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5)(课时2)每课一练(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6)(课时2)每课一练(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东西干湿的差异1.下列四地按年降水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广州、长春、乌鲁木齐、武汉B.武汉、乌鲁木齐、长春、广州C.乌鲁木齐、长春、武汉、广州D.长春、乌鲁木齐、武汉、广州C点拨:首先明确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再了解上面四城市的位置关系,从而正确判断出排列顺序。
2.有关秦岭一淮河线的说法,正确的有()A.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B.大致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C.大致是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D.大致是4℃等温线经过的地方3.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各月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城市。
①为,②为,③为,④为。
(2)四城市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集中在两季,此时期的降水大体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3)四城市降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雨季,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降水量。
答案:(1)哈尔滨广州北京武汉(2)夏秋80%(3)短多点拨:此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则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此题,首先应明确四城市的纬度位置,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即由南向北)排列四城市应是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然后必须了解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均,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5~9,也就是夏秋两季。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平早结束晚,雨季长;而北方则相反。
这样。
据此图,按雨季由长到短以及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四城市应是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
4.造成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势力过强,降水过多B.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C.夏季风势力过强,北方旱、南方涝D.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D点拨:我国的水旱灾害是由于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而造成的。
若夏风势力过强,会在北方地区停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引起北涝南旱;反之会在南方地区停留较长的时间,造成北旱南涝。
5.下列4组城市中,均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的是()A.沈阳、济南、郑州、西安B.昆明、呼和浩特、太原、兰州C.南京、哈尔滨、银川、长春D.天津、合肥、郑州、徐州A点拨:①应熟悉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课后练习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第一课时季风气候显著知能提升1.下面的四幅图中,表示降水年际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图是、某某、某某、某某四城市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从左至右依次是( )A.某某、、某某、某某B.某某、、某某、某某C.、某某、某某、某某D.、某某、某某、某某3.以下关于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B.我国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4.下列地区中,夏季风对其影响较小的是( )5.读图判断,在①②③④四城市中,降水量按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6.“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歌词中“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哪一种气候特征?( )7.对于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风势力强,我国南涝北旱B.夏季风势力弱,我国北南皆旱C.夏季风势力强,我国南旱北涝D.夏季风势力弱,我国南旱北涝读图,完成第8~9题。
8.下面哪项名称比较适合本图?( )9.有关图中的地理事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A是季风区,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B. B是非季风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C.②是阴山,为东西向的山脉D.①是大兴安岭,为某某省与某某自治区的界山1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表示季风区的是,表示非季风区的是。
(填字母)(2)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海洋”或“陆地”),盛行的是偏(“南”或“北”)风,下列符合夏季风的描述的是(填下列选项字母)。
(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创新应用11.根据所给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某某某地区旱死的农作物。
材料二:2014年7月至8月中旬,长江以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成,其中某某、某某东南部、某某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
某某、某某降水量分别为和,分别较常年偏少63.3%和47.5%,均为1951年以来最少;某某降水量111毫米,较常年偏少59.5%,为1951年以来次少。
2.2 气候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2.2 气候——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如图是我国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据此完成1~3小题。
1.对该城市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全年炎热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全年高温多雨2.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城市位于()A.干旱区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3.该城市可能是下列中的()A.拉萨B.广州C.北京D.哈尔滨秋天有一种暖,叫捧在手心的奶茶。
伴随冷空气频繁活动,我国入秋进程加快,部分地区气温持续走低,让人总想喝点热热的奶茶暖和一下。
下图为2023年9月24日全国秋日奶茶地图。
读图,据此完成4~5小题。
4.2023年9月24日,我国()A.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热力尽显,冰奶茶走起呀B.豫、皖两省气温合适,奶茶凉凉去冰C.季风气候区全部秋雨微凉,奶茶常温即可D.长沙和贵阳天有点冷,热奶茶捧手心5.2023年9月24日,我国各地适宜的奶茶温度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降水影响C.地形因素D.海陆位置如图四图均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据此完成6~7小题。
