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配合比设计2012
JGJ_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学习讲义

环境等级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最大水胶比
0.60
0.55 0.50(0.55) 0.45(0.50) 0.40
注:素混凝土构件的水胶比要求可适当放松;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二 b、三 a 类
环境中的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并可采用括号中值。
3.0.4 条:本条规定了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小用量。
本次修订后,采用在控制最大水胶比的条件下,限定胶凝材料的最小用量。胶凝
300
素砼:0.70 0.60
320
0.55
JGJ 55-2000 混凝土中最小水泥用量 素砼 钢筋砼 预应力砼
200
260
300
225
280
300
250
280
300
三 a 0.45
330
0.50
300
三 b 0.40
330
---
---
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学习 3.0.5 条:本条规定了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钢渣粉、 磷渣粉、硅灰等)的最大掺量。 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 通过试验确定,但不宜超过最大掺量。 当矿物掺合料的掺量超过《规程》规定的最大掺量时,全盘否定不妥,通过对混 凝土性能进行全面试验论证,只要证明结构混凝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可以满足设计要 求,也是可以的。 3.0.6 条:本条规定了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的最大含量。 与测定硬化后混凝土中的氯离子相比,测定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氯离子,时间大大 缩短,便于配合比设计和控制。
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学习
从 25 组提高到 30 组;②给出了强度标准差的具体计算公式;③适当调高了强度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方法1、目的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达到经济合理,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1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试配、调整后确定。
2.2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3、本标准名称及引用标准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l07—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4.1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按(1)计算;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按式(2)计算f cu,0≥f cu,k +1.645σ............(1) f cu,0≥1.15f cu,k (2)式中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4.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确定: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当具有近1~3个月的同一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下式计算:σ=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f uc,i — 第i 组的试件强度(MPa); m fcu —n 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 n — 试件组数。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式(4.0.2)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应取3.0MPa。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C35P6

1)ma=(mce+mfe+me)·i= ( 376 + 67 + 23 ) × 2.0% = 9.32 kg/m3
2)wa=ma·(1-γ)= 9.32× ( 1 - 30% ) = 7 kg/m3
(11)扣除减水剂含水量后,实际用水量
mwb=mwa-wa= 180 - 7 = 173 kg/m3
βs=ms0/(mg0+ms0)×100%
2) 砂的初步用量ms0=(mcp- mc0-mwa).βs= ( 2410- 400- 180)× 41% =
750 kg/m3
石的初步用量mg0=(mcp-mc0- mwa)-ms0= (2410- 400- 180 ) - 750 = 1080 kg/m3
669 kg/m3
石的初步用量mg0=(mcp-mc0- mwa)-ms0= (2410- 514- 180 ) - 669 = 1047 kg/m3
(7)掺粉煤灰时,水泥调整用量,粉煤灰用量的确定依据GBJ146-90,
设定粉煤灰取代率βc = 12%
超量系数δc = 1.3
1)水泥调整后实际用量 mcf=mc0·(1-βc)= 514×( 1 - 12% )= 453 kg/m3 2) 粉煤灰的实际用量 mf0=mc0·βc·δc= 514× 12% × 1.3 = 80 kg/m3
试配实测表观密度ρct为 2400 kg/m3, 相对误差=|ρct-mcp|×100%/mcp= 0.42%
因为相对误差 0.42% ﹤ 2%, 故配合比中的各材料用量不需再作调整,试拌坍落度在设计 的范围内,和易性良好。
基 准 配 合 比:
mce:mfe:me:mse:mg0:mwb:ma= 376 : 67 : 23 : 696 :1068 : 173 : 9.32
低水泥用量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

