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论语》知识整理
童趣最新知识整理

古文助读《童趣》知识梳理一、生字注音童稚zhì藐小miǎo怡然yí土砾lì庞然páng 鹤唳lì壑hâ癞lài 凹凸tū二、通假字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三、词类活用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
)四、一词多义(1)观:①昂首观之〔看〕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2)察:①明察秋毫〔看〕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3)时:①余忆童稚时〔时候〕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4)以:①徐喷以烟〔用〕②以丛草为林〔把〕(5)为:①项为之强〔因为...而...〕②以丛草为林〔当作〕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6)之: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②物外之趣〔助词,的〕③心之所向〔这样〕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7)其∶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我〕③神游其中(在,代词)五、特殊句式1.介宾后置句式:(1)“徐喷以烟”(正确的语序是于“徐以烟喷”。
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2)②“留蚊于素帐中” (正确的语序是“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正确的语序是“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
译为: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完整的应该是“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完整的应该是“见二虫斗于草间”。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果如鹤唳云端”(完整的应该是“果如鹤唳于云端”。
译为: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判断句式:“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六、古今异义(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今义,或许。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汇总

一、《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字,代家,本文选自《》。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童稚()鹤唳()项为之强()土砾()凸凹()()藐()小凹者为壑()怡()然自得3.解释词语张目对日(睁开)明察秋毫()纹理()时(时常)有物外之趣(超出物体本身之外的乐趣)私拟作(私下,私自;比拟) 项(颈,脖颈)为之强(通“僵”,僵硬) 徐( 慢慢地)喷以( 用)烟鹤唳( 鸣叫)云端怡然(愉快的样子) 盖( 原来是) 方(正)出神鞭(用鞭子打,抽打)数十4、一词多义⑪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在括号中选出恰当的序号)A、代词,代人,代物,代事;B、结构助词,的;C、结构助词,舒缓语气,不翻译D、语末助词,不翻译;E、动词,去,往,到、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B的)2、故时有物外之趣(的B )3、心之所向()4、昂首观之( A )5、项为之强(A)6、使之冲烟而飞鸣( A )7、为之怡然称快( A)8.至之市(E 去,往,到、)⑫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A、用,拿;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B、把,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C、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D、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所有背诵古诗文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童年的时候,能够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极好,能看到最细微的事物,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晚上,蚊群发出像打雷似的叫声,私下心里把它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然就会出现千百只鹤,果真是鹤。
抬头看着它们,脖子因此僵硬。
有留蚊子在素帐中,慢慢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
因为看到这种景象,不禁高兴地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花台子上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我的身子,让身体和花台平齐,仔细观察,聚精会神,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块突出的部分当作丘陵,低陷的部分当作山沟,神智在境界中游览,感到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虫在草间相斗,仔细观看,兴致正浓厚,忽然有一只极大的兽,拔山倒树地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伸,就把两只虫给吃了,我那时年纪还小,正出神不禁“啊”的尖叫起来,等到神智恢复了,捉虾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1、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书。
二、《论语》十则※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初中语文知识点:《童趣》

初中语文知识点:《童趣》第1篇:初中语文知识点:《童趣》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o)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è)癞(lài)蛤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2)徐喷以*徐:慢慢地。
(3)鹤唳云端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
(8)驱之别院驱:赶。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
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1)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庞然大物: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日的蚊子声音像雷鸣,我自己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3)神游其中,怡然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关于最新初中语文童趣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拟nǐ作藐miǎ小鹤唳l怡y然土砾l壑h癞li虾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2)徐喷以*徐:慢慢地。
(3)鹤唳云端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
(8)驱之别院驱:赶。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童趣》知识梳理及阅读写作练习