6.图中四市的降水情况大致反映出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即()A.各月降水均匀B.夏秋少,冬春多C.各地降水差异不大D.降水集中在夏季7.若以上四市为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则乙市最可能是()A.哈尔滨B.武汉C.北京D.广州近日,中国天气网发布了“棉裤预警地图”,按照寒冷指数诙谐地给各地的小伙伴提供了一份“穿裤指南”。
读图,据此完成8~9小题。
8.从“棉裤预警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A.从北向南递减B.从西向东递减C.南北温差大D.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9.北京和广州穿衣差异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类型D.人类活动10.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通过讲述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地的家乡故事,展示脱贫攻坚成果,抒发人们爱家、爱国的情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练习:2.2气候(第二课时)

2.2气候(第二课时)
1、“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歌词反映了我国哪一种气候特征()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C.海洋性特征显著D.温差大
2、“羌笛无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中的“春风”指的是( )
A.冬季风B夏季风 C 春天吹的风 D 西北风
3、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地势影响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4、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B夏季风C地形D纬度位置
5.敏敏今年12岁了,可她在家乡从未见过下雪,敏敏的家乡可能在()
A.北京
B.西安
C. 海南
D. 哈尔滨
6.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跨度大B.地势高低悬殊
C.多南北走向山脉,阻挡了西风D.昼夜长短不同
7.我国多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太强
B.受台风影响大
C.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D.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8.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在广东省非常普及的自然原因是()
A.多山的地形B.多湿热的天气
C.密布的河流D.饮食习惯
9.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如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等。
其主要原因是()
A.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B.新疆水分充足
C.新疆绿洲面积广D.新疆人特别爱吃瓜果
10.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 高山气候。
八年级地理上册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目标定向: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
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学习重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二、限时预习学生看书第一段和读图2.13和2.14,用笔在书上找出答案。
(一)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用红色笔在图2-4中描出0℃等温线。
2.对比0℃等温线以北和以南的等温线数值,可以看出,越往北,气温数值越(大、小),说明气温越(高、低);相反,越往南,气温越(高、低)。
3.比较下列地区一月的平均气温:哈尔滨:约℃;北京:约℃;武汉:约℃;广州:约℃。
哈尔滨和广州一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4.请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归纳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小)。
越往北,纬度位置越(高、低),气温越;越往南,气温越。
(2)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在纬度较(高、低)的地区,而陆地最热的地方在纬度较(高、低)的岛。
点拨:第4题联系太阳直射地球的规律和我国南北所处的纬度位置分析。
(二)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比较哈尔滨、广州两地的七月平均气温;哈尔滨:℃以上;广州:℃以上。
2.哈尔滨和广州七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由此可见:与冬季比较,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比较(大、小)3.如果小明到乌鲁木齐或西藏的拉萨,情况有什么不同?请分别计算广州与这两个城市的温差各是多少。
乌鲁木齐七月平均气温为℃,与广州的平均气温相差约℃;拉萨七月平均气温约℃,与广州的平均气温相差约℃;4.与冬季比较,说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夏季,除高原外,全国普遍(高、低)温,南北温差(大、小)。
(2)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不在低纬度地区,而是在内陆的盆地;而平均气温最低也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而是高原。
这说明对夏季气温影响很大。
(三)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划分了5个不同的温度带。
1、学生读图2.15找出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_季风显著课件人教版新课标解析

思考: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温差较小呢?
冬季
冬季太阳直射 南 半球
白昼
黑夜
北半球越往北,白昼时间
越 短 ,太阳照射的时间
就量越就越短少
,地面获得的热 ,气温就
越低 。
思考: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温差较小呢?
夏季
夏季太阳直射 北 半球
白昼
黑夜
北半球越往北,白昼时间 越 长 ,太阳照射的时间 就越 长 ,北方地面获得 的热量与南方 相差不大,因 此夏季南北气温相差 不大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气候和天气
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 化不大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 刻变化的
说一说下面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 昆明四季如春 (气候)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天气) ▪ 明天多云转晴 (天气) ▪ 广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
低于0℃的水会结 冰,所以0℃等温
上出现极端低 温-52.3℃
线以北地区的河
流会有结冰现象。
0℃等温线以 南地区的河 流不会有冰 现象。
一月0°C等温线 即秦岭——淮河一线
南北方的分界线 比较南北方的差异
传统民居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 温为-30.6℃。那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气温。
情境荟萃
情境1
放寒假了,海口的小明去哈尔滨的外婆家。
冻死了!
好冷啊!
