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LP1_一种新的参与炎症和凋亡的胞内蛋白
鞣花酸的生物学效应

鞣花酸的生物学效应Wu Xiaolei;Zhong Chen;Shi Jinming【摘要】天然的植物活性物质对于人体健康状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类胡萝卜素、生育酚、皂苷化合物等植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及作用机制相继被研究,它们陆续被开发利用为保健品,药品等产品.广泛存在于各种软果、坚果等植物组织中的活性组分鞣花酸是一种多酚二内酯,是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增殖、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癌症治疗和化学预防方面具有强大潜力.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鞣花酸的作用机制和药用价值不断被挖掘,它将在疾病治疗、美容保健等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对近几年鞣花酸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鞣花酸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6页(P73-78)【关键词】鞣花酸;生物学效应;癌症治疗;化学预防【作者】Wu Xiaolei;Zhong Chen;Shi Jinmi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 引言1.1 来源鞣花酸(ellagic acid,EA)发现于1831年,是一种天然酚类,广泛存在于各种软果、坚果等植物组织中,例如核桃[1],草莓[2],葡萄[3],桃子[4]和石榴[5]等。
1.2 化学性质及代谢形式分子式:C14H6O8IUPAC命名:2,3,7,8-Tetrahydroxy-chromeno[5,4,3-cde]chromene-5,10-dione其它命名:4,4′,5,5′,6,6′-Hexahydroxydiphenic acid 2,6,2′,6′-dilactone结构式:鞣花酸是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是一种多酚二内酯,呈反式没食子酸单宁结构。
它是一种黄色针状晶体,熔点(吡啶)大于360℃,微溶于水、醇,溶于碱、吡啶,不溶于醚。
鞣花酸通常与葡萄糖,阿拉伯糖,西洛糖等缩合形成糖苷,但更易参与鞣花单宁(Ellagitannin,ET)的形成,植物往往通过水解鞣花单宁产生鞣花酸[6]。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复合体在疾病中的作用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复合体在疾病中的作用解广莹;刘含;张宁(综述);李艳波(审校)【摘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复合体属于一种常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调节先天免疫和保护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NLRP3炎性复合体及其激活的下游信号级联,例如白细胞介素( IL)1β、IL-18等,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毒和微生物的入侵,并帮助修复损伤细胞和组织。
然而,近来也有文献报道IL-1β等活动的异常调节可以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炎症复合体通过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多种炎症疾病的发展。
因此,NLRP3炎症复合体在机体疾病的发生中的起关键作用。
%The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3 (NLRP3) inflammasomes belong to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famil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both innate immunity and protective immunity .The NLRP3 inflammasomes and downstream signa-ling cascades,such as interleukin(IL)1β,IL-18, can both protect organism from virus and pathogen infec-tion and help repair injured cells and tissues.However,recent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the abnormal regula-tion of IL1βis implicated in a variety of seemingly divergent disease .The inflammasome is involved in several kinds of inflammatory disease through activating a series of downstream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There-fore,NLRP3 inflammasom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onset of disease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00)018【总页数】3页(P3274-3276)【关键词】炎症复合体;固有免疫;白细胞介素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作者】解广莹;刘含;张宁(综述);李艳波(审校)【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体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蛋白复合物,其活化可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在先天固有免疫系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
活化素受体样激酶 1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A L K 1 是一种单次跨膜的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 域的膜蛋白受体,在血管网络的形成和稳态维持等方面起着重 要作用。A L K 1 是 T G F - p 超家族的I 型受体,T G F - p 超家族的 I 型受体共有7 种 ,分别是A L K 1 - A L K 7 P 1 。编码人类A L K 1 蛋 白的基因A C V R L 1 位 于 1 2 q l 3 . 1 3 , 编 码 A L K 1 蛋 白 5 0 3 个氨 基酸残基,在一级结构上,A L K 1 可以分为5 个部分,分别是N 端信号肽,富含半胱氨酸的细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结构域,富 含半胱氨酸和丝氨酸的G S 结构域以及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 氨酸激酶结构域。
K e y w o r d s : A ctivin receptor like kinase 1; Signal p a t h w a y ; Disease; T r e a t m e n t Chinese Library Classmcation(CLC): Q55; Q71; Q 781 Q 8 1 4 D o c u m e n t code: A Article ID: 1673-6273 ( 2 0 2 1 ) 1 1 - 2 1 9 5 - 0 6
外 ,在单核细胞,软骨细胞,成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皮肤成纤维
虽 然 BMP 9/BMP 10激 活 ALK 1 不需要其丨丨丨型受体En-
细胞,肝脏星形细胞(HSC),神经嵴干细胞,硬皮病成纤维细胞 doglin的参与,但它增强了磷酸化的Smad 1/5/8下游的信号输
等多种细胞中也能检测到A L K 1 基因的表达。
丽言