低水泥用量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谢程程(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600)摘要:文章结合低水泥用量自密实混凝土的需求现状开展配合比实验,旨在以低水泥用量的硬化程度和经济成本为性能指标,探索相应的配合比设计配方。
研究发现,低水泥用量下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规范要求,能为相关企业生产力学性能优良、质优价廉的混凝土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低水泥用量;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A bs t ract:Bas ed on t he cur r ent needs f or l ow cem ent cont ent s el f-com pact i ng concr et e,t hi s ar t i cl e car r i es out m i x pr opor t i on exper i m ent s,ai m i ng t o expl or e t he cor r es pondi ng m i x desi gn wi t h har dened pr oper t i es and econom i c cos t s as i ndi cat or s under l ow cem ent cont ent.The st udy f i nds t hat t he t es t r es ul t s of s el f-com pact i ng concr et e wi t h l ow cem ent cont ent can m eet t he r equi r em ent s of s peci f i cat i ons,whi ch can pr ovi de r ef er ences f or r el evantent er pr i s es t o pr oduce concr et e wi t h excel l entm echani calpr oper t i es and cos t-ef f ect i venes s.K ey w ords:l ow cem entcont ent;s el f-com pact i ng concr et e;m i x r at i o[中图分类号]V21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38(2023)04-0046-020引言自密实混凝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C30P1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30P1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GB/T50081-2002)4、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二设计要求1.设计强度:C30P102.坍落度:180±20mm三原材料1.水泥:新乡春江水泥厂P.O42.5级。
2.掺和料:巩义怡晟Ⅱ级粉煤灰。
3.中砂:产地禹州,级配良好,细度模数2.6。
4.碎石:产地荥阳贾峪,为5~20 mm连续级配,其中1#料为5~10 mm,2#料为10-25mm,掺配比例为20%﹕80%。
5.外加剂:河南新乡科之杰高效减水剂,减水率18%,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8 %-2.0%。
6. 膨胀剂:河南铝成聚能,参量为胶凝材料的10%。
四按规程JGJ55-2011进行配合比计算1.确定试配强度:f cu,0=f cu,k+1.645σ=30+1.645×4=36.6 MPa2.计算水胶比:W/B=αa×f ce / ( f cu,0+αa×αb×f ce)=0.53×48/ (36.6+0.53×0.2×48) =0.61按JGJ55-2000表4.0.4校核耐久性要求,结合经验确定W/B=0.463.根据坍落度设计要求,确定单位用水量m w0=225kg/m3测得减水剂减水率18%,m wa=m wo×(1-β)=225×(1-0.18)=184.5 kg/m3,取179kg/m3。
4.计算水泥用量m c0=m w0/( W/B) =179/0.46=389.1 kg/m3,取390 kg/m35.选取粉煤灰取代量为23%。
计算粉煤灰用量390×23%=89.7kg/m3取90 kg/m3,故水泥用量为300kg/m3。
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

4.0
5.0
6.0
二、计算水胶比 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 算:
W
a b cu , 0 b 式中: W/B——混凝土水胶比; αa,αb——回归系数 ,可按下表规定取值; ——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也可 以按下表确定。 回归系数( αa,αb )取值表
说明: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 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 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 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粉 钢渣粉 磷渣粉 硅灰 复合掺合料 水胶比 ≤0.40 >0.40 ≤0.40 >0.40 —— —— —— ≤0.40 >0.40 最大掺量(%) 采用硅酸盐水泥时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 35 30 25 20 55 45 45 35 20 10 20 10 10 10 55 45 45 35
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称粒径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mm项目指标10020031540016020031540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0w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w0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以上表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中坍落度90mm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5kgm用水量来计算当坍落度增大到180mm以上时随坍落度相应增加的用水量可减少
