •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 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政治—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 材料二:“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 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 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 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 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社会—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2、思想准备:
(1)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前提 民族主义 核心 民权主义 保障 民生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革命)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2、思想准备:
(1)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传播了革 命思想。 内容:方式及政体 影响:思想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