血管网络的形成与稳态维持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组织器 官正常发挥功能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持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完整性的重要基础。完整的血管网络为生物体提供了必要的血 液流动,氧气和营养物质,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等的运输提供 了 必 要 的 载 体 。血 管 发 育 一 般 分 为 两 个 阶 段 ,即血管发生 (Vasculogenesis)和血管生成(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111。 血管发生主要是 在早期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是指血管的从头生成。而血管生成 主要发生在胚胎后期和机体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是指在已有 血管的基础上扩展和重塑血管,从而建立起成熟的血管网络的 过程3 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都是一个复杂的,精密调控的,需要 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 a s cular endothelial g r o w t h factor, V E G F )是目 前最著名的,研究最 广泛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并通过中和抗体.配体陷阱或V E G F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多种方式被广泛用作抗血管生成治 疗的靶标pl,但与化疗结合使用的耙向V E G F 长期治疗会产生 耐药性,而且,血管生成需要多种信号通路共同参与,当阻断任 意一条信号通路后,其他信号通路的活性可能增强,从而导致
ERAP1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ERAP1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郭爱华;徐沪济【摘要】Endoplasmic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 1 (ERAP1) is a multifunctional enzyme belonging to the M1 family of aminopeptidases with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angiogenesis, ectodomain shedding of several cytokine receptors, and processing of antigenic peptides presented to MHC class I molecules. Allelic variants of ERAP1 have been linked to a number of human diseases, including the autoimmune diseas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diabetes, some forms of cervical cancer, and hypertension.% 内质网氨基肽酶1(endoplasmic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 1,ERAP1)是氨基肽酶 M1家族中的一个多功能的酶,在血压调节、血管发生、细胞因子受体的胞外区脱落,以及对递呈至 I 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MHC I)的抗原肽的加工中发挥作用.ERAP1等位基因变异体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包括自身免疫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糖尿病、子宫颈癌以及高血压等.【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6页(P128-133)【关键词】内质网氨基肽酶 1;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免疫反应;抗原加工【作者】郭爱华;徐沪济【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上海 200433;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MHC I型分子对与之高亲和力结合的肽配基长度有严格要求,典型的肽配基长度为8~10个氨基酸残基,因此,被MHC I型分子递呈的肽必须在装载前进行精细剪切[1]。
肺炎支原体P1蛋白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P1蛋白的研究进展赵梦楠;刘宗昂;王舰【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1(31)6【摘要】Mycoplasma penumoniae ( MP) is a common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that causes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d PI protein is a transmembrane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adhesion, the adhesion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that causes inflammation. Currently, a new discovery of isolate 3 known as PI variants have drawn wide attention among scholars. In addition, PI protein can also be prepared for the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MP infec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of PI protein in the fields of structure gene, pathogenesis and laboratory diagnos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P1蛋白是肺炎支原体上一种与黏附相关的跨膜蛋白,其黏附作用是引发炎症作用的重要原因.目前新发现的一种被称为孤立岛3的P1变异体引起了各学者的广泛关注.另外,还可以利用P1蛋白进行M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因此,探讨P1蛋白基因结构、致病机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4页(P84-87)【作者】赵梦楠;刘宗昂;王舰【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94期,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93期,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病原微生物学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5+.2【相关文献】1.肺炎支原体 P1蛋白预防动物支原体肺炎分析 [J], 王博2.肺炎支原体P1蛋白的制备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J], 汪小五;曾宪聪;陈伟;王林定3.密码子优化的肺炎支原体P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 [J], 张奇舒;修冰水;宋晓国;张贺秋;谢宝贵4.肺炎支原体P1蛋白羧基端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J], 王云龙;李恒思;刘小聪;李玉林;王国强;孙新城;董彩文;程蕾;王继创;邓黎黎5.肺炎支原体P1蛋白的研究进展 [J], 彭凯岚;曾焱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LRP3炎症小体与心血管疾病

NLRP3炎症小体与心血管疾病谭红梅【摘要】Inflammasomes are molecular platforms built around several proteins ,composed of intracellular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the adaptor 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and caspase-1. The inflammasome was believed as the cellular machinery triggering the matur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interleukin-1β(IL-1β)to engage innate immune defenses. Several types of inflammasom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among them NLRP3 inflam?masome is currently the most fully characterized inflammasome. 