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线、长度、周径和角度测量
肢体长度测量

上肢:1、自肩峰至肱骨外上髁为上臂长度。
2、自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尖端为前臂长度。
3、自肩峰至桡骨茎突尖端或中指尖端为上肢长度。
下肢1、尺量法:患者平卧,骨盆摆正,两下肢对称位置。
自髂前上棘到胫骨内踝下缘的距离(称为真性长度)或自脐到胫骨内踝下缘的距离(相对长度)2、垫高法:患者站立,在较短的一侧脚下垫一定厚度的小木板若干块,直到骨盆得到端正,两侧髂前上棘在同一水平线上,测量木板厚度,即为下肢缩短长度。
肢体周径的测量大腿围髌骨上10厘米小腿围髌骨下10厘米前臂肱骨外上髁5厘米颈椎活动范围:头伸直,下颌内收(视线水平)为中立位1前屈约45度2后伸约45度3左右侧弯各约45度4左右旋转各约45度腰骶椎活动范围:下肢伸直躯干直立为中立位1前屈:站立位,两下肢自然伸直,检查者两手固定骨盆,患者向前弯腰,两上肢下垂。
45—90度2后伸:约30度3左右侧弯各约30度4左右旋转:固定骨盆,各约45度髋关节:患者仰卧,两下肢自然伸直,髌骨、足趾向上为中立位。
1屈曲:固定骨盆,膝关节屈曲,使髋关节屈曲,正常可达到125度2后伸:俯卧位,检查者一手按压患者臀部,一手握小腿下端,使膝关节屈曲90度,而后用力上提,使髋关节过伸约达20-40度。
3内收:仰卧位,固定骨盆,使下肢伸直,小腿自中立位内收约30度4外展:仰卧位,固定骨盆,使下肢伸直,小腿自中立位外展约45度5旋转:内旋约45度,外旋约45度(1)伸直位旋转:仰卧位,下肢伸直,髌骨、脚尖向上,检查者双手放在大腿下部或膝部旋转大腿,髌骨或脚尖自中立位指向内侧或外侧的角度,即为内、外旋角度. (2)屈曲位旋转:仰卧位,髋、膝关节各屈曲90度,以小腿作旋转,小腿所指向的方向和度数即为髋关节内、外旋转的角度.膝关节检查法畸形正常膝关节最多仅有5度过伸,大腿和小腿不在同一个轴线上,小腿向外偏斜约8度。
1、外翻畸形,小腿向外侧偏斜10度以上。
2、内翻畸形,小腿向内侧偏斜形成角度。
骨科临床测量

第 8 页
小腿长度
方法 :测量自膝关节内侧间隙中点至胫骨内
踝下缘间的直线距离。
方法 :测量自腓骨小头顶点至胫骨内踝下缘
间 的 直 线 距 离( 图
肢体的短缩或延长,可有四种类型:
表面短缩或延长
真正短缩或延长
相对短缩或延长
综合性短缩或延长
当肢体骨关节结构破坏,
关节 固定 于屈曲 强直 、挛缩、
僵硬的状态,或由于肢体的代
注 意 事 项: 两侧肢体应放在对称的位置上。 )肢体应放在同等高度的水平位。 )测 量 肢 体 肿 胀 时 取 最 肿 胀 部 位 为 测 量 点;测
量肌肉萎缩时取肌腹部位作为测量点。 )测 量 卷 尺 不 能 有 伸 缩 性 。
上臂最大周径 握拳,用力屈肘,使肱二头肌作最大收缩时,用 卷尺测量肱二头肌最膨隆部的围长,即为上臂最大 周径(图
的测量
及前臂长度(方法 的测量
下肢长度 下肢长度包括真性(真实)长度和假性(相对) 长度。 真性 长度 :测 量自髂 前上 棘通过 髌骨 中点 至胫 骨内踝下缘间的直线距离(图 假性 长度 :测 量自脐 孔至 胫骨内 踝间 的直 线距 离(图
第 7 页
图
下肢真性
长度的测量
图
下肢假性
长度的测量
大腿长度 方法 :测量自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侧间隙中 点间的直线距离。 方法 :测量自髂前上棘至股内侧肌结节顶点 间的直线距离(图
。若骨盆倾角
增大,为骨盆前倾;若骨盆倾
角 减 小 ,为 骨 盆 后 倾 。
正常情况下,两髂骨的髂
后上棘、第五腰椎棘突以及骶
尾关节构成腰骶部菱形区,若
菱形区形态发生改变,说明骨
盆的正常力线发生异常。
长度测量的方法