耐高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耐高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混凝土材料受热后作用机理大量研究表明混凝土在高温受热下的退化主要表现在:混凝土表观密度降低;形成大量的孔和和裂缝以及强度和弹性模量的下降。
受热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水泥水化产物受热作用机理;2、骨料受热作用机理;3、水泥石和骨料界面受热作用机理。
水泥水化产物受热作用具体过程如下:100℃时毛细孔开始失水;100-150℃时由于水蒸气蒸发促进熟料逐步水化使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加;200-300℃水泥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凝体脱水导致组织硬化;300℃以上由于脱水加剧混凝土收缩开始出现裂纹,强度开始下降;575℃氢氧化钙脱水使水泥组织破坏,900℃混凝土中的碳酸钙分解。
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900℃时游离水、结晶水及水化物的脱水基本结束,混凝土强度几乎丧失。
同时必须注意由于氢氧化钙的脱水,碳酸钙的分解,混凝土中生成了氧化钙,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再次水化导致体积膨胀产生混凝土表面酥松剥落现象,此外高温改变了钙矾石的形成机理,使混凝土内部形成粗大的孔结构。
各种岩石成分的骨料,受热变形也不相同。
含有石英岩的骨料(如石英砂、砂岩等石英质骨料),在575℃以下,体积逐渐膨胀,而在575℃时,突然膨胀;含有石灰岩的材料,在750─900℃条件下分解成氧化钙,强度显著降低故普通混凝土不宜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其使用温度一般也不超过250℃。
300℃时混凝土中的骨料开始膨胀,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水泥收缩和骨料膨胀加剧,两者结合被破坏产生界面破坏,伴随着水泥水化产物的受热破坏以及骨料的晶型转换,界面破坏加剧。
同时由于混凝土表面温度升高比内部快得多以及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热不相容造成的内外温差和应力差也会引起混凝土开裂和强度下降。
二、耐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依据上述混凝土材料受热后作用机理可以得出配合比设计要点:1、水泥品种的选择按照设计目标,本次混凝土耐热度在700℃,为确保安全实际研究过程中提高至750℃,基本已经达到了硅酸盐水泥耐热混凝土温度上限。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_2012年[完整版]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_2012年[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7f7c0f376baf1ffc4fadee.png)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m i x p r o p o r t i o n d e s i g n o fm a s o n r y m o r t a rJ G J T98-20112011年修订过程及主要内容根据建设部文件建标〔2008〕102号“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修订、修改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从2008年4月开始进行修订,主编单位为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及浙江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接到任务后,主编单位立即组建了编制组,确定了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中技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嘉善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西安天洋建材企业集团,编制人员为:•李荣孙占利张秀芳赵立群刘军选徐鹏如王文奎何希铨金万春王转英袁永福钱建武张雪琴薛天牢金裕民徐建黄春文毛国强何富林陈华沈文忠。
任务下达后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各编制单位进行沟通,行业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颁布实施至今,距今已有10年之久,该标准对保证作为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范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造物中所采用砂浆的质量配合比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材料的更新换代以及其他标准的变化,特别是预拌砂浆的蓬勃发展,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及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的修订,都使该标准的继续使用出现了一些困难、可操作性差、工地现场执行难度增大,因此,迫切需要对《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修订,以适应建筑技术的发展。
根据这些主要问题2008年8月在西安召开了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了编制大纲,明确了主要工作内容及验证试验方案。
在上述大量验证试验及调研的基础上,并参考国外先进标准3月形成了初稿, 2009年三月在江苏省姜堰市召开了编制组第二次工作会议,编制组内部对初稿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会后,主编单位根据会议要求及各单位的补充实验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并通过网络在编制组内部进行充分沟通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定稿, 2009年7-8月全国范围内开始征求意见工作,收到来自上海、北京、山东、浙江等全国各地从设计、施工、检测等科研机构、施工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的宝贵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量 法
