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案

-词语的解析:诗中的“莺”、“拂”、“醉”等词语具有特定意义和修辞效果,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主题思想的把握:理解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举例:《晚春》中“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莺飞”的轻盈与“草长”的生机,理解二月春天特有的景象。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品味《晚春》中的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古诗词的探究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
5.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通过《晚春》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提升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理解:《晚春》的韵律、节奏和语气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理解诗句的含义。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晚春》中的意象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诗意的语言去表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春天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继续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动力。
《晚春》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晚春》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
该诗创作于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韩愈年近半百时。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花草树木以生命的力量,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珍惜春天,启示人们抛开自我,应时创造。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最新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25页)ppt精品课件

自由朗读诗歌
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存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题;
“望岳”,遥望泰山之意。
品读诗歌:
诗人眼中笔下的泰山怎样 的特点呢?请结合诗中词语 简要分析。
“青未了” 指青色的山峰连绵不 断,诗人用自己的体验——在古代 齐鲁两大国的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 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 泰山之高。
2020—202 1学年 人教部 编版七 年级语 文下册 第三单 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晚春 》 (25页 )ppt精 品课件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学法小结一:
结合诗歌关键字词赏析诗歌
情感探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呢?
背景资料
《望岳》是流传于世的杜 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是诗 人二十四五岁时在齐、赵一 带漫游时的作品。它境界高 远,表现了泰山的峻美,洋 溢着青年诗人的满腔壮志和 不凡才。
学法小结二:
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 诗歌创作背景了解诗歌表达的情 感—知人论世。
不同点:
写作背景不同 写于开元盛世
写于安史之乱
2020—202 1学年 人教部 编版七 年级语 文下册 第三单 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晚春 》 (25页 )ppt精 品课件
2020—202 1学年 人教部 编版七 年级语 文下册 第三单 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晚春 》 (25页 )ppt精 品课件
2020—202 1学年 人教部 编版七 年级语 文下册 第三单 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晚春 》 (25页 )ppt精 品课件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诵读练习一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诵读练习一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本诗通过描写晚春景色,表达出诗人何种情感。
【答案】(1)连那些并无才思的柳絮和榆钱,也都不甘寂寞,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2)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大好时光的赞美、珍惜之情,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案:(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2)示例: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1)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谈着琴弦,一边发出长长地啸声。
诗人僻居山林之中,也并不感到孤独,因为一轮皎洁的明月还时时照耀着自己,那轮明月就如同自己的知己。
(2)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薄的心境。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深林”中的“幽”和“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2)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案】(1)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晚春幽州台期末复习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晚春幽州台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5分)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0.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3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4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分)6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分)登幽州台歌1、诗人登上,看到无穷无尽的天地,先想到,再想到,不禁。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赏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6、“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7、作者在高处观景,为何会“怆然”呢?8、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9、《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1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1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13、《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下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