长度测量的方法长度测量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物体和材料。
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长度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掌握正确的长度测量方法对于各行各业都至关重要。
一、直尺测量法。
直尺是最简单、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之一。
在进行直尺测量时,首先要确保被测物体表面与直尺底边完全贴合,然后用眼睛对准刻度线,确保读数准确。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视觉误差和读数偏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游标卡尺测量法。
游标卡尺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可以用于内径、外径和深度的测量。
在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需要轻轻旋转卡尺的滑动轴,使其与被测物体完全接触,然后读取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
在读数时,应注意主尺和游标的对齐情况,以确保准确度。
三、激光测距仪测量法。
激光测距仪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地质勘探、制造业等领域。
在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时,需要将激光对准被测物体,观察仪器显示屏上的测量数值。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激光束被遮挡或反射,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拉尺测量法。
拉尺是一种柔软的测量工具,适用于曲线和不规则表面的测量。
在使用拉尺进行测量时,需要将拉尺完全贴合被测物体的表面,然后读取拉尺上的刻度值。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拉尺的扭曲和拉力不均匀,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影像测量法。
影像测量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微小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在进行影像测量时,需要将被测物体放置在测量系统的视野范围内,然后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测量。
在使用影像测量方法时,应注意避免图像畸变和光照不均,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长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长度测量方法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早读骨科必备基本功:最全下肢力线及相关角度测量,超清动图示教!

早读骨科必备基本功:最全下肢力线及相关角度测量,超清动图示教!下肢力线及相关角度测量是骨科医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临床上关节疼痛的诊断、截骨矫形和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等都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脑海中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就去给病人诊断甚至手术治疗,后果是可怕的。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感觉这些东西很难,其实只要掌握要点,反复实践,就很快能够熟练的使用它。
下肢力线及相关角度测量的前提是必须拍摄标准的站立位也就是负重位的下肢全长片。
目前这样的照片都是放射科的技师在电脑上拼接出来的,大部分医院的DR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一)下肢负重位全长片的拍摄方法患者直立于摄影架上,后背贴近摄影架,双手自然下垂,膝关节尽量伸直,足部与双肩同宽,要求投照时双髌骨朝正前方,通常患者双足尖应平行向前即可。
提醒一下大家,拍摄过程中应避免下肢的外旋和内旋。
如果有一侧肢体短缩时,投照应当用脚垫垫高短缩肢体,使骨盆保持水平,这样下肢短缩测量才精确。
如果有肢体旋转畸形时,还是以髌骨朝前为标准,虽然此时双足可能不能保持平行。
(二)下肢全长片的基本要求无论如何,拍摄出来的下肢全长片必须包含髋关节中心、膝关节中心及踝关节中心,否则对临床是无用的。
有了一张下肢的全长照片,我们需要确定下肢关节的中心点,通过中心点画出下肢的各种轴线,然后利用轴线与关节线的相交得出各种所需要的角度。
(三)下肢全长片的测量(1)确定下肢关节的中心点1.髋关节中心髋关节中心点由股骨头来确定,由于股骨头是相对比较规则的圆形,使用Mose圈或圆规就能确定股骨头中心也就是髋关节中心。
2.膝关节中心膝关节中心点常用的有5个不同的定位方法,分别是股骨髁中点、股骨髁间窝顶点、膝关节间隙水平软组织中点、胫骨髁间嵴中点和胫骨平台中点,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用。
3.踝关节中心踝关节中心点常用的也有3个,分别是骨骼(内、外踝表面间距)中点、踝关节间隙水平软组织中点和距骨宽度中点。
(2)画出下肢的轴线确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中心点后,我们才能了解下肢的几个轴线。
早读下肢力线测量方法最全汇总,赶紧收藏备用!

