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深度融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也引发了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作为长期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其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数字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同时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新的路径。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数字化水平、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加强城乡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等。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建议,可以有效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如信息流通迅速、资源配置优化、创新能力强等,正在深刻影响着各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

然而,与此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依然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在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例如,通过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扩大农村地区的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张三,202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消费结构差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导致消费结构存在巨大差异,农村居民往往只能 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城市居民则能够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
健康状况差异
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农村居民往往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医疗保健服 务,导致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1 2 3
社会不满情绪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的滋生,从而对社会稳定造成潜在威胁。
过剩。
阻碍经济增长
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匮乏,农业 生产效率低下,导致农村经济发 展滞后,从而阻碍了整体经济增
长。
加剧贫富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 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扩大
,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生活水平差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得城乡之间生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居民 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提高农村教育投入
增加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的硬 件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政策引导和待遇保障,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工作或支教, 提高农村教育的软件水平。
完善教育资助体系
设立针对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 提高农村学生的入学率和受教育程度。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分配不均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得到的资源有 限,难以实现均衡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谋求发展机会, 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产业结构差异
城市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而 农村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 构的不同导致收入来源和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还会加 剧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影响 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摘要】本文查阅和梳理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总结和归纳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现有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重视实证分析轻视规范分析;二是现有文献重视宏观或中观的经济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而忽视微观个体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论文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偏向政策1 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较之改革开放前也有相当程度提高。

然而,居民收入差距却一直呈扩大趋势。

大量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达到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全国城乡人均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倍上升到2009年的3.33倍。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各类专家、学者在探寻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对策,国家在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危险的发展趋势,由此产生的文献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已有文献,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贡献及其不足并探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 中国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2.1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赶超战略是解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

林毅夫等从中国经验出发,论证了发展中国家由于选择了赶超战略导致了城市偏向政策的内生性。

对于二战后先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历史性赶超是其最主要目标。

为此,这些国家大多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或进口替代战略等赶超战略。

研究发现,中国众多城市偏向型政策都根源于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蔡昉指出,传统发展战略及中央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制度和政策,特别是对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扭曲,并没有完全从目前的经济体制中消失。

这些遗留的制度障碍与利益集团压力互为因果、彼此强化,一道决定了城乡差异的程度以及随着时间的周期性变化。

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经济学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实现共同富裕、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困难,其中以“贫富分化日益突出”最为严峻。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连续多年超过0.4的警戒位,财富分配也越来越向少数人倾斜。

国家统计局指出,就城乡差距看,2003年以来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持续保持在3.2倍左右[1]。

城乡收入差距要是长期处在这样一个高位将使爆发社会动乱和政治动荡的潜在可能性增大。

国家为了促使社会安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拉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浙江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

然而在经济增长、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十五”期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就由2000年的2.18:1扩大到2005年的2.44:1。

1978年以来,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阶段性波动特点,每一时期的表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的影响。

在浙江省内部各地区的城乡差异又表现为地区性,受到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的影响。

从总体来说,浙东北的经济远比浙西北发达,收入差距远远低于浙西北。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些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不重视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可能会带来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潜在危害,那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浙江”、“和谐浙江”将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意义重大。

当然,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若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对全国来说也是相当有参考意义的。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近年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依然热情不减,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文写作提供素材。

本人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同时,结合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加上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本综述主要围绕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描述分析了当前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并结合目前已有的研究,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结构一.观点回顾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主要有以下观点:1,两极分化论:该观点认为中国城乡分配差距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赵人伟、李实(1999)提出“两极分化”不等于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是指“整体中的部分”有向两极方向变动的趋势,因而可以用绝对收入趋势比较法和相对收入趋势比较法研究不同收入组收入变动趋势,从而界定有无两极分化;张东辉等(2002)进一步指出,两极分化的绝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组的绝对实际收入提高的同时,最低收入组的绝对实际收入下降,两极分化的相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组的收入与中位数平均收入的比值上升的同时,最低收入组的收入与中位数平均收入的比值下降。

