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关键字:目前,在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被许多学者所关注,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熊邓灵、李芳丽在《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依据1985年——2009年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从城市化水平、二元经济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特征及经济增长速度五个方面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特征及中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较大。
刘亚南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一文中认为国家政策的倾斜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
主要包括:第一,取消现行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劳动力可以自由地在城乡之间流动;第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等。
赖小琼, 黄智淋的《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一文中以我国1978 - 2009年的数据,构建以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为内生变量、财政支出为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可考察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
发现: 三者不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而且存在短期的动态关系。
具体而言,财政分权在长期和短期均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通货膨胀虽在长期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在短期则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王晓鸿、张俊杰在《城乡收入差距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原因研究———以甘肃为例》一文中用模型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值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物质资本比值的变动对城乡收入比值的影响更大。
李海波《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若干问题》以我国1980-2009年城市和农村人均收入时间序列数据依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内在规律性。
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受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及体制变迁、.原有体制的政策惯性及部分宏观政策的影响。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深度融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也引发了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作为长期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其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数字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同时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新的路径。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数字化水平、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加强城乡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等。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建议,可以有效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如信息流通迅速、资源配置优化、创新能力强等,正在深刻影响着各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
然而,与此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依然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在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例如,通过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扩大农村地区的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张三,2020)。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整体上看,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必然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Abstract: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Overall,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rural resident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blem is basically solved the food and clothing,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well-off society forward. But should also clearly see that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status quo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polarization, and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imperative.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不利影响;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基于收入来源结构视角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基于收入来源结构视角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有所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依然突出。
本文旨在从收入来源结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影响,以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政策、制度、经济结构、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其中,收入来源结构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而城市地区则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多元化收入为主。
因此,研究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对于理解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全国及各省份的统计年鉴、调查数据等,对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结构进行描述性分析。
其次,运用统计学方法,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对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结构进行深入比较。
最后,结合政策、制度等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探讨。
四、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结构现状及比较(一)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农村地区居民主要依靠农业收入,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
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等也有所增加。
然而,总体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
(二)城市地区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城市地区居民的收入来源相对多元化,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等。
其中,工资性收入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城市地区居民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三)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结构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结构,发现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农业收入;而城市地区居民的收入来源相对多元化。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政策、制度、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因素。
例如,农村地区的土地政策、农业补贴政策等对农村居民的收入产生影响;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就业政策等对城市居民的收入产生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摘要】本文查阅和梳理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总结和归纳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现有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重视实证分析轻视规范分析;二是现有文献重视宏观或中观的经济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而忽视微观个体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论文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偏向政策1 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较之改革开放前也有相当程度提高。
然而,居民收入差距却一直呈扩大趋势。
大量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达到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全国城乡人均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倍上升到2009年的3.33倍。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各类专家、学者在探寻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对策,国家在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危险的发展趋势,由此产生的文献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已有文献,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贡献及其不足并探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 中国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2.1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赶超战略是解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