早读下肢⼒线测量⽅法最全汇总,赶紧收藏备⽤!在⼈⼯膝关节置换术中,下肢⼒线是否正确与伸膝装置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术质量的⾼低。
今天早读就为⼤家详解下肢⼒线的各种测量⽅法,值得⼤家学习参考!⼀冠状⾯对线下肢⼒线:也称作下肢机械轴线。
站⽴前后位股⾻头中⼼与踝关节中⼼的连线。
通过膝关节中⼼。
膝内翻时,位于膝关节中⼼内侧;外翻时,位于膝关节中⼼外侧。
中⼼点确⽴⽅法:1、由于股⾻头是⼀个相对⽐较规则的圆形, 使⽤Mose圈或圆规很容易确定股⾻头中⼼2、(1)膝关节间隙⽔平的软组织中点, (2)胫⾻平台上缘中点,(3)髁间窝顶点处股⾻髁的中点, (4) 胫⾻髁间嵴中⼼, (5)股⾻髁间窝的中⼼。
这5个中⼼彼此相距很近, ⼤都在纵向5mm以内3、(1)踝关节间隙⽔平的软组织中点, (2)踝关节间隙⽔平的内、外踝表⾯间距的中点, (3)距⾻中⼼。
这3个中⼼的距离在纵向上彼此相距2~3mm,。
下肢负重轴:也称⾝体纵轴线;与地⾯垂直;与下肢⼒线存在3°外翻膝内翻时,膝关节中⼼外移,负重状态下,膝关节内侧负重⼤于外侧,造成内侧关节软⾻磨损Q⾓:股四头肌⼒线与髌腱纵轴之间的夹⾓男性10°-15°,⼥性12°-18°⽅法:髂前上棘与髌⾻中⼼的连线,同髌⾻中⼼与胫⾻结节中⼼连线的夹⾓意义:髌⾻有向外侧移位倾向,Q⾓越⼤,使髌⾻外移分⼒越⼤远端股⾻⾓:股⾻解剖轴:股⾻⼤转⼦尖与股⾻髁间窝中点的连线平均6°胫股⾓(FTA)股⾻解剖轴线与胫⾻解剖轴线在膝关节中⼼相交形成的向外侧夹⾓平均174°关节线在膝关节X光正位⽚上,经胫⾻平台关节承重⾯与股⾻内外侧髁远端接触的⼀条直线。
正常髌⾻下极刚好位于关节线之上。
其下极在近端,距离⼤于20mm者为⾼位髌⾻。
⾼位髌⾻ADIInsall和Salvati法(⽐值法):摄屈膝30°位侧位像,测量髌腱长度(Lt),即⾃髌⾻下极⾄胫⾻结节顶点上缘,再测量髌⾻最长对⾓线的长度(Lp),两者之⽐(Lt/Lp),正常值为0.8~1.2。
中医骨伤基础实验指导

踝关节:
中立位。仰卧位,小伸直,足尖向上,足跟无内、外翻,足掌无内收、外展。
活动度:背伸20~30°,跖屈40一50°;跟距关节内翻30°,外翻30一35°;跖趾关节背伸约45°,跖屈约30~40°。
二、长度测量:
1.上肢: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1)上臂: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2)前臂: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意义:提示骶髂关节有病变。
3.“4”字实验:又称帕切克(PatriCk)实验。
操作:患者仰卧,将其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把足架在另一侧腿的膝关节上,双下肢呈“4”字形,医者一手放在患者屈曲的膝关节内侧,另一手放在对侧髂前上棘前面,然后两手向下压,如骶髂关节处显现疼痛,本实验为阳性。
【实验内容】
一、肩部特殊检查
1.搭肩实验:又称杜加(Dugas)实验。
操作:要紧检查肩关节有无脱位。检查时先嘱患者屈肘,将手搭于对侧肩上,若是手能搭到对侧肩部,且肘部能切近胸壁为正常。假设手能搭到对侧肩部,肘部不能靠近胸壁;或肘部能靠近胸壁,手不能搭到对侧肩部,均属阳性征。
2.落臂实验:
操作:检查时患者取站立位,将患肢被动外展90°,然后令其缓慢地放下,若是不能慢慢放下,显现突然直落到体侧,为本实验阳性。
中立位:头颈部直立,面向前,双眼平视前方,下颌稍内收。
活动度:前屈35~45°:正常时下颌能够触及胸部。
后伸35~45°:正常时恰好能够看到头顶上的天花板。
左右边屈各45°:头颈部偏向侧方,耳朵尽可能靠近肩部。
左右旋转各60~80°:头颈向一侧转动,正常时下颌可接近肩部。
·背腰部:
中立位:采取直立、腰自然伸直体位。
下肢长度、力线、角及测量线