1、假定混凝土拌合物容重为2350~ 2450kg/m3 2、则mf0+ mc0+mg0+ms0+mw0=mcp
βs=[ms0/(ms0+mg0)]×100%
体 积 法
mc0/ρc+mf0/ρf+mg0/ρg+ms0/ρs+mw0/ρw+ 0.01α=1 βs=[ms0/(ms0+mg0)]×100%
4、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拌合 物性能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5、每个配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标 养至28天或设计规定龄期时抗压。
例题1、试拌时,当发现砼拌合物坍落度或粘聚 性、保水性不佳时,可通过下列哪一种手段调 整配合比?( ) (A)保持水泥用量不变,增加用水量 (B)保持用水量不变,增加水泥用量 (C)保持用水量不变,调整砂率 (D)保持水胶比不变,调整砂率 答案:D
fce=γc · fceg
3、回归系数αa 、αb可通过试验建立水胶比 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当无统计资料 时可按表5.1.2选取
系数 αa αb 碎石砼 0.53 0.20 卵石砼 0.49 0.13
水胶比限值
根据混凝土使用时所处的环境条 件,考虑其满足耐久性要求所必要的 水胶比,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设计方法和步骤
(一) 基本参数 (二) 理论配合比(计算配合比)的设 计与计算 (三) 试配 (四)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基本参数
1、水胶比W/B ; 2、每立方米砼用水量mw ; 3、每立方米砼胶凝材料用量mb ; 4、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mC ; 5、每立方米砼矿物掺合料用量mf ; 6、 砂率βS :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 7、每立方米砼砂用量mS ; 8、每立方米砼石用量mg 。
混凝的分类
(一)按照混凝土表观密度分类 (二)按照不同工程的用途分类 (三)按照胶凝材料的种类不同分类 (四)按照施工工艺的不同分类
不同表观密度
1、特重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大于2800kg/m3 的混凝土。 2、普通混凝土:干密度为2000~2800 kg/m3 的混凝土。 3、轻骨料混凝土:干密度小于1900 kg/m3的 混凝土。
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情况
下列情况应重新设计: 1、砼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 2、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 著变化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抗渗混凝土 (二)抗冻混凝土 (三)高强混凝土 (四)泵送混凝土 (五)大体积混凝土
五强两比培训班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概
述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骨料、 水及其它外加材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和, 经一定时间硬化而形成的人造石材。在 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 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 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 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和物一定的和易 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 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不同胶凝材料
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 合物混凝土等。
不同施工工艺
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等。
砼基本性能
1、砼拌合物性能(工作性能) 2、砼力学性能 3、砼耐久性能
砼拌合物性能(工作性能)
1、稠度 干硬性砼: 维勃稠度 塑性砼: 坍落度 流动性砼: 坍落度 2、凝结时间 3、保水性(泌水率) 4、含气量
砼强度与胶水比成正比(fcu=A×B/W+C ), 大等于C60时由于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不同, 强度与胶水比的关系不能再延伸,即线性关系较 差,分散性较大,故该公式仅适用于强度等级 小于C60的混凝土。
1、fb为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或 按式5.1.3计算 fb=γf ·s· γ fce γf 、γs分别为粉煤灰和矿渣粉影响系数,按 表5.1.3选用 2、 fce为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或富余系数乘 以水泥抗压强度标准值 ,富余系数按表 5.1.4选用。
fcu.0≥fcu.k+1.645σ
f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1.645——强度保证率为95%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σ的取值
1、有近1~3个月同品种、同等级混凝土资 料时 (≥ 30组数据)按式4.0.2统计计算 ≤C30 σ≥3.0MPa >C30 且<C60 σ≥4.0MPa 2、无统计资料时,按表4.0.2取值 ≤C20 C25~C45 C50~C55 4.0 MPa 5.0 MPa 6.0 MPa
胶水比与强度的直线关系式
B/W
胶水比1
B/W
胶水比2
胶水比3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1、在试拌配合比基础上,用水量和外 加剂用量应根据确定的水胶比进行 调整; 2、胶凝材料用量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 的胶水比; 3、粗、细骨料用量应根据用水量和胶 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