《童趣》知识梳理及阅读写作练习★比较阅读(内容中心相关、写法相似、人物性格相似)★一篇文言文复习需掌握的知识点:1、重点字词:关注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2、翻译重要句子(关键字翻译准);3、文言虚词的解释及用法。
如:之、以、于、也、者等;4、解词组成语、划分节奏;5、中心、主题、思想感情(会谈感悟)。
《童趣》知识梳理◆知识点:一、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二、一字多义:1、之:①(代词)他(们)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为之怡然称快驱之别院②(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③(主谓之间,无意义)心之所向2、观:①看:昂首观之观之,兴正浓、、②景象:作青云白鹤观3、以:①用:徐喷以烟②以……为:把……当作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4、为:①wéi(动词,作为,当,是等)凹者为壑②wèi(介词,为了,向,对,因为等)为之怡然称快项为之强▲特殊:wéi为,为所,为…所(表被动,被)二虫尽为所吞5、其:①代词,它的必细察其纹理神游其中②代词,自己蹲其身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鞭.数十鞭打四、成语:1、出自本文的成语:明察秋毫:视力好到能察辨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
形容人精明,目光敏锐,能洞察一切。
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物体。
形容外表强大实际却很脆弱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2、组成语:①察(明察,察看)明察秋毫、察言观色②观(看)坐井观天③唳(鸟鸣)风声鹤唳五、特殊句式:①被动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②省略句:驱之别院——驱之(于)别院使与台齐——使(之)与台齐③倒装句:徐喷以烟六、重点句子翻译: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译:能张开眼睛直视太阳,即使是很细微的事物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每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我心里这样想,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了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译: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重点内容理解:1、基本内容及中心:本文是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描写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几件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童趣论语归纳

沈复(1763~ 沈复(1763~ ?)
中国清代散文家。 中国清代散文家。字 清代散文家 三白,号梅逸。 三白,号梅逸。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自传 体的散文。原有六记, 体的散文。原有六记,今 存前四记。 存前四记。作者以朴实的 文笔, 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 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 经历, 真切动人。 照,真切动人。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古:代词,这个,这样。今:表肯定判断) 代词,这个,这样。 表肯定判断)
5、死而后已 死而后已
(古:停止。今:已经) 停止。 已经)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松柏之后凋也 两个词:这样,以后。 一个词,表示承接上文) (古:两个词:这样,以后。今:一个词,表示承接上文)
四、一词多义
1、为 、 因为) • 项为之强 (因为) 为了) • 为之怡然称快(为,为了) (被)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当作) •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当作) 以丛草为 以虫蚁为 2、之 、 结构助词, • 物外之趣 (结构助词,的) 物外之 代词, • 昂首观之 (代词,它) 昂首观之
• 怡然自得:怡然:愉快、喜悦的样子。 怡然自得:怡然:愉快、喜悦的样子。
自得:自我满足。 自得:自我满足。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 庞然大物:庞然:庞大的样子。 庞然大物:庞然:庞大的样子。
指异常有力而又高又大难对付的东西。 指异常有力而又高又大难对付的东西。
四、一词多义
3、以 、 • 徐喷以烟 (用) 徐喷以 •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把) 丛草为林, 4、观 、 • 作青云白鹤观 (景象) 作青云白鹤观 景象) • 昂首观之 昂首观 (观看) 观看)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童趣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童趣
【—
初一
语文总结:童趣】对于课文童趣的知识的总结内容,同学们认真学习。
《童趣》: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希望上面对童趣知识的总结内容,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课文知识的巩固学习,希
望同学们都能考出优异成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论语》《童趣》