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 including dyslipidemia,hypertension and kidneydisease,hyperhomocysteinemia,obesity,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can activate NLRP3 inflammasomes,process the matur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βand IL-18,and promote atherosclerosis. The activation of NLRP3 inflammasomes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stability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These studies suggested an important role of NLRP3 inflammasom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argeting NLRP3 inflammasome at the stage of its assembling or activation may be a nove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炎症小体是一类多蛋白复合物,主要由识别炎症的胞浆型模式识别受体、衍接蛋白和效应蛋白三部分组成.炎症小体组装激活可以自我切割生成活性形式的caspase-1,并进一步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炎症因子的成熟和释放,引起炎症反应.此外炎症小体激活可介导caspase-1依赖的细胞焦亡,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的扩散.炎症小体根据识别信号的模式识别受体命名,其中NLRP3炎症小体是目前研究最多了解相对最清楚的炎症小体.最新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如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及肾脏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均可以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炎性介质IL-1β和IL-18等的表达、释放,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并影响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提示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生成、活化,可望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7页(P215-221)【关键词】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1β;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作者】谭红梅【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心血管研究群体,广东广州 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R54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发病率高、危害巨大,号称“第一杀手”。
炎症小体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炎症小体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马明坤【摘要】炎症小体是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N端胱冬酶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和半胱天冬氨酸酶共同构成的高分子量蛋白复合体,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NOD样受体家族含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炎症小体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炎症小体,它可以被多种物质激活,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当其过度活化时,机体将负反馈调节,抑制促炎因子产生,维持内环境稳定.炎症小体在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肿瘤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固有免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炎症小体的活化、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发现上述疾病的治疗新靶点,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新思路.【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1【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炎症小体;固有免疫;临床应用【作者】马明坤【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固有免疫也称天然免疫,是机体最古老的抗感染机制之一,是宿主抵抗病原体或其他危险信号的第一道防线,该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诱导吞噬作用和炎症反应等途径对入侵的病原体快速识别和清除,另一方面在诱导和激活获得性免疫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
各国学者开始应用动物模型与分子遗传学手段研究固有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
现已证实[2-5],炎症小体除在宿主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固有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参与2型糖尿病、痛风、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现就炎症小体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在固有免疫中,细胞内的信号级联反应是由模式识别受体及其识别的各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所触发[6]。
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包括4类:Toll样受体、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and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 like receptors,NLRs]以及C型凝集素受体[7]。
nalp3炎症小体参及动脉钙化

摘要摘要动脉钙化主要是指钙盐在动脉壁组织沉积。
传统观点认为血管钙化发生是钙盐在胞外基质的被动性沉积。
新近报道认为,血管钙化形成早期是类似于骨发生的一个主动的可以调控的生物学过程[1],钙化发生的重要环节是血管平滑肌细(VSMC)、血管周边干细胞等在诱导条件下(如氧化剂、高浓度磷酸盐、1,25-二羟化胆固醇和甲状腺激素等)向成骨样细胞的转分化,即这些细胞均可转变为成骨细胞,能分泌多种骨形成蛋白等标志性蛋白。
调节动脉钙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能够促进血管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以及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骨保护素 (OPG)、骨桥蛋白(OPN)等,而炎症小体参与钙化方面的关系还没有详细报道。
我们研究表明,nalp3炎症小体参与钙化。
首先通过贴壁法、差速消化法获得人源和SD大鼠原代血管平滑细胞,利用β-GP诱导成细胞钙化模型。
RT-PCR 显示RVSMC钙化细胞中NALP3、caspase-1、ASC在mRNA水平上表达上调,此外免疫印迹实验显示nalp3炎症小体中caspase-1在钙化中表达量增高,同时HVSMC钙化细胞中的炎症小体基因具有同样的结果, SD大鼠钙化模型中nalp3炎症小体的转录水平在钙化刺激前7天中呈上升趋势,此外对细胞钙化模型中炎症小体下游IL-1β的ELISA检测发现其水平在钙化第二天开始增高,这说明了nalp3炎症小体在钙化中被激活。
进一步研究发现,经过caspase-1抑制剂ZVAD 处理RVSMC后,NALP3、caspase-1、ASC在mRNA水平上表达下调,而且OPG、RANKL在表达水平上相对于未加抑制剂ZVAD前呈下调趋势,茜素红染色显示钙化较之未加抑制剂组有明显改善,这表明nalp3炎症小体是通过调节OPG/RANKL参与动脉钙化。
另外,临床病理标本的RT-PCR显示nalp3、caspase-1、asc在mRNA水平上较对照组有上升趋势,免疫印迹显示caspase-1在翻译水平上的增高,这进一步说明了nalp3炎症小体参与动脉钙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