校
正
当容重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 值超过计算值2%时,应进行调整,各类 材料用量应乘以校正系数。 校正系数δ=ρc,t / ρc,c 即实测值/计算值
耐久性验证
1、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水 溶性氯离子含量,测试方法应符合《水 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中混凝 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的规定,试验结果应符合表3.0.6的规定。 2、对耐久性有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的 耐久性试验验证,包括抗渗、抗冻、抗 氯离子渗透等试验验证。
新旧标准的主要区别
1、增加了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规定(氯离子、 含气量、碱含量等); 2、修订了普通混凝土试配强度的计算公式和 强度标准差; 3、修订混凝土水胶比计算公式中胶砂强度取 值和回归系数α a和α b; 4、在混凝土试配中增加了耐久性试验验证的 内容; 5、增加了高强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公式、水 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推荐表。
试
配
1、 试配时应采用与工程现场相同的原 材料和搅拌方法,且每盘最小搅拌量 不少于搅拌机额定量的25%; 2、按理论配合比试拌,并根据拌合物性 能作出调整(保证水胶比不变,调整 用水量或砂率),使混凝土拌合物性 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得出强度试 验用的试拌配合比;
3、应采用三个水胶比进行试配,水胶比在试拌 配合比基础上±0.05,用水量相同,砂率可相 应增减1%; (A) 试拌配合比(B) (C) W/B+0.05 W/B W/B-0.05 w w w βs+1% βs βs-1%
1)坍落度每增加20mm, 砂率增加1%; 2)根据砂的细度修正 细砂:砂率减小 粗砂:砂率提高 3)采用人工砂时,砂率增大; 4)骨料级配较差时,砂率增大。
例
题
1、当配制水泥混凝土用砂由粗砂改为中砂 时,其砂率( )。 A.应适当减小; B.不变; C.应适当增加; D.无法判定
答案:A
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砂率是依据 ( )确定的。 A. 粗骨料种类 B.混凝土设计强度 C.粗骨料最大粒径 D.混凝土水胶比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矿物 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1、胶凝材料用量 mb0=
mw0/(W/B)
考虑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所必要 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除C15及其以 下等级外,应符合本标准中表3.0.4的 规定。
2、矿物掺合料用量mf0= mb0 βf
βf—矿物掺合料掺量(%),可按表 3.0.5确定
三 海风环境 a
三 盐渍土环境;海岸环境 b 素混凝土的水胶比可适当放松。
0.45 C35 (0.50) (C30)
0.40 C40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mw0
1、 混凝土水胶比在0.40~0.80范围时,根 据砼的坍落度(维勃稠度)、粗骨料品 种 及 最 大 粒 径 查 本 标 准 表 5.2.1-1 和 5.2.1-2; 2、 数值修正 1) 根据砂的细度修正 细砂 + (5~10kg) 粗砂 - (5~10kg)
ρc :2900-3100kg/ m3 ; ρf :矿物掺合料密度,按GB/T 208测定; ρg :按JGJ52-2006测定,约2650kg/ m3 ; ρs :按JGJ52-2006测定,约2650kg/ m3; ρw :1000kg / m3 ; α:含气量百分数,使用非引气型外加剂时α =1
理论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
1、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2、 计算水胶比; 3、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4、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矿物 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5、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外加剂用量; 6、 确定混凝土砂率; 7、 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坍落度 流动度
砼力学性能
1、抗压强度 2、抗折强度 3、劈拉强度 4、疲劳强度
砼耐久性能
1、抗渗等级 2、抗冻融等级 3、体积变化(收缩率、膨胀率等) 4、抗碳化性能 5、抗腐蚀性能 a、电通量、氯离子渗透系数 b、硫酸盐侵蚀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一、新旧标准的主要区别 二、总则 三、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四、设计方法和步骤 五、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六、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七、配合比计算实例
3、水泥用量mc0 =mb0 ﹣mf0
确定每立方米砼外加剂用量ma0 ma0 = mb0 βa
βa—外加剂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确定混凝土砂率βS
1、坍落度小于10mm的砼,其砂率应经试 验确定; 2、坍落度为10~60mm的砼,根据粗骨料品 种、粒径、水胶比按本标准表5.4.2选取; 3、坍落度大于60mm的砼,其砂率可经试 验确定,也可在表5.4.2基础上,进行数 值修正:
总
则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 工程质量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 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 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