七下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文学常识填空。
1.《竹里馆》作者是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2.《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3.《逢入京使》作者是岑参,唐代诗人。
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4.《晚春》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根据原文填空。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0.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三、按要求填写句子。
1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气质的人物活动,却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2.《竹里馆》中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5.《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16.《逢入京使》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8.《晚春》一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表达对它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四、诗歌阅读。
(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9.诗中的“幽篁”是什么意思?“幽篁”指的是幽深的竹林。
20.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教案 (4)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案 (4)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短暂。
通过学习本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意象和情感的表达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寄托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能够理解诗文的大意,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能够领悟诗人的情感寄托,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文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3.诗人的情感寄托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音频。
2.与诗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情境。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文,体会诗文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了一身还满”等,理解诗人对春天的描写。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加强对于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诗人的情感寄托,如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等。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晚》练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一、资料助读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关于背景: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
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二、朗读诗歌三、疏通诗意2.做好记录,并记住重点词语。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不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
才思:才气,才华。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天空。
四、抓住意象,感悟情志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2.赏析内容。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2)有姿色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又怎样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来了吗?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3.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么?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阅读韩愈《晚春》,回答问题。
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的修辞方法,并简析其妙处。
4.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第三单元单元质量评估(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诘.问(jié)取缔.(dì)忿.然(fèn)骇.人听闻(hài)B.震悚.(sǒng)凹凼.(dāng)惶.恐(huáng)自矜.(jīn)C.荒僻.(pì)麦茬.(chā)门槛.(kǎn)微颔.(hàn)D.掳.掠(lǚ)塌.败(tā)骷髅.(lóu)孤孀.(shuāng)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惧惮烦琐塌败荒僻B.惶恐莫明其妙谋死震颤C.诘问滞笨愧怍撬开D.筹划门槛尴尬骇人听闻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一、资料助读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关于背景: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
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二、朗读诗歌三、疏通诗意2.做好记录,并记住重点词语。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不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
才思:才气,才华。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天空。
四、抓住意象,感悟情志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2.赏析内容。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2)有姿色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又怎样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来了吗?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3.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么?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阅读韩愈《晚春》,回答问题。