哈尔滨
去外婆家 过年喽~~
济南 武汉
海口
冬季景观
北方 南 方
情境1
放暑假了,海口的小明再去哈尔滨的外婆家。
奇怪,怎么 不冷呢?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精练精析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精练精析人教新课标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成因是()A.海陆因素B.纬度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解析】选A。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读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示意图,回答2、3题。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A.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B.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C.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D.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3.季风②主要来自()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解析】2选A,3选B。
从图中看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图中的季风②来自印度洋。
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昆仑山—秦岭—大别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D.天山—阴山—燕山【解析】选C。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和天山—阴山—燕山是我国两列东西走向的山脉。
5.(2009·山东淄博)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内的地形区是()A.东北平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解析】选D。
从“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上看出,塔里木盆地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属于非季风区。
6.下图漫画所反映的天气现象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A.六月下旬到七月中旬,南部沿海地区B.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C.七月上旬到八月上旬,华北、东北地区D.五月下旬到七月上旬,长江中上游地区【解析】选B。
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刚过,夏季风进一步北移,在华北、东北一带形成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出现了干旱晴朗的天气,这种在伏天发生的干旱称为伏旱。
7.(2009·辽宁葫芦岛)台风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下面关于台风的说法错误的是()A.只会带来灾害B.带来的大风摧毁力很大C.常引发洪水灾害D.可以解除和缓解盛夏期间的旱情【解析】选A。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2课时) 同步练习 (Word含答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二)一、填空题1.习惯上,以大兴安岭-_______―贺兰山―_______―冈底斯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西北严寒的西伯利亚和_______一带;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和_______洋上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3.我国的季风气候容易带来灾害性天气,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爆发_______;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也会导致_______灾害的发生。
4. _______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_______,具有很大的摧毁力。
5.我国的气候类型中,除了东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外,西部地区还有_______气候和_______气候两种类型。
二、选择题6.“三冬无雪落,四时有花开”描述了下列哪个地方的景色?A.北京B.哈尔滨C.昆明D.济南我国某地有这样一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读材料,完成7~8题。
7.谚语反映了我国哪种气候类型的特点?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高原山地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8.这句谚语反映了西北地区气温变化的特点是A.气温年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大C.气温冬冷夏热D.气温垂直变化明显9.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A.地势高低B.海陆位置C.冬季风活动D.夏季风活动10.某种天气出现时,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致使天空呈土黄色甚至呈红黄色,这种灾害性天气是A.台风B.寒潮C.沙尘暴D.酸雨11.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农村房屋,大多厚墙小窗,此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入地一尺至二尺;二是家家房前屋后种上葡萄等攀援爬藤植物。
这主要与什么有关?A.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美观B.夏季气温太高,阳光照射强烈,上述做法可起到降温的作用C.当地降水较多,这样做可以避雨D.当地风沙危害严重,沙尘暴频繁12.如果从广东省到黑龙江省作一次长途旅行,会发现南方与北方的农村房屋有着很大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建筑物为平顶,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大
B.气温高
C.日照强
D.降水少
2.这类传统民居最可能出现在()
A.广东
B.云南
C.浙江
D.新疆
【解析】1选D,2选D。
此图考查了民居建筑与降水的关系。
第1题,从图中看出,该民居为平房,地处降水少、干燥的地区。
第2题,这类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
A.台湾的火烧寮
B.海南岛的五指山
C.广东、福建沿海
D.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解析】选A。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
4.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降水量的多少
B.蒸发量的多少
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D.拥有河流数量的多少
【解析】选C。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划分了四类干湿地区。
5.第41届世博会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上海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分别是()
A.热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解析】选D。
从“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我国的干湿地区”图上看出,上海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
6.下列城市与年降水量分布图的组合,正确的是()
【解析】选B。
武汉位于湿润地区,与C项降水量图组合正确,海口位于湿润地区、位置偏南、降水更丰富,与D项降水量图组合正确。
拉萨为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少,与A项降水量图组合正确。
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解析】选C。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还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8与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相符的是()
A.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
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从中部地区向东、西部递减
【解析】选B。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该题中的B项与之相符合。
9.下列四地(图2-36)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解析】选A。
A处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景观,B图是江南水乡的景观,C图是内蒙古草原景观,D图是西双版纳的景观图。
二、综合题
10.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植被类型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⑤地和⑥地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和所处的温度带有何不同?
耕地类型: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
主要粮食作物:⑤是_______,⑥是________。
温度带:⑤是________带,⑥是_________带。
(3)从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看,①②两地与③④两地的主要区别是:
③④两地: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城市与对应的干湿地区连线。
A.广州 a.半湿润地区
B.北京 b.半干旱地区
C.兰州 c.湿润地区
D.乌鲁木齐 d.干旱地区
【解析】此题结合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考查了我国不同干湿区内植被的变化、秦岭—淮河南北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温度带和东西部地区农业类型的差异以及部分城市所在的干湿地区等知识点。
第(1)题,从图中分析看出①→②→③→④分别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其植被变化依次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
第(2)题,分布在秦岭—淮河南北的⑤⑥两地在温度带、干湿区、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⑤地为亚热带、湿润地区,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⑥地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耕地类型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第(3)题,图中①②是湿润和半湿润
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以耕作业为主,图中③④是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
第(4)题,从图中分析看出,广州、北京、兰州、乌鲁木齐分别位于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答案:(1)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2)水田旱地水稻小麦亚热暖温
(3)以农耕业为主(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
(4)A—c B—a C—b D—d
现象分析:你理解“南橘北枳”的含义吗?请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点拨】柑橘是生长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水果,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在气温高、降水丰富的环境下形成的土壤条件,适合柑橘的生长,其味道酸甜可口,而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土壤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一地区生长的柑橘皮质、形状、味道都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