并通过对1985—1999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不同分组研究发现:从绝对标准看,中国城乡居民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但从相对标准看,中国城乡居民中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邓涛(2006)利用城乡家庭收入分组资料计算得到历年基尼系数、不良指数及各组收入增长速度,分析得出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异日益显著,出现了个人收入悬殊问题。

2,适当论:该观点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适当即两极未分化论。

陈云( 2008)通过对城镇居民1985—2007年不同收入分组之间的收入增长速度、收入份额、基尼系数等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发现这些年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速扩大,收入增长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但收入差距仍在合理区间。

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观点很多,众说纷纭。

李伯霞认为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农村改革中的政策因素所起的作用已逐渐减弱;(2)税收政策的影响;(3)乡镇企业发展减速;(4)传统的户籍制度对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赵欣欣、夏万利、白雪梅概括了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基本轨迹、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变动对全国总收入差距及其变动的影响。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2000字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2000字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1.房产交易额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处于较大水平,并且高昂的房价也已经影响到民生问题,关于两者的研究也颇为成熟。

王文君(2019)认为,房价的上涨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并相互推动彼此上升。

在彼此不断相互促进的上升过程中,拉大了我国分配差距,同时这样的分配差距会进一步刺激房价上升。

这样的“恶性循环”会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让低收入者感到社会的不公平,进而造成社会不稳定[1]。

安艳庆(201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房价的提高会进一步拉到城乡收入差距,具体的内在机制在于其打破了城乡收入上升速度的平衡,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与政府调控,则会削弱房价的整体提升[2]。

杨璐嘉(2019)认为,房价上涨主要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有所影响,要低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人口老龄化与房价上涨的交互影响可以改善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会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减缓房价的上涨,从而改善了我国居民人均收入[3]。

但部分学者认为,房地产价格上升对促进经济增长,释放经济活力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并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进一步缩小。

袁雯娟(2019)利用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动态变化,其中的房价更是会加大贫富差距,而贫富差距的出现,又会反过来抑制房价的上升。

究其原因,是在于当我国贫富差距增大时,政府会通过相关政策限制通过不动产效应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导致房子的预期下降,影响房地产需求价格[4]。

刘超(2021)经调查发现,部分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从而会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而随着外地市民的进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就形成新的需求者,从而促进了房价的上涨[5]。

2.国民生产总值大量研究证明,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存在一定的联系。

张庆(2019)认为,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是一个能够引起共鸣的一个话题,根据之前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它的制度,但是若要制度能够顺利执行,那么就一定离不开社会的公平,但是就算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达的世界,各国还是有不公平的事件发生,比如男女平等,受教育权,抚养权等[6]。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 渠道拓展等。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农村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与措施探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金融、税收 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基 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03
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农民素
质、增强农村创新能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04
文献综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析:某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产业协同发展
该地区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
收。
创新驱动
研究范围
本文将涵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 、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对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0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土地改革与农业合
作化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的 集体所有,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 了基础。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上世纪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化运 动兴起,农业生产实行集中管理 ,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中国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中国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03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 途径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管理、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
05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
改革开放前的城乡收 入差距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乡收入差距 相对较小,但改革开放后,城乡 收入差距开始扩大。
改革开放后的城乡收 入差距
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 波动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20世 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收入差 距迅速扩大。
绝对收入差距
指城乡居民实际获得的货币收入 之间的差距。
相对收入差距
指城乡居民获得的货币收入与各 自所在地区的平均收入之比。
城乡收入一体化
指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收入增 长速度、收入结构等方面逐步走 向均衡状态。
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
财政支农力度不足
中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小、比例低,且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城市偏向政策的影响
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城乡资 源分配不均
城市偏向政策使得城市获得更多的财政资源 ,而农村则相对较少,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 ,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农村人 口外流
城市偏向政策使得城市人口增加,而农村人 口减少,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影响农民收
入增长。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影响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1 2
总量增长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在教育 、医疗、社保等领域投入增加。
结构变化
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支出结构也在发生 变化,民生领域支出逐渐增加。
3
地区差异
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西部地 区财政支出水平相对较低。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经济建设支出
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占比较高,对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字:
目前,在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被许多学者所关注,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熊邓灵、李芳丽在《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依据1985年——2009年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从城市化水平、二元经济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特征及经济增长速度五个方面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特征及中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较大。