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的修辞方法,并简析其妙处。
4.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第三单元单元质量评估(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诘.问(jié)取缔.(dì)忿.然(fèn)骇.人听闻(hài)B.震悚.(sǒng)凹凼.(dāng)惶.恐(huáng)自矜.(jīn)C.荒僻.(pì)麦茬.(chā)门槛.(kǎn)微颔.(hàn)D.掳.掠(lǚ)塌.败(tā)骷髅.(lóu)孤孀.(shuāng)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惧惮烦琐塌败荒僻B.惶恐莫明其妙谋死震颤C.诘问滞笨愧怍撬开D.筹划门槛尴尬骇人听闻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通过他的努力,使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管理。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的代价。
C.《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文章选自《呐喊》。
D.《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一是写他的“苦”。
6.古诗词积累。
(3分)(1)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2)杨花榆荚无才思, 。
(韩愈《晚春》)(3)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7.依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一句话。
要求句式、结构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
(4分)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
你的祝福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 ,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8.名著阅读。
(6分)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
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地难过。
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地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
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1)以上文段节选自(作者)的小说《》。
(2分)(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做简要的分析。
(4分)二、阅读理解(共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16分)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而“我”认为“”,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这些都为下文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4分)10.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2分)11.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3分)12.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它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
(3分)1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样说?(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26分)快乐的二傻陈永林①二傻是我饭店里的服务员。
②当初招二傻时,妻子极力反对。
妻子的反对并不是没有道理,二傻长得丑,走路一跛一跛的,左肩高出右肩一大截。
而且个子矮,才一米五。
妻子说:“顾客见了他,会没食欲的。
”但我想帮二傻。
二傻再找不到工作,会饿肚子的。
另外,二傻脸上的笑吸引了我。
二傻的笑同婴儿的笑一样,纯洁、简单、透亮、真实,这笑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
我一见他的笑,感到很愉快,也想笑。
③我对妻子说:“先试试,不行再说。
”④二傻第一天端菜,菜汤就泼到一顾客的衣袖上。
二傻慌赔不是:“对不起,真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您千万别生气,这是我第一次端菜……要不,我给您唱首歌……烦恼烦恼真烦恼,我办的喜事真烦恼,丈娘狮子大开口,这不能缺,那个不能少,结婚的彩礼还拼命要……”二傻边唱歌,边做鬼脸。
二傻的声音并不好听,但他滑稽的样子把许多顾客逗笑了。
许多人鼓掌,那顾客也笑着鼓掌。
他一笑,二傻就知道他原谅了自己,一个劲地说:“谢谢,真谢谢你原谅了我。
要不,老板准不会要我。
”他走时,二傻说:“希望我下回还能为您服务。
”“行,我过两天来。
”他拍了一下二傻的肩,“你真可爱。
”⑤妻子说:“还是让二傻走吧,要不所有的顾客都会被他赶跑,我们这里不是慈善机构。
”⑥“要不再过两天。
”我也犹豫。
⑦幸好后来的两天,二傻没出啥差错。
而且那人,也就是被二傻泼了菜汤的顾客真的又来店里吃饭了。
那人自己拣一张空桌坐下后,喊:“二傻,来杯茶。
”⑧二傻应:“来啰。
”二傻脸上的笑显得更灿烂了。
⑨“你怎么笑得这么开心?”那人说,“我真想像你一样笑。
”⑩这天晚上,店里来了一个眉心里有颗美人痣的女孩。
女孩点了两个菜,一瓶一斤装的二锅头。
女孩喝酒时,泪水一串串地往下淌。
二傻问女孩:“啥事这样不开心?”女孩说:“陪我喝一杯。
”二傻说:“喝就喝。
”店里规章制度规定服务员不能吃顾客的菜,不能喝顾客的酒。
可这个二傻竟然视规章制度为一张废纸。
二傻从女孩嘴里得知今天是她的二十岁生日,男朋友也在这一天与她分手了。
二傻去了厨房,拿来一个酒盅样大的蛋糕,并拿来两根比牙签稍粗的蜡烛。
二傻把蜡烛插在蛋糕上,点燃了。
然后对大厅里所有的顾客说:“能允许我关一会儿灯吗?一个女孩今天二十岁生日,而且她今天遇到一件开心的事,她把一个臭男人甩了。
”所有的顾客都说:“行。
”二傻关了灯,对女孩说:“先许愿,再吹蜡烛。
”女孩吹了蜡烛,二傻用那五音不全的嗓子唱:“祝你生日快乐……”所有的顾客也跟着唱:“祝你生日快乐!……”女孩笑了,泪水却淌得更欢。
女孩走时,弯下腰拥抱了二傻,并在二傻的额头上亲了一下:“谢谢!谢谢你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会记住你的。
”几天后,二傻发现了一个脸上挂着泪水的中年妇女,那女人一个劲地喝酒,二傻走上前,站在她面前笑。
中年妇女问:“你笑啥?”二傻装出一脸傻相:“笑比哭好,我就笑,不哭。
”中年妇女说:“你这个二傻!你问我干吗不开心?我和丈夫已冷战一个月了,谁也不理谁。
”二傻说:“我给你讲个小故事。
有两个脾气很犟的人在一座独木桥上相遇了,谁也不让谁过,他们站了一天,然后坐下了,又一天,他们躺下了。
”中年妇女笑了:“行,我听你的。
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让他来陪我吃饭。
”一会儿,一个男人来了。
男人敬二傻的酒:“谢谢你让我们夫妻和好。
”许多顾客都喜欢二傻,二傻把他天使样的笑传染给每个顾客。
二傻让他们把痛苦留下,把快乐带走。
顾客都抢着要二傻服务,“二傻,给我添茶。
”“二傻,给我拿个打火机。
”“二傻,帮我催一下菜。
”二傻乐颠颠地跑来跑去。
快乐的二傻让我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
一个顾客对我说:“再痛苦的人一见二傻脸上的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笑。
”让我没想到的是,二傻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二傻得了肠癌。
二傻笑着对我说:“我早知道自己得了癌。
”二傻出殡那天,一两千个人来送二傻。
而且这天是二傻二十五岁的生日,那个眉心里有个美人痣的女孩拿来一个脸盘样大的蛋糕。
女孩把蛋糕放在二傻的灵台前,然后把二十五根蜡烛插在蛋糕上,点上了,然后自己吹灭了,然后唱:“祝你生日快乐……”在场的所有人也跟着唱:“祝你生日快乐!……”许多人都哭了,声音哽在喉咙吐不出来,变成呜咽。
女孩说:“二傻准不愿我们哭,我们都别哭,我们要快乐……”女孩说不下去了,泪水泉涌样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