髋内翻
股胫角
过股骨体长轴的轴线与过胫骨长轴的轴线相交形成的外向的夹角,正常165 -170 。
“O”形腿
“X”形腿”
膝外翻角
股胫角的补角。
测量线
罗斯—奈拉通线
Rose-Nelaton Line
又称髋坐线。身体侧卧并屈髋90 -120 时,自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最明显处的连线,正常情况下通过股骨大转子尖。
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向此线上方移位。
休马克线和卡普兰点
Schomarker line and Kaplan point
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两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面,两侧大转子尖过同侧髂前上棘向腹部作延长线:休马克线
正常情况下,两线相交脐或脐上,称卡普兰点
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此点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下肢的长度、力线、角及测量线
下肢长度
全长
下肢伸直髂前上棘到内踝尖长度
大腿长
髂前上棘至股骨内侧髁最高点长度
小腿长
股骨内侧髁最高点至内踝尖长度
下肢力线
通过股骨头中心(或髋关节中心)、髌骨中心(或膝关节中心)、踝关节中心的轴线,与小腿长轴基本保持一致.
角
颈干角
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间内向的夹角.正常值127 (125 —130 )
布兰安线和布兰安三角
Bryant line and triangle
又称髋股线和髋股三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仰卧位、自髂前上棘向床平面作一垂线,过大转子尖作一线与此线垂直,该线为布兰安线。
再由大转子尖至髂前上棘作一直线,三线构成的三角称布兰安三角。
大转子上移时,该三角底边较健侧短。
简述体力活动测量的种类

简述体力活动测量的种类
1. 自我报告问卷:这是最常用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被要求回忆并描述他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进行的各种体力活动的类型、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
例如,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自我报告问卷。
2. 客观测量:客观测量方法使用设备来直接监测和记录个体的体力活动。
这可以包括使用加速度计、心率监测器、运动传感器等技术。
这些设备可以记录活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并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3. 行为观察:通过直接观察个体的行为来评估体力活动水平。
这可以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如学校、工作场所或社区。
观察者可以记录个体参与的活动类型、持续时间和强度。
4. 代谢当量(MET)评估:代谢当量是一种用于衡量体力活动强度的指标。
通过计算个体从事特定活动时消耗的能量,可以将活动转换为 MET 值。
MET 值越高,表示活动强度越大。
5. 运动测试:运动测试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心肺健康和体能水平。
常见的测试包括跑步机测试、自行车测试和台阶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提供有关个体最大摄氧量、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体力活动测量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人群和可用资源来确定。
综合使用多种测量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个体或群体的体力活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和面
轴
矢状轴 冠状轴 垂直轴 矢状面 冠(额)状面 水平面或称横切面。
面
2.骨关节临床检查常用的工具
尺、量角器、叩诊锤、大头针、 音叉、听诊器、棉花、握力计等。
一、肢体力线的测量
1.人体重力线
2.上肢力线
3.下肢前负重线 4.下肢侧负重线
二、长度测量
1.骨科测量的常用标志 (1)骨性标志 (2)表浅静脉标志 (3)肌腱标志 (4)皮肤皱纹标志 (5)身体标志线 (6)体表分区
第二节 肢体力线、长度、周径和角度测量
一 测量和运动检查 (一)测量检查
1.人体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特定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 掌向前。
1. 2. 3.
方位术语
4.
5. 6.
上和下 前或腹侧和后或背侧。 内侧和外侧 内和外 浅和深 近侧远侧
2.长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3.长度测量 a.目测比拟法 b.皮尺测量法 (1)上肢长度: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①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②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 至尺骨茎突。 (2)下肢长度: 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 缘。 ①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②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下缘,或腓骨小头 顶点到外踝下缘。 c.X线测量法 d.肢体真假长短的判断
位为0°,每个关节从中立到关节运动 所达到的最大角度。
记录是以中立位为起始点0°,按该关节屈 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各运动平面 的两个相反方向记录活动的起始到终末度 数,两个度数之差为活动范围。 如肘关节伸0°,屈曲135°,则记录为: 0°(伸) 135°(屈),活动范围 135°
中立位 0°度法
肩关节活动范围图例
肘关节活动范围图例
2、邻肢夹角法:以两个相邻肢段所构成的 夹角计算。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180°,随 着关节屈曲程度的加大,夹角逐渐变小, 用以表示两相邻肢段的位置关系。
三、周径测量
取同一水平测量 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 测量上臂取三角肌止点处 环绕二头肌 前臂最粗处测最大周径, 最细处测最小周径 测量大腿取髌上10~ 15cm 测量小腿取小腿最粗处
4.角度测量
1、目测比拟法 2、量、中立位 0°度法:即以关节中立