林毅夫等从中国经验出发,论证了发展中国家由于选择了赶超战略导致了城市偏向政策的内生性。
对于二战后先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历史性赶超是其最主要目标。
为此,这些国家大多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或进口替代战略等赶超战略。
研究发现,中国众多城市偏向型政策都根源于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蔡昉指出,传统发展战略及中央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制度和政策,特别是对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扭曲,并没有完全从目前的经济体制中消失。
这些遗留的制度障碍与利益集团压力互为因果、彼此强化,一道决定了城乡差异的程度以及随着时间的周期性变化。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摘要]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中国普遍长期的现象,历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视线,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举不胜举,而且这些研究逐步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各学派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扩大的因素做出解释。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1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在1950年,我国刚刚要进入工业化时期,就遭遇了朝鲜战争。
苏联的大型重工业大量投资在中国的军事装备的生产中。
这一时期,轻工业不发达,重工业是第一个崛起的,于是,产生了“资本排斥劳动”,不断追加资本增加却不增加劳动。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进入工业化时期,资源有限,资本短缺,但是人口膨胀。
产业只能集中于城市,于是城市变成了资本集中的地方。
我国依靠从“三农”提取剩余,完成城市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这就创造了城乡二元结构。
那么同时也就靠造就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城市化开始落后于工业化。
由于资金短缺,我国在生产方面大规模集中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替代资本。
后工业化过程的60年,我国有四次大规模的引进外部资金。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外债压力过大,邓小平同志允许地方直接引资,90年代,允许外商直接投资(FDI)。
每一次的外资资本进入都会导致中国的投资能力减弱,就业量减少,城市的失业人口向农村转移。
这就造成了农村的贫困(温铁军,2013)。
而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仅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特征,林光彬(2004)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不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而城市和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层结构。
2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2.1城市偏向政策及制度因为我国的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所以政府大多采取一些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短期经济增长,但长期看来,这样的政策会让社会总体损失惨重,因为这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陆铭,陈钊,2004;程开明,李金昌,2007)。
在多个方面,包括城乡交换、资源分配、再分配等各个领域。
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经济学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实现共同富裕、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困难,其中以“贫富分化日益突出”最为严峻。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连续多年超过0.4的警戒位,财富分配也越来越向少数人倾斜。
国家统计局指出,就城乡差距看,2003年以来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持续保持在3.2倍左右[1]。
城乡收入差距要是长期处在这样一个高位将使爆发社会动乱和政治动荡的潜在可能性增大。
国家为了促使社会安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拉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浙江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
然而在经济增长、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十五”期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就由2000年的2.18:1扩大到2005年的2.44:1。
1978年以来,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阶段性波动特点,每一时期的表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的影响。
在浙江省内部各地区的城乡差异又表现为地区性,受到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的影响。
从总体来说,浙东北的经济远比浙西北发达,收入差距远远低于浙西北。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些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不重视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可能会带来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潜在危害,那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浙江”、“和谐浙江”将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意义重大。
当然,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若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对全国来说也是相当有参考意义的。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近年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依然热情不减,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文写作提供素材。
本人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同时,结合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加上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以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金融发展通过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性也可能加剧城乡收入差距。
例如,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匮乏,使得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并整理相关年份的金融发展数据和城乡收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协整分析等,探讨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其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农村和城市地区的金融服务和经济发展情况的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四、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一)金融发展对农村地区的积极影响金融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
随着农村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农民可以通过贷款、投资等方式增加收入。
此外,金融发展还提高了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
(二)金融发展对城市地区的积极影响金融发展为城市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推动了城市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城市地区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基础,因此金融发展对城市地区的积极影响相对较小。
(三)金融发展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尽管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城乡地区的经济收入,但由于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使得农村地区无法充分享受金融发展的红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摘要]本综述主要围绕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描述分析了当前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并结合目前已有的研究,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结构一.观点回顾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主要有以下观点:1,两极分化论:该观点认为中国城乡分配差距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赵人伟、李实(1999)提出“两极分化”不等于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是指“整体中的部分”有向两极方向变动的趋势,因而可以用绝对收入趋势比较法和相对收入趋势比较法研究不同收入组收入变动趋势,从而界定有无两极分化;张东辉等(2002)进一步指出,两极分化的绝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组的绝对实际收入提高的同时,最低收入组的绝对实际收入下降,两极分化的相对标准是指最高收入组的收入与中位数平均收入的比值上升的同时,最低收入组的收入与中位数平均收入的比值下降。
并通过对1985—1999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不同分组研究发现:从绝对标准看,中国城乡居民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但从相对标准看,中国城乡居民中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邓涛(2006)利用城乡家庭收入分组资料计算得到历年基尼系数、不良指数及各组收入增长速度,分析得出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异日益显著,出现了个人收入悬殊问题。
2,适当论:该观点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适当即两极未分化论。