七上:《论语》《童趣》强化复习《童趣》一、落实重点实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 )首观之,项为之强.( )。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 )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 )数十,驱之别院。
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 的?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强烈的好奇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3、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1.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2.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3.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论语》十则一、落实重点实词并能解释这些句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童趣一、文学常识1、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二、重点字词。
1.余:我2.忆:回忆3.稚:幼小,形容年龄小。
4.张目:睁大眼睛。
5.对:直视。
6.明察秋毫:明,清晰。
察,观察。
本来形容目光敏捷,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来形容人洞察事理,不受蒙。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
之:的。
8.细:仔细。
9.察:观察10.故:所以。
时:时常1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2. 私:私下里,暗暗地13.拟,比作。
14.于:在。
15.则:那么,就。
16.或:有时。
17.果:果真。
18.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而变得僵硬了。
项:颈(jǐng),脖颈(gěng)。
强,通“僵”,僵硬。
1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古时的素帐为黄褐色。
20.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
徐:慢慢地。
以:用。
21.使:让。
22使之冲烟而飞鸣.而:并且,表顺承。
23.作:当做。
24.观:景观。
25.唳(lì):鸟鸣。
26.为之:因此。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然,……的样子。
28.以……为……:把……当作……。
29.林:森林。
30.土砾:土块。
31.壑:山谷。
32.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33.兴:兴致。
34.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也形容标榜强大,而实际上没什么了不起的。
(体积大的东西)35.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6.虾(há)蟆:蟾蜍的通称。
虾蟆,现写作“蛤蟆”。
37.为:这里是被的意思。
38.方出神:正在出神。
方:正39.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40.之:代词,它指虾蟆。
41.驱:驱赶。
三、重点句子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回想自己童年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阳光,眼睛可以清楚的看到极其细小的东西,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条理,所以时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暗自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这么一想,那么成千成百只蚊子,果真都变成了鹤。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我)抬头看着它们,脖子因此都变得僵硬了。
4、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用烟慢慢地喷向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把它当做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真像鹤群在云端鸣叫,为此我高兴地拍手叫好。
5、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称快。
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山丘,凹下去的部分当成山谷,我便想象在其中游玩,感到心情安适、愉快而又满足。
6、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庞然大物如推倒山压倒树地扑来。
7、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
8、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吓了一跳。
9、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等到定下神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它数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通假字和多音字通假字: 1. 强:通“僵”,僵硬。
项为之强:脖子看得都酸了。
多音字: 1. 虾:há虾蟆xiā 对虾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
)一词多义1 观:①昂首观之〔看〕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2 察:①明察秋毫〔看〕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3 时:①余忆童稚时〔时候〕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4 以:①徐喷以烟〔用〕②以丛草为林〔把〕5 为:①项为之强〔因为...而...〕②以丛草为林〔当作〕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6 之: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②物外之趣〔助词,的〕③心之所向〔助词。
无意〕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7.见藐小之物(的)7 其∶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自己的〕③神游其中(代词)8 神:①定神细视〔精神〕②神游其中〔想象〕特殊语句翻译1、宾语后置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以烟徐喷”。
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等于“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
译为: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斗(于)草间”。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果如鹤唳云端”等于“果如鹤唳(于)云端”。
译为: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
(4)“驱之别院”等于“驱之(于)别院”。
译为: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判断句式:“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5、固定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
古今异义词解释方:古义:正在;今义:方形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今义:或许余:古义:我;今义:剩下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观:古义:景象今义:看私:古义:私下今义:自私本文成语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像闷雷。
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怡然称快:高兴地连声叫好10《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二、重点字词句第一则: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讨论问题,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时习:时常地复习。
(3)学:学习。
(4)说:通“悦”,说的古字,高兴,愉快的意思。
(5)朋:志同道合的人(6)乐:快乐。
(7)知,了解。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修养高的人。
(10)曰:说,说道。
(11)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12)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13)亦:也。
(14)乎:语助词,相当于“吗”。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5)自:从。
(16)日:每天。
第二则做人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时常复习了呢?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温:温习。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
知,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
为:动词,作为。
以为:以(之)为,凭借(这一点)作为。
之,代指温故而知新,译为“这一点”。
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学:学习。
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子曰:“由,诲女(rǔ)【通假字:通“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假字:通“智”】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啊,教导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它。
诲(huì):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此,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 重点字词解释: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相同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他们中间。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身上也有的)他们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
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
行:一起。
必:副词,一定。
师:老师,先生。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