刘亚南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一文中认为国家政策的倾斜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

主要包括:第一,取消现行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劳动力可以自由地在城乡之间流动;第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等。

赖小琼, 黄智淋的《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一文中以我国1978 - 2009年的数据,构建以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为内生变量、财政支出为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可考察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

发现: 三者不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而且存在短期的动态关系。

具体而言,财政分权在长期和短期均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通货膨胀虽在长期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在短期则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王晓鸿、张俊杰在《城乡收入差距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原因研究———以甘肃为例》一文中用模型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值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物质资本比值的变动对城乡收入比值的影响更大。

李海波《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若干问题》以我国1980-2009年城市和农村人均收入时间序列数据依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内在规律性。

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受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及体制变迁、.原有体制的政策惯性及部分宏观政策的影响。

施会文的《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和变动趋势分析》文中,以江苏省为例,在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分析选取了产业结构等个解释变量个江苏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设定固定影响模型进行估计分析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中,第一产业产值占比重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均有显著的负效应。

李国茂《交易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通过全局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地区1999~ 2007 年的交易效率进行衡量, 并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各地区交易效率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结果表明,交易效率越高的地区,其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但随着交易效率的提高, 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成学真、李萍《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运用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基于V AR模型上的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甘肃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且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

黄国华于《开放格局下的体制束缚、机会不均等与城乡收入差距》一文中:在系统梳理体制性因素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型的体制性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框架:开放背景下正式制度供给所带来的机会不均等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
及扩大。

苏允平、董雪在《辽宁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一文中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与城市相比要弱一大块,这是城乡收入差距愈来愈大的主要原因。

苏素,宋云河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一文中以1997 年-2008 年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收入数据研究表明,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继续扩大,但部分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部分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则继续扩大。

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比和人均国民收入排名分析发现人均国民收入较高的省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反之城乡收入差距较大通过借鉴市场化指数的方法构建城乡收入公平性指数的分析表明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区域性特点,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公平性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表明投资、福利性财政支出、财政分权等因素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城市化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则区域不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

二、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影响
余官胜《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协整的实证研究*》利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研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发现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会减少居民消费需求。

我国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用预防性储蓄假说进行解释。

实证研究同时发现在当前阶段,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减少居民消费需求。

王倩在《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1978——2008 年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在短时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但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会反方向抑制经济增长。

姜雪来《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解读》中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积极一面。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进程,平衡时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

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一定差距的存在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全面活动与优化配置。

三、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温桂荣在《基于缩小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文中认为:财政支出政策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的重要手段。

它主要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政策,能够保证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具有长期收入调节作用。

针对城乡之间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可以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进行有效调节。

财政农业支出、文教科卫支出等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基本建设支出和福利保障支出,纠正目前这类支出的城镇偏向。

也可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黄国华于《开放格局下的体制束缚、机会不均等与城乡收入差距》以全国29个省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包括市场化程度、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在内的正式制度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度。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开放度、外贸依存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都存在负向的显性关系。

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进行制度变迁:提高农村地区的市场化水平, 深化农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扩大农村地区的贸易规模。

王罡《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一文从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态势出发,分析了我国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认为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多方面考虑。

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在体制、政策上都要给予农村居民一定的支持,在财政税收方面适当向农村倾斜,从教育、社会保障、土地等多方面着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刘芳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认为我国现有条件下缩小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需要科学地认识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可行的、有效的具体措施。

其中关键的措施是进一步减少农业劳动力。

为此,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市化,逐步形成既符合效率原则又满足公平要求的公民自由择业和自由居住的经济社会环境。

张道航《完善利益分配关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文中提出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需要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改变农村土地征收中的不平等交换,不仅需要构建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基础的公平的土地征收制度,而且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权益。

廖毓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实证主义的视角》一文中以1978—2008年的全国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OS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显著作用,经济开放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因素一定程度上对城乡收入差距也起到了缩小的作用。

何传超《最低工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会扩大,达到某一拐点后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差距会缩小。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时期,还没有达到最低工资的临界值。

因此,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对我国缩小城乡差距具有较高的政策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