陈云( 2008)通过对城镇居民1985—2007年不同收入分组之间的收入增长速度、收入份额、基尼系数等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发现这些年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速扩大,收入增长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但收入差距仍在合理区间。
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观点很多,众说纷纭。
李伯霞认为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农村改革中的政策因素所起的作用已逐渐减弱;(2)税收政策的影响;(3)乡镇企业发展减速;(4)传统的户籍制度对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赵欣欣、夏万利、白雪梅概括了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基本轨迹、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变动对全国总收入差距及其变动的影响。
然后从诸多的文献中提炼出了现行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1)从发展战略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收入差距的扩大;(2)体制改革本身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改革不平衡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而转轨时期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差距进一步扩大;(3)二元经济结构而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仅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固有特征,林光彬(2004)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不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而城市和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层结构。
三.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经过整理分析发现影响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城市偏向政策及制度。
因为我国的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所以政府大多采取一些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短期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这样的政策会让社会总体损失惨重,因为这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程开明,李金昌,2007)。
程开明还列举了一系列具有城市偏向性的制度及政策,例如,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支出资金投入严重短缺,导致农业不能正常发展,农村资金向非农化方向转移,极大地减弱了农业有效发展的基础,公共产品的提供对农村歧视,等。
(2)外商直接投资。
杨特(2008)总结出以下结论:一是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持续增长的利益分配不均,每一个居民所得到的利益不平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城市及农村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是显著增加的;二是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减少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并且这种作用正在逐步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却在减慢;三是外资企业在我国地区间的投资分布不均,造成了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地区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杨永兵、雷昭明(2012)从时间方面分析,他们认为虽然在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相对的减少我国收入不平等的状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商直接投资会加剧我国收入不平等的状况。
这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带来了科学技术,但它所缩短的收入差距长期内会被技术进步所抵消,不同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影响程度在逐步增大。
(3)收入分配。
李实(2012)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收入分配格局也在一步一步改变,并伴随着一些新特点的呈现,首先就是农村与农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减慢,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扩大速率有增无减。
其次则是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乃至全国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王小鲁(2007)则认为这是由于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偏向于垄断性与资源性行业。
(4)人力资本。
在考虑资本积累的前提下,一些学者认为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影响。
如郭剑雄(2005)认为,农村地区实行计划生育的能力不强,人口多、教育质量差是农民贫困的原因;而城市恰恰相反,再加上城市高质量的人力积累,这都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5)收入来源。
依据一些学者的观点,收入来源有三类,工资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次之。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拉大工资性收入差距,城乡间的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也可以扩大经营性和转移性收入的差距。
而有些学者则不认同这样的排序,戴平生、庄赞(2012)通过对各个收入来源的基尼系数研究得出,经营性收入是减少收入差距的基础,其他两个要素为次之。
童海滨(2012)的观点则是对上述两种不同观点做出总结,他们认为,工资和经营性收入都是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力大,且正在上升,经营收入反之。
(6)金融的发展。
有些学者认为金融的发展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关系不大,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张立军(2007)和孙华臣(2012)都指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金融的发展较慢,但还是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另外,还有些学者认为银行对穷人贷款利息高,导致穷人贷款难度加大,使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就极大地拉开了城乡收入的差距。
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但是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两极分化趋势和中等收入者比重相对过低的情况,形成了一种“马太效应”:富裕的更加富裕,贫困的更加贫困,社会公平日渐突出的问题已充分体现在收入分配上。
中等收入者比重过低以及大量的低收入者存在的结果导致了消费倾向降低、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结构断层、持续发展受阻,同时还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分层,致使不稳定因素增加,当前出现的仇官、仇富等诸多问题就是明显的反应。
现在,对于收入分配问题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十八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缩小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扶贫对象。
改变目前的金字塔型分配格局,努力建立起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从近期看,它有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的作用;从长远来看,则可以为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与之相配套的社会结构(祁岩2008)。
肖红叶、王健和刘清、林双指出:收入差距扩大具有二重性,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本质上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地意义:(1)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科技创新。
而不合理、不适度的收入差距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危害、阻碍和破坏作用:(1)违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2)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并抵消一部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
(3)影响社会稳定。
五.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李伯霞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建议:(1)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资;(2)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继续减免农业税费。
谢倩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1)加大对农村科技和人力资本的投入;(2)完善分配政策,保证农民的收入;(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4)建立适合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5)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可行性及持续性。
六.主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
用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趋势,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用规范分析法研究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及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同时应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其进行分析参考文献[1]赵人伟、李实.收入差距还会继续扩大吗[J].中国改革.2006(07)[2]李伯霞.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不容忽视[J].成都师专学报.2002(03)[3]程开明.聚集抑或扩散—城市规模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及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8)[4]杨永兵、雷昭明.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与城乡收入差距[J].企业经济.2012(11)[5]李实.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2007(02)[6]张立军.金融发展门槛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7)[7]谢倩.论城乡收入差距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